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利用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氨茶碱对早产儿脑血流的影响。方法95例早产儿按孕龄分为两组:28~32孕周组46例和33~36孕周组49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两组早产儿在氨茶碱滴注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期末峰值流速(EDFV)、时间平均流速(TM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分析。结果33~36孕周组MCA与ACA的脑血流速度高于28~32孕周组(P〈0.05);两早产儿组MCA的脑血流速度高于同组ACA(P〈0.05)。两早产儿组在使用氨荼碱后1h、2hMCA与ACA的脑血流速度降低(P〈0.05),用药后6h回升至用药前水平(P〈O.05)。结论早产儿脑血流速度随胎龄增长而增加。使用氨茶碱可影响早产儿脑血流。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监测临床用药对早产儿脑血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头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和颅内结构改变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检测58例HIE患儿及20例正常出生1~2 d内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参数及脑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出生1~2 d内窒息的早产儿及足月儿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舒张末期流速(Vd)较对照组下降,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或单侧侧脑室冠状面前角变小,甚至不显示,侧脑室周边脑组织回声增强,呈放射状或脑实质内广泛均匀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结论 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对诊断HIE及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颅脑超声专用探头对316例早产儿通过囟门进行扫查,观察颅内结构,并用彩色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进行测定.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脑损伤越重,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PVL)的几率越高;在脑血流动力学方面,早产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部分患儿伴随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后期随访观察:轻度脑白质损伤病例后期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中-重度脑白质损伤患儿部分发生了PVL,并出现脑萎缩征象,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异常.结论 颅脑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射线、价廉、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势,对指导临床医生及时治疗并评估后期脑发育情况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影响因素及不同损伤程度特征。 方法 选择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足月生产正常儿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围生期并发症、相关血常规及血气指标、是否行机械通气、妊娠结局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 观察组胎龄,剖宫产占比,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水平,出生后感染和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CRP升高、出生后感染、宫内窘迫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出生后感染、低胎龄、CRP升高及宫内窘迫是影响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做好围生期健康保健工作可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 < 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 < 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NRDS早产儿301例,观察组(使用珂立苏)162例,对照组(未使用珂立苏)139例.观察组在使用珂立苏前,及使用后0.5、6、12、24、48 h采用头颅B超测定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照组在开始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及0.5、6、12、24、48 h进行相同检查.测定的脑血流参数包括: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及血流阻力指数(RI).检测完成后按照胎龄相差不超过1周,出生体质量相差不超过500 g;初次摄胸片提示的NRDS分级级数相同原则进行逐一配对分析.结果 未能完成相关检测指标的观察组33例、对照组41例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剩余的观察组129例,对照组98例逐一配对,最终纳入配对数为71对.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在使用珂立苏后30 min时间点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12 h时间点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2组间脑血流参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气管内缓慢注入珂立苏治疗早产儿NRDS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价早产儿颅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延迟断脐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5—2017年期间出生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条件随机选取80例分成2组。33例为实验组,采取60 s延迟断脐;47例为对照组,采取10 s内常规断脐。通过超声监测其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以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实验组(30.3%)低于对照组(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实验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Vs)[(41.24 ± 5.9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10.45 ± 2.84)cm/s]、搏动指数(PI)(1.61 ± 0.24)均高于对照组[Vs(39.21 ± 9.46)cm/s、Vd(8.95 ± 4.53)cm/s、PI(1.57 ± 0.31)],实验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则低于对照组(0.73 ± 0.06 vs. 0.76 ± 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取60 s延迟断脐后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使大脑中动脉处于高流量低阻力状态,改善脑血流供应;超声可以提供有效可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供临床参考,有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15-218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126例为观察组,正常早产儿88例为对照组,采用核磁共振仪对所有早产儿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情况及检查结果;对胎龄、出生方式、机械通气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显著性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Apgar评分、妊娠期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分娩方式、血糖、心肌酶谱、CRP、白蛋白、低体温、出生后感染、窒息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脑白质损伤患儿中,有103例局部性病变,T1呈高信号或无明显变化,偶伴有T2低信号;23例为弥漫性病变,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T1或T2低信号或无明显变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则无明显变化,出生两周后检测其中脑白质损伤I级48例,II级41例,III级3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后感染、胎龄、CRP水平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步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以及出生后感染是重度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DWI能够早期检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变,胎龄低以及出生后感染对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9.
楚冬梅  姚玲 《吉林医学》2012,33(31):6756-6758
目的:探讨早产儿围产期因素与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及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床旁检测260例早产儿头颅,前囟窗检测脑组织,颞窗检测脑血流,将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脑损伤以及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缺氧等因素进行关系对比研究。结果:本组260例早产儿中138例发生了PIVH,发生率为53.1%。其中Ⅲ级以上重度PIVH 25例,重度PIVH发生率9.6%,占PIVH总数的18.1%。PVL39例,发生率15%。PVL合并IVH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3例。轻度脑损伤113例,重度脑损伤61例。脑损伤发生率66.9%。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MCA流速Vs、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大,Vs、Vd流速越快。而不同分娩方式及围产期缺氧情况之间MCA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第1、3、7天MCA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日龄的增大,MCA流速逐渐增大,不同程度脑损伤组MCA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越重,其Vs、Vd及Vm流速越大;然而,脑损伤越重,RI、PI越低。结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否及判断轻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早期脑血流随日龄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同日龄下脑血流的改变,以探讨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早产儿早期脑血流速度(CBFV)随日龄增大逐渐升高.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进行比较,胎龄、体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性瘫痪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7例脑性瘫痪儿进行脑血流参数检测,并与55例正常小儿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岁以前患儿大脑前动脉的舒张末血流速度(Vd)、时间平均流速(Vm)及6个月以后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P<0.05),且1岁以后的Vm,Vd减少更为显著(P<0.01);大脑中动脉,6个月以内的Vd,Vm较正常对照组也有减少(P<0.05),且6个月以后的Vd,Vm减少更为显著(P<0.01)。除6个月内的患儿的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RI)较正常组升高不明显(P>0.05)外,患儿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RI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P<0.05),1岁以后的大脑中动脉的RI显著增高(P<0.01)。结论 脑瘫患儿脑血流量减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期脑供血不足状况更趋显著。提示对脑性瘫痪儿应早期干预,检测脑血流可有助于脑性瘫痪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脑血流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74例HIE早产儿于生后10~12 h内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豆纹动脉(LA)、额中动脉(FI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并与正常对照组44例进行比较.结果 (1)血流速度变化:生后10~12 h内轻度及中重度HIE组Vs、Vd均低于对照组,MCA的Vs、V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RJ变化:HIE组与对照组比较,LA的RI有显著差异,轻度与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有HIE的早产儿于出生后10~12 h已出现脑血流动力学紊乱,以脑血流减少为主,MCA的RI>0.8,LA的RI>0.6,或MCA与LA的RI升降不一致时,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超声在早产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运用高频凸阵小型超声探头对382例早产儿颅脑进行检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最大血流速度(PS)及阻力指数(RI)进行测定。结果 382例早产儿中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89例(23.3%),脑实质回声增强26例(6.8%),侧脑室扩张9例(2.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5例(1.3%),脑囊肿4例(1%)。在脑血流动力学方面,当早产儿的脑血流调节功能受到破坏时,表现为持续性低RI值,RI值愈低,病情愈重。结论超声对早产儿颅脑检查,对临床医生治疗及对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且超声检查方便价廉,临床医生及患儿家属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刘德林  郑姣  陆奕  姚慧 《浙江医学》2021,43(8):841-844
目的观察宁波地区早产儿生后0~12月龄屈光状态的发育以及矫正胎龄6、12个月时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接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早产儿153例。早产儿在生后矫正胎龄40周,1、3、6、12个月时接受检影验光,记录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计算等效球镜度数。比较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度数的变化,并分析矫正胎龄6、12个月时等效球镜度数与出生孕龄、出生体重、有无吸氧史及有无ROP的关系。结果矫正胎龄40周时,等效球镜度数为3.00(2.00,4.00)D,之后屈光状态向远视方向发展,至矫正胎龄1个月时等效球镜度数为3.50(2.25,4.50)D,之后进行了正视化过程,至矫正胎龄12个月时,等效球镜度降为1.00(0.38,1.50)D。矫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出生体重、出生孕龄、有无吸氧史及有无ROP与等效球镜度数均无关(均P>0.05)。矫正胎龄12个月时,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有无ROP与等效球镜度数均有关(均P<0.05),而早产儿出生孕龄及有无吸氧史与等效球镜度数均无关(均P>0.05)。结论吸氧史、出生孕龄对早产儿早期屈光状态影响不大,而在随访至12个月时低出生体重及合并ROP的早产儿在早期即存在近视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访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各项肺功能值的改变,评估早产儿在各阶段肺功能状况及变化。方法出生或(并)追踪随访至3周岁的无先天性疾患的早产儿75例,选取同期出生或(并)追踪随访至3周岁足月儿78例,以出生<28 d为新生儿期,出生28 d~1岁为婴儿期,3岁以内为幼儿期分别将早产儿和足月儿分成3个年龄期。用瑞士SensorMedics公司生产的Vmax26型婴幼儿肺功能仪分别测定肺功能值,包括用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达峰时间比(tPTEF/tE)、吸气时间/总呼吸时间(Ti/Tt)、呼出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75/PF)、呼出50%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50/PF)和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结果(1)在新生儿期,经纠正胎龄40周后,足月儿在呼吸频率较早产儿低(P<0.05),而PTEF、75/PF、50/PF、25/PF、TPTEF/TE值则均高于早产儿(P<0.01);(2)在婴儿期,与早产儿比较,足月儿呼吸频率仍较早产儿低(P<0.05),其他参数PTEF、75/PF、50/PF、25/PF、tPTEF/tE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幼儿期,与早产儿比较,足月儿呼吸频率仍较早产儿低(P<0.05),其他参数PTEF、75/PF、50/PF、25/PF、tPTEF/tE两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新生儿、婴幼儿肺脏发育情况,特别是检测早产儿的肺脏发育,可把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的婴幼儿识别出来进行有效早期干预,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重度窒息新生儿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出生时重度息新生儿的脑血流速度变化及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于复苏后24小时内及72小时内分两次进行脑血流速度检测。根据发生HIE的程度分为中重度组、轻度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重度窒息所致HIE患儿24小时内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减慢,博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增加,大脑前动脉的上述值在HIE中重度组改变明显,轻度组左侧大脑前动脉的PI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HIE患儿之间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PI、RI及大脑前动脉的PI在72小时内有所恢复,但中重度组患儿大脑前动脉的Vm及RI与轻度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度窒息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脑血流速度减慢,脑灌注减少,如果脑血流速度尤其是大脑前动脉的Vm、RI72小时时不能完全恢复,则提示脑的缺血性损伤较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检测68例新生儿HIE和45例正常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前动脉(ACA)起始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参数。结果:出生后48h内HIE组的新生儿脑血流参数有变化,以中重度HIE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轻度HIE组ACA的Vs、Vd及Vm测值均降低,其PI、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组ACA、MCA的Vs、Vd及Vm测值明显降低(P〈0.01),其PI、RI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组ACA、MCA的Vs、Vd及Vm测值均明显低于轻度HIE组(P〈0.05),但RI增高(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新生儿HIE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新生儿脑损伤程度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联合IL-6、NSE以及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价值。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早产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0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为研究组,同期无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50例为对照组。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均于出生后的第1天、第3天与第7天行IL-6、NSE检查,并使用颅脑超声对其脑室周围的白质回声变化的灰度值进行监测,分析IL-6、NSE结合颅脑超声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的第1天、第3天与第7天的颅脑诊断检出率,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的第1天、第3天与第7天的脑白质灰度值,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儿出生后第1天、第3天与第7天的IL-6、NSE诊断结果,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参照头颅MRI作为金标准,颅脑超声联合IL-6、NSE的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95.4%,均优于IL-6、NSE,其优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三项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有效性,IL-6、NSE以及颅脑超声对于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均有意义,联合以上三种信息共同诊断,其灵敏度、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健康足月新生儿的脑底动脉。结果发现年龄的不同对多普勒参数可产生明显影响。在新生儿期,血流速呈线性增加(P<0.01),以收缩期峰流速(Vs)与年龄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平均流速(Vm)和舒张期末流速(Vd)。血流速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SD参数增高反映了新生儿脑血管阻力较高。出生体重轻重、妊娠周数多少与多普勒参数无关(P>0.05)。结论本研究为新生儿脑血流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变化提供了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挤压脐带及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平均血压、脑血流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胎龄为34-35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生后立即结扎脐带(ICC)组、挤压脐带(UCM)组及延迟脐带结扎(DCC)组,每组各40例。新生儿于出生后2 h及24 h行平均血压(MBP)及脑血流测定,早产儿于纠正胎龄至预产期时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测定。脑血流参数分别为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和阻力指数(RI)。结果:DCC组与UCM组早产儿生后2 h及24 h MBP均高于ICC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CC组与UCM组早产儿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C组、DCC组及UCM组间早产儿脑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C组、DCC组及UCM组间早产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与UCM可以增加早产儿MBP,对脑血流及NBNA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