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鸡肺为原材料,利用酸提和超声辅助酸提法提取胶原蛋白,并对其性质及保湿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取的鸡肺胶原蛋白经氨基酸分析显示组成基本相似,甘氨酸含量最高,分别占24.12%和23.93%,亚氨基酸含量仅次之,分别占19.74%和22.28%。酸提和超声辅助酸提胶原蛋白在229.0和224.9 nm处有胶原蛋白的特征紫外吸收峰。SDS-PAGE显示两种鸡肺胶原蛋白中均含有α_1链、α_2链、少量的β链和γ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图谱共同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鸡肺胶原蛋白分子排列紧密,均保持了原有的三螺旋结构,说明在超声辅助酸提过程中胶原蛋白的结构保持完好,三螺旋结构未被破坏。酸提的胶原蛋白等电点为7,粒径分布在340 nm左右;超声辅助酸提的胶原蛋白等电点为6,粒径分布在295 nm左右,结合胶原蛋白的溶解性说明了超声辅助酸提可破坏胶原蛋白的氢键,改变蛋白质的颗粒大小和聚集形态。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酸提的胶原蛋白结构呈连续纤维状并多孔,且颗粒直径明显减小。在放置24 h时,超声辅助酸提胶原蛋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分别为常规酸提胶原蛋白的1.25倍和1.17倍。综上所述,超声辅助酸提未破坏胶原蛋白特有的三螺旋结构,通过改变氢键和蛋白的颗粒大小使得胶原蛋白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和吸湿保湿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马面鱼皮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为马面鱼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氨基酸分析、UV、FTIR及SDS-PAGE凝胶电泳初步探讨了酸溶性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同时对酸溶性胶原蛋白的等电点、热变性温度、热收缩温度及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氨基酸分析发现,马面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中甘氨酸含量为24.12%,羟脯氨酸含量为9.31%;每1 000个总氨基酸残基中,甘氨酸为349个,羟脯氨酸70个,未检测到色氨酸、半胱氨酸。UV光谱显示酸溶性胶原蛋白在21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FTIR光谱表明酸溶性胶原蛋白有特殊的三螺旋结构。SDS-PAGE显示酸溶性胶原蛋白有2条α链,1条β链和1条γ链;酸溶性胶原蛋白的等电点为5.70,热变性温度和热收缩温度分别为34.99℃和84.59℃。溶解性结果表明酸溶性胶原蛋白易溶于0.5 mol/L乙酸溶液,Na Cl含量1%~3%时溶解性稳定,之后随Na Cl含量增加,溶解性迅速下降。结论:马面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具有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特征,热稳定性较好,不同介质和盐含量对酸溶性胶原蛋白溶解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海蜇为原料,采用盐酸-胃蛋白酶法提取胶原蛋白,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紫外光谱(UV-visible spectroscopy,UV)、氨基酸分析、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以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其结构特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海蜇胶原蛋白在135 kDa左右有一条α-链,在245 kDa以上有一条β-链和γ-链,紫外吸收峰在233 nm处,符合I型胶原蛋白的特征,其亚基组成可能为[α1(I)]3。海蜇胶原蛋白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甘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5.99%,且含有15.94%的亚氨基酸。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均表明海蜇胶原蛋白分子排布紧凑,具有主要由氢键构成的完整三螺旋结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海蜇胶原蛋白具有多层聚集、以纤维为主的无规则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首次通过响应曲面方法优化获得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深海红鱼(Sebastes mentella)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超声功率505W,超声时间15 min、提取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提取率(93.6%)与传统提取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但提取时间缩短了30 h。该胶原蛋白主要为I型,具有较低的亚氨基酸含量(16.0%),并且由于N末端和C末端非螺旋区的丢失,其分子结构有所改变,但大量氢键的存在使其特有的三股螺旋结构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燕麦粉为原料,分析碱提酸沉法提取的燕麦蛋白(AOP)和酶法提取的燕麦蛋白(EOP)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氨基酸组成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在蛋白等电点,AOP与EOP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均达最小值,而乳化稳定性最高;AOP与EOP的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随NaCl浓度的增加基本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乳化稳定性随NaCl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AOP与EOP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7.27%,22.82%;EOP的溶解性、乳化性高于AOP,而AOP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稳定性及氨基酸总量均高于EOP。  相似文献   

6.
鹿骨胶原蛋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和酶提取法从鹿骨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胃蛋白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SC),利用紫外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DSC、SDS-PAGE垂直电泳和氨基酸分析仪,研究了鹿骨胶原蛋白的结构、热收缩温度、相对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紫外扫描分析,鹿骨的ASC和PSC在234nm处均有强烈吸收,具有胶原蛋白的特性;红外光谱说明胶原纤维保留了大量的三股螺旋结构;经DSC测定,鹿骨的ASC和PSC热收缩温度分别为55℃和58℃。SDS-PAGE电泳显示,胶原蛋白含有3条不同的链,α1、α2和β链。氨基酸分析表明,具有典型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7.
以鸡肺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酶法提取明肢,采用紫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圆二色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激光粒度分布法、扫描电镜等分析超声辅助酶提鸡肺明胶的结构,并研究其乳化性质,探究该法在鸡肺明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热水提取法相比:超声辅助酶提法的明胶得率为30.08%(鸡肺除杂后干重状态原料),是前者...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辅助酸解制备淀粉纳米颗粒及其特性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超声波辅助酸水解的方法制备淀粉纳米颗粒,并以颗粒的粒径、产率为指标,研究了硫酸浓度、酸解时间和超声功率对制备淀粉纳米颗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易水解淀粉颗粒非结晶区,使颗粒的结晶度明显提高,颗粒的粒径可降至1 800~2 200 nm,超声波辅助处理后,粒径能进一步降低至120~150 nm范围内。试验得出最适制备工艺参数为:在40℃条件下,用3 mol/L硫酸水解15%的淀粉乳,搅拌速度为100 r/min,超声功率为400 W,酸解20 h后,得到的淀粉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在50~80 nm范围内,产率为14.1%,结晶度由21.57%增长到46.35%,吸水率由34.8%增长到96.9%。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鱼骨胶原蛋白提取效率,在超声波辅助酸法的工艺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提取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紫外扫描、氨基酸分析、热变性温度测定分析分离纯化后的胶原蛋白。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显著提高了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提取得率,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30~℃,液料比751(mL/g),超声波预处理时间20min,提取时间48h,该条件下胶原蛋白得率为6.91%,纯度为89.74%;SDS-PAGE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由α1、α2和β链组成,属Ι型胶原蛋白的特征;紫外扫描结果显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在220~232nm;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主要由甘氨酸组成,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1.21%,热变性温度为31.4~℃。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梅花鹿角盘为原料,利用酸法和酶法提取梅花鹿角盘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研究其结构和理化性质,为开发胶原蛋白新资源,提高鹿产品附加值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梅花鹿角盘ASC和PSC符合Ⅰ型胶原蛋白氨基酸的特征分布。其中蛋氨酸含量最低,羟基化程度较高,分别为45.69%和46.30%。ASC和PSC至少由两条α链(α1和α2)组成,β链含量较高,并含有少量的γ链。ASC和PSC二级结构相似,均出现酰胺A、B、Ⅰ、Ⅱ和Ⅲ的特征吸收峰,保存着三螺旋结构。ASC和PSC在280 nm处基本无吸收,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19.0 nm和224.0 nm处。ASC和PSC溶液的pH越接近pI值,其溶解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越小。当NaCl浓度为0~2 mol/L时,增加盐量可以增大ASC和PSC的溶解性、起泡性;盐浓度在0~0.4 mol/L范围内,能提高ASC和PSC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蛋白浓度0.5%时,两者的乳化稳定性最大,蛋白浓度4%时,两者的乳化稳定性最小。  相似文献   

11.
以牛皮为原料,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提取牛皮中胶原蛋白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以牛皮胶原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优化得到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牛皮中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61 W、超声波处理时间64 min、胃蛋白酶添加量109 U/g、料液比1:16 g/mL,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63.77%。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紫外光谱(UV)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提取的胶原蛋白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的特征,保持了其完整的三螺旋结构,氨基酸组成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得到超声波辅助酶提取的胶原蛋白三螺旋稳定程度略微下降。本研究为牛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优化了一种有效的工艺,且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胶原蛋白的提取时间,并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骆驼皮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胶原蛋白的最优工艺,并对提取得到的胶原蛋白进行表征.以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指标,探讨酶添加量、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波处理时间及总提取时间5个因素对骆驼皮胶原蛋白的影响,确定超声波功率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曲面分析法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酶添加量4.5%、料液比1:23、超声...  相似文献   

13.
以罗非鱼皮为研究对象,分析热水法提取、酸法提取及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对鱼皮胶原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提取方法所得胶原蛋白紫外光谱吸收特性峰在220~232 nm之间;提取方法对羟脯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热水提取可显著提高鱼皮胶原蛋白的凝胶强度,酸法提取可显著提高鱼皮胶原蛋白的特性黏度;3 种鱼皮胶原蛋白的变性温度都在31 ℃附近,提取方法对变性温度影响差异不显著;热水法提取胶原蛋白的等电点(pI 5.9)低于其他方法所得胶原蛋白(pI 7附近)。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牛骨资源的利用率,以新鲜牛骨为原料,分别采用乙酸、柠檬酸、乙酸和胃蛋白酶、柠檬酸和胃蛋白酶提取得到四种牛骨胶原蛋白(ASC1、ASC2、PSC1和PSC2)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面疏水性等指标对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SC1的得率最高,可达3.23%,四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胶原蛋白均于230 nm附近出现最大紫外吸收峰;SDS-PAGE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牛骨胶原蛋白主要由α1、α2、β三种亚基成分组成,属于 I型胶原蛋白,且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保留完整;扫描电镜直观表明了四种胶原蛋白的纤维网络结构均保留较完整,其中酸法提取的胶原蛋白(ASC1和ASC2)网络结构分布较为均匀;酶法制得的胶原蛋白(PSC1和PSC2)纤维化较为明显,四种胶原蛋白理化特性无显著差异,但微观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为提高畜禽副产物高值化应用发展及深加工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徐洲  刘洁  陈意  范浩军 《食品科学》2016,37(1):12-16
本实验以猪皮胶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丁二酸酐改性制备了酰化胶原,采用仪器分析法对酰化胶原三股螺旋结构的保留程度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成纤维细胞培养实验对酰化胶原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进一步考察。结果表明:胶原的酰化度为62.4%,酰化胶原的等电点降低到4.1。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热变性温度、圆二色谱法检测结果显示,丁二酸酐改性整体上并未破坏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酰化胶原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呈现了胶原特有的纤维结构,成纤细胞培养实验结果发现酰化胶原可以兼容成纤细胞,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纤细胞的增殖,丁二酰化不会破坏胶原的生物活性结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牛骨胶原蛋白提取的工艺(脱脂、脱钙、提取介质)和结构表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乙醚低温回流脱脂,0.48% 盐酸脱钙,骨粒径为5mm × 10mm,以1% 柠檬酸和1% 胃蛋白酶复合为提取介质。纯化后的牛骨胶原蛋白通过紫外扫描分析、FT-IR、DSC 热收缩温度和SDS-PAGE 凝胶电泳的测定,并与标准牛腱Ⅰ型胶原蛋白比较,确定所提蛋白为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达到了电泳纯,且较好地保持了Ⅰ型胶原的3 股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等电点法纯化鳕鱼皮胶原的可行性,通过测定溶解度和Zeta电位来确定鳕鱼皮胶原的等电点。将粗提胶原溶液的pH调至等电点,后经离心、复溶、透析、冻干等步骤得到了等电点纯化后的胶原干品。采用SDS-PAGE法检验产品的胶原纯度;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紫外光谱法对胶原的结构性质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等电点沉淀的工艺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鳕鱼皮胶原的等电点为6.83,且在该等电点下纯化得到的产品纯度较高。光谱学结果显示胶原的三螺旋结构仍保持完整。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最优条件为:pH6.8、沉淀6 h、6 mg/mL的胶原浓度,此时回收率可达85%,纯度可达90%以上。至此,确定了等电点沉淀是一种纯化胶原蛋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伞部胃蛋白酶促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及SDSPAGE显示,海蜇伞部胶原蛋白(PSC)为Ⅰ型胶原蛋白;含糖量为2.8%;热变性温度和热收缩温度分别为28.8℃和51.6℃,均低于牛皮Ⅰ型胶原;红外光谱显示PSC 保留了大量的三股螺旋结构;溶解性表明PSC 的等电点为pH6,在pH3 时有最大溶解度;酸性条件下盐浓度高于4%(m/V)时,PSC 的溶解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殖大鲵皮胶原蛋白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4 ℃条件下,采用酸法(0.5 mol/L乙酸)和酶法(胃蛋白酶)对人工养殖大鲵皮中的胶原蛋白进行了提取,对提取纯化后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胶原蛋白--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soluble collagen,ASC)和胃蛋白酶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其各项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C和PSC均包含2 条α链及它们的二聚体β链,为Ⅰ型胶原蛋白;ASC和PSC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谷氨酸和脯氨酸,胱氨酸含量最低;ASC和PSC中亚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44和173(以残基/1 000残基计),两者热变性温度分别为23.5 ℃和26.5 ℃,表明PSC的热稳定性较优;ASC和PSC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233.0 nm和232.0 nm波长处,符合胶原蛋白的特征;ASC和PSC的红外特征吸收频率相似,均含有酰胺Ⅱ带、酰胺Ⅲ带及在两酰胺带间的一系列吸收峰,表明ASC和PSC中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