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评价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肌肉硬度改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31例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在其松弛状态下,于超声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对双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行VTIQ检查,测量剪切波速度(SWV),对比治疗前后以及患侧与健侧SWV差异。于治疗前后对患侧上肢肌力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并比较其差异,评价其与SWV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患侧旋前圆肌SWV值高于健侧(P=0.005);治疗后1个月,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均小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前后患侧上肢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2,P=0.024)。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肌张力MAS评分与治疗前后患侧旋前圆肌的SWV值呈正相关(rs=0.629、0.653,P均<0.001)。结论 VTIQ可用于动态观察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的肌肉硬度,由此定量评估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技术评价中青年男性急性闭合性不完全跟腱断裂开放性修复术前及术后跟腱弹性特征的价值。方法 选取32例中青年男性急性闭合性不完全跟腱断裂患者,采用VTIQ获得双侧跟腱速度模式图,于中立位测量跟腱远段(跟腱跟骨附着处以上5 cm)、中段(跟腱跟骨附着处以上>5~10 cm)及近段(跟腱跟骨附着处以上>10 cm至肌-腱结合处)SWV值,比较术前1周、术后12周和24周两侧跟腱对应节段SWV值。结果 术前1周患侧跟腱SWV值均低于健侧对应节段(P均<0.001),且双侧跟腱远段SWV值均高于同侧中段及近段(P均<0.01);术后12周患侧跟腱中段及远段较健侧对应节段SWV降低(P均<0.001);术后24周患侧跟腱远段较健侧远段SWV值降低(P<0.001)。患侧跟腱各段SWV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两两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VTIQ可量化评价急性闭合性不完全跟腱断裂术前及术后跟腱弹性;术后可采用VTIQ为跟腱各节段弹性提供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能否判断睾丸生精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方法 纳入38例无精患者(无精组)和34例少弱精患者(少弱精组),另选33名精液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睾丸体积(TV)、睾丸剪切波速度(SWV)及SWV极差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SWV及SWV极差的诊断效能。结果 无精组TV明显低于其余2组(P均<0.05);少弱精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精组SWV及SWV极差显著高于其余2组(P均<0.05),少弱精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10 ml睾丸的SWV明显高于TV ≥ 10 ml者(P<0.05)。SWV与TV呈低度负相关(r=-0.42,P<0.05)。SWV极差与TV呈弱相关(r=-0.19,P>0.05)。依据无精组与对照组SWV及SWV极差值建立ROC曲线,SWV截断值为1.73 m/s时,AUC为0.84,敏感度为89.41%、特异度为76.53%。SWV极差为1.54 m/s时,AUC为0.7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0%和73.03%。结论 SWV测量睾丸组织硬度用于评估睾丸生精功能严重受损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所测剪切波速度(SWV)与乳腺癌病理分级及分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VTIQ检查,获得病灶剪切波速度(SWV),对比不同病理分级及分型病灶SWV,分析SWV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70例乳腺癌患者共71个病灶,平均SWV为(6.30±1.87)m/s。SWV与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无关(P均>0.05)。病灶SWV与其最大径呈正相关(r=0.372,P=0.001)。Ⅰ级(n=7)、Ⅱ级(n=31)、Ⅲ级(n=26)乳腺癌的SWV分别为(5.31±1.74)、(6.05±1.99)及(7.05±1.62)m/s,Ⅰ、Ⅱ级SWV均低于Ⅲ级(P均<0.05)。Luminal-A型(n=14)、Luminal-B型(n=41)、HER-2过表达型(n=10)及三阴性型(n=6)乳腺癌的SWV分别为(4.09±1.15)、(6.70±1.77)、(7.08±1.57)及(6.53±2.04)m/s,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SWV均高于Luminal-A型(P均<0.05)。结论 VTIQ技术检测SWV有助于乳腺癌病理分级及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AD患者(AD组)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30名志愿者(对照组),按年龄段各分为6个亚组[55~59岁(n=3)、60~64岁(n=4)、65~70岁(n=9)、71~74岁(n=5)、75~80岁(n=6)、>80岁(n=3)],测量双侧海马、红核、尾状核、杏仁体、壳核ADC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D组红核左、右侧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2)。AD组不同年龄亚组右侧海马、双侧尾状核、右侧壳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不同年龄亚组双侧海马、壳核、尾状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右侧海马(r=0.615,P<0.001)、右侧壳核(r=0.653,P=0.001)及双侧尾状核(左侧:r=0.397,P=0.030;右侧:r=0.429,P=0.020)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AD患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ADC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ADC值可为临床预测和早期诊断AD脑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大脑顶叶体积。方法 采用多中心研究形式,对100名18~70岁健康志愿者以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行全脑扫描,手动勾画测量左右侧顶叶体积及全脑体积,并经标准化处理,比较男女性别间及左右侧间顶叶体积的差异,并评价顶叶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左侧实测顶叶体积为(113.05±11.14)cm3,右侧为(111.75±10.61)cm3;全脑体积为(1 605.90±115.05)cm3。女性左侧实测顶叶体积为(103.75±9.96)cm3,右侧为(102.22±9.31)cm3;全脑体积为(1 444.56±93.26)cm3。男性左右侧顶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左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全脑体积、左右侧顶叶体积均大于女性(P均<0.05)。男性左侧标准化顶叶体积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31,P=0.03),男性右侧、女性左右侧标准化顶叶体积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中国汉族男性全脑体积和顶叶体积均显著大于女性;男性左右顶叶无明显差异,而女性左侧较大;男性随年龄增长更易出现顶叶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s)处肌肉形态及组织学特性的价值。方法 以28例MPS患者(36个MTrPs)为病例组,33名健康志愿者(33个正常肌肉点)为对照组。由2名检查者分别测量病例组MTrPs (上斜方肌)厚度、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及杨氏模量值(E),1名检查者测量对照组上述参数,1周后2组均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名检查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Pearson检验分析MPS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上斜方肌厚度、SWV及E的相关性。结果 2名检查者重复测量一致性、时间一致性及检查者间一致性均好或优(ICC 0.73~0.98)。病例组MPS患者上斜方肌厚度、SWV及E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S患者VAS评分与上斜方肌厚度无相关性(r=0.016,P=0.945),与SWV (r=0.709,P<0.001)、E (r=0.653,P=0.002)均呈正相关。结论 灰阶超声联合SWE可定量评估MPS患者MTrPs处肌肉形态及组织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评估眼轮匝肌厚度与眼眶脂肪脱垂长度的增龄性改变。方法 将148例接受头部多层螺旋CT患者分为青年组(18~44岁)54例、中年组(45~59岁)30例和老年组(≥ 60岁)64例,于斜矢状位图像上测量右眼眼轮匝肌厚度、眼眶脂肪脱垂长度,分析年龄、性别、眼轮匝肌厚度与眼眶脂肪脱垂长度的关系。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眼轮匝肌厚度分别为(3.15±0.53)mm、(2.82±0.45)mm和(2.09±0.61)mm,眼眶脂肪脱垂长度分别为(4.98±1.13)mm、(6.20±1.72)mm和(8.09±1.88)mm,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49、55.68,P均<0.001)。随年龄增长,眼轮匝肌厚度逐渐变薄(r=-0.73,P<0.001)、眼眶脂肪脱垂长度逐渐增加(r=0.68,P<0.001),眼眶脂肪脱垂长度随眼轮匝肌变薄而增加(r=-0.49,P<0.001)。青年组男性眼轮匝肌厚度大于女性(t=5.38,P<0.001)、眼眶脂肪脱垂程度高于女性(t=2.85,P=0.006);中年组男性眼轮匝肌厚度大于女性(t=2.65,P=0.013),眼眶脂肪脱垂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男女眼轮匝肌厚度、眼眶脂肪脱垂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有效评估下眼睑相关结构增龄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健康成人新纹状体区铁沉积及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对45名成年健康志愿者采集头部MR三维T1WI及SWI,根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23~37岁)、B组(年龄42~58岁)、C组(年龄61~79岁)共3组,每组15名,测量及比较双侧新纹状体区(包括尾状核和壳核)平均相位值及校正体积;分析双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与校正体积的相关性,以及双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及校正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左侧及右侧尾状核和壳核平均相位值及校正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侧与右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尾状核校正体积小于右侧(t=-2.24,P=0.03),左侧与右侧壳核校正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尾状核平均相位值与校正体积均呈正相关(r=0.84、0.83,P均<0.01);左、右侧壳核平均相位值与校正体积均呈正相关(r=0.77、0.61,P均<0.01)。双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双侧新纹状体区校正体积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随年龄增长,健康成人新纹状体区铁沉积增多、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法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体积变化及其与睡眠质量、抑郁及焦虑的相关性。方法 对20例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例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MR扫描及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间脑体积变化,分析病例组脑体积变化区域与神经心理学测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及左内侧额上回的脑灰质体积减小(P均<0.001,AlphaSim多重校正后);2组间MoCA、PSQI、SAS及SD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左侧颞中回体积减小分别与PSQI、SDS及SAS评分呈负相关(r=-0.588、-0.456、-0.489,P=0.006、0.043、0.029);右侧额中回体积减小分别与SDS及SAS评分呈负相关(r=-0.495、-0.466,P=0.026、0.038);左内侧额上回体积减小分别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462,P=0.040),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588,P=0.006)。结论 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部分脑灰质体积萎缩,并有认知功能下降;伴睡眠质量差、焦虑或抑郁者可能与相应脑灰质体积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评价正常成人臂丛神经的弹性特征。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72名,测量两侧C5、C6、C7神经根出口及结节水平剪切波速度(SWV);对结果行一致性检验,对比分析两侧及同条臂丛神经出口及结节水平的SWV。结果正常臂丛神经出口及结节水平不同测量部位的SW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相同神经根出口与结节水平,双侧C5、C6结节水平SWV均高于出口水平(P均<0.05),而C7结节水平SWV低于出口水平(P<0.05)。双侧臂丛神经出口水平SW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结节水平S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常成人相同水平臂丛神经SWV测值几乎不受测量部位影响,神经根出口水平测值的可重复性好于结节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量中国健康成人海马及其亚区体积,获得海马体积正常参考值,观察年龄、性别与海马及其亚区体积的关系。方法自中国健康成人头颅MRI数据库(Chinese 1000)中抽取100名数据,手动测量海马及其亚区体积,对标准化后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段男、女性双侧海马及其亚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8~30岁男性左侧海马头体积大于女性(P=0.006)。女性双侧海马体、右侧海马尾体积均大于男性(P均<0.05)。男、女性右侧海马总体积和海马头体积均大于左侧(P均<0.001)。结论海马总体积呈右偏侧化,无显著性别差异;18~30岁健康男性左侧海马头体积大于女性,女性双侧海马体、右侧海马尾体积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 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对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组患儿行BTA治疗;BTA+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组加行ESWT。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12、16周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并测量小腿三头肌的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和SWV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治疗前相比,BTA组患儿于治疗后4周MAS评分和SWV下降至最低(P均<0.05);BTA+ESWT组患儿于治疗后1周即刻出现MAS评分和SWV明显下降(P均<0.05)。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2组患儿MAS评分和SWV均逐渐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TIQ能够客观、定量反映痉挛肌的硬度变化,可作为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MRI测量不同年龄中国健康成人杏仁核体积。方法于中国健康成人MRI脑数据库中选取100名志愿者,按照年龄分为18~30岁、3l~40岁、4l~50岁、5l~60岁和6l~70岁组共5组,每组男、女性各10名。采集头部三维磁化准备双快速采集梯度回波序列图像,获得双侧杏仁核体积及大脑容积,再以颅腔容积进行校正;比较不同年龄左、右侧及不同年龄男、女性杏仁核体积差异,分析杏仁核体积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校正前、后左侧杏仁核体积[(992.46±132.95)mm3、(993.52±106.41)mm3]均小于右侧[(1062.19±127.43)mm3、(1064.11±102.25)mm3;t=-14.25、-13.85,P均<0.01]。校正前后不同年龄组双侧杏仁核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正前31~50岁男性左侧杏仁核体积均高于女性(P均<0.01),18~50岁男性右侧杏仁核体积均高于女性(P均<0.05);校正后41~50岁男性左侧杏仁核体积高于女性(P<0.05)。校正前后左、右侧杏仁核体积与年龄均呈负相关(校正前r=-0.37、-0.46,P均<0.01;校正后r=-0.28、-0.34;P均<0.01)。结论中国健康成人杏仁核体积男、女性杏仁核体积基本一致,均随年龄增大而缩小;左侧杏仁核体积小于右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200例,共260个肿块,均进行ABVS及VTIQ检测。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种方法及2种方法联合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260个肿块中,恶性结节68个,良性结节192个。恶性肿块中ABVS冠状面"汇聚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42.6%vs 2.1%,P0.05),以出现"汇聚征"作为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36.83%、91.73%、85.89%。VTIQ检测发现恶性肿块的平均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显著高于良性肿块[(5.92±1.53) m/s vs(2.58±1.17) m/s,P0.01];以SWV 3.65 m/s为阈值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99%、69.82%、84.31%。ABVS联合VTIQ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81%、87.72%、96.78%。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ABVS联合VTIQ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3,大于ABVS和VTIQ(0.852、0.924)。结论:ABVS和VTIQ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均有较高的价值,ABVS联合VTIQ鉴别诊断准确度更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对局灶型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thyroiditis,SAT)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细针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局灶型SAT和30例PTC病例资料,分析2组病变常规超声和VTIQ的图像特征。结果:局灶型SAT组出现边界模糊的比例高于P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型SAT组有9例出现回声向心性减低,7例内部呈低回声夹杂斑片状高回声,而PTC组均无此超声特点。局灶型SAT组病变内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的平均值为(4.23±0.89)m/s,PTC组SWV的平均值为(3.12±0.26)m/s。2组SWV的平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Q能够实时定量测量甲状腺结节的硬度,对于SWV超过3.58 m/s的甲状腺结节,做TI-RARD降级处理后发现,诊断效能明显上升。结论:局灶型SAT与PTC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存在交叉重叠现象,易将局灶型SAT误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VTIQ对局灶型SAT与PTC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99例患者(110个乳腺病灶)行术前VTIQ成像和钼靶X线检查,获得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SWVmean、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的差异。结果 乳腺良性病灶SWVmean为(3.03±0.78)m/s,恶性为(5.61±2.1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mean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截断值为3.93 m/s,钼靶X线为BI-RADS 4B类。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分别为0.870 、0.749 和0.873,VTIQ技术与钼靶X线、二者联合与钼靶X线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15),二者联合与VTIQ技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结论 VTIQ技术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