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伊木萨克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方法将114例早泄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8例。A组患者单用伊木萨克片,1.5g/d;B组单用盐酸氟西汀,20mg/d;C组同时服用伊木萨克和盐酸氟西汀,剂量同A、B组,连续服用4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问卷中患者及配偶性交满意度评分,以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114例早泄患者全部完成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患者及其配偶的性交满意度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单用盐酸氟西汀B组患者的射精潜伏期和性交满意度评分略好于单用药伊木萨克片A组,但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C组患者的射精潜伏期和性交满意度评分中则显著高于单用药A组和B组(P〈0.05),联合用药患者出现不良反应7例(18.4%)。结论联合应用伊木萨克片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疗效显著好于两种药物单用。  相似文献   

2.
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方法 将 43例门诊早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甲组 2 1例患者每次性交时采用动 -停 -动行为疗法 ,即同房前充分性爱抚 ,阴茎全部进入阴道后由不动至缓动至小幅度旋动 ,待女方将达高潮期时做抽动动作。乙组 2 2例患者除应用行为疗法外 ,同时口服盐酸氟西汀 2 5mg ,每晚 1次 ,连用 4周。治疗第 6周门诊随访 ,采用SCL - 90问卷评价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性交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性交持续时间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总体性交满意度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 ,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结论 盐酸氟西汀是治疗早泄的有效药物 ,配合行为疗法可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盐酸坦索罗辛在早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㈤例早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单纯行为疗法,研究组在行为疗法基础上服用盐酸坦索罗辛,以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患者及其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作为指标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对照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治疗后均增加,患者及其配偶的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5);治疗后研究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是(6.82±2.53)min,对照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为(2.58±0.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3.64±1.55)分和(9.63±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是(12.21±1.54)分与(8.29±1.4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能有效延长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明显提高夫妻双方对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达泊西汀联合行为疗法对原发性早泄(PE)的治疗效果及对精液参数的影响。方法 126例原发性P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行为疗法,观察组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予达泊西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8周后记录两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早泄评估量表评分(PEP评分)、精液参数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4及8周,对照组IELT均短于观察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PEP评分项目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精子总数、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和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PE达泊西汀联合行为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行为疗法治疗,且疗效随着治疗周期延长而增加,同时不影响精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包皮过长合并早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包皮过长合并早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包皮环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包皮环切术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术前和术后2、4、6个月患者的射精潜伏期。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6个月采用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评估患者的性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个月,观察组患者IELT长于对照组,CIP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包皮环切术与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治疗包皮过长合并早泄,可延长患者射精潜伏期,提高其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达泊西汀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早泄患者治疗前停用可能影响疗效的药物,30 d内每3 d~5 d性交1次,每次性交前1.5 h口服达泊西汀片30 mg;同时每日给予口服复方玄驹胶囊3次,3粒/次。记录并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早泄诊断工具(PEDT)评分、阴道内射精潜伏时程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药物治疗前PEDT评分为(16.54±2.18)分,射精潜伏时程为(0.88±0.11)min;药物治疗后PEDT评分为(8.40±1.27)分,射精潜伏时程为(4.71±0.13)min。相比治疗前,患者治疗后PEDT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阴道内射精潜伏时程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达泊西汀与复方玄驹胶囊联合使用可使早泄患者的早泄诊断工具评分、阴道内射精潜伏时程等指标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探讨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3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氟西汀服用四周,1片/次,1次/d,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服用2周,1片/次,2次/d;给予对照组患者氟西汀治疗服用四周,氟西汀1片/次,1次/d,以上药品都是口服。在治疗后1、4周时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Barthel指数的结果,1周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氟西汀治疗对APP/PS1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认知功能和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雄各半2月龄的健康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氟西汀组(10只),另选10只2月龄健康野生小鼠作为对照组。灌药4个月后,采用Y-迷宫实验、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检测小鼠脑内Aβ蛋白的水平。结果 Y-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正确反应次数和主动回避次数均多于模型组和氟西汀组,氟西汀组正确反应次数和主动回避次数均多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和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原平台穿越次数多于模型组和氟西汀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长于模型组和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小鼠原平台穿越次数多于模型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长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脑内A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氟西汀组,氟西汀组脑内A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氟西汀干预能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且降低其脑内Aβ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小华 《当代医学》2016,(16):146-147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首发抑郁症患者12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5%,对照组为75.8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后1周、2周时候分别为(18.34±3.27)分、(15.36±3.08)分以及(13.12±2.64)分、(9.34±2.89)分,均低于对照组(21.37±3.61)分、(15.32±3.45)分以及(15.64±3.14)分、(11.97±2.42)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52%(9/62),与对照组16.13%(10/6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总体效果、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但治疗早期度洛西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氟西汀分散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氟西汀分散片治疗,共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2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1%(27/2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2%(2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时,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减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时,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减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6%)与对照组(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氟西汀相比,氟西汀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伴有失眠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疗效更显著,起效更快,对失眠症状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抑郁症大鼠杏仁核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2(pMAP-2)表达的影响,为研究氟西汀药效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氟西汀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MAP-2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MAP-2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氟西汀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糖水偏好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悬尾不动时间和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糖水偏好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悬尾不动时间和逃避潜伏期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杏仁核pMAP-2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氟西汀能逆转应激抑郁大鼠杏仁核组织中pMAP-2的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将14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米氮平组(30 mg/d,清晨顿服)和氟西汀组(30 mg/d,清晨顿服)。治疗周期为6周,经过6周治疗后评价两种药物对于抑郁症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经过为期6周的治疗后,米氮平组治疗有效率为91.23%,氟西汀组有效率为90.45%,2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周治疗后,米氮平治疗组有效率60.57%高于氟西汀组有效率(2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组嗜睡发生率高于氟西汀组,口干、疲乏、兴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减少率较氟西汀组明显(P<0.05)。结论相比于氟西汀,米氮平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安全性高,并且起效快,是一种综合疗效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氟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西汀(20~40mg/d)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氟西汀(20~40mg/d)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之疾病严重程度(SI)定期评定,观察四个月。结果 在治疗2个月、4个月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氟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miR-181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miR-181b表达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iR-181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患者miR-181b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可通过调控患者外周血miR-181b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精神病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得安和谷维素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和谷维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悸、头晕、失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心悸、头晕、失眠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氟西汀,观察组患者给予氟西汀加用尼莫地平。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HAMD、MMSE、CSS、MBI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MMSE、CCS、MBI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较好,不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还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新区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25.53±4.03)、(26.34±3.9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8.27±3.0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4±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生猫制作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氟西汀治疗前后的弱视猫,了解特征峰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进而观察氟西汀治疗形觉剥夺弱视猫的效果。方法采用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仪,对3例正常对照组猫和15例形觉剥夺性弱视猫建模12周,喂养氟西汀后4、8、12、16、20周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对特征峰进行潜伏期和波幅的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P波的潜伏期(48.33±3.51) ms,波幅(55.69±3.52)nV,单眼形觉剥夺猫P波的潜伏期(58.23±4.62)ms,波幅(38.24±2.96)n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氟西汀治疗4、8周时,P波的潜伏期较治疗前稍缩短,波幅稍增加,与氟西汀治疗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16、20周时,P波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与氟西汀治疗前的形觉剥夺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西汀治疗形觉剥夺弱视猫能使其视觉电生理P波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其变化过程类同于人类儿童弱视治愈过程中视觉电生理P波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哌罗匹隆联合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9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哌罗匹隆治疗。比较用药前、用药后3周、用药后6周两组抑郁症状、生存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3、6周观察组HAMD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氟西汀相比,哌罗匹隆联合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命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胞二磷胆碱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脑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长春西汀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死,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对脑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不良反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