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索3种不同类型细毡毛忍冬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方法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3种不同类型细毡毛忍冬的48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出8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引物,对DNA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得到68个可统计的条带,其中60条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占88.2%.POPGENE l.32软件统计结果显示:3种不同类型细毡毛忍冬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较高,范围为0.9549 ~0.9611;遗传距离较小,范围为0.0397 ~ 0.0462.3个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2939,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Hs)为0.2735,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根据总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计算不同居群间的分化水平(Gst),所分析的3个细毡毛忍冬居群间的Gst为0.0694,说明居群间的分化水平很低.基因流Nm为6.7036,表明居群间有很强的基因交流.结论 影响3种细毡毛忍冬形态差异的因素可能并非遗传因素,而是环境、人文等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2.
联苯胺对大鼠肝脏线粒体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联苯胺(50mg/kg,100mg/kg,200mg/kg)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研究了大鼠肝脏线粒体Ca^2 -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联苯胺作用下这2种酶的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被激活,高浓度被抑制;在同工酶谱中出现了ATPl、SOD3和SOD4这3种酶的特异性表达。分析认为,联苯胺对大鼠肝脏线粒体的毒性作用可能为一种混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平性人参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栀子、黄连、知母分别制备平性人参;采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eroxy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栀子制人参炮制工艺。结果:3种平性人参以栀子制人参抗氧化酶活力最高,其最佳炮制工艺为:物料比(人参∶栀子)1∶1,pH6.0,料液比1∶40,浸提2次,每次12 h。结论:3种平性人参均具有抗氧化酶活性,且以栀子制人参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的栀制人参炮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栀子黄色素与栀子苷降血脂和体内抗氧化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栀子中栀子黄色素与栀子苷的降血脂和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 饲喂小鼠高脂高胆固醇饲料8周,第5 ~8周分别每日ig给予栀子苷和栀子黄色素(100 mg· kg-1),以辛伐他汀(10 mg·kg-1)为阳性对照;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结果 栀子黄色素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TC、TG、LDL-C的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同时增强SOD和CAT酶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栀子苷虽能显著降低各血脂指标,但对体内抗氧化作用无明显效果.结论 栀子中的栀子黄色素与栀子苷均有降血脂的功能,但栀子黄色素的体内抗氧化作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5.
病区残存10年生以上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n)不同无性系的幼苗经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菌系SC—2人工接种后,发病症状可以划分为青枯、半枯、黄萎、枝枯四个类型;其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差异,发病率较低的单株有3、11、15、19,和粗4,发病率较高的单株有1和2。用电导率方法测定各无性系幼苗的相对透性和用聚丙烯酰胺园盘凝胶电泳测定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结果表明,细胞膜的相对透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第4条谱带的比移值与植株感病率有一定的关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数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感病率的关系不大。各无性系的过氧化物酶与相对透性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8,(5):647-651
目的:探讨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不同居群坚龙胆叶中裂环烯醚萜类物质(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为坚龙胆优良品种筛选及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理州不同居群坚龙胆叶中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总含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居群坚龙胆叶中裂环烯醚萜类物质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大理州不同居群坚龙胆叶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及其总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确定了HPLC指纹图谱中12个共有峰,除感通居群外,其余共有峰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72以上,并指认了其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3个与活性相关的特征峰;不同居群坚龙胆叶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总含量聚类分析和HPLC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相同。结论:大理州不同居群坚龙胆叶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含量差异较大;除感通居群外,不同居群坚龙胆叶中裂环烯醚萜类物质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考察栀子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方法建立中药栀子药材指纹图谱,色谱柱:Grace Alltima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330nm、440nm,柱温为20℃;考察了药材中栀子苷、西红花苷I、京尼平龙胆二糖苷3种指标成分TLC鉴别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醇浸出物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结果:对不同产地的栀子进行指纹分析,将所得指纹图谱分别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进行谱峰匹配分析,最终成功建立了30批栀子药材的综合指纹谱库。并指认了15个共有峰;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30个不同产地的栀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测定进行聚类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栀子药材间品质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为栀子药材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在法国国家狂犬病参考中心(FNRCR)和亚非拉国家的12个实验室分别对快速诊断狂犬病的狂犬病组织培养感染试验(RTCIT)和狂犬病快速酶免疫诊断试验(RREID)与荧光抗体试验(FAT)作了比较.在FNRCR,分别用FAT和RTCIT检测了15248份来自不同动物的样品.结果1511份FAT阳性,但其中有19份(1.25%)RTCIT阴性,FAT阴性的样品用RTCIT测定亦为阴性,两种试验的符合率为99.75%.用FAT、RTCIT及RREID同时检测了2290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生化水平上对田间农艺性状表现差异的6种类型盾叶薯蓣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6种类型盾叶薯蓣的叶片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测定。结果POD同工酶在不同类型盾叶薯蓣间有所不同。根据酶带的分离结果,可将此6种类型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即有花纹大三角叶型(A)与无花纹大三角叶型(B)为一类;有花纹小三角间心形叶型(E)与无花纹心形叶型(D)、无花纹小三角间心形叶型(F)为一类;有花纹心形叶型(C)为单独一类。结论根据酶带分布差异的分析结果,可以初步对形态表现不同的盾叶薯蓣加以归类。同工酶电泳分析方法可作为薯蓣选种研究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清心肌酶及同工酶的检测在小儿腹泻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36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不同的病因分为3组,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组(A组)48例,杯状病毒感染组(B组)42例,其他病因即无病毒感染组(C组)46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心肌酶及同工酶,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在3组结果中,轮状病毒感染组(A组)和杯状病毒感染组(B组)心肌酶及同工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A组和B组心肌酶及同工酶各项指标即CK、CK-MB、AST、LDH检测结果分别与正常对照组(C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0.5465、18.1795、10.9286、20.6550;19.1351、16.3385、6.6103、18.2089,(P均<0.01)。而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6169、1.4914、1.6457、0.3571,(P均>0.05)。结论轮状病毒和人类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两种病毒对心肌损伤的程度无明显的差异,提示血清心肌酶及同工酶的检测可间接为小儿腹泻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与利用栀子属植物药源,研究中药栀子根和茎形态组织学的鉴别特征。方法对栀子属三种植物的根和茎药材来源性状、显微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鉴别。结果通过三者形态组织学的比较,确定了三者鉴别要点,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结论栀予属三种植物根和茎形态组织学的特征可作其药材鉴别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双波长HPLC法建立栀子药材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250mm×4.6mm,5"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30℃。结果以栀子苷为参照物,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10批栀子药材的指纹图谱,分离度达到1.5,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出10批栀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40~1.000。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可更好地控制栀子药材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3.
如何选择栀子中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对栀子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指标成分定量分析在栀子中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概况。栀子定量分析可以选取单组分或多组分为研究对象,以HPLC法、GC/MS法和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含量。  相似文献   

1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及其制剂中栀子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兴红  张兰桐 《中国药房》2003,14(12):748-750
目的 :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及其制剂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KromasilC18 为色谱柱 ,乙腈 -水(10∶90)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 :栀子苷的线性范围为0 596μg~2 98μg(r=0 9997)。栀子全果、栀子皮、栀子仁、加味逍遥丸和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苷含量分别为41 8、12 3、67 3、4 26mg/g和0 316mg/ml,栀子、加味逍遥丸和清开灵注射液的平均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差分别为99 35 %、0 52 % ;99 51%、0 72 % ;99 57 %、0 73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测定结果准确 ,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 ,可用于栀子及其制剂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特木仁 -5汤的质量标准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诃子、黄柏、栀子进行鉴别 ,用薄层扫描法 (TLCS法 )测定栀子苷的含量。结果显示 ,在 TLC色谱中均能检出诃子、黄柏、栀子 ,在 TLCS测定中栀子苷在 1.0~ 6.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5 2 %(RSD=1.0 5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二阶导数光谱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方法: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在263nm波长处测定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结果:栀子苷在4.32~21.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2.986×10-5c-1.833×10-5(r=0.9996);回收率为(98.86±2.39)%(n=5),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用于测定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栀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是茜草科(Rubiaceae)栀子属植物,其干燥成熟果实作为中药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现代植物化学研究发现,该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同时还存在一些有机酸、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皂苷、木脂素、多糖及其他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抗炎、抗氧化、利胆、利尿、抗肿瘤、解热、镇痛、辐射防护、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对最近5年有关栀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分类汇总,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军栋  李玲  张立庆 《中国药师》2014,(7):1109-1111
目的:建立调血祛斑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调血祛斑胶囊中当归、川芎、栀子、陈皮及大黄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君药地黄中的梓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调血祛斑胶囊中的当归、川芎、栀子、陈皮及大黄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梓醇进样量在0.767~4.603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 =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3%(RSD=2.23%,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Ye  Xiao  Liu  Xiao-Qian  Zhang  Dong  Feng  Wei-Hong  Liang  Yao-Hua  Li  Chun  Wang  Zhi-Min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22,76(4):774-795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 The fruits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are an important herb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have been us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for clearing...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根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betulin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3)、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hederagen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4)、竹节参苷(chikusetsusaponinⅣa,5)、豆甾醇(stigmaster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香草酸(vanillic acid,9)、丁香酸(syringic acid,10)。结论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为首次从栀子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