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数量的观察,了解DC亚群在肺结核病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DC亚群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三色分析法检测70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DC1及DC2亚群. 结果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外周血DC1/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DC1/DC2值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肺结核非活动期患者与健康者外周血DC1/PBMC、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健康者比较DC1/DC2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外周血DC的绝对数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 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DC1和DC2数均明显降低.提示外周血树突细胞亚群(DC1、DC2)的检测可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反映病情变化,也说明DC在结核病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与T辅助(Th)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7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30名健康人外周血DCs亚群(DC1和DC2)与Th细胞亚群(Th1和Th2)按疾病分组进行检测。结果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DC1、Th1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h2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DC2含量在这3个病程中有下降趋势,前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粟粒型肺结核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粟粒型肺结核与浸润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Th1含量明显低于肺结核组(P〈0.05),Th2含量明显高于肺结核组(P〈0.05)。15例重度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化疗与微卡治疗3个月后,DC1、DC2、Th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Th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DC1、DC2表达水平调控着Th0向Th1、Th2分化,Th1、Th2的分化也间接地负反馈调节DC1、DC2表达,维持这种平衡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明趋化因子C-C亚族受体5(CCR5)及其配体在外周血、关节滑膜和滑液的表达及分布,探讨Th1细胞选择性聚集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中的机制.方法采用两色和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15例RA患者外周血、关节液及滑膜中Th细胞亚群,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XCR3的表达细胞,和C-C亚族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β的产生细胞,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1)RA患者关节滑液细胞内细胞因子分泌模式明显向Th1偏移,Th1样细胞在关节内占优势.(2)RA患者滑液中T细胞受体CCR5的表达率为52%±8%,CXCR3的表达率为61%±12%,与自身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明显升高(P<0.01).(3)RA患者滑膜组织中大量浸润的T细胞(尤其是CD4+细胞)、单核/巨噬细胞(Mo/Mac)、B细胞多表达CCR5的配体MIP-1β.结论RA患者的关节内,T细胞、B细胞、Mo-Mac产生MIP-1β、RANTERS等趋化因子,能趋化表达CCR5、CXCR3的Th1细胞选择性进入关节组织,导致Th1/Th2细胞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Th17细胞的变化,探讨该细胞亚群在RA免疫炎症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RA患者外周血、关节液及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分析RA患者关节液Th17细胞比例与临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和关节液淋巴细胞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白细胞介素(IL)-17基因表达。结果 ①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Th17细胞比例〔(1.89±0.88)%〕高于配对外周血〔(1.03±0.57)%〕和健康对照组〔(0.3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0.519,P=0.047);③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淋巴细胞RORγt、IL-17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配对外周血和健康对照组(P<0. 01)。结论 RA患者关节液中Th17细胞的变化反映了RA关节炎症和系统炎症的差异,揭示了关节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91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常规关节穿刺术抽取RA患者关节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Treg细胞百分含量,并研究其与RA患者病情活动程度、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Foxp3+ Treg细胞的百分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与DAS28评分分组、ESR、CRP、RF无相关性(P>0.05);RA组患者关节液Foxp3+ Treg细胞的百分含量高于自身外周血(P<0.01),且与DAS28评分分组、ESR、CRP有负相关性(P均<0.01);RA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和关节液中Foxp3+ Treg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高(P均<0.05).结论 Foxp3+ Treg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外周血Foxp3+ Treg细胞降低导致其负调控作用的减弱,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聚集于关节液中Foxp3 +T细胞,不能抑制疾病的发生,但在控制炎症程度发挥了一定作用.监测患者外周血Foxp3+ Treg细胞水平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p96多肽复合物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疫苗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gp96多肽复合物负载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的DCs,用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诱导同一患者Th0淋巴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的水平;以胃癌细胞裂解物负载的DC疫苗作对照.结果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诱导的T细胞分泌IFN-γ的量为(2 875±177.6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 765±289.07)pg/ml(P<0.01);分泌IL-10的量为(36±6.7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90±11.26)pg/ml(P<0.05),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915,P<0.01).结论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可诱导Th1/Th2平衡向Th1漂移,显示了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为临床免疫干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Graves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和树突状细胞(DCs)不同亚群的数量和表达情况,初步探讨DCs细胞亚群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Graves病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同时利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测得Graves组髓样树突状细胞(p 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m 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ELISA检测细胞因子发现,Graves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TNF-α显著升高(P<0.01),而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Graves病人中p DC和m DC水平升高,细胞因子分泌失调,Th1/Th2失衡,从而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尹萍  金文敏 《广东医学》2008,29(1):105-10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NK细胞活性降低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及NK细胞百分比的检测,用ELISA法测定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IL-2,IL-6、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CD3 ,CD4 /CD3 ,CD4 /CD8 ,CD56 CD16 /CD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CD19 ,CD8 /CD3 ,CD18 /CD8 显著升高(P<0.01).CD2 ,CD28 /CD8 ,两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T2DM组IFN-γ,IL-2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sIL-2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IL-6两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NK细胞活性降低,使T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分泌及受体水平异常,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和Th2细胞,进一步探讨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①流式细胞术检测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体外刺激后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Th1、Th2细胞。结果①再障患者CD3 CD4 细胞、CD3 CD8 细胞、CD8 HLADR 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 比值分别为(35.05±9.47)%,(36.29±6.81)%,(18.36±2.07)%,1.0±0.33;对照组为(52.84±4.03)%,(24.69±3.90)%,(11.13±1.14)%,2.14±0.24;再障患者CD3 CD4 细胞和CD4 /CD8 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3 CD8 细胞、CD8 HLADR 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D3 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再障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百分率和Th1/Th2比值分别为(20.62±2.98)%和14.63±4.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3±1.48)%和9.33±2.82(P<0.01);而Th2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Th1细胞与CD3 CD8 细胞呈正相关(r为0.678,P<0.01),与网织红细胞相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0和-0.503,P值均<0.05)。结论再障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增多可能是导致再障造血衰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郑小娟  段亚男  温鸿雁  李小峰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2):91-95,145, 145
目的 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数量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组137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人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DAS28评分等;比较早期RA患者(病程≤2年)与非早期RA患者(病程>2年)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评估不同病程RA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较初治(初发患者)、复治患者(使用DMARDs≥6个月)与健康人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评估治疗与未治疗对RA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按DSA28评分分层,比较不同疾病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Th17、Treg细胞绝对计数及Th17/Treg比值的不同。结果 RA患者Th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NK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Th1、 Th2、 Treg、 Th1/Th2、 Th17/Tre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早期RA患者总T、Th17细胞明显低于早期R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复治组与健康对照组CD4+T细胞亚群比较,Th1、Th2、Th1/Th2、Th17/Tre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不同疾病活动分层中,Treg细胞绝对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h17细胞绝对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3.2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p53基因及其蛋白在5-aza诱导C3H10T1/2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化,进而探讨p53基因及其蛋白在胚胎早期心肌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方法 以10 μmol/L的5-aza诱导C3H10T1/2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分别选取诱导后1周、2周、3周、4周这4个时间点进行样品收集.Tr-izol法提取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猫角膜内皮细胞(CEC)与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共培养后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将角膜内皮细胞分别与肿瘤细胞OCM-1、兔角膜基质细胞在Transwell体系中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周期比较,肿瘤细胞组与基质细胞组角膜内皮细胞S期细胞比例增加,G1期细胞比例下降,肿瘤组增加幅度高于基质细胞组的。肿瘤细胞组角膜内皮细胞S期细胞比例比空白对照组的平均增加近19%,增殖能力显著提高。结论与肿瘤细胞OCM-1共培养能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瘤特性,观察了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和L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3AO)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1、2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P<0.05,P<0.01),第3周则较低,而CD3AK细胞的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3、4周,显著高于LAK细胞(P<0.05);恶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1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P<0.05),而CD3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2、3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P<0.05)。提示:妇科恶性肿瘤组LAK细胞和CD3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均较妇科良性肿瘤早1周左右;CD3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较LAK细胞延迟1~2周。说明CD3AK和LAK细胞的杀瘤活性在不同培养阶段表现不同,LAK细胞宜短期培养,CD3AK细胞宜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ecursor cells, EPCs)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和EPCs,取第3代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培养,培养过EPCs的无血清及因子的培养基(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conditioned medium, EPCs-CM)、无血清的α-最低必需培养基(alpha minimal essential medium, α-MEM)分别与肝细胞转化培养基按1∶1比例配置,作为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正常α-MEM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在培养3、5、7、9 d时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清蛋白(albumin, ALB)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MSCs形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细胞均出现肝样细胞形态。空白对照组未见AFP、ALB表达,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3、5、7、9 d AFP、ALB表达水平均增高,其中实验组比模型对照组AFP、ALB水平增高明显。结论:EPCs在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通过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枯否细胞(KC)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能力。方法用卡介苗加脂多糖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肝脏原位灌流分离大鼠KC和HSC,观察共培养的形态学改变,观察Pae作用后的KC培养上清对HSC增殖的影响。结果免疫性肝损伤大鼠KC能明显促进HSC的增殖,在Pae作用后,KC培养上清能抑制HSC的增殖。结论KC是Pae发挥作用的靶细胞之一,Pae可通过作用于KC抑制H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含量以及树突状细胞表型。方法:将在本院确诊的60例子痫前期产妇纳入观察组,将同期进行产检的60例正常妊娠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细胞、Th2细胞的含量以及树突状细胞表型,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IFN-γ、IL-6、IL-10的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的Th1细胞含量、Th1/Th2细胞比例以及Th1类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h2细胞含量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突状细胞表型:外周血中CD83+、CD80+以及CD86+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中Th1细胞功能增强、Th2细胞功能减弱,且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用于构建内皮化血管支架,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改良后单层分化体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独立诱导因子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用RT-PCR法检测分化时程各时间点内皮特异性标志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分化体系中的内皮细胞蛋白标志。将分化成熟的内皮细胞种植于支架表面,构建内皮化血管支架。结果胚胎干细胞全能性分子标志Oct3/4,早期内皮标志Flk-1,Tie-2,PECAM-1,以及成熟内皮标志VE-cadherin在胚胎干细胞分化体系中呈现一定的转录时序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化细胞Flk-1,VE-cadheiin阳性,血管支架被表达VE-cadherin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我们改良了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用于探索内皮化血管支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方法新生1~2d 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8d后,采用恒温摇床振荡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结合条件限定培养基纯化培养细胞,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纯化培养2d后进行A2B5和DAPI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和细胞纯度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纯化培养细胞的胞膜完整,细胞无损伤;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纯度分析显示,A2B5染色阳性细胞占DAPI染核细胞的百分比为98.14%。结论通过对传统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及振荡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改进,能够培养出高纯度的OPC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方法 新生1~2 d 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8 d后,采用恒温摇床振荡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结合条件限定培养基纯化培养细胞,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纯化培养2 d后进行A2B5和DAPI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和细胞纯度分析。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纯化培养细胞的胞膜完整,细胞无损伤;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纯度分析显示,A2B5染色阳性细胞占DAPI染核细胞的百分比为98.14%。结论 通过对传统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及振荡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改进,能够培养出高纯度的OPCs。  相似文献   

20.
CD3AK细胞和LAK细胞均为异质细胞群,为了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LAK细胞和CD3AK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表型特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CD_3~+,CD_4~+,CD_8~+细胞率。结果表明:①培养第1周,CD3AK细胞的CD_3~+,CD_4~+,CD_8~+细胞率分别为61.36%,54.23%和52.96%,显著高于LAK细胞组(P<0.01);③培养第2,3周,CD3AK细胞的CD_3~+,CD_4~+和CD_8~+细胞率高于LAK细胞,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CD3AK细胞CD_3~+,CD_4~+,CD_8~+细胞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尤以CD_3~+细胞率下降最快,而LAK细胞在培养第2周,CD_3~+,CD_4~+,CD_8~+细胞率均有所升高,但第3周时又开始下降;④CD3AK细胞的CD_3~+,CD_4~+和CD_8~+细胞率在培养第1周最高,而LAK细胞在培养第2周最高。提示:CD3MAb和IL-2激活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途径不同,致使CD3AK细胞和LAK细胞向不同的表型特征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