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地区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影响认知的可能因素,为有效提高知晓率,促进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的接受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7-2016年间,江苏、安徽、山东及河南4省首次参加食管癌或胃癌早诊早治项目40-69岁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问卷调查,共计覆盖22个区县132195人。描述性分析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利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计纳入128787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人群防癌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08%,其中男性(49.51%)高于女性(46.82%)。按年龄分组,40-49岁居民防癌核心知识知晓率最高(49.44%)。居民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其中,高中及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50.15%,未正式上过学组的知晓率最低,为41.79%。收入较高组的知晓率(52.22%)高于收入较低组(44.76%);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组(57.00%)高于无家族史组(46.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为男性(OR=1.038)、文化程度高(高中及以上OR=1.391、小学/中学OR=1.351),收入水平较高(OR=1.210)以及有恶性肿瘤家族史(OR=1.311)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高,年龄为50-59岁(OR=0.938)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最低。结论 我国中部农村地区癌症核心知识的总体知晓水平较低。且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及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影响居民防癌意识的因素,今后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徽省成年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安徽省癌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13个县区7800名年龄在18岁及以上且自愿参加的常住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并对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徽省成年居民总体癌症防治知晓率为74.39%,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经历是影响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调查对象对“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为我国常见癌症”“戒烟、少饮酒措施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肿块、疼痛为及时就诊的警示症状”这3个条目的认知很高,知晓率超过90%,研究人群对“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少可以减少1/3的癌症”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根治约1/3的癌症”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0.96%和26.71%。[结论]安徽省成年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于少数知识条目的知晓率较低,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调查分析,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3.
王悠清  杜灵彬  李辉章 《中国肿瘤》2018,27(12):921-925
摘 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肿瘤防治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纳入浙江省2587名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利用卡方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探讨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体知晓率为78.4%。女性知晓率为78.7%,略高于男性的77.9%。按年龄分组,25岁以下的青少年知晓率最低,为73.9%,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知晓率最高,达到80.4%。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研究生及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82.2%,小学及以下组的知晓率最低,为68.6%。医疗卫生行业的知晓率为84.6%,高于非医疗卫生行业的76.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浙江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影响因素。[结论] 浙江省居民对于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总体知晓和认同情况较好,应进一步加强癌症防治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癌症防治知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道娟  刘江惠  梁迪 《中国肿瘤》2021,30(6):437-444
摘 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居民对癌症的认识水平,以期为今后的癌症防治和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抽样和匿名方式,共获得河北省11个地市、2个省直管市和1个雄安新区36 747份有效问卷。应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等统计分析各个因素和知晓率的关系。[结果] 河北省居民总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9.0%。女性知晓率为79.4%,高于男性(78.2%)。城市地区居民知晓率(80.5%)高于农村地区居民(77.7%)。25 岁以下的青少年知晓率最低(70.8%),25~44 岁组和45~64 岁组知晓率最高,均为79.7%。研究生及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86.2%,未进行正规上学的知晓率最低,为66.4%。医疗卫生行业的知晓率为80.9%,高于非医疗卫生行业的71.7%。参加过癌症筛查项目或防癌体检的知晓率为80.3%,高于未参加过癌症筛查的78.3%。从不吸烟的居民知晓率最高,为79.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城乡分布、文化程度、职业、吸烟情况和癌症筛查或防癌体检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河北省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总体知晓和认同情况较好,应继续加强癌症预防与控制宣教,提高河北省全民癌症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小鹏  江涛  沈兴蓉 《中国肿瘤》2018,27(12):915-920
摘 要:[目的] 评价“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基于问卷评估的临床筛查推介机制对高危人群的区分能力大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癌症危险因素调查表,对合肥市社区居民和接受医院筛查的居民开展平行调查,并比较两个人群癌症相关因素的暴露水平。[结果] 相对明确的肿瘤危险因素在两个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医院筛查人群高于社区人群;有近半数的肿瘤保护因素在两个人群中的分布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的基于问卷评估的临床筛查推介机制对癌症危险因素的区分能力较强;对癌症保护因素的反向区分能力较弱。“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问卷对癌症相关因素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外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8月至11月在广东省内选择11个区县的5 404名调查对象,运用中国居民癌症防治素养调查量表进行线下调查,计算题目知晓率和人群总体知晓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知晓率的因素。[结果]共收集5 273份合格问卷。广东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基线水平为74.65%,其中女性、非农业户口、学历大学及以上、医务人员、有肿瘤家族史者知晓率较高。在题目知晓率方面,“癌症认知”及“癌症预防”的知晓率较低,而“癌症管理”中“遵医嘱复查”方面知晓率较高。结合多因素分析结果可知城市户口(OR=1.16,95%CI:1.02~1.32)、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OR=2.28,95%CI:1.65~3.15)、职业为医务人员(OR=2.76,95%CI:2.16~3.53)、体重正常(OR=1.24,95%CI:1.02~1.51)、有肿瘤家族史(OR=1.33,95%CI:1.15~1.55)是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有利因素。[结论]广东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应根据不同特...  相似文献   

7.
王月云  张燕茹  彭绩 《中国肿瘤》2015,24(12):981-984
摘 要:[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女性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宫颈癌筛查意愿,为针对性地提高社区人群参与防癌筛查依从性,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以社康中心为抽样单位,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结果] 调查样本4821例,被调查者中“多个性伴侣会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知晓率为62.1%,“早期宫颈癌能够治好”知晓率为60.2%,“目前已经有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有关”与“宫颈癌发生有较长时间的癌前病变阶段”的知晓率分别为57.8%、43.0%和47.8%。83.3%的人愿意参加针对健康人群的防癌筛查,5.6%的人不愿意参加,不愿意参加筛查的原因主要是“太贵了”(33.3%),“没时间”(31.7%),“没钱”(13.7%)。26~55岁年龄组女性更愿意接受筛查(P<0.001)。深圳户籍和暂住人口比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筛查(P<0.05)。文化程度越高,筛查意愿增强(P<0.001)。[结论] 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和外来流动人群是防癌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大多数人愿意参加防癌筛查,不愿意参加筛查的主要原因是筛查费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西省居民对癌症的认识水平,为癌症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4月以山西省为研究地区招募1 897名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填写山西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问卷,收集其基本人口学信息和癌症防控核心知识知晓情况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山西省居民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9、2021年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变化。方法:分别于2019年4~5月和2021年4~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匿名问卷开展调查,招募≥18岁四川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选取2021年调查对象为处理组,2019年调查对象为控制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两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匹配,并分析PSM匹配后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变化。结果:经过PSM,2021年与2019年调查人群成功匹配20 140对。实现两组调查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所在经济区等特征上的分布达到均衡后,2021年四川省居民总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67.96%)高于2019年(6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564,P <0.001),但两次调查的总体知晓率差距由匹配前的5.09%下降至匹配后的4.94%。结论:与2019年相比,2021年四川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今后应系统地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大众癌症知识知晓现状及需求,为四川省癌症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遂宁市、射洪县、成都市武侯区及龙泉驿区四个地区进行现况调查,方便抽样的方法邀请筛查人群及社区人群参与癌症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以50分为合格,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402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位年龄57岁。问卷评分中位得分为50分,该调查人群的知晓率为50.1%。45-69岁人群的知晓率最高(58.5%)。90%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认识癌症预防的重要意义。针对较为简单的癌症相关常识,调查人群的认知度较为令人满意,而对癌症的早期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认知不足。 结论:调查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大肿瘤防治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20.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