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鲍鱼的原料学属性,分析测定了皱纹盘鲍腹足肌肉三部位(闭壳肌、过渡区和裙边)的营养成分、蛋白组成及分布,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三部位肌肉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三个部位中闭壳肌部分的水分含量最低,而粗蛋白与粗脂肪最高;三部位中盐溶性蛋白与非蛋白氮含量较高,水溶性蛋白含量最低,裙边的肌基质蛋白的含量约为过渡区的2倍,闭壳肌部分的3倍,胶原蛋白含量丰富;SDS-PAGE中闭壳肌与过渡区部分蛋白分布相似,蛋白组成比裙边部分丰富;光学显微镜图中肌原纤维与胶原纤维的分布与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一致,且肌肉纤维的横截面与纵截面中肌纤维的形态有所差异。鲍鱼三部分肌肉性质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鲍鱼的进一步加工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孟子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与熊掌在古人眼中均为味美之物,虽舍弃鱼而选熊掌,但尤为可惜。然而,现代人的饮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熊掌难得,各类鱼却"游"上人们的餐桌,不仅囊括江河湖中的淡水鱼,更是远及七大洲、四大洋,深海鱼丰富的营养价  相似文献   
3.
甜叶菊废弃物制得生物制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移植中国的南美甜叶菊在生产糖苷时剩余废弃杆茎等为原料,经不同工艺制得三种生物制剂(简称Sc1、Sc2、Sc3),分别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法和过氧化值(POV)法研究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三种生物制剂均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且随着浓度增加,其清除能力逐渐增强。在添加量0.015%时,生物制剂Sc3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达92.21%,为BHT的1.1倍,VE的5.5倍;且其抗氧化稳定性也远强于BHT、VE和VC。另外,用ORAC法比较了Sc3与天然鱼露的抗氧化能力,Sc3的ORAC值高达326.28trolox μmol/ml,是天然鱼露的6.7倍。另外,鲐鱼松的贮藏实验表明了Sc3以0.2%的添加量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研究表明SC3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新型、天然、安全、高效的抗氧化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4.
GC-MS鉴别保活流通过程中虾夷扇贝气味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虾夷扇贝保活流通过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定量分析不同流通时间和阶段的活品虾夷扇贝挥发性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鉴别保活流通过程虾夷扇贝气味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流通链中共分析出生鲜虾夷扇贝的57 种挥发性成分,可分为7 类,分别是含硫化合物、烷烃类、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芳香族、醇类以及醛类,对每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醛类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反映生鲜扇贝生理状态的参考;进一步做主成分分析,保活流通过程中8 个时间节点的样品可分为4 个阶段,其中第0天为阶段A、第1、2、3天为阶段B,第4、5、6天为阶段C,第7天为阶段D;通过判别分析得出,己烷、三氯甲烷、环己烯以及癸醛这4 种挥发性化合物是评判虾夷扇贝流通链不同阶段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锡昌  陆烨  刘源 《食品科学》2010,31(16):168-171
通过拟合狭鳕鱼糜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其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建立近红外定量模型,用于狭鳕鱼糜水分和蛋白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拟合,水分和蛋白质的定标模型相关系数分别达0.98 和0.96以上,优于近红外透射光谱建立模型的预测结果。模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10%,相对分析误差(RPD)> 3,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快速地测定狭鳕鱼糜中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且可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无线电波加热提高狭鳕鱼糜的解冻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传统的方法解冻鱼糜耗时长,为了加快冷冻鱼糜的解冻速率并保持鱼糜的品质,本实验以狭鳕鱼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空气解冻、流水解冻、无线电波直接加热和无线电波间歇加热4种解冻方式对冷冻狭鳕鱼糜解冻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解冻和流水解冻过程中狭鳕鱼糜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无线电波解冻过程中鱼糜边角部位会出现局部过热现象,采用无线电波间歇式加热能有效延缓鱼糜表面温度的过快升高。无线电波加热解冻速度快,仅需4.6 min就可以使狭鳕鱼糜的中心温度达到1.8℃。应用无线电波间歇加热后的狭鳕鱼糜的持水力为78.8%,白度值为61.7,无线电波加热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狭鳕鱼糜的弹性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解冻后的狭鳕鱼糜菌落总数仅为4.9×103 CFU/g。采用无线电波间歇式加热的物料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好,解冻效率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冷冻食品的品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冻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8‰低盐度海水暂养与中华绒螯蟹呈味特性之间的关系,对8‰低盐度海水暂养的中华绒螯蟹雌蟹肌肉滋味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讨论。样品蟹分组分别在8‰低盐度海水和淡水(盐度为0‰)中饥饿暂养三周,测定了雌性中华绒螯蟹的在暂养过程中的生物学指数,及其肌肉的基本化学组成、游离氨基酸及呈味核苷酸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TAV)和味精当量(EUC)对这些成分的呈味强度进行评价,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其滋味品质。结果表明,经3周的暂养后8‰低盐度海水暂养中华绒螯蟹的成活率和采肉率分别高于淡水暂养约5%和2%,与暂养前相比淡水组水分下降,海水组上升。海水组与淡水组蟹肌肉中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四种游离氨基酸占主要部分,甜味氨基酸占50%以上,鲜味氨基酸比例升随暂养时间延长而增加。EUC值的结果表明,8‰低盐度海水组鲜味在暂养过程中逐步升高,淡水组第二周高于8‰低盐度海水组。经过1~2周的8‰低盐度海水暂养可以提高肌肉鲜味以及甜味,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经8‰低盐度海水暂养的雌蟹在第二周后评价最佳。  相似文献   
8.
化学传感器特别是光化学传感器已经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检测目标物如食品中的重金属。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可控性良好和易功能化等特点,可以被用来固定传感器以提高其灵敏度。本文主要综述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基光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首先,简单介绍光化学传感器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基光化学传感器,随后根据其制备方法的差异分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修饰法、高分子聚合物物理共混法、纳米纤维化学修饰方法和纳米纤维物理吸附方法4类,并分别综述其制备得到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基光化学传感器应用于重金属检测的进展,这4类方法各有优势,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基光化学传感器用于目标物的检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探究亚硫酸盐残留量对银耳中特定化学官能团含量变化的影响,揭示银耳漂白机理,并基于二者的联系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银耳中亚硫酸盐残留量的方法。模拟硫磺熏蒸工艺,制备不同亚硫酸盐含量水平的银耳样品,并通过碘滴法检测所制备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的真实值,收集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分析谱图差异,从而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硫磺熏蒸通过破坏维生素B2的羟基自由基从而实现漂白目的。且红外定量检测银耳中亚硫酸盐含量模型的R为0.980 4,RMSECV为0.97。该方法具有快速、定量和无损检测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将从传统腌干鱼中筛选出的3株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作为发酵剂加入到腌干带鱼中,测定pH值、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和正己醛含量等指标,以监测发酵腌干带鱼加工过程中脂肪的氧化程度,并分析了乳酸菌发酵对腌干带鱼成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腌干带鱼生产过程中抗氧化乳酸菌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接菌发酵的腌干带鱼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正己醛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传统腌干带鱼,而酸值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传统腌干带鱼。对测定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能反映脂肪水解程度,其线性回归函数为:Y_1=0.131X_1+0.208X_2+0.360X_3+0.244X_4+0.083X_5-0.388X_6+0.324X_7+0.343X_8;第2主成分能反映脂肪氧化程度,其线性回归函数为:Y_2=0.330X_1+0.406X_2+0.182X_3+0.440X_4+0.294X_5-0.205X_6+0.135X_7+0.157X_8。本研究为提高发酵腌干鱼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