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撕裂伤的CT征象并探讨其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肺撕裂伤的CT表现.结果 28例患者共累计47个肺叶(63个病灶),其中右肺上叶10个,右肺中叶7个,右肺下叶18个,左肺上叶8个,左肺下叶20个,63个病灶中34个位于肺表面或胸膜下,20个位于脊柱旁,9个病灶位于肺深部.CT表现为肺气囊14个、肺气液囊17个、胸膜下气泡影22个,肺血肿10个,肺撕裂伤周围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挫伤.CT分型为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Ⅰ型+Ⅱ型同时存在3例.25例患者伴有肋骨骨折,13例患者合并血气胸,6例患者合并皮下气肿,2例患者合并纵隔气肿,1例患者合并血管损伤.结论 CT检查可早期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肺撕裂伤,气液囊及胸膜下气泡影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肺撕裂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肺撕裂伤的影像表现。方法10例肺撕裂伤患者,均于伤后1-5h行X线和CT检查,其中7例行X线和CT复查。结果10例肺撕裂伤患者累及10侧14叶肺,共21个病灶。其中右肺上叶1例1个病灶,右肺下叶2例2个病灶,右肺上下叶受累1例2个病灶,左肺下叶受累3例9个病灶,左肺上下叶受累3例7个病灶。X线片表现:9个病灶呈边缘光滑的空洞样团块影,12个病灶呈边缘模糊的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夹杂或不夹杂密度减低区。16-32d大多呈小斑片或索条影。CT表现为:高密度肺血肿6个、气液囊腔15个。21个病灶中,15个病灶内见到16个囊腔,其中单腔14个,双腔1个。16个囊腔内均可见气-液平面。动态观察,气囊在伤后1-5h初诊时最大,肺出血则在伤后2-3d复诊时最大,血肿吸收速度明显慢于气囊。16-32d后大多呈小斑片或索条影。结论影像检查是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方法,CT优于X线片。气液囊腔是肺撕裂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撕裂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7例外伤患者均使用螺旋CT进行胸部平扫,螺距0.9,扫描模式6×0.75 mm,重组层厚、层距0.75 mm.结果 CT特征表现为肺气囊肿、气液囊肿、血肿.其中气囊肿58个,多为薄壁.气液囊肿23个,壁厚薄不均,囊内积液少量.56个气囊肿、气液囊肿边界模糊,边界清楚25个.肺血肿球形血肿14例,直径20~50 mm,边界清楚.气囊肿、气液囊肿或血肿周围常有不同程度肺挫伤,表现为云絮状、斑片状模糊影.41例有肋骨骨折,38例液气胸,12例气胸,6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纵隔气肿,49例胸壁皮下气肿,21例胸椎骨折,15例椎旁血肿;49例同时有颅内血肿、腹部脏器损伤.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迅速诊断肺撕裂伤的部位、范围、类型,以及合并征象,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肺撕裂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撕裂伤的CT诊断。方法:对21例胸部外伤或全身多部位复合伤后1~3h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于治疗1-30天后复查。结果:肺撕裂伤CT主要表现为气囊肿10例,气液囊肿7例,肺血肿4例。21例肺撕裂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肺挫裂伤;其中肋骨骨折16例,胸腔积液13例,气胸8例,胸背部皮下气肿7例,纵膈气肿6例,胸椎骨折6例。结论:肺撕裂伤的CT表现具特征性,CT对伤后定位、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撕裂伤的CT表现(附1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诊断肺撕裂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肺撕裂伤的CT表现.结果:14例肺撕裂伤中,单发5例,单侧多发6例,双侧多发3例.其中气囊肿20个、气液囊肿8个、肺内血肿2个,大小0.5~4.7cm.囊内分隔1例,多个小囊聚集1例,偏心气囊1例,大囊周边多个小囊聚集1例.肺撕裂合并肺挫伤14例,肋骨骨折9例,液气胸5例,气胸3例,头胸腹多发伤2例.结论:CT检查较X线胸片更能准确迅速诊断肺撕裂伤及其范围、分布和程度,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肺撕裂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撕裂伤的螺旋CT表现.方法 29例肺撕裂伤患者,均于伤后1~4 h急诊行CT检查,16例分别于伤后1~3 d,4 d~3周,3周后CT复查.结果 29例肺撕裂伤共38个病灶,右肺单发12例,多发3例,左肺单发10例,多发1例,双肺多发3例.急诊首次CT表现:(1)单发气囊腔3个,液气囊腔10个;(2)多发液气囊腔7个;(3)大片肺出血或大片湿肺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气囊12个;(4)单纯肺血肿3个;(5)血肿内泡状积气3个.所有病灶周围均见斑片状、云絮状或晕形磨玻璃样影.16例复查CT表现:(1)1~3 d复查,气囊腔内出现液平;液气囊腔内液体增多;肺出血范围缩小,形成边界清晰肺血肿.病灶周围磨玻璃样影逐渐吸收.(2)4 d~3周复查,16例中有8例变为血肿形态,边界清楚;3例液气囊腔缩小,液平消失,呈厚壁囊腔;5例病灶形态变化不大.所有病灶周围磨玻璃样影缩小、消失.(3)3周后复查,气囊、液气囊缩小,消失;大片肺出血内多发气囊及液气囊完全消失;肺血肿缩小,边界清晰;小血肿吸收消散,残留条索状影;有3例肺血肿半年后复查仍未吸收,表现为肺内肿块.结论 螺旋CT是诊断和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方法.气囊腔,气液囊腔,肺血肿及病灶周围磨玻璃样影是诊断肺撕裂伤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治的42例创伤性肺假性囊肿患者进行MSCT检查,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结果 42例患者经MSCT检测共发现98个病灶,多发病灶26例,单发性病灶16例。病灶位于上肺37个(37.8%),中下肺61个(62.2%),54个(55.1%)位于胸膜下区,中心区44个(44.9%)。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69个(70.4%),不规则形29个(29.6%)。98个病灶中,MSCT发现气囊肿33个(30.7%),气液囊肿50个(51.0%)和血肿15个(15.3%),病变周围可见不同程度肺挫伤改变。42例患者均有2~5次CT复查,大部分病变一周后缩小。动态随访发现气囊肿可演变为气液囊肿或血肿,气囊肿可演变为血肿,及血肿向气液囊肿逆向演变。不伴有大量血气胸的26例(61.9%)局灶型患者平均住院15天,伴有大量血气胸的16例(38.1%)复杂型患者平均住院48天,平均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 MSCT是诊断创伤性肺假性囊肿及随访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肺撕裂伤产生的气囊、液气囊及液囊的演变规律,探讨其命名、关系和性质、分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以期提高和统一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近10余年来通过CT动态观察的外伤性肺血肿25例,根据肺撕裂囊腔壁是否有脏层胸膜构成,分为胸膜下血肿与非胸膜下血肿,重点观察囊腔气液量的演变情况.结果 25例共47个血肿,单发11例(44%),多发14例(56%).胸膜下血肿15例32个病灶,气囊3个、液气囊19个及液囊10个,其中前二者3、7、14和18天以内分别演变为液囊者16、4、1、1个;追踪到22个(22/32,69%)病灶完全吸收时间为平均72天.非胸膜下血肿10例15个病灶,液气囊9个,液囊6个,无气囊,其中液气囊在3、7和16天以内分别演变为液囊者5、3、1个;11个(11/15,73%)病灶追踪到完全吸收时间平均95天.本组共31个气囊或液气囊均演变为液囊,且对33个( 33/47,70%)完全吸收的病灶追踪中未见一个逆变为气囊或液气囊.结论 肺血肿可由肺撕裂伤的气囊或液气囊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也可因肺撕裂伤直接形成,且血肿形成后不再逆变.建议将其分为胸膜下和非胸膜下血肿二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撕裂伤产生的气囊、液气囊及液囊的演变规律,探讨其命名、关系和性质、分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以期提高和统一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来通过CT动态观察的外伤性肺血肿25例,根据肺撕裂囊腔壁是否有脏层胸膜构成,分为胸膜下血肿与非胸膜下血肿,重点观察囊腔气液量的演变情况。结果 25例共47个血肿,单发11例(44%),多发14例(56%)。胸膜下血肿15例32个病灶,气囊3个、液气囊19个及液囊10个,其中前二者3、7、14和18天以内分别演变为液囊者16、4、1、1个;追踪到22个(22/32,69%)病灶完全吸收时间为平均72天。非胸膜下血肿10例15个病灶,液气囊9个,液囊6个,无气囊,其中液气囊在3、7和16天以内分别演变为液囊者5、3、1个;11个(11/15,73%)病灶追踪到完全吸收时间平均95天。本组共31个气囊或液气囊均演变为液囊,且对33个(33/47,70%)完全吸收的病灶追踪中未见一个逆变为气囊或液气囊。结论肺血肿可由肺撕裂伤的气囊或液气囊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也可因肺撕裂伤直接形成,且血肿形成后不再逆变。建议将其分为胸膜下和非胸膜下血肿二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胸部DR及CT在闭合性胸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DR及CT表现。结果:162例中,89例有肺实质损伤,包括单纯性肺挫伤69例,单纯性肺撕裂伤3例,肺挫伤合并肺撕裂伤16例,肺挫伤合并肺疝1例。肺挫伤86例中,单侧59例,双侧27例;表现为局限性肺纹理增粗、模糊伴点片状影4例,单发片状影12例,多发斑片状影33例,磨玻璃状影9例,广泛云絮状影5例,混合病灶23例。肺疝表现为含气的肺组织经肋间疝出。肺撕裂伤19例中,单发12例,多发7例,共38个病灶;表现为含气囊腔16个,气-液囊腔19个,肺内血肿3个。依据CT表现可将肺撕裂伤可分为胸膜下型、脊椎旁型、中央型、密集型、混合型5型。结论:胸部CT可清晰显示肺实质损伤的程度及类型,是闭合性胸部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铁英  严金岗  周海伟  陈志军  王和平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01-1203
目的:通过对66例肺微小结节的CT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CT检查所检出的最大直径≤1.5cm的肺微小结节患者66例作为观察对象。结果:本组血管征的总出现率为57.58%(38/66),其中恶性结节血管征出现率为72.09%(31/43),良性结节为30.43%(7/23),两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01);肺微小结节的血管征分为4型,本组Ⅰ型7例,均为恶性;Ⅱ型9例,其中良性3例;Ⅲ型6例,均为恶性;Ⅳ型16例,良性4例;其它小肺癌CT征象出现率则较低,分析时结合血管征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结论: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血管征表现为Ⅰ型和Ⅲ型时应考虑为恶性,表现为Ⅱ型和Ⅳ型时要结合其它CT征象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肺真菌病(穿刺/手术/支纤镜病理证实16例,痰培养及临床证实5例)的X线、CT表现。20例行胸部X线及CT检查,1例仅行胸片检查。结果:肺曲霉菌6例,肺隐球菌8例,肺念珠菌2例,肺毛霉菌3例,肺放线菌2例。左肺6例,右肺6例,双肺多发9例。多发病灶常位于胸膜下,且以两肺中下叶受侵最常见。呈单/多发结节或肿块/空洞10例;呈单/多发斑片影者4例;斑片与结节/空洞影混合者7例。晕征、新月征、洞中球征/滚珠征/悬球征/洞中丝征为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结论:影像学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疑似者应及时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动静脉分离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周围型肺癌97例和炎性结节35例,利用三维后处理技术分离出肺静脉,并与病理对照,分别观察周围型肺癌对肺动脉、静脉的侵犯情况。结果:97例周围型肺癌共侵犯肺血管351支,侵犯肺静脉244支,占69.5%;35例。对照组中,炎性结节侵犯肺血管120支,侵犯肺静脉56支,占46.7%,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UICC肺癌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分别计算其静脉侵犯率为51.2%、71.0%及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肺癌侵犯肺动脉、肺静脉情况,周围型肺癌侵犯肺静脉数量明显多于肺动脉,在肺癌的诊断及判断病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颅内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颅内介入术后(包括动脉瘤栓塞、颅内支架植入及急诊动脉溶栓术)即刻CT颅内高密度灶的类型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患者(其中动脉瘤栓塞术37例,血管支架植入术39例,急诊溶栓术27例)介入治疗术后即刻CT图像表现。根据其位置、CT值、高密度量及24 h随访结果,术后CT图像颅内高密度病灶被分为3型,即Ⅰ型为正常对比剂分布,Ⅱ型为对比剂滞留或渗出,Ⅲ型为颅内出血。结果:神经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示Ⅰ型74例(71.8%);Ⅱ型25例(24.3%),其中颅内动脉瘤栓塞术8例,支架植入术6例,动脉溶栓11例;Ⅲ型4例(3.9%),其中颅内动脉瘤栓塞术1例,动脉溶栓3例。结论:正确诊断和鉴别神经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表现对指导术后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贾红明  崔冰  左六二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99-1101
目的:探讨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8年间28例临床收治证实的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两肺纹理增粗、多模糊5例,浸润性斑片状、片状模糊阴影X线胸片12例、CT14例,结节影X线胸片16例、CT17例,空洞影X线胸片10例、CT13例,肺气囊X线胸片17例、CT19例,心脏增大6例,胸腔积液X线胸片6例、CT12例,液气胸3例,6例CTPA显示肺动脉充盈缺损2例(2/6)。多种形态病灶并存。本组除5例仅1种改变外,余23例均出现两种以上病变,病灶分布肺外周或胸膜下,主要在中下肺野。结论:影像学检查是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重要的检查方法,多发周边或胸膜下的气囊、结节伴或不伴空洞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154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仁知  周纯武  李静  宋颖   《放射学实践》2010,25(7):750-753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病灶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将脂肪型及少量腺体型乳腺归为Ⅰ型,多量腺体型及致密型乳腺归为Ⅱ型。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X线表现与术后病理的对照分析。结果:本组中Ⅰ型35例,其中X线平片表现与术后病理一致者31例(88.58%),不一致者4例(11.42%),X线高估病灶范围3例,低估1例。Ⅱ型119例,一致者30例(25.21%),不一致者89例(74.79%),89例中高估者66例(其中44例X线仅表现为多形性钙化),假阴性者23例。X线平片对Ⅰ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于Ⅱ型(P〈0.001)。结论:X线片对Ⅰ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病变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Ⅱ型;X线片对Ⅱ型中仅表现为多形性钙化者,不能准确判断其癌灶是否残存以及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诊断肾结核的临床效果,并对引起CT误诊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肾结核的32例患者分别行B超及CT检查,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Ⅰ型肾结核 7例,Ⅱ型肾结核 8例,Ⅲ型肾结核 6例,Ⅳ型肾结核 6例,Ⅴ型 5例.CT诊断中Ⅰ型肾结核7例,Ⅱ型肾结核 6例,Ⅲ型肾结核 6例,Ⅳ型肾结核 6例,Ⅴ型7例,符合率为93.75%(30例).B超诊断证实Ⅰ型肾结核6例,Ⅱ型肾结核 8例,Ⅲ型肾结核 7例,Ⅳ型肾结核 7例,Ⅴ型 4例,符合率为81.25%(26例).与B超诊断相比,CT诊断符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中有2例(6.25%)患者出现误诊,1例将其诊断为肾囊肿,1例为假性动脉瘤合并脓肿误诊为结核.结论 对肾结核患者应用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肾结核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8例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归纳为:①肺挫伤36例,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伴有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磨玻璃样改变;②肺撕裂伤22例,影像学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空洞样团块影;边缘模糊的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夹杂密度减低区,囊腔内可见气-液平面;③肺血肿10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团块影,边缘尚清楚,可有分叶,周围略高于中心.肺外表现:血气胸28例、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15例、单纯性气胸6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最佳方法,典型的肺实质损伤单凭X线平片、CT、外伤史即可诊断,但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9.
杨振海  赵毅凯  尹智  薛鸿祥   《放射学实践》2010,25(5):497-500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眼眶受累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或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眼眶受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2例均行眼眶CT检查,其中5例行CT增强,6例行MRI或增强检查。结果:12例神经纤维瘤病病例中,Ⅰ型8例,Ⅱ型4例。眼眶内受累10例,视神经受累2例,眼球内受累3例,眼环增厚伴点状钙化1例,泪腺2例,视神经孔2例,海绵窦2例,眼睑部6例。CT表现为眶内不规则形等密度影,眼球内半月形等密度影,视神经孔开大,邻近骨质缺损或增生硬化。T1WI上病灶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中度增强。MRI增强后脂肪抑制序列更能清晰显示病变。结论:神经纤维瘤病眼眶受累的CT和MRI表现多种多样,结合临床和其他部位影像学资料,可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甲型H1N1肺炎初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型H1N1肺炎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咽拭子RT-PCR法检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与CT资料,CT检查包括常规平扫、高分辨力CT(HRCT)及多平面重组(MPR),4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46例H1N1肺炎累及双侧45例、累及单侧1例,40例侵犯3个肺叶及以上、6例侵犯2个肺叶及以下,均呈多灶性与弥漫性,32例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其中28例合并胸膜下分布,39例为GGO或GGO合并实变,20例可见马赛克征,15例见少量或中等量胸腔积液,仅1例合并肺栓塞。HRCT显示26例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隔增厚、2例小叶中心模糊结节。结论:H1N1肺炎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HRCT与MPR有助于其肺内病变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