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为规范我院抗菌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全部出院的Ⅰ类切口患者,共计408例,并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等20余项。结果:408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使用率为100%;使用例次前3名的抗菌药种类依次为:二代头孢菌素290例次(占72.86%)、一代头孢菌素61例次(15.33%)、硝基咪唑42例次(占10.55%);术后用药时间≤48 h 4例。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的管理,制定相关措施,进一步规范抗菌药使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现状及切口愈合情况,为我院抗菌药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本院2011年5~6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的所有病案,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切口愈合信息和抗菌药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48例Ⅰ类切口手术病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有689例(65.7%),其中选药合理的有562例(81.6%);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1 037例(99.0%),乙级11例(1.0%);首次用药时机在术前30 min~2 h 319例(30.4%);预防性使用疗程≤48 h 857例(81.8%)。结论:本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合理性有明显进步,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12月的全部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归档病历318例,填写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8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有98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不合理(30.82%);抗菌药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为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替唑钠;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时间合理249例(73.24%),不合理91例(26.76%)。结论:我院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不当等问题,医院应加强抗菌药使用的监督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情况,以提高抗菌药在颌面外科手术预防应用中的合理性。方法:利用我院HIS系统随机抽取2009年1-12月颌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病历,依据卫生部相关文件及规定对手术抗菌药预防性应用中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随机抽取158例手术患者病历,其中Ⅰ类手术切口33例,Ⅱ类手术切口125例。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均使用了抗菌药。选择频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头孢替安、青霉素钠、头孢硫脒。有2例术前未用药术后口服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的27倒手术中有24例术中追加一剂抗菌药。术后用药时间方面:Ⅰ类手术切口超过48h者28例,占Ⅰ类手术切口类型的84.85%;Ⅱ类手术切口超过72h者90例,占Ⅱ类手术切口类型的72%。结论:所抽查的158份病历,在药物的术前预防用药时间及联合用药方面较为合理,在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选择、术中追加抗菌药、术后用药时间、预防用药给药途径等方面存在某些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何芬芬  曹力波 《海峡药学》2013,25(9):162-163
抽取我院瞢外科2012年4月-2013年2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37例进行统计和分析。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4.22%;预防应用给药时间在术前0.5~2h的有5倒(占50%),术前未用术后给药的有5例(占50%);术后用药,t〈24h者7例(70%),术后用药24h〈t~48h者1例(占10%),术后用药3-7天有2例(占20%);均无联合用药现象。说明我院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茼药物基本合理,但预防应用抗茵药物品种的选择还需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茵药应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95例妇科腔镜手术病历的抗菌药应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95例患者抗茵药使用率100%,89.5%的患者于术后给药,联合用药占76.8%,69.5%患者给药时间为3~7 d,26.5%患者给药疗程超过7 d,在院期间抗茵药使用平均使用5.5 d。结论:我院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应加强对医师的抗菌药合理应用知识培训及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关爱阁  余云辉 《中国药师》2012,(10):1473-1474
目的:对医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2月围手术期住院病历193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3例(100%)预防性应用抗茵药;41例(21.24%)联用抗菌药,以二联为主;10例(5.18%)联用抗菌药不符合标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主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其它β-内酰胺类等。不合理使用的表现形式为抗菌药使用率高、选药档次偏高、时机不当、疗程过长、联用不合理等。结论:应加大抗菌药临床应用监控力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为规范该类手术抗菌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6-12月2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院病例抗菌药使用情况、术后感染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率为15%,平均用药时间为2.1 d,最长用药时间为4 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共涉及4类6种,应用频次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西酮、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头孢唑林。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平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费用占平均总药费的30.1%。结论: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率为15%,低于原卫生部关于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率小于30%的要求,但在用药病例中存在药物选择、用药疗程、给药时机等方面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213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3例Ⅰ类切口患者,其中专项整治活动前有53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6.23%;20例患者联合用药,占39.22%,其中有2例患者为三联用药;给药时间正确的仅1例,占1.96%;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9种,多为第3代头孢菌素,甚至选用头霉素类头孢西丁。专项整治活动后有160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43.13%;8例患者二联用药,占11.59%,无三联或四联用药;给药时间正确的有26例,占37.68%;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9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占5种,使用最多的为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较之前有很大改观,但不合理应用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给药时间不当,使用时间过长及无指征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现状,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209例,依据卫生部相关规定从预防用药指征、选药情况、用药时机、总预防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75例(35.89%);使用频最的药物品种为头孢菌素;术前0.5~2h给药者为64例(85.33%);联合使用两种抗菌药5例(6.67%)。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的使用率、适应证、给药时机情况较好,但抗菌药品种选择、联合用药、使用疗程方面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8~2010年北京地区各品种肠内营养(EN)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利用《医院处方分析》课题(北京地区)对2008~2010年肠内营养药物的使用数量与金额进行统计,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消耗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结果:北京地区肠内营养药物的销售和使用人次呈上升趋势,年销售金额分别为119万元、336万元、532万元。2008、2009年肠内营养药物DDDs和金额排名居前者基本一致。结论:临床医生对营养支持的重视不断提高,肠内营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陶玲玲  谢诚  郑晓娴 《中国药房》2012,(42):3948-3950
目的:评价我院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统计我院2008--2011年EN、PN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数量、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结果:我院2008--2011年EN、PN药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较2008年增幅达157%,其中EN混悬液(TPF)和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分别位居EN、PN药销售金额的第1位;EN、PN药应用率之比由2008年的0.28:1提高到2011年的0.57:1,大部分品种的DDDs均出现增长。结论:EN和PN在我院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日趋显著,临床对EN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杨明  刘福  何梅  李胜前 《中国药房》2014,(46):4335-433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医院2010-2012年消化系统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对成都地区多家医院2010-2012年消化系统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2年,成都地区医院消化系统药总销售金额分别是28 764.26、39 950.72、47 792.83万元,各占所有药物销售金额的9.12%、9.36%和9.39%;在销售金额排序和DDDs排序中,质子泵抑制剂占据很大比例。结论:安全性好、疗效确切的消化系统药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4.
任伟  白利  张石革  甄健存 《中国药房》2012,(22):2027-2030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医院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药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北京地区46家医院2008-2010年抗BPH药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值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抗BPH药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3.82%;单药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列前5位的药品3年基本一致,均为非那雄胺、坦洛新、多沙唑嗪、特拉唑嗪与普适泰,其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45%、17.35%、9.69%、9.43%、16.90%;排6~10位药品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11.12%下降至2010的9.04%;抗雄性激素类药与α1受体拮抗药在分类金额汇总与DDDs汇总上于2010分别达98.97%和97.14%;3年中各药的DDC变化不大;占市场份额最高的非那雄胺与坦洛新的B/A均为1。结论:北京地区医院抗BPH药的应用情况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临床应用以抗雄性激素类药与α1受体拮抗药为主,二者联用有协同作用,但会使治疗成本增加;植物制剂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效果显著且价格相对低廉,应加大研发力度,以便进一步推动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婷  李静  甄健存 《中国药房》2013,(18):1640-1643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医院消化系统药的应用情况和趋势。方法:对北京地区22家医院2009-2011年消化系统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消化系统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09-2011年分别为3283.46、4313.82、4534.01万元。与2010年比较,2011年的增长率有所下降。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一直位居前列,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的DDC最低;司琼类止吐药的DDC居高不下,吉法酯的DDDs增长最快,增长率达31%;微生态制剂、抗酸药、泻药与缓泻药等的用量排名稳定。结论:北京地区医院消化系统药用量逐渐递增,各类药使用基本符合当前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8年肿瘤药房中成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肿瘤药房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检索我院肿瘤药房2008年中成药的使用数据,对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肿瘤药房2008年使用的中成药品种有69个,其中注射剂销售金额为436.54万元,占总销售金额的62.23%;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中成药是复方苦参注射液(247.91万元)、康艾注射液(134.43万元)、槐耳颗粒(63盘5万元);DDDs排序前3位的中成药是复方苦参注射液、施保利通片和槐耳颗粒,康艾注射液和金龙胶囊的DDC值居前2位。结论:我院肿瘤药房2008年用药情况基本符合我院肿瘤专科病区的用药特点,复方苦参注射液、槐耳颗粒应用较广泛。  相似文献   

17.
姜鸽  徐艳娇  刘东 《中国药房》2012,(38):3563-3566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医院抗病毒药的利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09-2011年抗病毒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该地区医院抗病毒药总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居前5位的均为核苷类药,约占总销售额的90%;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的DDDs较高,一直居前2位;缬更昔洛韦的DDC值最高(达5475元/日),金刚烷胺的DDC最低(约0.13元/日),其次是三氮唑核苷(约3元/日)。结论:该地区医院临床应用抗病毒药品种相对单一,主要为核苷类抗病毒药;抗病毒药基本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药品较少。  相似文献   

18.
张强  郑继海 《中国药房》2010,(44):4133-4135
目的:为基本药物在我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统计我院2009年3月1日~2010年2月28日药物销售数据,应用金额排序法及用药频度排序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应用了149种基本药物(西药),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西药总数量(205种)的72.68%;占医院西药总品种数的11.60%;其销售金额为1663.48万元,占医院西药总收入(17005.47万元)的9.78%;用药频度排在首位的为抗菌药物。结论:我院基本药物的应用品种数相对较多,但应用金额偏小。基本药物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还有扩大应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龙小云  魏国义  周洋 《中国医药》2013,8(6):845-847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度心血管专科医院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我院5年他汀类药物销售金额、销售量,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各类他汀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并按DDDs排序.结果 他汀类药物在所有调脂药物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2008-2012年度销售金额分别为2147.75、2598.64、3219.19、3875.14和6363.29万元,DDDs分别为254、304、380、551和832.2008-2012年度,阿托伐他汀DDDs排序始终处于第1位.2012年前,辛伐他汀(舒降之20 mg)一直处于单个药物处方的首位,至2012年瑞舒伐他汀跃居第一.结论 我院他汀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国产他汀类药物应加强基础药理和循证医学研究,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刘可欣  严郁  唐尧 《中国药房》2010,(34):3180-3182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17家医院神经系统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成都地区17家医院2007~2008年神经系统用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神经系统药销售金额达19120.94万元,列全部药品第2位,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9.77%,较2007年的9.82%略有下降。主要包括新一代抗精神失常药、解热镇痛药、麻醉药、中枢神经兴奋药等。结论:神经系统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地区医院所应用神经系统药结合了患者的疾病及经济条件,充分体现了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