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9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并与北京、上海的一线城市做出比较,从而为深圳市“人才梯队”的建设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通过描述性研究法对卫生人员的数量、结构、分布进行描述,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深圳、北京、上海三地进行比较。结果卫生人员总量不足且结构比例失衡,不同区之间分布不合理。结论创新制度机制,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改善医护比例;出台专门倾斜政策,均衡区域人才分布。  相似文献   
3.
两种支抗配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J钩和种植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病例的矫治效果,以及支抗对磨牙的控制作用.方法 30例需最大支抗的双颌前突病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分别配合J钩(15例,A组)和种植体支抗(15例,B组)控制磨牙,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虽然矫治前A组和B组U6C-PP分别为(12.4±0.2)mm和(12.5±0.1)mm,治疗后两组U6C-PP分别为(12.6±0.1)mm和(12.8±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矫治结果临床差异不显著;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J钩和种植体支抗配合MBT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病例,均能控制支抗磨牙,且在支抗控制上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牙锁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13例后牙锁患者的矫治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病例解除锁治疗时间平均为4.2个月,治疗后均可建立广泛的咬合接触关系。结论所采用的4种矫治后牙锁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后牙的垂直向高度,有效解除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以生物纳米材料 pH 敏感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氨基乙酯[PEG-PAsp (DIP)]传输 miR-21-inhibitor 聚合物囊泡,初步探讨 pH 敏感聚合物囊泡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传输效应。方法①通过静电作用,在室温条件下制备 PEG-PAsp (DIP)传输 miR-21-inhibitor 聚合物囊泡;②通过凝胶阻滞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下纳米聚合物囊泡(NPs)的复合情况;③通过 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下 pH 敏感 NPs 对前列腺癌细胞 PC-3的毒性作用;④通过激光共聚焦实验,观察 PEG-PAsp (DIP)/ miR-21-inhibitor 纳米聚合物囊泡进入 PC-3细胞的传输效应。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N/ P 为20 PEG-PAsp (DIP)与 miR-21-inhibitor 已完全复合,粒径较小具有一定的正电荷,且对 PC-3细胞毒性较小;通过激光共聚焦实验,成功构建了纳米聚合物囊泡传输进入 PC-3前列腺癌细胞方法。结论成功制备了纳米聚合物囊泡,并初步探讨了纳米聚合物囊泡的表征、体外 PC-3细胞毒性试验与纳米聚合物囊泡结合 miRNA传输于 PC-3细胞的激光共聚焦实验,为下一步阐明反义 miR-21寡核苷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造影在经腋静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导引和术后并发症诊断、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并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成功率、置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的作用。 结果 静脉造影导引下腋静脉穿刺成功率97.4%(76/78),所有患者TIVAP植入均获成功。误穿动脉3例,气胸1例。术前应用静脉造影预测夹闭综合征2例。术后应用静脉造影诊断导管阻塞3例,纤维蛋白鞘2例。随访确诊5例症状性静脉血栓,36例无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率12%(41/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栓弹力图(TEG)、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史与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PICC植入史是静脉血栓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造影导引下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安全可行,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胆病伴失眠多梦的证型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肝胆病失眠多梦的临床特征,分析多梦的发生频率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试图发现慢性肝胆病患者中失眠与多梦的相关性,从中医经典理论"肝藏血,血舍魂"引发出对梦诊的进一步思考。方法采用睡眠基本情况调查表、PSQI、SRSS、SAS和SDS量表问卷方式,归纳慢性肝胆病失眠多梦患者临床特征,借助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总结,并探讨其机理。结果慢性肝胆病合并失眠的患者中出现多梦占54.4%(135/248)、出现恶梦占13.3%(18/135);从性别分布看,慢性肝胆病失眠中多梦的男性占45.9%(62/135)、女性占54.1%(73/135);从中医证型分布看,男性多发于肝郁气滞型29.0%(18/62)和肝郁血瘀证型21.0%(13/62),女性多发于心胆不宁型28.8%(21/73)、肝血亏虚型19.2%(14/73)、肝郁气滞证型16.4%(12/73);慢性肝胆病单纯失眠与失眠多梦者在PSQI和SRSS评分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AS评分比较,男性高于同组女性(P0.05);SDS评分比较,女性高于同组男性(P0.05);SDS评分比较,失眠多梦组女性高于单纯失眠组女性(P0.05)。结论失眠多梦是慢性肝胆病常见伴随症状,中医证型蕴涵了不同性别患者特定的失眠特征。  相似文献   
8.
9.
张奕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5-356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对来我院进行救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治愈36例,遗留后遗症3例,死亡1例。结论对患者采取良好全面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减少患者死亡情况,有效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细胞水平的心律失常模型,以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体外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通过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后,在细胞水平给予传统诱发心律失常药物乌头碱,应用试剂盒测定给予乌头碱后心肌细胞内Na+、K+、Ca2+离子含量及Na+-K+-ATP酶、Ca2+-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乌头碱作用心肌细胞15 min后,使细胞内Na+、Ca2+离子含量增加,K+含量有减少,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1、2μmol/L乌头碱使细胞内Na+离子含量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抑制细胞Na+-K+-ATP酶活力,其中0.5,1.0,2.0μmol/L乌头碱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P0.05),1.5μmol/L乌头碱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有降低细胞Ca2+-ATP酶活力的趋势。结论在细胞水平给予乌头碱能引起细胞内离子含量及酶活性的改变,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基本一致。因此乌头碱心肌细胞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