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质谱法测定环孢素A(CsA)的血药浓度,并用其测定CsA单/联用氟康唑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单/联用氟康唑时CsA的血药浓度,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柱温50℃,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流速0.5 m L·min-1;质谱条件:ESI(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雾化气压力设为20 psi。结果:CsA在10020 000 n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日内、日间RSD均低于5%,平均萃取回收率为90%;联合使用氟康唑的CsA比单独使用CsA在第5天血药谷浓度平均高178.0%,峰浓度平均高161.3%。结论:本方法简便、专属、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CsA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的研究;正在联合使用CsA和氟康唑的患者,氟康唑会明显增高CsA的血药浓度,应减少CsA的用量,并密切监测CsA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现状及切口愈合情况,为我院抗菌药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本院2011年5~6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的所有病案,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切口愈合信息和抗菌药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48例Ⅰ类切口手术病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有689例(65.7%),其中选药合理的有562例(81.6%);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1 037例(99.0%),乙级11例(1.0%);首次用药时机在术前30 min~2 h 319例(30.4%);预防性使用疗程≤48 h 857例(81.8%)。结论:本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合理性有明显进步,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药物治疗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对2002至2008年中国期刊数据库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杂志进行检索后作为信息源,并通过医院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验证,记录患者服药后出现的情况,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114例老年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往往身患几种疾病,加之长期联合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提醒老年患者科学合理使用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氟氯西林钠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氟氯西林钠与果糖氯化钠、果糖、5%葡萄糖、转化糖四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氟氯西林钠分别与4种输液配伍后放置于30℃恒温水浴箱,观察配伍溶液6h内的外观、pH值及氟氯西林的含量变化。结果氟氯西林与果糖氯化钠、果糖、5%葡萄糖、转化糖4种输液的配伍液在6h内其外观性状、pH值、氟氯西林的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氟氯西林钠与果糖氯化钠、果糖、5%葡萄糖、转化糖4种输液的配伍液在6h内稳定。  相似文献   
5.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口服吸收好、治疗敏感细菌所致感染具满意疗效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加,限制其临床的应用。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其作用机制、抗菌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螺内酯治疗原醛症致男性乳房发育的可能原因,以避免该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螺内酯治疗原醛症致男性乳房发育的病例。结果螺内酯致男性乳房发育的因素包括年龄大小、服药剂量、服药时间长短等。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患者药物治疗的过程,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真正做好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药学监护计划。  相似文献   
7.
陈晓孩  黄春燕  张伟  吴淑娟  王晖  蔡跃飘 《江苏医药》2021,47(6):588-590,594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学毒性.方法 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的119例患者中,59例显示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A组),60例肾功能正常(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B组),比较两组给药后血液学毒性指标(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及停药后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恢复情况,观察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给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B组(47.5%vs.18.3%)(P<0.05),而贫血发生率与B组相仿(10.2%vs.5.0%)(P>0.05).A组给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短于B组[(5.5±3.6)d vs.(10.1±4.7)d](P<0.05),而出现贫血的时间与 B 组相仿[(4.5±1.3)d vs.(5.5±3.0)d](P>0.05).A组停药后血小板计数[(5.6±1.4)d vs.(7.8±3.3)d]和血红蛋白[(4.2±2.3)d vs.(3.8±1.4)d]恢复时间与B组相仿(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57.6%vs.28.3%)(P<0.05).结论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易发生血液学毒性,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应积极监测患者的血液学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致心力衰竭伴低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致心力衰竭伴低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全程药学监护,以便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的给药方案,该患者在药物治疗11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明显改善,期间未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处皮肤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带菌率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用皮肤拭子采集Ⅰ类切口处皮肤标本,对培养出的SA按K-B法进行药敏试验,遵照《临床微生物检验手册》进行操作。结果:共采集样本991份,检出23株SA,检出率为2.32%;其中17株对苯唑西林敏感,6株对苯唑西林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带菌率为0.61%,耐药率为26.09%。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患者皮肤SA的检出率相对较低,耐药率较高,需加强感染控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MRSA的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依巴斯汀口服溶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依巴斯汀为主药,8-环糊精为辅料制备口服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巴斯汀的含量。结果依巴斯汀在10~1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9%(RSD=1.06%,n=3)。结论该口服溶液制备简单且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