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幼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经历对其教养ADHD儿童的影响,为ADHD父母培训是否纳入ADHD症状体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少儿心理科门诊就诊的ADHD儿童360例,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父母幼时ADHD症状回忆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进行调查。按父亲、母亲幼时有无ADHD症状经历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一般情况,Spearman相关分析父母幼时ADHD症状经历与其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按父亲幼时有无ADHD症状经历分组,仅健康状况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7,P=0.046);按母亲幼时有无ADHD症状经历分组,仅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5,P=0.03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父亲幼时有ADHD症状经历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ADHD儿童显著正相关(r=0.786,P=0.000,r=0.171,P=0.001);与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ADHD儿童显著负相关(r=-0.633,P=0.000,r=-0.178,P=0.001)。母亲幼时有ADHD症状经历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ADHD儿童显著正相关(r=0.222,P=0.000,r=0.639,P=0.000),与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ADHD儿童显著负相关(r=-0.196,P=0.000,r=-0.128,P=0.016,r=-0.387,P=0.000,r=-0.470,P=0.000)。结论:父母幼时有ADHD症状经历,能激发父母感同身受理解ADHD儿童问题行为,促发积极教养方式,因而可考虑将ADHD症状体验因子加入父母小组培训。  相似文献   

2.
最适剂量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汉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中研究系统哌甲酯剂量滴定方案的疗效、安全性及疗效影响因素,寻找潜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性设计.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给予系统的哌甲酯剂量滴定,达到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的最适剂量.以教师填写的ADHD评定量表(ADHD-RS-Ⅳ)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教师填写的简明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填写的ADHD评定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的差异.收集潜在的疗效影响因素资料,包括就诊时症状严重程度、智商、感觉统合能力、学习成绩等.对于连续型变量采用相关分析,对二分变量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各因素对行为量表减分的影响.结果:完成剂量滴定患者的最终处方日剂量平均为(17.3±7.7) mg,以体重计算平均为(0.45±0.11) mg/(kg·d).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教师ADHD症状评定量表总分在治疗前为30.25±9.16,治疗后为19.87±10.03,P<0.001).无论是哌甲酯日剂量还是体重剂量均与疗效无关.在所有研究的因素中,就诊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药物疗效呈正相关(r=0.437~0.567, P<0.001);韦氏智商C因子与教师量表减分呈弱的正相关(控制治疗前症状严重程度后,偏相关系数r'=0.235~0.309, P<0.01);对于共患学习困难的患儿,教师评定量表各项减分(总分7.35±7.67,注意分4.85±4.54,多动冲动分2.50±4.12)均低于无学习困难者(总分12.33±10.42,注意分6.96±6.00,多动冲动分5.32±5.37,P<0.05);家长评分中,有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患儿的多动冲动分的改善(6.34±5.72)优于前庭平衡功能正常者(3.98±4.84,P<0.01),而在教师评分中,注意分的改善较差(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者5.34±5.70,正常者7.43±5.51,P<0.05).结论:哌甲酯系统剂量滴定方案治疗汉族儿童ADHD安全有效.疗效的个体差异与剂量无关.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包括治疗前症状的严重程度、韦氏智商C因子、共患学习困难和前庭平衡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人格特征与对照组儿童人格的差异;探讨ADHD儿童人格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50名ADHD儿童和50名对照组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进行人格测验;并对50名ADHD儿童的父母依据DSM-IV诊断标准做定式访谈,将ADHD的临床症状分为两个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症状为主型,冲动-多动症状为主型。结果 (1)ADHD组儿童在EPQ四个维度的分量表中,内外向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神经质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t=-7.127,P〈0.01),掩饰性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t=-6.531,P〈0.01),三个分量表均有统计学差异,而精神质量表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841,P〉0.05)。(2)ADHD组注意缺陷的临床症状与内外倾具有负相关性(r=0.639,P〈0.01)。冲动-多动症状组与内外倾具有正相关性(r=0.639,P〈0.01),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余三个分量表分与临床症状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ADHD儿童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在临床症状的行为表现形式上也有差异,内倾的ADHD儿童在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上以唤醒不足为主要特征,外倾的ADHD儿童在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上以冲动-多动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认知功能,评估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3波与Conners家长量表(CPR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年龄为8.5~10.5岁的40例ADHD患儿和40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了听觉ERP P3波的检测,并比较两组家长填写的CPRS结果.用t检验和Bivariate analyze方法分析资料.结果 (1)ADHD组患儿较健康儿童ERP P3波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差异不明显;(2)CPRS评分结果显示ADHD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问题分量表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DHD组和健康对照组ERP P3波的潜伏期与CPRS分量表Ⅱ(学习问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5 1,r=0.3795,P<0.05),波幅与CPRS各分量表评分无肯定相关(r=0.007 3~0.213 9,P>0.05).(4)28例ADHD患儿经哌甲酯治疗6个月后,ERP P3波的潜伏期缩短(P<0.01),CPRS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得分亦降低(P<0.01).结论 ADHD患儿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和较多的行为问题,出现学习问题的儿童可能有认知功能损害.事件相关电位检测能为ADHD患儿提供认知功能障碍量化的指标,ERP和CPRS联合使用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地评价ADHD.  相似文献   

5.
郑继青  龙耀斌 《重庆医学》2021,50(2):263-266,270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VR)方法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ADHD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加用VR方法,每周5次,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和中文版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前PSQ各因子(品学行为障碍、学习障碍、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评分和总分、SNAP-Ⅳ的3个分量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对立违抗)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应用VR方法可有效改善ADHD患儿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儿童伴发的行为问题,为抽动患儿行为问题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97例抽动障碍儿童和97例对照组儿童的行为进行评定。结果: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显示抽动组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在学习问题、冲动-多动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女孩(P<0.05),而女孩在心身障碍及焦虑方面评分显著高于男孩(P<0.05)。结论:抽动障碍儿童伴有比较明显的行为问题,男孩倾向于多动和冲动,女孩倾向于焦虑及心身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作业方式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6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家庭作业干预组(A组)和药物治疗组(B组,干预前评估Conners父母问卷(PSQ),干预12周后再次评估PSQ及临床疗效总评(CGI). 结果干预后2组PSQ各项因子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A组品行问题[(0.9±0.53)分]、心身障碍[(0.59±0.57)分]、焦虑[(0.85±0.52)分]、多动指数因子分[(0.9±0.53)分,(1.43±0.47)分]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0.01),疗效总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家庭作业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ADHD儿童疗效相当,前者更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8.
方萍  朱文礼 《安徽医学》2018,39(8):1011-101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就诊的ADHD患儿124例,根据有无ODD症状,分为单纯ADHD患儿82例,合并ODD的ADHD患儿42例,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某小学同时期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对3组儿童目前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评分,比较3组对象的父亲因子、母亲因子差异.结果3组儿童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96,11.195,10.467,13.957,7.343,29.081,P均<0.001);单纯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1,4.479,4.406,5.252,3.847,7.292,P均<0.001);合并ADD的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和母亲因子Ⅱ、Ⅳ得分高于单纯AD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P=0.028;t=2.553,P=0.012;t=2.921,P=0.004;t=3.737,P<0.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的极端化对ADHD患儿有着重要影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是ADHD患儿出现ODD的危险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认知行为团体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ADHD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利他林治疗,对照组用利他林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数字划销测验(NCT)和Conners父母问卷(PSQ)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8、12周,两组数字划消注意力测验和Conners父母评价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数字划消注意力测验和Conners父母评价量表各项评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ADHD远期疗效比单用药物更理想、更稳定、更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对80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父母共160人与42名正常儿童的父母共84人对照进行评定。结果:ADHD患儿父母生活质量评定总分和四个维度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康影响较大。结论:ADHD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差,并涉及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家庭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ADHD儿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家庭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ADHD儿童分为综合组(43例)和药物组(41例),正常儿童41例为对照组,药物组接受常规的利他林治疗16周,综合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家庭治疗8次共16周。在入组时和家庭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Conners父母评定问卷(PSQ)、家庭功能量表(FAD)对3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①治疗后,除了综合组的"心身障碍"及药物组的"心身障碍"和"情感反应"无明显改变,综合组和药物组的PSQ和FAD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综合组多动指数(1.02±0.42)vs.(0.68±0.23),药物组多动指数(1.10±0.45)vs.(0.69±0.22),P均<0.05];②治疗后在PSQ方面,3组组间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③治疗后在FAD方面,3组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如综合组与药物组的"总的功能"(2.18±0.26)vs.(2.54±0.23),综合组与对照组的"总的功能"(2.18±0.26)vs.(1.65±0.28),药物组与对照组的"总的功能"(2.54±0.23)vs.(1.65±0.28),P均<0.05]。结论:家庭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症状及家庭功能,且对家庭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并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33例。A组患儿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B组患儿给予脑电生物反馈并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每次取百会等6个主穴,另取配穴2个。两组均治疗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评定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数字划消、Stroop测验、Cormers儿童行为量表。结果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B组患儿韦氏c因子分分别为(109&#177;14)分和(110&#177;14)分,显著高于A组的(106&#177;15)分和(103&#17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划消测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第一、二、三段净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测验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词测验时间、色测验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ner行为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B组患儿行为、学习、多动因子评分及多动指数较A组显著降低,治疗后B组患儿焦虑因子分也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及脑电生物反馈并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均能改善ADHD患儿的脑功能,但后者效果更佳,在改善患儿注意缺陷、减少多动冲动、缓解焦虑和改善学习状态等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儿童多动行为问题对学习障碍及认知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多动行为问题对学习障碍(LD)及其认知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版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量表(PSQ)和教师量表(TRS)对深圳市城区小学及初中学生进行了测评分析。结果学习障碍筛出率12.20%,其中男生17.00%,女生7.30%,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RS各学能区与Conners量表各行为问题关系密切,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特征的LD儿童其认知结构表现为社会行为能力明显低下。结论有针对性地矫治儿童行为问题是防治LD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的广西壮族儿童常模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在广西壮族居住较密集的城市及县份采集抽样4~16岁壮族儿童3 3 2 8例(男173 9例,女15 89例) ,平均10 .45岁。由教师填写TRS。结果 分半信度、内在一致性信度良好。量表与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各分量表有显著的相关。采用相关法将TRS各因子分与总分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因子分与总分相关(P均<0 .0 1) ,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均<0 .0 1)。结论 Conners教师用评定量表适用于广西壮族儿童多动症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训练组单纯采用家庭心理干预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利他林治疗,联合组则采用家庭心理干预治疗与利他林联合治疗。三组均在接受治疗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末进行多动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前训练组、药物组和联合组的多动指数分别为(17.36±1.66)分、(17.46±1.74)分和(17.36±1.71)分,治疗后分别下降到(11.79±2.82)分、(9.76±3.27)分和(8.05±2.84)分,干预组和药物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χ2=0.001,P=0.976);而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干预组和药物组(χ2值分别为4.768和4.540,P值分别为0.029和0.033)。结论家庭心理干预可以通过纠正患儿的养育方式而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疗效与利他林相等;而家庭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NJ22儿童注意力测试分析仪应用在诊断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患儿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方法 应用NJ22儿童注意力测试分析仪对来诊儿童进行测试,与Conners父母量表、DSM-IV、ADHD评估表结果对比分析,并进行注意力4个维度的测试. 结果 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其注意力的稳定性、广度性、分配性、转移性均有显著差异,诊断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 结论 NJ22注意力测试分析仪在诊断ADHD方面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和筛查儿童是否患有ADHD的相对客观的检查手段,为ADHD患儿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沙盘游戏治疗脑瘫儿童心理问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诊断为脑瘫的3~5岁儿童,以皮勃迪图片词汇测试(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PVT)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最终选取20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儿童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试验组(1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行为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儿童心理科门诊收治的7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观察组(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每组36例.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生物运动感知能力.方法 采用时距辨别任务对46例ADHD患儿和4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生物运动感知能力测试.结果 健康对照组的主观相等点(PSE)(-0. 30 ± 0. 35)为负值,与检验值"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83,P<0.05).与健康对照组的PSE相比,ADHD患儿的PSE(0.06 ±0. 63)为正值,且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 34, P<0. 05) .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HD患儿的生物运动感知能力与其发病年龄关系密切(r=-0.91,P<0. 05) .结论 ADHD患儿存在生物运动感知能力障碍,发病年龄越小,表现越差,且这种感知能力障碍可能与ADHD患儿额叶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包头市某小学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该校学生儿童多动症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Conners多动症量表(包括Conners父母量表及Conners教师量表简化版)对包头市某小学学生进行测评,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多动症的检出率为6.37%,男生(9.88%)高于女生(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随年级无规律性变化,5、6年级的检出率明显降低。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与中国城市常模比较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儿童多动症检出率以及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均处于国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