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同时扫描肺动脉和下肢静脉的联合成像技术。方法40例疑为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的病人于16层螺旋CT上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CT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存在者25例,单纯下肢静脉血栓者8例,单纯肺栓塞者2例,二者均正常者5例。不同重建层厚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子。肺动脉、下肢静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MPR、MIP、VR三者对肺栓塞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65%,下肢静脉血栓的显示率分别为100%、60%、50%。结论16层螺旋CT联合肺动脉、下肢静脉成像将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发生血栓性疾病是创伤骨折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患者也越来越多见,严重者易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据文献报道,创伤及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imb deep vein thrombsis,LDVT)形成的发病率高达45%~84%,且因骨科大手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高达28%,而栓子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致死的发病率也占到术后死亡原因的4%[1-4].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CT筛查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2012年8月974例患者行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CTPA),其中45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包括66例儿童)进行了肺肾联合双能量CT扫描以筛查肺栓塞和肾静脉栓塞。15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下肢超声检查用于筛查深静脉血栓。记录肺栓塞、肾静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其相互关系。结果:177(39.2%)例患者至少有一个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其中以肺栓塞最常见(149/177,84.1%),76例肺栓塞患者合并肾静脉栓塞,孤立性肺栓塞54例。大多数肺栓塞患者(118/149,79.2%)无临床症状。106例(106/451,23.5%)例患者有肾静脉栓塞,26例(26/153,17.0%)患者有深静脉栓塞。儿童患者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13/66,19.7%)低于成人(164/385,42.6%)。在组织学证实的肾病类型中,膜性肾病最常伴有静脉血栓事件(72/153,47.1%)。结论:肺栓塞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血栓并发症且大多是无症状的,常伴有肾静脉血栓或孤立发生,因此对本病的可疑静脉血栓患者的筛查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分析肺栓塞病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肺内栓子来源以及下肢静脉病变及其他诱因与PE发病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93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应用99mTc-MAA和99mTc-GP,进行肺灌注-通气显像及99mTc-MAA下肢静脉显像。结果肺灌注-通气显像显示86例患者为多发性肺栓塞,7例患者肺灌注-通气显像正常;PE组中,61例有下肢深静脉病变,占70.9%,其中由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引起的PE者46例,占PE合并下肢静脉病变者的75.4%。结论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及下肢静脉显像的联合应用可明确PE及其病因诱因的诊断,从而减少临床PE的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其全身并发症有深部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前者的发病率为1.3%~25%,后者约为0.4%~7.7%。本文着重介绍局部并发症。 一、伤口感染 术后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率约为2%~12%,远较一般髋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技术,对下肢静脉血栓病人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彩超在下肢静脉血栓的准确性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又称肺动脉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栓子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血栓脱落。既往诊断本病困难,漏误诊经常发生,病死率很高。本组16例肺栓塞病例中,12例误诊,误诊率达7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上和膝下深静脉血栓与发生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910例,并依据解剖位置分为膝上组和膝下组,分别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肺栓塞发生率。并依据影像学分型将肺栓塞分为大面积肺栓塞和小面积肺栓塞,分别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大面积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膝上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高于膝下深静脉血栓,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上深静脉血栓大面积肺栓塞(影像学分型)发生率高于膝下深静脉血栓,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孤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也可以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论膝上深静脉血栓形成较膝下深静脉血栓形成更易发生肺栓塞,特别是发生大面积肺栓塞。不能忽视的是孤立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也可发生致死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静脉造影(CTVPA)探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部位,并与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照评价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肺栓塞(PE)的147例病人行CTVPA检查,以病人为单位计算两医师诊断DVT一致性;102例患者同时行下肢超声检查,计算股静脉-腘静脉段DV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47例患者中33例(22.4%)有DVT,27例合并PE。33例DVT的患者CTV共发现156个部位的血栓,腹盆腔静脉血栓共48个(31%),股静脉-腘静脉段血栓58个(37%),小腿静脉血栓50个(32%)。DVT血栓CT值为(42±13)HU。2医师诊断DVT的一致率为90%,Kappa值为0.86。以超声作为对照,CTV诊断股静脉-腘静脉段DVT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100%。结论CTV对股静脉-腘静脉段DVT诊断准确率高,并能显示下腔静脉、滤器内及盆腔静脉血栓,CTV的观察者间诊断一致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下肢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50%-70%并发肺栓塞,其中20%-30%因未接受正确治疗而死亡。我科自2006年起,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例,均采用患侧肢体的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2-DE)彩色多普勒显像(CDF1)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CUSON-128XP10及GE-VIVID7超声仪对来自于血管外科73例98人次(111条)下肢静脉血栓病人进行检查。结果:下肢深静脉完全阻塞57例(62条),部分阻塞3例(4条),少部分再通(<50%)18人次(23条),大部分再通(75%)15人次(17条),完全再通2人次(2条),其中再通人次包含治疗后复查的部分二次及三次复检者及来诊时即为部分再通者。另外,有3例(3条)合并大隐静脉曲张及血栓形成。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阻塞程度、范围及治疗后再通情况可做出较为肯定的诊断,对指导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呼吸困难患者肺栓塞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生的诱因及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对461例因胸闷气短行肺灌注+通气显像或肺灌注显像+X线胸片检查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中既往体健仅出现胸闷气短患者48例为对照组,余合并不同基础疾病或其他情况并出现胸闷气短患者为病例组;应用PEMS统计软件对患病率(π)进行区间估计、x^2检验和肺栓塞的危险度分析。结果461例患者确诊肺栓塞251例,合并基础疾病或其他情况[订的95%置信区间(cI)]有:下肢静脉血栓或曲张(80.79~95.47)、剖宫产后(55.64~87.12)、下肢骨手术或骨折(52.76~87.27)、恶性肿瘤术后(52.19~78.19)、房颤或心力衰竭(53.30—74.88)、肥胖(23.14~50.20)、腹部(非肿瘤)手术后(20.23—59.43)、糖尿病(19.12~63.95)、慢性支气管炎(1.80~23.06),对照组(3.47~22.66)。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病例组与对照组肺栓塞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闷气短患者,特别是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或曲张、心脏病、产后、手术后、下肢骨折、糖尿病、肥胖等情况时,应高度怀疑肺栓塞,尽早行肺灌注/通气显像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因其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和远期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已被公认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病率较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引起下肢DVT是一种不常见并发症(发病率0.17%),易被忽视,但此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为此笔者对1999~2005年我科27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生下肢DVT的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诱发因素,并在2006—2010年对我科30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力求重视预防,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与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技术(CTVPA)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肺栓塞(PE)的46例患者行CTVPA成像,先行肺动脉CT成像,后行下肢深静脉扫描,深静脉CT扫描范围从胭静脉至双肾静脉水平。结果46例患者中,CTVPA显示PE患者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34例,两者同时存在者30例。37例PE均为多发肺动脉栓子,共累及动脉189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栓子2.6%(5/189)支,叶动脉30.2%(57/189)支,段动脉50.2%(95/189)支。亚段及亚亚段肺动脉16.9%(32/189)支。34例DVT患者中,左侧20例,右侧12例,盆腔内静脉血栓2例。CTVPA成像检出率较CTPA高10.8%(4/37)。结论16层螺旋CT CTVPA可实现“一站式”检查,对评价肺动脉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的回流障碍。多发于下肢深静脉,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和并发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1]。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2%,较为少见[2]。我科于2011-02收治右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贵要静脉血栓形成1例,通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因其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和远期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已被公认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病率较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引起下肢DVT是一种不常见并发症(发病率0.17%)〔1〕,易被忽视,但此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病。其中近10%发展成致命性肺栓塞(PE)。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以往通常采用静脉滴注溶栓剂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我院自2002年5月-2004年3月,采用下腔静脉永久性滤性器置入、机械性取栓及导管滴注溶栓剂的综合性介入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可达47%;因此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我院自1992-2005年行人工关节置换术460例,有20例并发DVT,发生率为4.3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是一种对患者健康甚至生存带来很大威胁的严重心肺疾患。在美国,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成为继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中风之后的第3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患,每年约有650,000例患者发病,300,000例需要住院治疗,50,000例死亡「1,2]。在日本,肺栓塞被列为‘讲非少见”的疾患[3]。关于近年来肺栓塞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的文献尚属缺乏,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感到,肺栓塞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象以往所认为的那样低。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十分困难的;临床问题,也是在欧美延续多年的研究热点。多方面的材料显示,六十年代以来,尽管在心血…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 1990 - 0 3~ 1999- 12月 ,共收治 5例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栓塞患者 ,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 ,未发生严重后果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病人均为男性 ,年龄 36~ 5 2岁 ,身高 1.6 5~1.73m ;体重平均 90kg。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3例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 2例。患者术后 2~ 4d均出现下肢突发肿胀、疼痛 ,其中 1例下肢出现红斑 ,高度肿胀。经静脉造影及彩超检查 ,示左下肢髂骨静脉血栓 3例 ,右下肢髂骨静脉血栓 2例。2 护理措施2 .1 心理护理 :由于并发症延长了住院时间 ,心理负担较重 ,担心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 ,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