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烫熟是莜麦传统特色食品制作的重要步骤,对产品品质影响显著。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得到莜麦面团的水分分布状态,采用食品物性仪测得莜麦面团的质构特性参数,研究了加水温度对莜麦面团水分分布状态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水温度由70℃升高至90℃时,莜麦面团中弱结合水和自由水与底物的结合程度增加,弱结合水向自由水方向迁移并使面团中水分的主要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当加水温度由70℃升高到75℃时,莜麦面团中水分的主要存在形式即由弱结合水变为自由水;加水温度升高,对莜麦面团的弹性影响不显著,能显著增加莜麦面团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度,显著减小黏聚性,使黏着性先增加后减小,且水温为75℃时,莜麦面团的黏着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微波装载量对莜麦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莜麦馒头微波蒸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了微波蒸制和常规蒸汽蒸制2个烹制方式对莜麦馒头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蒸制莜麦馒头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60 W,微波时间12.5 min,装载量74 g。按该工艺条件制作的莜麦馒头与蒸汽蒸制莜麦馒头的感官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蒸汽蒸制莜麦馒头相比,微波莜麦馒头水分含量较低,硬度和黏着性大,弹性差,而回复性和咀嚼性优于蒸汽蒸制莜麦馒头。  相似文献   

3.
将两种不同挤压条件制得的膨化糙米粉分别以0、10%、20%、30%、40%和50%的比例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糙米粉添加量对面条蒸煮品质和质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挤压膨化糙米粉(EBR)添加量的增加,面条干物质吸水率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损失率增加,干面条的折断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熟面条硬度、耐咀性、弹性等质构参数降低。添加由物料水分30%、挤压温度80℃、螺杆转速220 r/min条件下挤压制备的膨化糙米粉的面条干物质吸水率高而损失率相对较小,同时面条的硬度、咀嚼性以及弹性要高于添加由物料水分25%、挤压温度120℃、螺杆转速220 r/min条件下挤压制备的膨化糙米粉的面条。  相似文献   

4.
陈洁  余寒  王远辉  卞科 《食品科学》2018,39(4):32-36
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核磁成像、快速黏度分析和光学显微镜研究蒸制过程中面条的水分分布、迁移、糊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对水分含量、弛豫时间(T2)、质子密度(M2)和糊化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面条中的水分主要以弱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在蒸制过程中,水分由面条外部向内部迁移,总水分、弱结合水和深层结合水含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深层结合水增长趋势缓慢;弱结合水自由度逐渐增大。面条峰值黏度、衰减值随蒸制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观察面条微观结构发现,蒸制使面条淀粉糊化,体积变大,表层淀粉糊化程度高于内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与T22、M22和M总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分含量、T22、M22及M总均与峰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通过制作不同宽度和厚度的鲜湿面条,研究了鲜湿面条的宽度和厚度对其质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面条的宽度和厚度的变化对其质构有着明显的影响,但对质构测定的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质构评价中的鲜面拉伸、硬度与面条的宽度、厚度、截面积都高度正相关.TPA中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结果与面条的截面积高度正相关.通过进行截面积单位化处理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横截面不同带来的影响,但是随着面条截面积的增大,这些指标的单位化值呈减小趋势;表面硬度随着面条的厚度增大而减小,随着面条宽度的增大而增大;TPA中的弹性、黏聚性、恢复性随面条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面条宽度的增大而增大;TPA指标中的黏着性指标由于结果重现性差,不宜用来作为面条的质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加工工艺是影响蒸制面条品质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质构品质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了加水量、加盐量、和面时间、醒发时间对蒸制面条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蒸制面条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蒸制面条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加工蒸制面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和面时间15 min,加水量28%、加盐量0.4%、醒面时间10 min,此时,蒸制面条的感官评分为86.8±0.80、硬度为(7740.53±76.88)g、咀嚼度为(6628.19±122.48)g。面条经蒸制后,淀粉颗粒膨胀糊化,较好的镶嵌在蛋白质网络中,与蛋白质结合更紧密。  相似文献   

7.
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研究对象,测定组织蛋白酶、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 AG)和β-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β-acetylglucosaminidase, NAG)的酶活力,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技术测定水分迁移,以质构、持水力为指标,探讨小黄鱼肉在-18、-25、-45℃冻藏(0~200 d)过程中酶活力和水分迁移以及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3种温度下鱼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均出现大幅度下降趋势;组织蛋白酶B、H和L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5℃组酶活性始终显著低于其他2组;AG和NAG活性显著上升;鱼肉总体水分含量(A)、结合水含量(A21)、不易流动水含量(A22)均减少,而自由水含量(A23)增加;-45℃组鱼肉持水力下降速率最缓慢。该研究结果显示,小黄鱼在长期冻藏过程中超低温(-45℃)下能更好地保持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鲜的全蛋液为实验原料,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STPP)添加量下对其进行热处理,通过对全蛋凝胶质构、色泽、蒸煮损失、持水性、低场核磁共振(LF-NMR)的分析测定,探究了STPP对热诱导全蛋液凝胶性质的影响。当加热温度从80 ℃升高到95 ℃时,蛋白凝胶网络结构变得更加稳定,全蛋液凝胶强度增加,当STPP添加比例从0.0%增加到0.6%时,凝胶的硬度和弹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添加量为0.2%时,凝胶硬度、弹性都达到最高。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检测了凝胶内部不同水分的状态变化,当加热温度从80 ℃升高到90 ℃时,T21(结合水)和T22(中间态水)峰值弛豫时间保持不变,T23(自由水)逐渐增加,当加热温度为95 ℃时,自由水含量增加,中间态水减少;当STPP添加量从0.2%增加到0.6%时,结合水结合更加紧密,中间态水逐渐增多。综合各种指标分析,结果表明STPP的添加改善了全蛋液热诱导凝胶的质构特征和颜色特征,增强了凝胶持水力。实验结果为热凝固蛋制品的开发与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胚芽和面粉为原料,研究不同小麦胚芽添加量(0%、5%、10%、15%、20%)对面条品质(吸水率、断条率、蒸煮损失率、硬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胚芽的添加对面条断条率没有影响,但会使面条最佳蒸煮时间和吸水率下降,面条蒸煮损失率呈现V型变化趋势。此外,随着小麦胚芽添加量的增加,面条的硬度、胶黏性及咀嚼性均先增大后减小,但面条黏着性先减小后增大,而弹性及黏聚性则无显著性变化。在小麦胚芽添加量为5%~10%时,面条的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含水量、螺杆转速、喂料速度、挤压温度等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以小麦蛋白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扭矩双螺杆挤压装备开发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并分析了产品色泽品质(L~*、a~*、b~*、ΔE)、质构特性(组织化度、硬度、黏着性、弹性、聚结性、咀嚼度)、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升高,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呈上升趋势,质构特性(组织化度先下降后升高)呈下降趋势;随着螺杆转速的升高,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质构特性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随着喂料速度的升高,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质构特性(组织化度先下降后略有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质构特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较适宜的挤压工艺为含水量49%,螺杆转速330 r/min,喂料速度10~11 kg/h,挤压温度170℃。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新型表面活性肽的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将编码新型活性肽A6K的重复DNA片段(A6K)15分别插入到4中不同的原核表达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验证后,转化到3种不同的表达宿主进行表达,通过改变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 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时间来优化表达条件。表达产物通过镍-次氮基三乙酸(nickel-nitrilotriacetic acid, Ni-NTA)螯合层析进行纯化,通过(A6K)15上的6×His与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用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 acid, BCA)法测定产物浓度,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A6K)15的重组表达质粒,筛选出最优载体pET-28a-SUMO-(A6K)15和最优宿主BL21(DE3)。当IP...  相似文献   

12.
以小米为原料研磨成粉制作小米米线.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马铃薯改性淀粉、早籼米粉、水分添加量和蒸制时间的范围.以指标权值小米米线弹性0.2、咀嚼性0.2、拉伸性0.3、感官评分0.3、加工性0.2为小米米线品质的评价指标做正交试验.经试验,小米米线的制作条件为:食盐0.4%、焦磷酸钠0.03%、马铃薯改性淀粉12%、早籼米粉8%、含水量60%、蒸制时间6min.以此得到的小米米线综合加权评分为67.205,感官评定为8.7,口感较好、米线光泽好.由此可预测,小米米线的加工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暂养温度(12、16、20、24 ℃)、氨氮质量浓度(0、5、10、20 mg/L)和暂养密度(1∶2、1∶3、1∶4、1∶5,m/V),考察不同环境因子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理化特性(水分含量、pH值和持水力)与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暂养温度24 ℃组鱼肉的水分含量与持水力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P<0.05);12 ℃组鱼肉的水分含量、pH值和持水力较稳定,且肌肉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水体氨氮质量浓度为0 mg/L时,鱼肉pH值稳定在7.12~7.15,持水力稳定在65%左右,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该组鱼肉硬度显著下降(P<0.05),弹性和咀嚼性有所上升,回复性与凝聚性维持在稳定水平;暂养密度不低于1∶4(m/V)时,鮰鱼肌肉水分含量和持水力均随暂养密度的下降而显著上升(P<0.05);在整个暂养期间,1∶4(m/V)组鱼肉弹性大部分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P<0.05),且其鱼肉弹性和咀嚼性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回复性和凝聚性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肌肉硬度与黏性无显著变化。综上,温度12 ℃、氨氮质量浓度0 mg/L、暂养密度1∶4(m/V)的暂养环境较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斑点叉尾鮰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构建熏煮香肠保水性(water-holding capacity,WHC)评价模型,本研究以添加不同胶体辅料的熏煮猪肉香肠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WHC、保油性(fat-holding rate,FHR)等品质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熏煮香肠品质指标间的关系,构建了保水性...  相似文献   

15.
将大豆粉末磷脂、亲水单甘酯、由面粉自身制出的游离脂和非极性脂按1%的含量加入到经石油醚脱脂的面粉中,研究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面条硬度变化不明显,弹性逐渐减小,黏聚性和回复性显著增大;拉伸力和拉伸距离显著减小。4种熟面条中,添加非极性脂的熟面条硬度和回复性均显著增大,而其他3种脂对熟面条的TPA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拉伸力和拉伸距离变化不明显。4种面条的最佳蒸煮时间显著减小,蛋白质损失率和干物质损失率逐渐增大,干物质吸水率先增大后减小。电镜实验中,4种生面条内部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I.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论文对比研究了不同来源的L.23、L.23169和L.22699三株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鲜湿米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粉的拉伸应力、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最后均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此时L.23极显著优于L.23169和L.22699(p<0.05)。三株菌在不同发酵时间对米粉的粘性和内聚力影响不显著(p>0.05)。感官评价显示L.23发酵48 h的米粉口感滑爽、筋道最好,说明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对鲜湿米粉力学性能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L.23在三株菌中最有利于鲜湿米粉良好力学性能的形成。原料米在发酵过程中的组分分析表明蛋白质显著影响米粉的硬度(p<0.05)。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酿酒酵母与植物乳杆菌复合发酵对面条储藏特性的影响.采用质构仪(TA)、低场脉冲核磁共振仪(LF-NMR)、X-射线衍射仪(XRD)对面条在4℃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发酵面条的断条率低,吸水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H下降,可滴定酸(TTA)值上升;在相同储藏时间内发酵面条的...  相似文献   

18.
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测定其粉质特性、糊化特性及其挂面的烹煮和质构品质,探讨马铃薯全粉对小麦粉及其挂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小麦混合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降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先降低后升高,吸水率呈线性增加;马铃薯挂面的烹调损失率变大,最佳烹煮时间变长,硬度和弹性逐渐减小。当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时,所制作的挂面品质较好。马铃薯全粉的添加量、马铃薯小麦混合粉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与马铃薯挂面的品质特性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Water status of cooked white salted noodles evaluated by MR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weighted images and T2 maps of white salted noodles (WSN) were investiga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 T2-weighted images and T2 maps clearly showed the differences in water status between noodles. The migration of moisture from surface regions to central regions of boiled WSN at different migration rate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storage. The distribution of T2 values changed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the cooking and storage times. The small differences in T2 values between surface region and central region of noodles cooked for 5 and 15 min were attributed to the limited water absorption during short cooking time, which resulted in high firmness. The changes in starch granules morphology observ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increase of noodle firmness measured by texture analyzer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water status in noodles. The water status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cooking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