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的含量,并探讨S100B对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脑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 33例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29例单纯手足口病患者、26例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组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中的S100B含量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比较各组S100B含量的差异.结果 EV71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和血清S100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单纯手足口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惊厥/抽搐组脑脊液和血清S100B含量高于无惊厥/抽搐组,意识障碍组高于无意识障碍组(P均<0.01);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含量呈正相关(r=0.78,P<0.01).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S100B含量可以作为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脑损伤的标记物,其含量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明 《广西医学》2009,31(5):663-664
目的研究血清肌钙蛋白T(CTnT)对病毒性脑炎(脑炎)并心肌炎或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6例脑炎患儿(意识障碍组22例,无意识障碍组14例;惊厥组23例,无惊厥组13例)及36例对照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CTnT水平。结果脑炎组血清心肌酶谱及CTn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意识障碍组血清心肌酶谱及CTnT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有惊厥组血清心肌酶谱和CTnT阳性率高于无惊厥组(P〈0.05)。结论cTnT对脑炎并心肌损害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是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33例)、热性惊厥组(37例)和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35例),以入院时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最后经各种检查除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各组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惊厥发作后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及对照组(P<0.01),3组间NS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惊厥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心肌酶谱的检测,探讨血清心肌酶含量与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 0 0 1年1月~2 0 0 4年1月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95例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4 8例、中度30例、重度17例3组,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5 0例为对照组。使用酶动力法对以上4组进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检测。就其心肌酶谱均值以MATLAB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有5 8例(约6 .1% )心肌酶1项以上增高。对各组心肌酶谱中各酶均值进行总体方差分析,结果为各酶的活性变化在4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 0 0 1)。各组间心肌酶均值多重比较显示,CK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各酶与脑炎相关性较强,尤其是α-HBDH、LDH相关系数最大,接近1。结论:心肌酶谱中各酶与病毒性脑炎密切相关,其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说明心肌酶学不只是心肌损伤的指标,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组神经损伤程度细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31例,重度组26例。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儿童8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MGB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HMGB1水平与NSE、MBP、IL-1β、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HMGB1水平对重度神经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HMGB1、NSE、MBP、IL-1β、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重度组血清HMGB1、NSE、MBP、IL-1β、TNF-α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 <0.05),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HMGB1水平与NSE、MBP、...  相似文献   

6.
卢灵莉  刘珍兰  洪敏施 《吉林医学》2014,(36):8025-802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酶谱及电解质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贝克曼Au-680、DXI-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仪测定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水平,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重型脑炎与轻型脑炎、惊厥组与非惊厥组、意识障碍组与非意识障碍组之间的心肌酶谱、电解质差异。结果:发现病毒性脑炎患儿不同程度伴有心肌损害。结论:病情越重及伴有惊厥及意识障碍的患儿心肌酶越高,提示心肌酶活性可作为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VEGF、IL-18水平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脑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60例EV71感染致重型脑炎患儿和40例轻型脑炎患儿为观察组 , 6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急性期和恢复期EV71型脑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VEGF及IL-18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进行动态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重型EV71型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VEGF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EV71型脑炎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急性期EV71型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VEGF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EV71型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VEGF及IL-18水平惊厥/抽搐组显著高于无惊厥/抽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意识障碍组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V71 型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VEGF及IL-18水平表现出正相关性( r =0.012、0.168、0.968 ,P均<0.05).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中的S-100b蛋白、VEGF及IL-18水平可反映EV71感染损害脑组织的程度 ,能够评估预后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对3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病例组)其中又分重、中、轻亚组和有、无后遗症亚组;另选3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而需外科手术的腰麻患儿(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清GFAP进行测定,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有后遗症组与无后遗症组脑脊液和血清GFAP含量有无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脑脊液GFAP含量分别为(1767±1132)μg/L和(0234±0091)μg/L,血清GFAP含量分别为(0489±0239)μg/L和(0197±0070) μg/L,两组脑脊液和血清GFAP含量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脑脊液GFAP含量高于血清(P<001)。病例组的重度组脑脊液GFAP含量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血清GFAP含量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1),中度组和轻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后遗症组脑脊液和血清GFAP高于无后遗症组(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GFAP含量增加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GFAP含量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盛朝凯  李映良  刘岚  陈琼 《四川医学》2004,25(3):339-341
目的 了解小儿颅脑损伤血清烯醇化酶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酶免疫法测定45例小儿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结果  45例小儿患者血清NSE与颅脑损伤GCS评分呈负相关 (r =-0 .62 ,P <0 0 1) ,伤后第 1天血清NSE呈最高值 ,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预后不良组 2 4小时 ,3~ 5天、7天NSE水平与预后良好组各时段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颅脑损伤患儿血清NSE与损伤程度成正比 ,测定血清NSE可用于估价颅脑损伤的伤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 (C1)患者和多发性硬化 (MS)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髓鞘碱性蛋白 (MB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2 5例对照组、2 3例CI患者、15例MS患者血清NSE和MBP进行了检测。结果 CI患者血清NSE和MB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且血清NSE和MBP含量与CI体积有一定的关系。MS患者与对照组比较 ,仅MBP增高明显 (P <0 .0 1) ,NSE仅轻度升高 ,但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同步检测血清NSE和MBP对CI和MS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NO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比色法检测NO^-2/NO^-3值以反映NO水平,并与20例同期无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麻醉手术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NO含量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重症组较轻症组更多(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NO含量显著增高,其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脑脊液NO含量的测定可做为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8月~2008年12月6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与对照组为同期入住非脑炎其他疾病抽搐患儿22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2天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CK、CK-MB,并进行分析。结果在研究中发现cTnI对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伤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比CK-MB及CK更具有特异性,是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损伤与脑损伤密切相关,即脑损伤越重,心肌损伤也越重,外周血cTnI的检测能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从而可以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邢春雨 《黑龙江医学》2005,29(9):656-657
目的研究探讨病毒性脑炎时患儿心电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心电图检查,将病情严重伴有意识障碍的作为观察组(7例),将病情较轻无意识障碍的作为对照组(25例),观察他们的心电图变化。结果①在32例患儿中,心电图出现变化的有17例,异常率占53%(17/32);②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变化,异常率100%,其中4例出现了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异常率57%(4/7),另外3例也有轻度心律失常;③对照组有40%(10/25)出现轻度心律失常,其他正常,未见有严重心律失常患儿;④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心电图异常率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χ2=4·08)。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常有心电图改变,提示有心肌损害,并且病情越重心肌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β-EP、NSE、MBP、Cor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于本院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的25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为对照组,并将同期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的25例患儿设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周与第2周的血清β-EP、NSE、MBP、Cor及脑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β-EP、NSE、MBP、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脑氧代谢指标则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β-EP、NSE、MBP、Cor及脑氧代谢的影响较大,对于改善脑部状态有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49例乙脑患儿和 15例对照组血清中NSE含量。结果 :49例乙脑患儿血清中NSE含量比15例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3.5 6 ,P <0 .0 1)乙脑患儿血清中NSE含量 ,随着临床分型加重而升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有后遗症组血清NSE含量比无后遗症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3.71,P <0 .0 1)。结论 :血清中NSE含量的变化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miR-125b表达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危重症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10例为脑炎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按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内蛋白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观察组,另外同期随机选择我院100例因头痛症状就诊最终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为对照组.于入院24h内(急性期)和临床治疗1周后(恢复期)采集患儿静脉血与脑脊液标本用于检测蛋白C水平;采集并检测对照组健康儿童静脉血与脑脊液样本中蛋白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与脑脊液中蛋白C水平均较恢复期及对照组健康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急性期轻症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蛋白C水平高于重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2.115,P<0.05).结论:蛋白C水平可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感染严重程度的判断,对诊断病情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儿童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测定,另有10名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也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测定。TNF-α、IL45应用ELISA法检测。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45、NSE水平均明显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脑脊液中TNF—α、IL-6、NSE水平与血清中TNF—d、IL-6、NSE水平呈正相关[r(TNF—α)=0.338,P〈0.01;r(IL-6)=0.256,P〈0.01;r(NSE)=0.374,P〈0.01];病繇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中IL-6与NSE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s)=0.108,P〉0.05;r(csf)=0.145,P〉0.05],TNF—α与NSE水平有直线相关性[r(s)=0.387,P〈0.01;r(csf)=0.401。P〈0.01]。结论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TNF—α、IL-6参与了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