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红雷 《临床医学》2008,28(2):62-64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临床可行性.方法 混合性高脂血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1次和非洛贝特200mg,每天晨起1次口服;对照组50例,单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共8周,观察指标血脂参数变化、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他汀类和贝特类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结果显示治疗后TC、LDL-C、TG参数均有显著性下降,疗效评价中显效、好转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TG变化不明显,另外联合可有良好的耐受.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对混合性高脂血症调脂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临床应用中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剂量调节及监测.  相似文献   

2.
李强  刘佳梅  王喆  史琳影  李延辉  徐琳  杨新春 《临床荟萃》2007,22(21):1523-1525
目的探讨使用大剂量(40 mg/d)和常规剂量(20 mg/d)辛伐他汀治疗2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分析短期强化降脂治疗对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UAP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组,分别接受辛伐他汀20 mg/d和40 mg/d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hs-CRP水平。结果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组治疗2周后TG、和HDL-C变化不明显,TC和LDL-C均呈下降趋势(TC:F=44.88,P<0.0001;LDL-C:F=32.92,P<0.0001),强化降脂组下降更明显常规降脂和强化降脂治疗后hs-CRP水平呈下降趋势(F=4.515,P=0.044),强化降脂组治疗2周后hs-CRP下降更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血浆hs-CRP浓度的变化与同期血脂(TC、LDL-C、HDL-C、TG)水平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短期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TC和LDL-C,辛伐他汀40 mg/d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显著;强化降脂治疗可以使hs-CRP水平显著下降,但与血脂下降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及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就诊的14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观察组晨口服非诺贝特100 mg,晚口服辛伐他汀10 mg,总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甘油三酯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92.86%;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2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与治疗组144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mg/次,1次/d,每晚口服;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每晚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优于辛伐他汀,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顿服,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降脂作用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脂灵胶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以及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Kloth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降脂灵胶囊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横切面的最大面积、外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MMP-9、MFG-E8、Kloth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MP-9水平及斑块面积、IMT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FG-E8、Kloth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TC、TG、LDL-C、MMP-9水平及斑块面积、IMT均低于对照组,HDL-C、MFG-E8、Kloth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灵胶囊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以及IMT,降低血清MMP-9水平,提升血清MFG-E8、Klotho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张令杰 《临床医学》2013,33(2):45-4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前者口服辛伐他汀20 mg/d,后者口服辛伐他汀5 mg/d,治疗8周后观察所有患者的血脂变化。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C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对照组患者TC、LDL-C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TG、TC、HDL-C、LDL-C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9.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先维  胡兵 《临床荟萃》2003,18(11):618-619
目的 比较甘糖酯与非诺贝特的调脂疗效。方法8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甘糖酯组43例,口服甘糖酯100mg,每日3次;非诺贝特组41例,口服非诺贝特100mg,每日3次,均以8周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甘糖酯组与非诺贝特组降TC总有效率分别为89%与84%;降低TG总有效率分别为91%与93%;升高HDL-C总有效率分别为86%与84%,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糖酯与非诺贝特调脂效果均显著,两者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他汀类和贝特类药联合治疗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血脂各指标水平匹配的2组:治疗组46例,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每日加服非诺贝特0.25 g;对照组52例,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服药期间患者需改变饮食习惯,进行低脂饮食。观察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不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对照组TG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者1例,升高幅度达正常值2倍,停用降脂药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者1例,未做特殊处理,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见肌痛。结论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用治疗安全有效,密切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对保障两药联合安全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辛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辛伐他汀(40 mg,1次/d)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血压水平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16.82±11.46) mmHg,舒张压为(86.13±7.62) mmH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24.72±12.06)、(90.36±6.0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能够明显调控血脂水平,降低血压水平,提升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潘平  范敢峰 《临床医学》2007,27(6):33-3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代他汀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出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59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口服辛伐他汀20mg/d(n=30)、40mg/d(n=29),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口服辛伐他汀20mg/d、40mg/d均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TC、TG、LDL-C的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治疗前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40mg/d较辛伐他汀20mg/d有更强的降脂疗效(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安全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小剂量普伐他汀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冠心病或具有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入选前半年内未经正规降脂治疗空腹血脂5.76mmol/1〉TG(甘油三酯)〉2.30mmol/1,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0mmol/1,经饮食治疗4周和普伐他汀20mg/日单一降脂药正规治疗4~6周后复查血脂LDL-C〈2.60mmool/1,而TG仍〉2.30mmol/1,若同时Non-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1入选。从2004年9月~2005年9月符合条件的患者142名。随机分入两组:A组:普伐他汀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日,n=71);B组:继续单用普伐他汀(20mg/日,n=71),疗程24周。结果(1)不良反应在两组间无差异,A组1例因肌痛症状中止,B组1例因转氨酶明显升高而中止,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联合应用普伐他汀(20mg/d)和非诺贝特(200mg/d)(n=67例)在24周的疗程内,观察血脂所有指标与基线比较均明显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TC(胆固醇)、TG、LDL-C、Non-HDL-C24周下降幅度分别为21%和9%(P〈0.05)、40%和3%(P〈0.001)、22%和14%(P〈0.01)、28%和6%(P〈0.01),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分别为10%和5%(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伐他汀(20mg/日)应用的基础上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日)治疗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控制血脂异常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但许多高危患者尚未接受上述药物治疗,所以血脂水平的达标对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尤为重要[1]。为此作者通过本实验探讨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入选标准: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TC&gt;5.72 mmo1/L(220 mg/dl),TG&gt;1.70 mmo1/L(150 mg/dl),LDL-C&gt;3.64 mmo1/L(140 mg/dL),HDL-C&lt;0.91mmol/L(35 mg/dL)。剔除标准:近期(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和肝、肾功能不全;继发高脂血症;甲状腺疾病;年龄≥80岁;妊娠或近3个月内有雌激素使用史;对辛伐他汀及非诺贝特过敏或不耐受者;恶性病变者等。研究分组:将2004年3月~2007年3月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的高脂血症患者171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组81例,联合治疗组90例,2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血脂参数,以及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并高脂血症1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184例患者口服辛伐他汀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及肝脏CT变化。结果:血清TC、LDL-C、TG分别下降20.0%、25.6%、18.2%,HDL-C升高12.2%,肝/脾CT比值明显增大。结论: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并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 20mg/d治疗 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 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予辛伐他汀1片(每片 5mg或20mg)·qn,用药4wk。结果:辛伐他汀20mg/d组降低TC 33%,降低LDL-C 46%,降低TG 26%,升高 HDL-C21%,且降低TC/HDL-C 44%。组间比较,2组的血清TG、LDL-C降低幅度及 HDL-C上升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TC 降低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血糖水平无不良影响。结论:20mg/d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mg,晚餐后顿服,疗程6周,观察血脂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明显升高(P<0.05)。仅2例病人出现转氨酶一过性升高。结论: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明显、快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李红 《临床荟萃》1999,14(8):363-364
微粒化非诺贝特(ferofibrate,商品名为力平脂,法国利博福尼药厂生产)与既往的普通型相比,具有吸收率高、血药浓度稳定及药量少的优点。辛伐他汀(simvastatin,商品名舒降之,美国默沙东药厂生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他汀类调脂药。我们于1997年3月至1998年6月,用微粒化非诺贝特及辛伐他汀对老年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血脂调节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以期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进一步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在门诊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①停用一切血脂调节剂并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后连续2次以上(每次间隔1个月)测血清总胆固醇(TC)≥5.98mmol/L或(和)甘油三酯(TG)≥2.0mmol/L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  相似文献   

18.
韩瑞芳 《临床医学》2020,40(5):116-1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匹伐他汀钙分散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汤阴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匹伐他汀钙分散片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匹伐他汀钙分散片4 mg每晚1次口服,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升高,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HDL-C升高,TG、TC、LDL-C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 33%(4/48)比6. 25%(3/4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不同剂量匹伐他汀钙分散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剂量匹伐他汀钙分散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李拥军 《临床荟萃》2011,26(7):564-566,569
目的了解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并观察辛伐他汀的降脂作用及其对hsCRP、Hcy、vWF的影响。方法测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单纯高脂血症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血液中hsCRP、vWF、Hcy水平;高脂血症组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再次检测血脂和hsCRP、vWF、Hcy水平。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液中hsCRP和vW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CRP(5.1±1.7)mg/L vs(4.2±2.1)mg/L、vWF(169.5±15.2)%vs(160.3±16.3)%(P〈0.01);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vWF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TC(6.5±0.6)mmol/L vs(4.9±0.5)mmol/L,TG(1.9±0.5)mmol/L vs(1.6±0.4)mmol/L,LDL-C(3.7±0.2)mmol/L vs(2.3±0.3)mmol/L,hsCRP(5.1±1.7)mg/L vs(2.9±1.5)mg/L,vWF(169.5±15.2)%vs(153.0±11.9)%(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5±0.6)mmol/L vs(1.6±0.3)mmol/L(P〈0.05);血hsCRP、vWF的降低与TC的下降均无相关性(r=0.213、0.138,P〉0.05),但血hsCRP、vWF降低与HDL-C升高均呈明显负相关(r=-0.220、-0.420,P〈0.05)。结论单纯高脂血症患者体内重要炎症标志物hsCRP及内皮损伤的标志物vWF均明显升高;辛伐他汀不但具有高效的调脂作用,而且具有抑制动脉炎症反应因子的作用。血hsCRP、vWF的降低与HDL-C的升高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人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马来酸罗格列酮对餐后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中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脂肪餐负荷试验,以餐后4 h血清TG水平(TG 4 h)>2 mmol/L确定为餐后高TG血症患者39例,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12例(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每晚1次顿服,共8周),罗格列酮组27例(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每天1次晨服,共8周),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脂肪餐负荷试验,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以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作为胰岛素敏感性判断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时段两组内脂肪餐负荷试验前后比较,TG4h水平较同组餐前空腹TG水平比较升高(P<0.05),而脂肪餐后HDL-C水平较同组餐前空腹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TC、LDL-C均未见明显变化;非诺贝特组治疗8周后,空腹TG、TG4h均呈明显下降(P<0.05),HDL-C、餐后4h HDL-C呈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8周后,空腹TG、TG4h、ISI绝对值均呈明显下降(P<0.05),HDL-C、餐后4hHDL-C呈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期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不仅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餐后高TG血症患者的餐后TG水平,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