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含氟聚酰亚胺薄膜透明度高但热膨胀系数大的问题,以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为含氟二酐,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为原料,采用引入分子结构相对对称的刚性单体1,2,4,5-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进行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三种含氟比例不同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编号为PI-1、PI-2、PI-3,作为对照,以PMDA和ODA(4,4-二氨基二苯醚)合成了PI-4,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引入刚性单体共聚提高了含氟薄膜的热稳定性;介电测试显示,含氟薄膜的介电常数小于传统聚酰亚胺薄膜,PI-1的介电常数小于共聚薄膜PI-2和PI-3.;紫外-可见光谱图表明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的透光率明显大于传统薄膜,PI-1、PI-2、PI-3的截断波长分别为355 nm、360 nm和372 nm,黄色指数分别为6. 4、6. 9和8. 94,三种薄膜在波长500 nm处的透过率均超过90%;拉伸试验显示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远低于传统聚酰亚胺,在添加部分刚性单体后,其力学强度有所增大;四种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14. 8×10~(-5)/℃、9. 9×10~(-5)/℃、5. 4×10~(-5)/℃和4. 0×10~(-5)/℃,随着PMDA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热膨胀系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PI/SiO2纳米杂化薄膜聚集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I/SiO2纳米杂化薄膜.在制备过程中,有机相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体系,无机相通过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缩舍制得.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表征了PI/SiO2纳米杂化薄膜的微观形貌,并讨论了热亚胺化工艺对PI/SiO2纳米杂化薄膜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60℃低温区域停留时间;使亚胺化终止温度达到350℃,并延长350℃的停留时间;减慢高温区升温速率是提高两相相互作用,减少SiO2粒径尺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查拉伸对无机纳米硅/铝氧化物掺杂三层复合聚酰亚胺薄膜的影响,对适当亚胺化的薄膜进行了拉伸比分别为:0%(未拉伸)、2%、4%、6%、8%、10%、12%、14%的处理,然后经高温完全亚胺化。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不同拉伸比的三层复合薄膜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因掺杂了纳米无机氧化物,PI薄膜的弹性模量略有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下降,但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PI薄膜的屈服应该是聚酰亚胺分子链本身的强迫高弹形变,与PI薄膜是否掺杂纳米无机氧化物或者是否经过拉伸处理无关;随着拉伸比的增加,无机纳米氧化物掺杂三层复合PI薄膜的弹性模量整体上存在先缓慢增加而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下降然后上升。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氢氧化镁(Mg(OH)2)纳米复合薄膜,设定Mg(OH)2掺杂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4%和8%,研究纳米氢氧化镁不同掺杂量对聚酰亚胺薄膜电导电流、电老化阈值、介电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镁掺杂量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薄膜的电导电流出现最大值;随着Mg(OH)2掺杂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电老化阈值和介电系数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为二酐单体,对苯二胺(PDA)为二胺单体,通过低温缩聚合成一系列聚酰胺酸(PAA)和聚酰亚胺(PI)薄膜,对其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化较完全,PMDA-PDA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290 MPa。  相似文献   

6.
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为二酐单体,对苯二胺(PDA)为二胺单体,通过低温缩聚合成一系列聚酰胺酸(PAA)和聚酰亚胺(PI)薄膜,对其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化较完全,PMDA-PDA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290 MPa。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得了一系列PLA复合物,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配带热台的偏光显微镜(POM)和X射线衍射法(XRD)等研究了PLA/PEG和PLA/PEG/成核粒子的结晶行为,又通过力学实验分析了成核剂对PLA/PEG的机械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剂PEG能加强PLA的结晶能力,但是晶体结构不完善;成核粒子的添加改善了增塑体系的晶体结构和结晶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添加Talc和LAK的三元共混物的半结晶时间t1/2仅为1.5min和1.7min,过冷度仅有47.7℃和39.3℃,结晶度达到了34.1%和36.5%,拉伸强度提高到了60.28Mpa和53.09Mpa.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体挤出-拉伸法制备了稀土类β成核剂改性等规聚丙烯(iPP)薄膜.然后将上述薄膜加热到不同熔融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实验分别考察了有序熔体结构对β-iPP薄膜非等温和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随着设定温度(T_m)的降低,部分熔融的β-iPP能够诱导形成更多成核位点,使其在较高温度下发生结晶;同时,试样中诱导形成密集的柱晶结构.在等温结晶过程中,当165℃T_m169℃时,在试样内部会发生β晶向α晶转变;然而当169℃T_m172℃时,在试样内部的α晶逐渐向β晶转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复合吸波材料4,4'-二氨基二苯醚分子印迹聚合物(4,4'-diaminodiphenyl ether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4,4'-ODL-MIP)-聚4,4'-二氨基二苯醚(poly 4,4'-diaminodiphenyl ether,P-4,4'-ODL)(4,4'-ODL-MIP-P-4,4'-ODL)的合成率,增强其电磁波吸收性能,探索在第2次电聚合过程中4,4'-ODL-MIP对模板分子4,4'-ODL的印迹吸附机制就十分重要.以与4,4'-ODL-MIP-P-4,4'-ODL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密切相关的荷电量作为吸附量,在温度为298 K条件下,直接拟合了Langmuir、Brunauer-Emmett-Teller (BET)、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 (D-R)、Temkin和Henry 6种吸附等温模型方程.拟合数据显示,Langmuir、Dubinin-Radushkevich和Henry 3种等温吸附模型更适合模拟复合材料第2次电聚合中4,4'-ODL-MIP对溶液中4,4'-ODL的印迹吸附.同时,以荷电量所拟合的4种吸附反应动力学方程(准1级、准2级、Elovich及颗粒内扩散方程)结果显示,4,4'-ODL-MIP印迹吸附4,4'-ODL是准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反应速率大小受液膜和颗粒内扩散控制.通过荷电量所计算的4,4'-ODL-MIP印迹吸附4,4'-ODL的热力学参数,在吸附温度范围273.15~313.15 K内,吉布斯函数变化值ΔG 0,焓变ΔH和熵变ΔS均大于0,表明自发进行的4,4'-ODL-MIP印迹吸附4,4'-ODL是吸热和无序度增加的过程.因此,溶液中的4,4'-ODL被4,4'-ODL-MIP自发印迹吸附,有助于第2次电聚合反应的快速实施,以保证复合材料获得优良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常温下用六水合硝酸钴和两个异配体4,4-联吡啶、4,2',3'-二苯醚三甲酸反应制得混合配合物[Co(4,4-bipy)2(L)]·3H2O(L=4,2',3'-二苯醚三甲酸).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83 1(15)nm,b=1.180 3(15)nm,c=1.454(2)nm,α=110.72(3)°,β=93.93(8)°,γ=95.10(6)°,Z=2,V=1.722(4)nm3,Dc=1.461 Mg/m3,μ=0.567 mm-1,F(000)=786,Rint=0.084 8,-14≤h≤14,-15≤k≤15,-18≤l≤18,R1=0.067 1,wR2=0.182 0[I2δ(I)].钴(Ⅱ)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配合物分子之间靠4,4-联吡啶形成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依靠4,4-联吡啶形成二维结构.用荧光光谱法测定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 Banach 代数中的行列式理论.给出了具有单位元的迹 Banach 代数具有行列式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引起加工质量故障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加工中心加工质量故障分析的与/或故障树,提出了隐加工质量故障(FMQF)的概念和由·FMQF 找出制造系统故障的决策树方法.本文在模糊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隐加工质量故障识别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控制图的变化进行设备状态估计.基于以上研究,建立了可用于柔性制造系统隐加工质量故障预测和预报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了立方准晶材料的断裂理论 .通过应用Fourier分析和对偶积分方程理论 ,得到了立方准晶材料Ⅲ型裂纹问题的精确解析解 ,并由此确定了位移与应力场 ,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 .结果表明 ,应力强度因子与材料常数无关 ,而应变能释放率依赖于所有的材料常数 .这些为研究此新固体材料的变形和断裂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非织造布滤料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介绍了内部结构的研究及表征、过滤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过滤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指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前高师物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情况,提出了高师物理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鞋面织物染整是纺织工业中一个特殊分支,公司通过采用先进染色技术和工艺,可以从源头上达到节能和减少废水产生量的效果,废水产生后经过处理达标排放,部分经深度处理后回用。公司经长期实践后已经达到吨织物染整用水125m~3/t_(产品),吨织物排放废水79.2 m~3/t_(产品),水回用率达37.8%,吨产品蒸汽耗量从9t/t_(产品)下降到7 t/t_(产品),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面向对象的 NBO(node-block-object)超媒体数据模型.该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多媒体信息和链接功能封装于一体,成功地实现了交叉链接和双向链接,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并实现了超媒体系统中的前、后向双向查找功能.在链接关系上,还实现了条件约束,从而大大方便了时间相关媒体信息的处理和多种媒体对象相互协作的操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类高度非线性摩擦特性影响下的控制系统的定位控制问题 .针对负载扭矩变化而造成摩擦特性的变化 ,采用PID控制和摩擦补偿控制对阀控液压马达控制系统的定位控制进行实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常规比例控制由于受摩擦的影响产生较大的稳态误差 ,而积分控制的引入可减小稳态误差 ,但却引起系统产生极限环振荡和较长的调节时间 ;简单的定摩擦补偿在恒定的负载扭矩下可以有效地减小稳态误差 ,但是当负载扭矩大范围变化时 ,稳态定位精度将大大降低 ;基于误差和误差变化的动态摩擦补偿 ,在负载扭矩大范围变化的条件下均获得了高精度的定位控制 .  相似文献   

20.
Microbial oceanography is an emerging discipline resulted from the interaction,cross-ferti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life science and ocean science.Microbial oceanography integrates the principles of marine microbiology,microbial ecology and oceanography to study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biogeochemical dynamics of natural marine ecosystems.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s tools to study marine microbes is resulting in rapid advancements in microbial oceanography tha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glo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