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无乙肝及丙肝的肝细胞癌其病原学和预后因素仍然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对46例无乙肝及丙肝的肝细胞癌病人的非肿瘤肝组织中HBV DNA和HCV RNA的水平进行检测。对HBV DNA高水平表达和HBV DNA低水平表达两组病人肿瘤再复发率进行比较,同时探索一些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结果显示,35例病人的非肿瘤肝标本中检测到HBV DNA,而所有标本中均没发现HCV RNA。[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病毒基因型与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同种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复发性丙型肝炎的病理学改变,并探讨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的各自特点。方法 收集50例肝移植后HCV RNA病毒基因型检测资料及移植肝组织病理资料,评价HCV病毒基因型与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肝脂肪变程度的关系,分析复发性丙型肝炎的病理演变过程及特点。结果50例患者可检测到HCV 1a、1b、2、3a和4基因型,各基因型所致的丙型肝炎在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上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肝脂肪变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HCV 3a型和HCV 2型感染组肝脂肪变程度明显高于HCV 1、4型感染组(P<0.05);复发性丙型肝炎的演变过程为非特异性改变期-早期丙型肝炎期-典型丙型肝炎期-进展期丙型肝炎期;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肝炎活动度和肝纤维化分期均逐渐加重(P<0.05),而肝脂肪变程度则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有12例合并排斥反应。结论 OLT后复发性丙型肝炎的病理改变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有关;尽早确立诊断并给予治疗,对减缓肝硬化进程,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2年Sanes报道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以来,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一直是临床肝胆疾病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文献报告肝胆管结石症中并发肝胆管癌约占总病例数的0.36%~10.6%,本院10年来统计的比例为6.01%。由于该病发生在长期肝胆管结石的基础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肝胆癌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表达。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新鲜肝胆肿瘤组织标本共31例,其中胆道肿瘤14例,肝癌11例,肝硬化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V RNA含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抗-HCV。结果:胆道肿瘤中无1例HCV RNA阳性,1例肝癌组织和1例肝硬化组织可检测到HCV RNA含量,且其相应的血清抗-HCV阳性。结论:胆道肿瘤组织内HCV RNA阳性率极低,目前尚难定论HCV就是胆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肝胆管癌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5.5%,术前诊断率为66.7%(20/30)。30例均经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10例,术后平均生存25个月。姑息性手术20例,术后平均生存14个月。结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明显减少肝胆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胆管癌中是否存在螺杆菌的感染。方法取 11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标本 ,分别用两对螺杆菌属特异的 16S RNA引物进行PCR检测。对照组取自 4个肝囊肿和 2个血管瘤旁的正常肝胆管组织标本。结果 11份胆管癌标本用两对引物分别行二次PCR后 ,结果均为阳性的 6份 ,阳性率为 5 6 %。 4个肝囊肿和 2个肝血管瘤旁的正常肝胆管组织的PCR结果阴性 ,胆管癌组与对照组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对用C97和C98行PCR扩增的 2份产物测序 ,结果与幽门螺杆菌有 99%以上的同源性。结论胆管癌组织内存在螺杆菌的核酸物质 ,胆管癌患者肝脏中可能存在螺杆菌的感染。螺杆菌在胆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与p53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8例石蜡包埋肝门部胆管癌标本中的HBV-X,HCV-C和p53蛋白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8例肝门部胆管癌中乙肝病毒X蛋白阳性率为8.8%(6/68),丙肝病毒C蛋白阳性率为35%(24/68),两者均阳性1例(1.5%);p53蛋白阳性率为45.6%(31/68)。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在分化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根治程度与非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有明显差异,p53与乙肝病毒X,丙肝病毒C蛋白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 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与肝门部胆管癌发生有关。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高,可能有较差的预后。HBV-X,HCV-C蛋白可能在HBV,HCV感染肝门部胆管癌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异常表达与HBV,HC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抗原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抗原 (HCA)基因mRNA在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及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 4种HCA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46例HCC患者中 ,HCA90、HCA51 9、HCA52 0、HCA587基因mRNA阳性率分别是 65 2 %、76 1 %、45 7%和 32 6 % ;至少表达一种HCA者达 82 6 % ;而癌旁组织中仅HCA51 9基因有 6 5 %mRNA表达为阳性。 1 0例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 4种HCA基因均不表达。 4种HC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HBV和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在部分AFP正常的患者中存在HCA基因的表达。 结论 HCA基因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性表达 ,为HCC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位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kruppel样因子6基因mRNA突变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SP  Chen XP  Qiu FZ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0):1258-1261
目的 探讨kruppel样因子 (KLF) 6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PCR SSCP)技术、DNA序列测定方法 ,检测 2 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5例肝转移癌患者的正常肝组织中KLF6基因mRNA的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 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只有 1例KLF6mRNA无表达 ,阳性率 97% (31/ 32 ) ;肝细胞癌组织中 ,有 4例无表达 ,阳性率 85 % (2 3/ 2 7) ,两者表达率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2 5 8,P >0 0 5 )。 2 7例肝细胞癌组织中 ,6例出现DNA片段异常泳动带 ,突变率为 2 2 % (6 / 2 7) ;14例出现信息个体 ,其中 5例 (5 / 14 ,36 % )为杂合子缺失 ,这 5例中有 3例出现DNA片段异常泳动带 ,突变比例为 3/ 5。在 2 7例癌旁组织中 1例检测出突变 ,但在检测出突变的肝癌组织的配对癌旁组织中无一例检测出突变。结论 肝细胞肿瘤存在KLF6基因突变 ,突变的起源是体细胞性的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2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28例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的6.7%。术前各类影像学检查发现癌灶17例,5例获细胞学检查确诊。术中7例经快速组织活检证实。另4例系术后确诊。肿瘤多为腺癌,位于肝门胆管18例,肝内胆管9例,肝内、肝门部广泛浸润1例。根治性肿瘤切除8例,获随访6例,平均生存23个月;姑息性肿瘤切除8例,获随访6例,平均生存11个月;仅行外引流者7例,其中3例于术后2周内死亡,3例术后9个月内死亡,1例生存4个月后失访。结论 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刺激及继发感染是肝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活检获得早期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根治性肝切除术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结石伴发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11.8%。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该合并症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能明确诊断者仅占11.1%。根治性切除率仅占51.8%,根治性切除者预后较未切除者为好(P≤0.05)。结论长期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易合并胆管癌,该病早期诊断困难,疗效差,预后不良,因此,肝胆管结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应及早手术。对于术中确诊为肝胆管癌者,应争取行根治性切除,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直到20世纪80年代,医务工作者与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才真正得到重视。本文就HCV的病毒学、实验室检测、感染的自然病程、流行病学及处理进行综合报道。1.病毒学HCV是一种具脂质外壳的小RNA病毒,直径大约30~38nm,HCV基因由一个约9500bp长的单链,正义RNA构成,其中包括一个大的,可转译开放读码结构,编码着一条约301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HCV基因5’末端存在着一个约324~341氨基酸组成的给末不转译区,不同的HCV中约有92%的同源性,该特点使其可用于检测病毒的核酸。除了5'末端外,其核心NS3区也相对比较恒定,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1例肝外胆管癌和39例癌旁胆管组织中的HBx表达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1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5%(53/71);而39例癌旁胆管组织中的HBx表达阳性率仅为26%(10/39),且阳性信号全部见于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内,统计学分析显示胆管癌组织中HBx表达和分布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有HBx的高表达,后者极有可能参与胆管癌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肝内胆管结石病人伴肝胆管癌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也愈来愈受到胆道外科医师们的重视。我院近二十年来收治肝内胆管结石2229例〔1〕,其中合并肝内胆管癌肿者21例(发生率0.94%),均经病理学证实。临床资料1.病史:在确诊肝内胆管癌前有肝内胆管结石病史者15例,同时发现肝内胆管结石伴癌变者6例;有胆道手术史者14例。2.癌变部位及病理: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癌9例,右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癌4例,左右肝内胆管结石伴肝门胆管癌8例。病理诊断:肝内胆管管状腺癌12例,乳头状腺癌5例,低分化癌2例,胆管乳头状瘤恶变1例,腺鳞癌1例。3.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肝细胞癌与乙肝病毒感染的紧密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在中国北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中的病因学地位。方法采用Abbott AxSym系统检测119例连续系列中国北方地区HCC病例的血清HBV、HCV标志,对血清HBV标志阴性病例,采用免疫组化、巢式PCR和DNA测序等对HBVX基因进行鉴定。结果119例HCC中,血清HBsAg阳性率为82.4%(98/119);anti-HBc阳性率为94.1%(112/119);4例血清HBsAg及anti-HBc均阴性病例中,3例HBVX基因阳性,因而HBV感染的阳性率达99.2%(118/119)。本组anti-HCV阳性率11.8%(14/119),且均伴有HBV感染标志。结论中国北方地区HCC与HBV感染具有紧密关联性,是本地区HCC发生的主导病因。HCV感染是一个HOC发生的重要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 (简称丙肝 )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 ,世界上约有 1亿人口和 4 0 0万美洲人感染丙肝病毒(HCV) ,引起 2 0 %急性肝炎和 70 %慢性肝炎 ,所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常是正位肝移植 (OL T)的指征对象。为了决定影响 OLT预后的因素以及预测病人和移植肝的生存期 ,加州 UCLA移植中心对 1990~ 2 0 0 0年 5 10例成人 HCV感染患者施行的 OL T进行分析 ,该组病例占中心全部肝移植的 2 5 % ,其中 80例需再次移植 ,仅统计分析第一次移植的病例。 5 9例接受 HCV阳性供体的移植 ,6 2例同时患有肝细胞癌。丙肝均经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 HC…  相似文献   

17.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门部胆管癌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X  Zou S  Qiu F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6):420-422,T00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乙肝 )和丙型肝炎 (丙肝 )病毒感染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 8例石蜡包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标本中乙肝病毒X蛋白和丙肝病毒C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6 8例肝门部胆管癌中乙肝病毒X蛋白阳性率为 8 8% (6 / 6 8) ,丙肝病毒C蛋白阳性率为 35 3% (2 4 / 6 8) ,两者均阳性 1例(1 5 % ) ;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在分化程度 (χ2 =8 7,P <0 0 1)、浸润程度 (χ2 =6 7 8,P<0 0 1)、淋巴结转移 (χ2 =4 3,P <0 0 5 )、根治程度 (χ2 =5 1,P <0 0 5 )与非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 乙肝病毒X蛋白、丙肝病毒C蛋白可能在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原因中起重要作用。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高 ,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CV F(frameshift)蛋白是否能自组装为病毒样颗粒以及F蛋白是否存在于HCV患者肝组织中.方法 将0.5~1 g/L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的F蛋白与0.006 g/L tRNA混合,于100 μl组装缓冲液中进行反应,取组装产物进行1:10稀释,2%醋酸铀复染后电镜观察是否形成病毒样颗粒.HCV感染者肝组织中F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1 g/L F蛋白与tRNA混合(167:1)后,可形成直径35 nm的病毒样颗粒.在20例HCV感染者的肝穿刺组织标本中,有2例患者的肝细胞胞浆中可检测到F蛋白.结论 F蛋白在体外可以形成病毒样颗粒,在部分HCV感染者的肝组织中存在F蛋白,F蛋白在HCV的生活周期中可能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最佳手段[1 ] ,尤其是肝局灶性结石行肝部分切除更为适宜。 1 996年1 2月 -2 0 0 1年 1 2月本科对 2 3 2例局灶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行相应部分肝切除术 ,术后残石 1 1例 ,随访1月 -5年无残石病例无结石复发。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全组病例 2 3 2例 ,男 5 6例 ,女 ,1 76例。年龄 2 6-70岁 ,平均 43岁。结石分布及手术切除范围见表1。 (同期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细胞癌及附加有内引流手术病例未纳入上述病例中 )。表 1 结石分布范围及肝切除范围结石分布 n 肝切除范围右半肝 2 5右半肝切除 段 13 段切除 段 14 段…  相似文献   

20.
正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 HL),又称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或肝胆管结石病,是指存在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见于远东和东南亚国家,发病率约为2%~25%,而西方国家较为少见,仅为0.6%~1.3%[1-4]。长期的HL会导致反复的肝内胆管炎症,继发肝内胆管狭窄,导致肝实质萎缩、胆汁性肝硬化以及门脉高压形成,最终可致约1.6%~9.9%的HL进展为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ganiocarcinoma,ICC)[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