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0年达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达州市2010年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多级分层抽样市售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鲜冻水产品、生食水产品、生食类蔬菜、婴幼儿配方米(谷、豆奶)粉、冰激淋、中式凉拌菜、沙拉、鲜榨果汁、皮蛋和生鸭蛋,按照国标和相关方法进行沙门茵、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阪崎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检测.结果 共检测食品15类256件,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9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9株、单增李斯特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沙门菌4株、阪崎肠杆菌和EHEC O157:H7各1株,总检出率11.33%,未检出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鲜冻水产品、冰激淋、生食水产品、熟肉制品、生畜肉和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是42.86%、33.33%、20.00%、19.04%和13.33%.结论 达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鲜冻水产品、冰激淋、生食水产品和熟肉制品分别主要受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于2008-2010年采集昌平区市售食品15类共402份样本,分别对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等8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402份监测样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6株,总检出率为3.98%。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6.2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3%)。鲜冻水产品和中式凉拌菜污染比较严重,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3.33%和10.00%。研究表明,昌平区市售食品鲜冻水产品、中式凉拌菜污染严重,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三门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及《河南省食源性致病菌作业指导书》技术要求进行增菌、分离、鉴定及菌种保存。2010年对市区及辖区县农贸市场、超市食品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等致病菌进行抽样监测,共132份。结果 132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2株,总检出率为9.10%(12/132)。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5株,检出率最高(3.8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4株(3.03%)、副溶血性弧菌2株(1.52%),沙门菌检出1株(0.76%),未检出空肠弯曲菌和大肠艾希氏菌O157。10大类食品中,速冻米面制品和生鲜肉污染率最高,分别为25.00%和16.70%。结论三门峡市居民消费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速冻米面制品、生鲜肉、凉拌菜、沙拉和冰激凌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单增李斯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2006年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7大类10个食品品种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60%和37.5%。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只分离出了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相似文献   

5.
苗升浩  薛诚  吴玲  葛小伍  肖辉 《中国校医》2010,24(7):483-484
目的掌握徐州市各种市售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现状,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方法 2007、2008年共采集168份样品,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及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的检测。结果 168份样品检出致病菌30株,检出率为17.9%。沙门氏菌检出率为5.95%,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2.10%,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5.95%,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1.5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4.70%,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徐州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严重,主要为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生肉和速冻生制米面食品受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2006年杭州市江干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江干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4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EHEC O157:H7和空肠弯曲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109份样品共检出各类致病菌32株,总检出率为29.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7株,检出率为38.9%;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8株,检出率为15.1%;单增李斯特菌检出15株,检出率为13.8%;沙门菌检出2株,检出率为1.8%;未检出EHEC O157:H7和空肠弯曲菌。结论:江干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生肉类、生食果蔬类和水产品受到的污染严重,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2010-2012年常州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市售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2年采集常州地区市场上14种550份食品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蜡样芽胞杆菌、空肠弯曲菌、阪崎肠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 550份食品中检出致病菌54株,阳性检出率9.82%。3年来致病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01),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15.00%)、蜡样芽胞杆菌(12.70%)、金黄色葡萄球菌(3.47%)、单增李斯特菌(3.19%)、沙门菌(0.60%)。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严重的前3类食品是,米粉/凉皮/米线/盒饭(20.63%)、鲜冻水产品(19.80%)、速冻熟制米面制品(16.67%)。结论常州市海产品和米粉/凉皮/米线/盒饭中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山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0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工作手册》要求的检测方法,对白山市区农贸市场、食品超市的11类食品中的6类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检测11类共190份样品,其中检出致病菌32株,总检出率为16.8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4株,副溶血性弧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创伤弧菌1株。鲜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达30.00%,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和生畜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分别达38.46%和30.43%,鲜榨果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达38.46%。结论白山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市场监督管理,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报告与预警系统,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集包括酸奶、冰激凌、生牛奶、生食水产品、熟肉、生肉(鸡、羊、牛、猪)等6类食品的样本900件,利用国标方法检测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以及沙门菌。结果 900件食品样本中共检出183株致病菌,检出率为20.3%(183/900),包括30株沙门菌、92株单增李斯特菌、6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生肉类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生奶。结论包头市食品普遍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食品中五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了解北京市食品中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状况、动物储存宿主的种类、菌株生物学特点,初步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肉(牛、猪、鸡)、熟肉、生牛奶、冰激凌、酸奶各生食水产品六类样品共927件,共检出致病菌197株,总检出率21.3%;其中分离沙门菌33株,检出率3.2%;单增李斯特菌99株,检出率9.6%;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检出率6.3%。EHEC 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6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最高的为生肉(37.7%),其次为生奶(24.7%),酸奶中未检出致病菌。[结论]北京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和生奶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单增李斯特菌在肉与肉制品中污染率较高(17.1%),生肉(鸡肉)中沙门菌带菌率较高(19.4%),主要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高(24.7%),生食水产品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但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间接污染,酸奶中未检出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罗赟  吴晓红  刘颜  陈志 《现代预防医学》2016,(14):2541-2544
目的 了解绵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预防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为食品安全监管和科学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提供数据。方法 2015年在绵阳市采集6类309份食品,按照国家风险监测手册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6类309份样品中共分离出4种8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2.59%,检出致病菌的食品是凉面/凉粉、生冻海产品和三明治,检出致病菌有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其中街头摊点(凉粉/凉面)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9.05%,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为8.82%,散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为3.33%。结论 2015年绵阳市309份食品中致病菌总体检出率不高,街头摊点的凉粉/凉面应作为重点监管食品,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应作为重点监测致病菌,重视散装食品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餐饮业直接入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及时预测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方法2007年5月—2008年5月,依据相关标准对北京市昌平区7类易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进行9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样品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43%,检出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66.67%,且夏季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结论该区餐饮业制作的直接入口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该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强监督监测,控制污染,以保护就餐者身体健康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8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共抽检食品样品582件,检出致病菌49株,总检出率为8.42%。其中蜡样芽孢杆菌2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株,阪崎肠杆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沙门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结论2012-2013年绵阳市乳及乳制品和婴幼儿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较高,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对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陈向红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7(3):134-134,133
目的 了解鄂尔多斯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随机采集6类228份食品,依据国标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氏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6类228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56株(总检出率24.56%),其中单增李斯特菌52株、沙门氏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检出率分别是22.81%、0.88%、0.88%.结论 生禽肉、牛羊肉是鄂尔多斯市主要污染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本市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而且以单增李斯特菌为主.其次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5.
2011-2012年绵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7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2011-2012年共抽检食品样品540件,45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8.33%,检出致病菌45株,其中蜡样芽胞杆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7株,沙门菌5株,阪崎肠杆菌1株。结论 2011-2012年绵阳市熟制米面制品和婴幼儿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较高,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对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鞍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2013年对鞍山市采集的11类食品进行10种致病菌监测。 结果 2013年共采集275份样品,检出致病菌50株,总检出率为18.18%。其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为42.22%;其次是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32.00%。检出率最高的食品是婴幼儿食品,检出率为23.00%;其次是水产品与乳及乳制品,检出率分别为12.50%和8.33%。 结论 鞍山市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江北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探索建立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系统打基础。方法:采集2家大型农贸市场在售中生鲜肉制品、散装熟肉制品、生海水产品3类样品进行了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种致病菌监测,每季采样1次,共采集检测样品76份。结果:共检出致病菌2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27.63%。其中检出德尔卑沙门菌1株,检出率为1.32%;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检出率为3.95%;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株,检出率为6.58%;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株,检出率为15.79%。3类食品以生鲜肉制品卫生状况最差,检出率为37.50%。在生海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25%。夏秋季节检出率最高为33.33%。结论:农贸市场在售中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长期、定时开展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工作,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报告与预警系统,并提醒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铜陵市市场上售卖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4 - 2018年采集铜陵市市场上717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检测。确认为沙门氏菌的菌株进行血清学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 0.05。结果 717份样品中有58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菌株62株,检出率8.09%。2014 - 2018年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6.43%、8.82%、4.67%、2.86%、20.00%,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致病菌是:创伤弧菌(16.67%,5/30)、副溶血性弧菌(11.96%,11/92)、蜡样芽孢杆菌(8.95%,18/201)。不同类别的食品中,婴幼儿食品、动物性食品(生)、快餐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均>10%。鲜榨果汁、豆制品、食藻类加工食品的的卫生学指标不合格率均在70%以上,其中20份鲜榨果汁卫生学指标均不合格。沙门氏菌的O:4群是本市的优势群。结论 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位居前3位。婴幼儿食品、动物性食品(生)、快餐类食品是铜陵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鲜榨果汁、豆制品、食藻类加工食品卫生学指标严重超标,应重点关注上述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febrile respiratory syndrome,FRS)病原学监测情况,评价监测结果,为提升其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9年甘肃省17所哨点医院FRS监测病例,采用观察性研究,分析病原监测状况并评价其监测结果。  结果  甘肃省2009―2019年FRS病原总检测率为89.00%,总检出率为31.43%。所有病原(病毒/细菌)的检出能力高于任一病原(病毒/细菌)(P < 0.001),其中任一病毒检测率及检出率均高于任一细菌(P < 0.05),所有病毒检测率高于所有细菌(χ2=2 876.656,P < 0.001),检出率低于所有细菌(χ2=84.237,P < 0.001);病原检测种类方面,病毒以人流感病毒检测率最高(99.93%)、鼻病毒检测率最低(53.77%),细菌以同时检测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居多,检出率较低(4.15%);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病原检测阴性者容易出现发热、胸痛、乏力和呼吸困难症状。监测结果评价显示病例类型的均衡性、采样时间的连续性有待提高。  结论  甘肃省FRS病原检测水平较高,建议通过合理调整病原检测种类、采集匹配的标本类型和重复检测阴性病例等措施提高病原检出能力,完善监测平台,提高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