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镇静后谵妄发生率的比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6例ICU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33例,应用右美托咪啶治疗方法)和咪达唑仑组(33例,应用咪达唑仑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ICU患者的平均镇静起效时间、镇静后谵妄发生率。结果:两组ICU患者的平均镇静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镇静后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ICU患者(P0.05)。结论:ICU患者用右美托咪啶的镇静后谵妄发生率相比起咪达唑仑更低。  相似文献   

2.
祝旺  赵玉良  李泳 《黑龙江医药》2014,(6):1363-1365
目的:研究并比较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镇静组(实验组)、右美托咪啶镇静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达到镇静满意的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心动过缓、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丙泊酚组患者达到镇静满意的时间和停药后唤醒时间少于右美托咪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更高,丙泊酚组呼吸抑制、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使用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丙泊酚镇静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但是可能会发生呼吸抑制现象,右美托咪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抑制,但可能发生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分析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对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重症颅脑外伤躁动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设为丙泊酚镇静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4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右美托咪啶镇静组,对比观察两组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丙泊酚组患者达到镇静满意的时间和停药后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丙泊酚组与右美托咪啶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更高,丙泊酚组呼吸抑制、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外伤躁动患者而言,给予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都能够起到显著的镇静效果,丙泊酚药物见效快,用药时间短,有时会出现呼吸抑制现象,右美托咪啶抑制呼吸并不明显,但是心动过缓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病情给药。  相似文献   

4.
辛绍斌  阎皓  沈莉  孙强  齐勇 《河北医药》2016,(22):3468-3470
目的:探讨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EGD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入住ICU的非机械通气患者共210例为研究对象,经患者或家属同意纳入研究。以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为主导实施EGDS。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及对照组(无EGDS),每组70例。比较3组镇静达标时间;不良事件(如心动过缓、血压降低、低氧血症等)发生率,谵妄发生率[通过ICU意识模糊评分( CAM-ICU)评估];机械通气治疗率和入住ICU时间等。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率以及入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丙泊酚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丙泊酚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率以及入住ICU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达标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右美托咪定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以右美托咪定为主导的EGDS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安全可行。 EGDS可以降低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治疗率,并缩短入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应用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常见简单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每组50例。入监护室后分别以右美托咪啶0.2~0.7μg·kg -1·h -1和丙泊酚0.5~3 mg·kg -1·h -1静脉泵入,根据患儿镇静分级(Ramsay 分级)调整药物剂量。记录2组患儿镇静效果(Ramsay 分级)、机械通气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及用药期间心动过缓、低血压、躁动及谵妄等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2组患儿镇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5),右美托咪啶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 P =0.019)、停药至撤除气管插管时间( P =0.002)较丙泊酚组明显缩短,躁动及谵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 P =0.036),低血压( P =0.795)及心动过缓( P =0.741)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在小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镇静效果可靠,与丙泊酚相比可降低机械通气时间,躁动及谵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和评估右美托咪啶(DEX)和丙泊酚用于ICU内进行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患者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行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合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者入室后行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心电图、上臂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检查,按镇静方法完全随机分为两组:D组33例,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5μg/kg,以0.2μg/(kg·h)静脉恒速输注;P组28例,以丙泊酚负荷量1mg/kg,维持剂量0.4mg/(kg·h)静脉恒速输注。两组均将脑电双频指数控制在≤85,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输注计量维持镇静过程,同时记录剂量的调整。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唤醒所需时间,镇静过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并记录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结果与镇静前比,镇静后各时间点Ramsay评分明显升高,BIS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0,3.03%(1/33),明显低于P组10.7%(3/28),17.8%(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患者从进入ICU至开始脱机时间为(62.0±4.0)h,与P组(67.0±5.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ICU内住院时间(115.4±2.0)h,脱机时间(3.6±1.5)h,拔管时间(2.3±1.2)h,D组患者ICU平均住院(112.3±4.0)h,脱机时间(3.5±1.3)h及拔管时间(2.2±1.1)h,D组与P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CU内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镇静安全有效,右美托咪啶较丙泊酚能够有效的减轻气道-循环反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苏醒时间。右美托咪啶对血流动力的影响优于丙泊酚,且在脱机和拔管时间方面右美托咪啶优于丙泊酚,右美托咪啶镇静效果好,易唤醒,在脑电双频指数的指导下右美托咪啶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8,(6):820-82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重症医学科(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镇痛镇静,B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ichmond躁动-镇静程度评估量表(RAAS镇静程度评估量表)评分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量表评分,治疗7 d后ICU-AW发生率、气管拔管率和谵妄发生率,并记录两组患者被诊断为ICU-AW后滞留ICU的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ASS镇静程度评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MRC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MR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B组患者ICU-AW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40.00%vs.56.67%);B组患者的气管拔管率显著高于A组(70.00%vs.53.33%),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13.33%vs.20.00%);B组患者被诊断为ICU-AW后滞留ICU的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与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相当,但在对患者的肌力影响,降低患者ICU-AW和谵妄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滞留ICU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方面,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效果更优,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持续泵入。咪达唑仑组采用0.08~0.10 mg/(kg·h)咪达唑仑持续泵入。采用Ramsay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进行分级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镇静期间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其他不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镇静满意率为97.33%,咪达唑仑组镇静满意率为96.00%,两组镇静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平均动脉压下降、SpO2下降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镇静效果满意,可以达到理想镇静时间及易唤醒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可减少芬太尼用量,而且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老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持续泵注麻醉,比较两组术中MAP、HR波动情况,术后苏醒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术中MAP、HR更为稳定,术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啶组术后1、2、4 h Ramsay镇静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TURP,尤其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烦躁发生率高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ICU术后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ICU的术后躁动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30例)、丙泊酚组(n=30例),两组均静脉泵入芬太尼0.5μg/kg/h,并分别缓慢推注负荷剂量为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及1mg/kg的丙泊酚后,分别泵注右美托咪定0.2~0.7μg/kg/h、丙泊酚0.5~4mg/kg/h,记录患者镇静前、镇静10min后、镇静60min后及镇静120min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排量及射血分数.结果:镇静后,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心排量均较镇静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射血分数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的射血分数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镇静后,右美托咪定组平均动脉压、心排量及射血分数较丙泊酚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心率较丙泊酚组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两组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均可使ICU术后躁动的老年患者达到较满意的镇静.但是,两种药物均对ICU老年患者均可产生血流动力学影响,右美托咪定对心率影响较大,丙泊酚可影响心脏收缩功能,对血压影响较大,需注意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郭铭辉 《海峡药学》2016,(9):100-10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3)和咪达唑仑组(n=43),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在此基础上,咪达唑仑组以咪达唑仑0.08~0.10μg/( kg· h)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以0.2~0.6μg/( kg· 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观察两组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达到镇静效果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也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的18.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治疗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好,芬太尼用量低,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ICU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20例。D组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20min内静脉泵入,每1h依据Ramsay评分调整药物泵入剂量为0.2~0.7μg/(kg·h);P组予丙泊酚负荷剂量lmg/kg静脉注射,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维持剂量为O.5~3mg/(kg·h)。每2h进行数字疼痛评分(NRS),当NRS评分大于4分时给予芬太尼1μg/kg;达到拔管备件者拔出气管导管。结果与P组比较,D组镇静效率明显较高(P〈0.05),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后苏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用药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谵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ICU的镇静、镇痛效果好,苏醒快,可缩短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谵妄发生率低,是ICU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5):105-107
目的研讨右美托咪啶在ICU镇静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ICU接受镇静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NRS评分、静推芬太尼次数、镇静效率、各项耗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静推芬太尼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压与心动过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谵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在ICU镇静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孔颖 《安徽医药》2013,(7):1257-1258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60例在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观察镇静后两组的Ramsay评分,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停药后唤醒时间,比较两组呼吸频率下降、心动过缓、低血压、谵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Ramsay评分在2~4分的多于对照组,停药后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更高,但呼吸频率下降及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良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5,(35):4946-494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用于连续静脉血液置换患者脓毒症感染谵妄的效果,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选择连续静脉血液置换脓毒症感染谵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0.5 mg/kg,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并研究丙泊酚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的药动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β)、缓慢分布半衰期(t1/2α)等均短于文献参考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布速率常数(K21、K13、K10)、中央室分布容积(VC)、全身清除率(CL)、快速分布半衰期(t1/2pi)等与文献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谵妄症评分表(ICDS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3 4,P=0.0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治疗连续静脉血液置换患者脓毒症感染谵妄的效果良好,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Ramsay镇静评分方面和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在呼吸机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比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COPD急性发作期需机械通气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定组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1),维持量0.2~0.7μg·kg~(-1)·h~(-1);丙泊酚组负荷剂量丙泊酚1 mg·kg~(-1),维持量0.5~4.0 mg·kg~(-1)·h~(-1)。根据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调整镇静药物剂量,记录SAS、达SAS 2~3分时间和苏醒时间,并比较2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和谵妄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都能使患者达到镇静目标评分且达标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更易唤醒并保持安静。右美托咪定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6.4±1.2)d和(3.2±1.0)d]均短于丙泊酚组[(8.3±1.4)d和(5.1±2.3)d,P<0.05],呼吸抑制和谵妄发生率(4%和4%)低于丙泊酚组(32%和2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可缩短ICU住院及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右美托咪啶在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作用。方法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在手术开始前10min,观察组泵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泵注丙泊酚,比较两组镇静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麻醉或手术意外。观察组MAP和HR波动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Ramsay评分和SpO2接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中采用右美托咪啶镇静,安全性和有效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对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影响。方法:A组、B组各纳入患者47例,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后,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镇定,对比相关指标。结果:B组T1、T2、T3、平均Riker评分高于A组,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低于B组,12h总尿量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对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镇静效果更理想,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在重症患者谵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谵妄患者2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4例,对照组12例。观察应用右美托咪定后不同时间点ICDS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谵妄患者经右美托咪定治疗后,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ICDSC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中枢性抗交感、抗焦虑作用和较好的镇静作用,对呼吸无明显抑制,对谵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