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丙肝)患者感染途径与其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将210例丙肝患者分输血后丙肝(PTHC组)102例和散发性丙肝(SHC组)108例,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和自动生化速率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抗-HCV及ALT水平。结果:PTHC组HCV RNA阳性率和ALT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SHC组(χ2=23.39,P<0.01和χ2=13.73,P<0.01);HCV RNA阳性患者中,PTHC组的HCV DNA含量均值显著高于SHC组(t=4.29,P<0.01);ALT异常患者中,PTHC组的ALT水平均值显著高于SHC组(t=4.30,P<0.01)。HCV RNA的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794,P<0.01)。结论:PTHC组患者病毒血症水平和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均显著高于SHC组,HCV不同的感染途径可导致患者不同的感染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慢性丙型肝炎重叠免疫缺陷病毒(HCV/HI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检测36例HCV/HI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HGF、HCV-RNA、生化及血浆HIV病毒载量水平,并与2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分析HGF水平与不同肝功能损害程度及HCV—RNA、HIV病毒载量间的关系。结果HCV/HI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H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HGF水平〉中度〉轻度〉对照组(P〈0.01)。HGF水平与HCV-RNA、HI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GF参与了HCV/HIV重叠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研究2 6例散发性丙型肝炎(SHC)和35例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比较两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变化及HCVRNA水平。SHC组中15例无任何自觉症状,2 2例肝功能反复异常,但仅抗-HCV阳性的14例ALT水平超过10 0U/L ,其他8例一直低于10 0U/L ;PTHC组急性期ALT值均超过2 0 0U/L ,33例反复ALT异常,其中2 1例常高于2 0 0U/L ;SHC组的肝脏病理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较PTHC组为轻;SHC组血清HCVRNA含量显著低于PTHC组(P <0 . 0 5 ) ;SHC患者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大多无自觉症状,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病毒血症水平、ALT值和肝损害程度均显著低于PTHC患者。  相似文献   

4.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ALT与肝脏病理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 水平、ALT浓度及肝组织病理改变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检测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的水平,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ALT值, 其中30例患者进行了肝脏活检,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在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98例 HCV RNA水平超过1.0×106拷贝/L,阳性率为74.2%,有99例ALT水平超过正常值,异常率为75.0%.HCV-RNA水平与ALT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40,P=0.695),与ALT异常率呈明显相关(r=1.00,P<0.01).肝穿病理结果表明, HCV-RNA水平与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均不相关(r=0.50,P=0.667;r=0.20,P= 0.80).ALT浓度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不相关(r =0.40,P=0.60),而与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呈明显相关(r=1.00,P<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与ALT浓度无关,也不能反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ALT浓度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无关,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的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探讨血清MBL水平与HCV感染及其致病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HCV感染者128例,分成HCV携带者、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三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BL的水平。结果HCV感染者血清MBL浓度均值为(1.729±0.529)μg/ml,高于正常对照组均值(0.974±0.305)μg/ml(P〈0.01),且血清MBL水平随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血清MBL可反应HCV感染导致的慢性病理状态,它可能也参与肝脏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血清HCV—RNA水平和血清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的53例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至少24周,Simmonds酶切分型方法进行HCV基因分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定量检测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载脂蛋白B,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HCV-RNA水平和载脂蛋白B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CV-RNA及载脂蛋白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1型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与HCV—RNA载量无明显相关(P〉0.05);非基因1型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随着HCV-RNA载量的降低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HCV对干扰素产生不同的应答反应,感染HCV基因1型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率显著低于基因2型和3型。不同基因型HCV感染者血清载脂蛋白B无显著差异,血清ApoB水平在非基因1型患者与干扰素抗HCV应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CV-RNA阳性丙肝患者核心抗原(HCV-cAg)、抗体(HCV-Ab)以及HCV-RNA含量3种检测指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HCV-RNA阳性丙肝患者应用酶速率法检测ALT含量、ELISA法检测HCV-cAg、CLIA法检测HCV-Ab、FQ-PCR法检测HCV-RNA,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者血清中HCV-Ab阳性率为97.0%,HCV-cAg阳性率为83.0%;HCV-RNA载体含量越高,HCV-Ab阳性率越高;ALT含量的变化与HCV-RNA载体含量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ALT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HCV-Ab检测可反映机体对HCV感染的免疫状态,能间接证实HCV感染;HCV-RNA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HCV-RNA与HCV-cAg阳性检出率呈现一致性,且ALT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可以反映临床病情;3种方法同时检测能准确诊断丙肝病毒的感染,以及预测是否具有传染性,联合ALT可有效预测和评价肝脏损伤和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冷保存肝移植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细胞凋亡与移植肝肝细胞损害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UW1h肝移植组(11=48)、UW12h肝移植组(n=48)。参照Kamada的方法行原位肝移植(OLT)。观察大鼠I68h存活率。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点采取血液及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透明质酸(HA)水平;TUNEL法检测SEC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UW12h组168h存活率为50%,显著低于UW1h组(F=6.39,P〈0.05)。UW12h组肝移植后血清ALT、HA水平明显高于UW1h组(F=3.99,P〈0.05;F=12.43,P〈0.05),两组大鼠ALT水平均于术后6h达高峰。UW12h组SEC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UW1h组和假手术组(F值分别为63.58和86.58,P值均〈0.01),两组大鼠SEC的AI也于术后6h达高峰,与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高峰时相点一致。且两组大鼠SEC的AI均与AL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值分别为1.0和0.962,P〈0.05)。结论SEC凋亡程度与移植肝肝细胞损害呈显著正相关,SEC凋亡是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关锋环节。  相似文献   

9.
韩颖  熊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4):208-209,222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湖北省84所医院360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HCV抗体。同时调查其输血史和透析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608例MHD患者中,HCV感染率5.88%。有输血史HCV感染率(7.12%)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2.13%,P〈0.01)。HCV阳转率透析时间小于1年为0.98%,透析1~2年为4.19%,透析2~3年为4.59%,透析3年以上为13.06%(P〈0.01)。且随着每周透析次数的增加,HCV的阳转率也明显上升(P〈0.05)。接受过1所医院透析的患者,HCV阳转率为3.09%,接受过2所为5.84%,接受过3所为7.44%,接受4所及以上为11.29%(P〈0.01)。结论:反复输血、透析时间长、透析次数多、接受多家医院透析是MHD患者感染HCV高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加强透析治疗环节院内感染的质量控制对预防HCV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天津市133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感染途径,为丙肝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09 ~2012年天津市133例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通过患者的主诉确定丙肝的感染途径.采用FQ-PCR技术检测血清HCV RNA定量,对于HCV RNA定量>1 000 IU/mL者参照文献采用基因芯片行HCV RNA基因型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133例慢性丙肝患者感染途径有输血及血制品76例,手术10例,牙齿治疗13例,穿耳洞、纹身13例,母婴传播1例,吸毒5例,不明原因15例.38例患者进行病毒基因型检测,1b型患者32例,2a型患者5例,3型患者1例.其中1b型患者输血或血制品感染18例,2a型患者输血或血制品感染4例.2000年之前经输血或血制品感染丙肝的感染率(84.1%)显著高于2000年及之后感染者(23.1%),P<0.01(x2=30.70),而2000年及之后感染者多数是经纹身、穿耳洞、吸毒等不良生活方式感染.输血及血制品感染者与非输血感染者的年龄分别为(53.84±10.94)、(42.70±12.71)岁,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37.08±6.68)、(41.10 ±5.18) g/L,两者比较,P均<0.01;病毒载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三指标在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段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 HC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包括经输血及血制品途径及经纹身、牙齿治疗、吸毒等非输血途径,病毒基因型多数为1b和2a型,对目前丙肝的主要感染途径进行有效阻断是防止丙肝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RNA含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相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采用Cobas Amplicor Monnitour Test.version 2.0试剂进行HCVRNA定量和Simmonds酶切分型方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 α-2a)与干扰素α-2a治疗24周结束时,取得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24周随访观察,对临床特征、病毒学特征、治疗药物等因素与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8例丙型肝炎患者基础HCVRNA含量与ALT水平无相关性(r=0.093,P〉0.05),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之间ALT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基因型与RNA含量无相关性;在治疗结束取得病毒学应答的119例患者中,随访24周持续应答者61例(51.3%),复发58例(48.7%)。患者的性别、年龄、HCV感染途径、既往干扰素治疗史、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血小板计数和血清基础HCV载量等因素均与复发率无显著相关性。基因1型患者复发率(54.5%)显著高于非1型(32.1%)(x^2=4.265,P=0.039)。PEG-IFNα-2a组复发率(47.0%)低于IFNα-2a组(5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的病毒复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Ⅰ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1,DC1)、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对1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18名健康献血员外周血进行DC1分离、体外诱导培养及特异性DC1表面标志测定,同时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各项生化指标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培养可诱导出大量的DC1。表达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DC1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1a)及MHC-Ⅱ类分子(HLA-DR)的水平均明显降低(患者分别为14.82%±13.32%、18.68%±13.76%、6.33%±4.98%和29.14%±14.00%;正常人分别为76.46%±12.25%、84.38%±9.72%、89.56%±8.96%和92.47%±9.3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01)、CD8^+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P〈0.01),CD4^+/CD8^+比值高于健康人(P〈0.001),CD16+56+NK细胞低于健康人水平(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值与DC1数量、HBVDNA水平与DC1数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趋势;3例完成6个月仪一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培养产生的DC1数量均升高。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DC1功能低下可能是HCV持续感染和免疫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HCV持续感染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加重了丙型肝炎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新疆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RNA水平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确诊的丙型肝炎患者153例,采集静脉血,采用RT-PCR法检测HCVRNA;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CV基因分型,并比较不同传播途径HCV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HCV-RNA水平和抗HCV水平;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水平;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PL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3例丙型肝炎患者共检出5种HCV基因型1b、2a、3b、3a和6a,以1b型所占比例较高,为60.13%;不同基因型HCV组丙型肝炎感染患者血HCV-RNA分别为(2.34±0.25)×103IU/mL,(1.35±0.14)×103 IU/mL,(1.62±0.17)×103 IU/mL,(1.29±0.13)×103 IU/mL和(1.44±0.15)×103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HCV-RNA=12.568,P0.05)。不同基因型抗-HCV分别为(12.67±1.29)S/CO、(11.62±1.20)S/CO、(10.20±1.05)S/CO、(8.66±0.85)S/CO和(11.75±1.20)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抗HCV抗体=10.352,P0.05);输血、血液透析、静脉药瘾、性途径及混合途径组1b所占比例分别为75.61%、71.88%、40.74%、50.00%和65.38%,与其他基因亚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不同HCV基因型组ALT、Hb、PL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ALT=4.549,FHb=5.467,FPLT=9.310,P0.05),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8,P0.05);1b型组ALT、Hb、PLT分别为(77.50±7.81)U/L、(143.02±14.04)g/L和(169.98±16.93)109/L,与其他基因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丙型肝炎患者感染HCV基因型以1b为主,血中抗-HCV和HCV-RNA含量及ALT、Hb水平均与HCV基因型有关,可为丙型肝炎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CHB)2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ASC)20例,正常健康者10例,ELISA检测其血清sTRAIL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FN-γ和ALT水平。结果ASC组和CHB组sTRAI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1),且CHB组高于ASC组(P〈0.01);CHB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ASC组(P〈0.05),而正常组和AS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中sTRAIL水平与ALT的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TRAIL在IFN-γ的协同作用下,参与了HB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模型,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E高、中、低剂量组,感染尾蚴同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150、50、5mg/kg)VitE,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8周,8周末处死动物,HE、VG染色及透射电镜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肝星状细胞(HSC)标记物α-平滑肌动蛋白(aSMA)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VitE抑制模型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反应,减小肉芽肿直径(P〈0.01),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降低ALT和AST水平(P〈0.01);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O.01),提高SOD活性(P〈0.01);减少α—SMA阳性细胞数(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VitE对肝脏Hyp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VitE抑制肝脏虫卵肉芽肿和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HSC活化和增殖及保护肝脏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HCV-cAg检测在HC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照雷  王靖  李璀 《山东医药》2008,48(44):69-70
收集于我院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检查的320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免疫分析方法(ELA)检测HCV总核心抗原(HCV-cAg)、抗-HCV,采用RT-PCR检测HCV-RNA,采用Kappa分析评价检测方法间的一致性。结果HCV-cAg检测结果与抗HCV、HCV-RNA检测结果一致性均较好(Kappa=0.546、0.801,P均〈0.05)。若以HCV-RNA为诊断HCV现症感染的金标准,则HCV-cAg总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81.8%和96.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和91.0%。认为基于EIA的HCV-cAg检测方法与基于RT-PCR的HCV-RNA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前者可作为后者的补充实验而佐证HCV现症感染,是筛查“窗口期”感染、严重低免疫状态人群感染的简便、廉价方法,可用于血液筛查及指导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42.9%、78.6%、57.1%,复发率为26.2%,无应答率为21.4%。RVR组、EVR组的SVR为77.8%、72.7%,均高于非 RVR 组、非 EVR 组的41.7%、0(P 值分别为0.02、0.00)。SVR 组的病程(10.0±4.6)年、基线 HCV RNA(5.67±0.82)lg拷贝/mL、基因Ⅰ型占45.8%,显著低于非SVR组的(17.2±5.6)年、(6.39±0.92)lg拷贝/mL 和83.3%(P 值分别为0.00、0.02、0.01);IL-28B 基因多态性 CC 等位基因为83.3%,明显高于非SVR组的50%(P=0.02)。81%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是有手术史或输血史,78.6%的患者病程>10年。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感染 HCV 年限、基线 HCV RNA 载量、非基因Ⅰ型以及IL-28B等位基因CC型和RVR、EVR是预测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蒋小菊  庞振瑶  梁凌 《山东医药》2008,48(46):54-55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38例,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54例(A组),单纯冠心病84例(B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50例(C组)。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及内皮素1(ET-1)水平并观察患者CAG病变情况。结果A、B组血脂及ET.1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0.01)。A组与B组比较,ET-1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且A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多支病变者ET-1水平均高于B组(P均〈0.01),A、B两组中多支病变者ET-1水平较单支病变者显著增高(P〈0.01,〈0.05)。认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ET-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重叠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及临床特征 ,采用PCR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对 2 0 3例HBVM一项 /一项以上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及HCV -RNA基因分型检测 ,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肝功能等临床特征。HBsAg阴性及HBsAg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差异 ;但血清ALT及总胆红素水平在HBsAg阳性者较高。Ⅱ / 1b型HCV感染在HBsAg阴性者中的比例高于HBsAg阳性者 (P <0 0 5 )。HBsAg阴性慢性丙肝患者HBV -DNA阳性率及HBV水平均低于HBsAg阳性患者。HBsAg阴性的慢性丙肝患者中 ,抗HBc单独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最高 ,但HBV -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Ⅱ /1b型HCV感染在HBV -DNA阴性患者中的出现频率较高 ,与HBV -DNA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因此 ,临床上对于那些肝功能损害严重 ,同时有抗HBc阳性或Ⅱ / 1b型HCV感染 ,尤其是HCV -RNA阴性而肝功能仍有持续损害的患者要及时行HBV -DNA检测 ,以除外HBV活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胡婷  郑杰 《山东医药》2010,50(7):54-55
目的探讨HCV.1b非结构蛋白NS5A干扰素敏感决定区(ISDR)对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用RT-nested PCR、SSCP法直接测序得出HCV—1b ISDR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1b ISDR序列为野生型9例,中间型6例,突变型3例。仅2例突变型用IFN治疗发生完全反应(P〈0.05)。而IFN治疗前HCV-RNA水平及γ-GT/ALT值与IFN疗效无关(P〉0.05)。结论HCV-1b ISDR序列可作为预测IFN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