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丙肝病毒RN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肝胆管癌组织中丙肝病毒(HCV)RNA感染,以进一步探讨肝胆管癌发生与HCV RNA的关系。方法 应用HCV RNA丙肝病毒基尺组5′末端非编码区高度保守的“专一性引物”,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探针杂交方法,探测6例肝门部胆管瘸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CV RNA。结果 6例肝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5例样本在预定的142bp位置上检测到有HCV RNA 5′NT序列片段的存在,其感染阳性率为83%(5/6)。结论 除肝细胞癌外,肝胆管癌细胞中亦有HCV RNA存在,而且有很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接受PegIFN和RBV联合治疗的148例HC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持续性病毒应答24周(SVR24)、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病毒应答(ETR)、持续性病毒应答12周(SVR12)、复发、无效应答、病毒学突破评估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结果148例HCV感染者失访12例(8.1%)。136例HCV感染者中128例(94.1%)患者出现EVR、118例(86.8%)患者出现ETR、114例(83.8%)患者出现SVR12、112例(82.4%)患者出现SVR24、8例(5.9%)患者无效应答、6例(4.4%)患者复发、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2.9%)。HCV RNA、HCV基因型和UA均为影响HCV感染者SVR24的因素(P均< 0.05)。 结论PegIFN联合RBV治疗HCV感染疗效显著。HCV基因型2/3、HCV RNA水平较低和尿酸与HCV SVR相关。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乏有效的HCV繁殖和感染的细胞培养系统,有关HCV基因组复制的研究进展受阻,直到现在依然无法在体外有效繁殖感染性的HCV病毒颗粒。Lohmann等建立了一种HCV亚基因复制子细胞培养系统,HCV的亚基因组RNA可在Huh-7细胞中自行复制。几个研究机构应用此系统的研究表明,HCV的基因复制发生在较为特异的亚细胞复制复合体(RC)中,RC由细胞内膜系统构成,包括内质网膜。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CC)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常见肿瘤,各种研究显示HCC高发生率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演变成肝硬变及HCC,乙型肝炎病毒(HBV)在HCC病因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肯定,而在西方国家仅25%-50%的HCC患者呈现HBSAg阳性。1989年Choo等[1]首先用分子克隆方法分离出了丙型肝炎病毒(HCV),随着血清检测HCV抗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基因方法在各实验室的逐渐开展,慢性HCV感染与各种慢性肝病,特别是与原发性HCC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关注。1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含有类脂质、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HIV/HCV合并感染者使用长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早期治疗效果,探讨更适合我国国情的HIV/HCV合并感染的抗HCV治疗方案。方法 129例经HAART治疗的HIV/HCV合并感染者随机选用PEG-IFN-α-2a或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利用巢氏PCR加测序分析检测HCV基因分型,COBASTM全自动病毒载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抗HCV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的外周血HCVRNA载量,获得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结果我国HIV/HCV合并感染者中,HCV基因型为1型患者占34.0%,非1型者占66.0%。使用普通干扰素抗HCV治疗组RVR、EVR、cEVR与PEG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普通干扰素组中HCV非基因1型早期治疗效果优于HCV基因1型(P〈0.05),PEG干扰素组HCV-1型和非1型早期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EG及普通干扰素在抗HCV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效用(P〈0.05)。结论 PEG及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方案治疗我国HIV/HCV合并感染者均能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普通干扰素方案对HCV非基因1型HIV/HCV合并感染者中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发生率较高,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其中相当一部分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发人群。对HCV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抗HCV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有约50%患者不能产生持续病毒学应答,对我国常见的1型HCV感染有效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构成状况,分析HCV不同基因型感染患者之间肝功能以及病毒载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116例抗-HCV及HCV RNA阳性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PCR产物测序法检测HC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血清肝功能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结果116例患者共检测出8种基因型,主要为1型63例(54.31%),其中1a型1例,1b型61例,1c型1例;2型48例(41.38%),其中2a型40例,2i型8例;3型(3a)1例(0.86%);6型4例(3.45%),6a型1例,6h型3例。1型、2型和6型患者之间的肝功能以及病毒载量,显示各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徐州地区HCV感染以基因1、2型为主,也存在一定数量的6型和3型;不同基因型HCV感染者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利巴韦林抗病毒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长效干扰素的出现并批准用于临床,单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者的再次抗病毒治疗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联合利巴韦林,或用长效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治疗结束后24周血清HCV RNA阴性),但是,毕竞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无效.因此,许多学者针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再次抗病毒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首次治疗后的病毒学反应、治疗前血清中病毒含量、抗病毒治疗早期的病毒学反应,以及HCV RNA基因型等因素对再次抗病毒治疗的SVR有一定影响.本文就这一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相似文献   

9.
<正>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国内外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更新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完善的病毒学检测是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筛查、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还需要积极发展适宜于资源有限地区HCV RNA定量和HCV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病毒基因型与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同种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复发性丙型肝炎的病理学改变,并探讨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的各自特点。方法 收集50例肝移植后HCV RNA病毒基因型检测资料及移植肝组织病理资料,评价HCV病毒基因型与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肝脂肪变程度的关系,分析复发性丙型肝炎的病理演变过程及特点。结果50例患者可检测到HCV 1a、1b、2、3a和4基因型,各基因型所致的丙型肝炎在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上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肝脂肪变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HCV 3a型和HCV 2型感染组肝脂肪变程度明显高于HCV 1、4型感染组(P<0.05);复发性丙型肝炎的演变过程为非特异性改变期-早期丙型肝炎期-典型丙型肝炎期-进展期丙型肝炎期;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肝炎活动度和肝纤维化分期均逐渐加重(P<0.05),而肝脂肪变程度则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有12例合并排斥反应。结论 OLT后复发性丙型肝炎的病理改变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有关;尽早确立诊断并给予治疗,对减缓肝硬化进程,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精液中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精液中是否存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e,HCV) ,探讨HCV性传播途径的可能性。 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147例精浆HCV抗原 ;HCV抗原阳性者检测其夫妻双方血清中抗HCV IgM和抗HCV IgG ;同时采用 90 %和 45 % 2层Percoll梯度离心 ,分离HCV抗原阳性病人的精子 ,用RT PCR分别检测其精浆(组分 1)、90 %Percoll层精子 (组分 2 )、45 %Percoll层精子 (组分 3)及最上层圆形细胞 (组分 4)中的HCV RNA。 结果 :147例精浆中HCV抗原阳性的 4例 (2 7% ) ;4例HCV抗原阳性病人夫妻双方血清抗HCV抗体均为阴性 ;4例HCV抗原阳性病人有 2例精浆中检测出HCV RNA ,而Percoll分离后 3个组分中HCV RNA均为阴性。 结论 :①HCV感染存在性传播途径 ;②人工授精中供精者HCV的检测必不可少 ;③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分离精子 ,可大大降低感染HC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聚二乙醇干扰素治疗肝移植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的效果,分析影响产生持续病毒应答率(SVR)的因素.方法 将肝移植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并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21例因为抗HCV治疗无效或发生不良反应而中途停药,其余18例接受了全疗程规范治疗.18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岁(27~67岁),疗程25~105周.治疗后4、12、24周,病毒转阴后24周及停药后24周,检测HCV RNA的复制水平.停药后24周HCV RNA复制持续阴性为产生SVR.对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HCV RNA水平,HCV基因型,是否获得早期病毒应答(EVR),治疗前血清AST水平等因素与获得SVR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有4例(22.2%)患者获得了SVR,其平均治疗周期为57周.经统计分析显示,HCV基因型为非1B型(P=0.023),治疗前HCV RNA载量<106拷贝/ml(P=0.044),以及获得EVR(P=0.019)等3个参数与获得SVR密切相关.结论 HCV基因型为非1B型、治疗前低水平HCV RNA复制和获得EVR可作为肝移植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抗HCV治疗疗效的有效预测因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 plus ribavirin to treat hepatitis C virus (HCV) recurrence, and analyze possi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 (SVR). Methods The enrolled 39 patients, who had recurrence of hepatitis C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receiv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were analyzed. Treatment was discontinued in 21 patients due to side effects, and the remaining 18 patients [13 males, 5 female,median age of 54 (27-67) years, treatment duration of 25-105 weeks)] were subjected to whole standard treatment. During the treatment, HCV RNA was measured at 4, 12, 24, and 24 weeks after HCV negative change as well as drug withdrawal. SVR was defined as HCV RNA negativity within 24 weeks after the drug withdrawal.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were analyzed: ages, gender,pretreatment viral load, genotype, early viral response (EVR),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VR. Results The mean treatment duration was 57weeks with an SVR achieved in 4/18 (22. 2 %).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genotype of non1B (P=0.023), RNA <106 copy/ml (P= 0. 044) before treatment and EVR (P=0.019) were the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SVR. Conclusion Genotype of nor-1B, low level RNA before treatment and EVR were the effective predictors of interferon antiviral therapy for recurrent hepatitis C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受者术后出现丙型肝炎复发,均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移植肝功能及HCV RNA复制水平等指标的变化,评估治疗后的早期病毒应答(EVR)、持续性病毒应答(SVR)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5例受者中有3例在治疗12周内达到EVR,并在治疗后获得SVR,移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1例因在治疗12周后HCVRNA的下降达不到2个对数级而停药,1例虽HCV RNA下降2个对数级以上,但治疗至24周时HCV RNA未转阴而停药,至48周时HCV RNA均维持在较低水平.5例丙型肝炎复发受者在治疗后均发生白细胞减少和(或)发热等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安全性好,多数受者可取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了4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HBV标志物和抗-HCV抗体;PCR法检测HBV DNA,逆转录-巢式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患者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5.9%和13.6%,HBsAg阳性与输血或透析时间无显著相关,而抗-HCV阳性与输血和透析时间明显相关。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4.5%,其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BV感染率与普通人群相似;而HCV 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可经输血和透析传播,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肝功能障碍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终末期肾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接受HCV IgG抗体(+)供肾及HCV感染供肾患者术后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drugs,DA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12例患者,其中9例为感染HCV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1例为接受HCV IgG(+)供肾且术后口服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2例为接受6 a型HCV感染供肾的患者,术后口服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转氨酶、血清肌酐、药物浓度及HCV RNA复制量等相关数据来评估DAAs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HCV感染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均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接受HCV IgG抗体(+)供肾患者术后HCV RNA及HCV IgG未出现阳性表达,接受HCV感染肾脏患者,术后复查提示HCV IgG阳性表达,截至随访至12周,HCV RNA持续阴性。除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其余患者随访期间血肌酐、药物浓度水平稳定,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例患者不良反应为头晕。结论丙肝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后使用DAAs在严密检测下是安全可靠的,本文结果显示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前提下接受HCV IgG(+)供肾及HCV感染供肾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核衣壳外包绕有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直径36~62 nm。HCV目前共被分为6种基因型和超过80种基因亚型[1],我国以1b及2a亚型为主[2]。人类是HCV的唯一自然宿主。1流行病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全球有7100万人感染HCV,占全球人口的1%,并且全球每年预计新发HCV感染患者175万[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PegIFN-α-2b和干扰素(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278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接受PegIFN-α-2a、PegIFN-α-2b和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12、24、48周时各组患者HCV基因分型、HCV RNA载量、ALT和AST的变化。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期间ALT/AS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不同基因型或HCV RNA载量与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结果停药后随访24周时,各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6、P0.001),以PegIFN-α-2a(180μg)组与PegIFN-α-2b(80μg)组患者复常率较高(分别为76.7%和83.0%)。各治疗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9、P=0.04,χ~2=11.33、P=0.02,χ~2=11.99、P=0.02),以PegIFN-α-2a(180μg)组与PegIFN-α-2b(80μg)组患者较高(分别为62.8%、88.4%、64.0%和64.2%、83.0%、65.1%)。普通IFN-α-2b(600万单位)组、PegIFN-α-2a(180μg)组、PegIFN-α-2b(80μg)组患者依次有13例、54例和68例获得RVR,依次有11例(84.6%)、50例(92.6%)和62例(91.2%)最终获得SVR。入组患者中1b基因型患者243例,其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 VR)和SVR均优于非HCV 1b基因型患者(χ~2=8.23、P0.001,χ~2=46.26、P=0.01,χ~2=10.22、P0.001)。普通IFN-α-2b(600万单位)组、PegIFN-α-2a(180μg)组、PegIFN-α-2b(80μg)组低病毒载量(HCV RNA6.0 Log_(10)拷贝/ml)患者的SVR均优于高病毒载量患者(χ~2=4.10、P=0.04,χ~2=20.89、P0.001,χ~2=19.60、P0.001)。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疗效,早期RVR对SVR的获得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非基因HCV 1b型和低病毒载量患者疗效优于HCV 1b基因型和高病毒载量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人Wip1基因的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有效沉默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Wip1基因并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条Wip1基因特异性RNAi靶序列,构建到慢病毒pFU-GW-iRNA载体中.慢病毒包装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病毒上清并测定其滴度;感染U251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鉴定RNA干扰效率;筛选出基因沉默效率最高的慢病毒感染U25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后的bcl-2蛋白表达.结果 PCR扩增和测序表明成功构建Wip1慢病毒干扰载体,病毒载体包装获得的病毒上清滴度在3×10~8~8×10~8 TU/ml.可以有效地沉默U251细胞中Wip1基因的表达,构建的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U251细胞后Wip1基因的mRNA表达量同对照组比较分别为36.3%、32.9%、23.8%.稳定Wip1 RNA干扰后的U251细胞4 d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35.1%.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可以高效稳定地沉默基因表达,Wip1基因促进了U25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肝脏持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核心 (HCVcore)蛋白的大鼠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HCV核心蛋白的功能和体内致病机制提供帮助。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出HCV Core区cDNA ,以重组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的病毒重组技术制备含HCVCore的重组腺伴随病毒。重组病毒感染 2 0只雄性SD大鼠肝脏 ,感染后 1个月及 4个月行Southernblot印迹杂交法和Dotblot杂交法检测鼠肝内HCVCore区基因整合、mRNA形成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成功克隆出HCVCorecDNA ,重组腺伴随病毒滴度为 2 .41× 10 11/ml。感染后 1个月及 4个月检测 ,实验大鼠肝脏Southernblot杂交结果均为阳性 ,HCVCore区基因非定点整合 ;肝细胞mRNA的Dotblot杂交结果均为阳性 ,提示正确表达HCVCoremRNA。结论 成功制备出一种肝脏持续表达HCVcore蛋白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HBV和(或)HCV感染肾移植受者110例(感染组),其中HBV感染受者56例、HCV感染受者52例,HBV与HCV合并感染2例。非HBV与非HCV感染受者694例(非感染组)。感染组受者术前有病毒复制者予积极治疗,研究早期肝功能正常者可接受肾移植,后期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要求连续3~6个月HBV脱氧核糖核酸(DNA)0copy/ml,HCV核糖核酸(RNA)0copy/ml方可接受肾移植。术后定期检测HBV与HCV,定期检测感染组受者HBVDNA滴度、HCVRNA滴度。发现HBV复制,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酌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比较两组的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结果非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4.2%、91.4%,3年为86.4%、85.2%,5年为82.7%、78.9%;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0.2%、88.1%,3年为88.9%、86.2%,5年为81.5%、7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感染组中14例(12.7%)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中10例为HBV感染者,非感染组受者无1例死于肝衰竭。感染组术后肝衰竭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2.7%、0,P<0.05)。结论受者术前HBV和(或)HCV感染会明显增加肾移植术后肝衰竭死亡危险。患者术前处于病毒复制期应予积极治疗,在肝炎病毒停止复制6个月后再考虑肾移植。长期随访中应定期复查HBV与HCV感染指标,早确诊、早治疗,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