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实验室筛选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棉子糖肠球菌(Enterococcus raffinosus)TCCC11660菌株,研究了壳聚糖絮凝剂预处理该发酵液的工艺条件。以絮凝率为指标,确定了适于GABA发酵液体系的絮凝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操作条件为在室温下发酵液pH4.5,壳聚糖用量150mg/L,150r/min快速搅拌加入絮凝剂后25~30r/min慢速养絮15min,絮凝率可达95.2%,GABA保留率为99%。絮凝后的发酵液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脱色处理,筛选出的DA201-CⅡ树脂具有较高的脱色率和GABA得率。实验确定了最佳脱色条件为:25℃,pH4.5,处理体积5BV,脱色流速3BV/h。采用此工艺对GABA发酵液的脱色率达到90.6%,GABA得率为92.5%。  相似文献   

2.
基于壳聚糖和γ-聚谷氨酸的协同絮凝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进行澄清脱色处理.实验中,通过先后加入壳聚糖、γ-聚谷氨酸实现协同絮凝,应用于赤砂糖回溶糖浆的澄清脱色,获得了理想的效果.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实验探讨了壳聚糖用量、pH、γ-聚谷氨酸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澄清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和γ-聚谷氨酸对糖浆澄清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量0.5g/L;γ-聚谷氨酸量0.06g/L;pH5.0;反应温度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脱色率达到66.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红曲霉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分离纯化工艺。对3种脱色剂进行筛选,D101树脂对红曲发酵液具有最高的脱色率和GABA得率。分别以静态和动态吸附-解析方法考察D001离子交换树脂对GABA的最优分离条件,结果表明:脱色发酵液pH下上样,上样流速为1 BV/h,采用水和2 mol/L氨水两步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结晶为透明针状,GABA的总得率为45.4%。  相似文献   

4.
前期筛选获得1株高效转化L-谷氨酸为γ-氨基丁酸(GABA)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B01-21,该菌以浓度200 g/L的L-谷氨酸为底物,发酵20 h左右,能以99%的摩尔转化率生产γ-氨基丁酸,产物γ-氨基丁酸的终浓度可达140 g/L左右。从全细胞转化液中分离纯化γ-氨基丁酸,着重对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pH和活性炭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的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粉末活性炭(150~200目)用量为1.5%,脱色温度70℃,pH值4.0,脱色时间40 min,γ-氨基丁酸转化液的脱色率高达98.42%,γ-氨基丁酸的保留率可达97.23%。随后对γ-氨基丁酸转化液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最终测得γ-氨基丁酸的回收率89.4%,纯度为96.7%。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莼菜多糖的脱色条件,本文以脱色率为主要测定指标,首先对比了不同类型的树脂对莼菜多糖的脱色效果,然后通过树脂种类、脱色温度、脱色pH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脱色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大孔树脂NKA-9树脂,在脱色温度55 ℃和脱色pH为4的条件下,莼菜多糖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79.22%,多糖保留率为67.54%,蛋白质去除率为55.75%。该脱色方法工艺简单,效果好,可用于莼菜多糖的脱色。  相似文献   

6.
苹果渣果胶树脂吸附静态与动态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XDA-7大孔树脂为吸附剂,研究了苹果渣果胶的脱色工艺.分别探讨了在静态与动态条件下,XDA-7型树脂对苹果渣果胶的吸附脱色能力.实验结果表明:XDA-7树脂对果胶提取液有较好的吸附脱色效果,损失率较低,静态脱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XDA-7树脂用量14g/100mL(果胶液),pH1.0,温度40℃,时间630min,脱色率为36.17%,损失率为3.70%;动态脱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流速4.5BV/h,处理量2.5BV,上柱液pH1.0,温度35℃,脱色率为61.66%.损失率为3.05%.在最佳动态工艺条件下脱色的果胶提取液经醇沉和冷冻干燥后,其成品色泽符合QB2484-2000标准.  相似文献   

7.
张丛丛  王莹  朴美子 《食品工业科技》2014,(19):251-256,263
为了优化大孔树脂HP-20对黄秋葵多糖脱色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上样质量浓度、脱色pH、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对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分别与脱色率、多糖保留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大孔树脂HP-20对黄秋葵多糖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9.8mg/mL、pH6.0、温度20℃、时间7h。对此优化条件进行验证,脱色率为91.07%,相对误差为0.53%;平均多糖保留率为85.52%,相对误差为0.54%。脱色使黄秋葵多糖获得良好的色泽,在除去蛋白质的同时未造成多糖溶解性的改变。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糙米发芽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糙米发芽后营养价值大大提高,其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提高最显著.以糙米为原料,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富集GABA的糙米发芽条件进行优化.先以GABA生成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糙米的发芽条件,再以正交实验初步优化糙米发芽工艺条件,最后根据正交实验结果,确定影响较大的3个主要因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糙米的发芽工艺条件,得出富集GABA的最佳糙米发芽工艺条件为:发芽时间25.8 h,发芽温度32.9℃,浸泡液pH5.11,浸泡液温度30℃.此时发芽糙米的GABA含量达到149.42 mg/(100 g),约为发芽前的2.8倍.  相似文献   

9.
絮凝法处理苯乳酸发酵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璐  杨青  缪铭  张涛  江波  沐万孟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56-258,261
对絮凝法处理苯乳酸发酵液进行了研究。以絮凝率和苯乳酸回收率为指标,研究了7种絮凝剂对苯乳酸发酵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絮凝条件进行优化。Al2(SO4)3作为适宜的絮凝剂,其最佳絮凝条件为:pH为3.0,温度为30℃,絮凝剂用量为8g/L,以100r/min振荡35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脱色率达到60.88%,苯乳酸回收率达到88.13%。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从发酵液中提取L精氨酸的工艺方法。确定了絮凝法预处理发酵液的最佳条件:聚丙烯酰胺的用量为400mg/L,发酵液pH值为10.0,温度为30℃。固定床离子交换的最佳工艺条件:上柱发酵液pH值为2.0,上柱流速为2mL/min,氨水洗脱浓度为0.1mol/L,流速为2mL/min。脱色工艺的最佳条件:活性炭用量为10g/L,脱色温度为80℃,pH值为5.0。整个提取过程中,L精氨酸的总收率为9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蚕蛹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对蚕蛹多糖的脱色条件的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蚕蛹多糖的得率为指标,优化微波法对蚕蛹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离子交换树脂(D202、D113)和大孔吸附树脂(HZ-841、HZ-806、HZ-803)对蚕蛹多糖的脱色效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蚕蛹多糖脱色的最佳条件。结果:传统工艺提取最佳条件:90℃提取3.5h,固液比1∶25g/mL,蚕蛹多糖的得率为3.95%;微波提取蚕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600W,提取时间9min,固液比1∶25g/mL,蚕蛹多糖的得率为4.49%。蚕蛹多糖大孔树脂脱色的最佳条件为HZ-803树脂、pH4.0、温度45℃。结论:优化之后的微波提取法提取蚕蛹多糖的得率有显著的提高,且工艺简便、合理、可行,在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最佳脱色的条件下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和蛋白质去除率分别为88.56%、62.15%、92.21%,在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最佳脱色的条件下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和蛋白质去除率分别为89.43%、65.58%、90.56%。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倒卵叶五加多糖,分别采用双氧水法和大孔树脂法对倒卵叶五加多糖进行了脱色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到双氧水法脱色的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3h,pH=10.0,样液比1∶1在该条件下多糖脱色率为84.45%,多糖保留率为90.94%.树脂法脱色的工艺条件为LS-700B树脂,温度45℃,溶液pH=7.0.在该条件下的脱色率达到79.50%,多糖保留率为82.80%,蛋白脱除率达到79.10%.实验结果表明,双氧水法是一种相对较优的脱色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醋酸钙梯度法制备γ-氨基丁酸脂质体,利用Berthelot分光光度法来检测γ-氨基丁酸(GABA)含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为:药脂比为1∶20,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1,醋酸钙浓度为0.12mol/L,孵育温度为50℃。所制备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1.4%。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L-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GABA)之间的转化关系,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GABA生物合成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GABA生成量与底物浓度、温度、pH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确立了GABA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底物浓度56.82mmoL/L、温度为40℃、pH为3.53.在此条件下,GABA的生成量达到0.84mg/mL.  相似文献   

15.
离子交换法从发酵液中提取L-异亮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对L 异亮氨酸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在发酵液pH2、壳聚糖用量30mg/L的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的絮凝效果.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pH和L 异亮氨酸质量浓度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最后确定了732#离子交换树脂提取L 异亮氨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上柱发酵液pH2,上柱速度0.6BV/h,洗脱液为0.5mol/L的NH4Cl,洗脱体积流量0.5BV/h.洗脱液经脱色、浓缩结晶后得L 异亮氨酸成品,总提取率为55%.  相似文献   

16.
1,3-丙二醇发酵液的絮凝处理及絮凝细胞的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12种絮凝剂或沉淀剂对1,3-丙二醇发酵液预处理的效果,并探索了壳聚糖絮凝Klebsiellapneumoniae细胞再利用的可行性。以菌体和蛋白质去除率为指标,从12种絮凝剂中筛选出壳聚糖为有效的絮凝剂,并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7℃,搅拌转数300 r/min,pH 5.0,壳聚糖分子质量4万u,浓度0.5 g/L,搅拌20 min,静置15 min。发酵液的菌体和蛋白质去除率分别为99.97%和91.56%。絮凝细胞的发酵实验表明,絮凝的K.pneumoniae可再次利用,菌体浓度高达11.4(OD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木糖醇发酵液脱色工艺条件,研究了4种活性炭对木糖醇发酵液吸附脱色的影响。活性炭对色素的吸附率高于对木糖醇的吸附率,所试4种活性炭对色素的吸附均属于典型的“Langmuir”型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AC3活性炭具有优良的吸附脱色效果。在pH5.0、活性炭用量4%、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40min条件下,木糖醇发酵液色素吸附率为92%,木糖醇的损失率为6.9%,显示了良好的脱色效果。该研究结果为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木糖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灵芝多糖树脂法脱色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孔树脂对灵芝多糖进行脱色。比较10种大孔树脂在脱色方面的性能,以灵芝多糖的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考察指标,结果发现D303树脂的脱色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D303树脂的灵芝多糖脱色各种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D303树脂静态脱色的最佳参数为在样品上样质量浓度15mg/mL、pH6、脱色温度50℃、脱色时间7h条件下,灵芝多糖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1.89%,多糖保留率75.28%;D303树脂动态脱色的最佳参数为上样流速3BV/h、每毫升树脂上样量150mg,此条件下灵芝多糖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2.01%,多糖保留率71.85%。研究表明D303树脂适合应用于灵芝多糖的脱色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以脱色率和甜菊糖苷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利用静态吸附实验对6种大孔树脂进行考察,并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单因素影响实验,对筛选树脂的最佳脱色和再生工艺条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D941大孔树脂的脱色效果最好,其最佳脱色条件为:脱色时间90min,温度45℃,溶液pH8.5,树脂用量为60g/L,流速2.0BV/h,上样浓度为10.0mg/mL,最佳再生条件为:80.0%乙醇溶液为再生剂,流速为2.5BV/h。  相似文献   

20.
为增加嗜热链球菌QYW-LYS1静息细胞转化生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产量,提高转化效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确定嗜热链球菌QYW-LYS1静息细胞的最佳转化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静息细胞浓度为10g/L,初始pH4.4,温度34℃时,GABA产量最高.响应面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