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血脂康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莉  范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9):797-798
目的:观察血脂康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测定血脂、肝肾功能及尿蛋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服用血脂康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以及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ApoB)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E(ApoE)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尿蛋白显著减少,血浆白蛋白升高,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血脂康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各项血脂指标,使尿蛋白减少,血浆白蛋白升高,且使用方便、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刺廉泉穴为主结合舌尖梅花针点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机制。方法:全部51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l例。观察组以针刺廉泉结合舌尖梅花针点刺;对照组以头皮针运动区、语言区Ⅰ,Ⅱ,Ⅲ针刺,均以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9/30),治愈率为23%(7/30);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为76%(16/21),治愈率为5%(1/2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107,P&lt;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血沉指数和红细胞硬化指数外,其余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或P&lt;0.05);对照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与红细胞硬化指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或P&lt;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全血黏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针刺廉泉穴结合舌尖梅花针为主治疗脑卒中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很显著,优于头皮针组。  相似文献   

3.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改变及相关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蓉  张玲 《中国血液净化》2002,1(12):22-23,43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改变原因以及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关系. 方法抽取3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静脉血以及15例健康对照组静脉血均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血肌酣(SCr),血清白蛋白(Alb), 血红蛋白(Hb), 血清铁蛋白(SF)以及血液透析后静脉血检测其CRP,并根据血液透析前CRP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CRP<10mg/L),异常组(CRP>10mg/L).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正常组与异常组Alb,Hb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的SCr、SF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次血液透析后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其Alb,Hb成负相关(P<0.01),与SCr、SF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液透析本身的因素是导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炎症反应使C反应蛋白升高的重要原因,而炎症反应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和贫血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16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UA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症指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2组血脂及炎症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6(IL-6)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年后,2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斑块积分、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康能有效改善UA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和逆转斑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实验观察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观察血脂增高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44例三型高脂血症患者和43例正常对照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女性高甘油三脂血症组(高TG组)外,三型高脂血症患者的全血表现粘度、还原粘度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比高TG组改变明显,三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女性高TG组除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脂血症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其中胆固醇增高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立普妥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观察 4 5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立普妥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 8周立普妥治疗 ,患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 (TG)及CRP分别下降 2 8.13% (P <0 .0 1)、2 1 92 % (P <0 .0 1)、13.37% (P <0 .0 5 )及 13.75 % (P<0 .0 5 ) ,而HDL升高 9.2 5 % (P >0 .0 5 )。结论 立普妥不仅可调脂 ,也可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中血脂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 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3 0例采用针刺疗法治疗 ,对照组 3 0例服用松龄血脉康胶囊 ,疗程均为 3 0d。结果 :在改善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水平方面 ,2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性差异 (P值均 <0 .0 5 ) ,2组之间比较无论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结论 :针刺疗法同样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RP、TNF-α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洛伐他汀治疗组各59例,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正旨平)口服,每次5 mg,每晚1次;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洛伐他汀,每次40 mg,每晚1次。另设59例健康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两个治疗组治疗后CRP、TNF-α、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洛伐他汀组相比,辛伐他汀(正旨平)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1)。结论辛伐他汀(正旨平)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治疗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A型钠尿肽(ANP)水平变化,为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及免疫放射分析法对4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BNP、ET、CRP、A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MI患者血浆中BNP、ET、CRP、AN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正常对照组与AMI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BNP与CRP在AMI治疗前水平呈正相关(r=0.874),治疗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r=0.654),AMI治疗前后ANP与ET呈正相关,但AMI经溶栓和相应的支持治疗后ANP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而BNP、ET、CRP水平虽然下降明显,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中BNP、ANP、ET、CRP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或)破裂及血栓形成,其炎症因子是主要因素.因此,4项指标的观察分析对AMI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金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87-198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52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0例和对照组270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并确诊后给予持续降压和降糖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用药1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s—CRP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血脂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在降压和降糖的基础性治疗以外,加用他汀类药物行血脂调节,可同时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和hs—CRP。  相似文献   

11.
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单盲对照法把病人分为两组,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口服血脂康0.6,bid,对照组口服弹性酶0.6,tid,均8周为一疗程。结果血脂康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自身对比,TC、TG、KDK-C|VLDL-C、ApoB分别从7.08±1.12(mmol/L)降至5.26±0.85(P<0.001)、2.04±0.15降至1.70±0.09(P<0.01)、3.62±0.45降至2.71±0.37(P<0.01)、0.63±0.16降至0.49±0.14(P<0.05)、1.31±0.07降至1.17±0.07(P<0.05);HDL-C和ApoA分别从1.38±0.24、1.38±0.14升高至1.5±0.23和1.49±0.12(均P<0.05);粥样硬化指数从4.13降至2.49。而弹性酶仅能降低TC和LDL-C(P<0.05),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两组相比血脂康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为96.67%和76.67%,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76.67%;弹性酶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均为36.67%,升高HDL-C总有效率为23.33%。均P<0.001。两药对血糖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血脂康0.6,bid,调脂作用理想而全面,疗效可靠、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2.
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有报道决明子的水煎液、糖浆剂或片剂均有降血脂作用,但起到降脂作的有效成分为何尚未阐明。目的:探讨决明子蛋白质和葸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选取健康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随机均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对照组、阳性药多烯康组,决明子蛋白质小剂量[0.25mg/(kg&#183;d)]、大剂量[1mg/(kg&#183;d)]组,决明子葸醌苷小剂量[5mg/(kg&#183;d)]、大剂量[20mg/(kg&#183;d)]组,决明子蛋白质小剂量[0.25mg/(kg&#183;d)]和蒽醌苷小剂量[5mg/(kg&#183;d)]合用组。主要观察指标:决明子蛋白质和葸醌苷的不同剂量、以及两者小剂量合用后,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m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的影响。结果:决明子蛋白质大剂量组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2.08&#177;0.54),(0.50&#177;0.14),(0.69&#177;0.35)mmol/L]显著低于高血脂症对照组[(2.69&#177;0.67),(0.79&#177;0.30),(1.17&#177;0.52)mmol/L](t=2.24,2.77,2.42,P&lt;0.05),葸醌苷大剂量(20mg/kg&#183;d)组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显著低于高脂血症对照组(t=2.73,2.36,2.28,P&lt;0.05),两者的小剂量[蛋白质0.25mg/(kg&#183;d),葸醌苷5mg/(kg&#183;d)]合用组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显著低于高脂血症对照组(t=3.62,3.13,P&lt;0.01;t=2.80,P&lt;0.05)。结论:决明子蛋白质、葸醌苷皆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14+)和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入住ICU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测定其外周血HLA-DR/CD14+及CRP、进行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观察追踪28天,根据其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2组的参数差异,评估参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入选脓毒症患者21例,12例存活,9例死亡。存活组患者年龄为(65.67&#177;17.15)岁明显低于死亡组的(71.78&#177;8.87)岁(P&lt;0.05);存活组患者HLA-DR/CD14+水平为(28.9&#177;16.1)%明显高于死亡组的(18.7&#177;12.7)%(P&lt;0.05);存活组患者CRP水平为(56.1&#177;18.7)mg/L明显低于死亡组的(91.1&#177;26.3)mg/L(P&lt;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与其预后有关,HLA-DR/CD14+和CRP水平对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08例确诊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普伐他汀(普拉固):胶囊10mg,每日一次。睡前服用,12个月治疗。结果: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高脂受益不仅来自于其降脂作用,而且来自于该药在稳定斑块、改善炎症、降低血小板聚集等方面的降脂作用。疗效自身对照(P&lt;0.01)。结论: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经针刺法结合中药贴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敷贴(治疗组)的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并设西药组(对照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为63.3%,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个数及程度、关节疼痛个数及程度等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关节功能的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但两组血沉变化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该疗法能明显改善关节的功能活动,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左旋肉毒碱(可益能)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肉毒碱水平及静脉补充左旋肉毒碱(可益能)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透析中心50例病情稳定、透析2年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酶法检测其透析前后的血浆肉毒碱水平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旋肉毒碱5ml(1克),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应用2个月(26次透析).复查两组患者血浆左旋肉毒碱水平及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浓度等,同时应用症状分级评分法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体力、精神状态、食欲、恶心、呕吐、心功能、心悸、心律失常、肌肉疼痛、骨痛、透析低血压、肌肉痉挛、透析后虚弱无力持续时间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存在明显的肉毒碱缺乏.②治疗组静脉补充可益能2月后,透析前后血浆肉毒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透析后仍维持在正常值水平.对照组透析前后血浆肉毒碱水平无明显变化.③治疗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干体重也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④治疗组血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但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脂四项均无显著性变化.⑤治疗组体力、精神、食欲、心悸、心律失常、透析后虚弱无力持续时间等症状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除1例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外,应用可益能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肉毒碱缺乏,应用可益能治疗可安全、有效治疗肉毒碱缺乏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智 ( Alpinia oxyphylla Miq) 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血脂作用 . 方法实验分别用花生油和猪油造成高脂模型对照组 ( PE- HFD, LA- HFD) , 各组分别添加 2% 益智 ( AOM) 和 4% AOM. 饲养观察 28 d后 , 用显色 - 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 TC) 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 , 并计算出 HDL- C/TC值和动脉硬化指数 ( AI) . 结果实验中的自制高脂饲料可以成功地诱导小鼠产生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硬化 ( P<0.01) . 添加 2% AOM组及添加 4% AOM组的 TC和 AI均极显著低于 HFD组 ( P< 0.01) , HDL- C/TC均极显著高于 HFD组 ( P< 0.01) ; 添加 2% AOM组的 HDL- C显著高于 HFD组 ( P< 0.05) ; 添加 4% AOM组的 HDL- C极显著高于 HFD组 ( P< 0.01) . 且添加 4% AOM的对上述 4种指标的影响效果都优于 2% AOM组的 ( P< 0.01) . 结论益智具有良好的预防和降低血脂作用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血脂康口服,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与斑块消退的情况、血脂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未进一步发展,斑块有所消退,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脂康可有效调控血脂,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减少斑块。  相似文献   

19.
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控制血脂异常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但许多高危患者尚未接受上述药物治疗,所以血脂水平的达标对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尤为重要[1]。为此作者通过本实验探讨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入选标准: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TC&gt;5.72 mmo1/L(220 mg/dl),TG&gt;1.70 mmo1/L(150 mg/dl),LDL-C&gt;3.64 mmo1/L(140 mg/dL),HDL-C&lt;0.91mmol/L(35 mg/dL)。剔除标准:近期(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和肝、肾功能不全;继发高脂血症;甲状腺疾病;年龄≥80岁;妊娠或近3个月内有雌激素使用史;对辛伐他汀及非诺贝特过敏或不耐受者;恶性病变者等。研究分组:将2004年3月~2007年3月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的高脂血症患者171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组81例,联合治疗组90例,2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血脂参数,以及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影响变化的临床观察。方法:符合冠心病合并商脂血症患者58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清晨空腹抽静脉血5ml,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及TC、TG及肝肾功能。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CRP、TC、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病与慢性炎症有关。CRP可作为慢性炎症的标志物。辛伐他汀不仅能降低血脂,而且能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