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不同微波时间下植物油品质的变化情况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微波平均辐射时间对植物油中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和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微波参数变化时,植物油的上述指标也随之而变,且其受影响程度与植物油的不饱和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微波辐射下不同植物油品质指标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微波平均辐射强度和时间对植物油中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微波参数变化时,植物油的上述指标也随之而变,且其受影响程序与植物油的不饱和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沙田柚饮料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8周龄BALB/C雄性小白鼠为实验动物,饲以高脂饲料造成实验性高血脂模型,分别灌胃不同浓度的沙田柚汁各1ml,高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则灌胃1ml的生理盐水,饲喂常规饲料,50天后采尾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相对活性,并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及动脉硬化指数AI(TC-HDL-C/HDL-C)。结果表明,沙田柚汁饮料能够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小鼠血清TC、TG、LDL-C、VLDL-C和AI(P<0.05或P<0.01),并能使HDL-C含量及LCAT相对活性显著升高(P<0.01),由此说明沙田柚汁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FTB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用自行制备的FTBS-载体蛋白结合物FTBS-BSA和FTBS-HSA作为免疫原,按常规免疫程序分别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家兔各2只,4~10周后获得2种抗FTB的多克隆抗体,PcAb-FTB1(以FTBS-BSA为免疫原)和PcAb-FTB2(以FTBS-HSA为免疫原)。以FTBS-IgG作为标识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了测定FTB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C-ELISA)方法,这2株多克隆抗体与8种真菌毒素的交叉反应均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研究了在60℃下植酸与其它几种抗氧化剂(VE、BHA、BHT、PG、TBHQ)对不同种类油脂(猪油、精炼豆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6.
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几种常见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然后测其酸价和过氧化物值,与未加热的样品进行比较;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考察了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生育酚(VE)对油脂加热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加热方法都会使植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物值升高,而微波加热条件下两指标的升高是常规加热条件下的两倍左右;VE对延缓植物油脂品质下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粘纤与耐污性能优异的PBT差别化纤维交织的医用耐污弹力衬背布的织造工艺,重点在(意)VAMATEX的C/401S型剑杆织机上机工艺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烘箱法及A.O.M法,以几种食用油脂为测试对象,通过添加植酸溶液及植酸与几种抗氧化剂(VE、BHA、BHT、PG、TBHQ)所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考察它们对油脂稳定性的影响,验证植酸的抗氧化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烟草抗病新品系“转基因NC89”的大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MVCP)+卫星RNA”嵌合基因的工程NC89的A、B、C三个纯系以及转“CMVCP+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TMVCP)”嵌合基因的工程NC89T纯系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及农艺性状测试,结果表明:不论在人工接毒或自然发病条件下,转基因NC89的花叶病病情指数都明显低于未转基因NC89对照,其中B纯系的抗病性最高,在上述条件下,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0.2%、92.95%。在农艺性状方面,转基因NC89较对照有所改善,但种性未变。  相似文献   

10.
瑞士SAVItec—B型片梭剑杆织机储纬器刘惠君(北京梯爱斯技术服务站)一、性能简介SAVltec一B型(llETA)储纬器是瑞土Tecnomatex公司(即TMT)在九十年代初继之前向国际市场推出的Ω100型,Ω300型,FU-TURA等型号储纬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不同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下,茶油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油过氧化值和色值受微波作用条件影响较大,过氧化值在一定的微波功率下,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微波功率越大,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越短;茶油色值随功率增大,增加越快,颜色越深.酸值、碘值和皂化价受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影响较小,微波作用下,茶油酸值稍有升高,碘值略有下降,但与功率和作用时间之间没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微波对植物油品质因素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微波对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过氧化值(POV)和酸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微波辐射对此两种植物油最大POV值分别为0.0478和0.0947;而出现该峰值时的微波辐射时间及微波辐射强度都为6min,595 W。这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菜籽色拉油较大豆色拉油受微波影响更大一些。但该两种植物油酸价自始至终都小于0.3 mg/g(色拉油标准),这表明在0 min~8 min内,植物油酸价几乎不受微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微波加热对食用油品质及脂肪酸成分影响,为家庭健康烹调提供理论依据。用家用微波炉的不同加热档位,对菜籽油、大豆油等8种常用食用油加热不同时间,用滴定法测定加热后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GC-MS测定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并以这些指标评价微波加热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在实验所用加热条件下,8种食用油的酸价和脂肪酸成分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不同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变化曲线有所不同,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调和油的过氧化值随着微波功率和时间增加而上升,玉米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的过氧化值随着微波功率和时间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微波加热虽然改变了食用油的过氧化值,但酸价尚未发生改变,认为油脂尚未发生酸败,微波加热也没有破坏食用油原有的脂肪酸组成。从微波加热对食用油的品质和脂肪酸成分影响的结果看,可以认为微波加热是日常生活中安全和健康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菜籽油、芝麻油、粟米油3种特种植物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并与不加热时的样品进行比较,分别检测其酸价和过氧化值;研究了微波加热对植物油品质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油脂中添加VE对其加热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微波对特种植物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 3种特种植物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 ,与不加热时的样品进行比较 ,并通过检测其酸价和过氧化值 ,研究了微波加热对其品质的影响 ,同时也探讨了油脂中添加VE 对其加热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波处理对冷榨花生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花生冷榨制油之前,对原料进行微波处理,提高出油率,降低油中磷脂含量。同时测定了花生油色度、过氧化值、酸值的变化。当微波加热的输出功率为800 W、处理时间120 s时,出油率为75.02%,比未加热处理的花生出油率提高了20.77%;当微波加热时间在240 s以内时,压榨的花生油中磷脂质量分数由1.160%降低到了0.500%、花生油的酸值从0.5 mg/g上升到0.9 mg/g、过氧化值从3.082 6 mmol/kg上升到6.020 1 mmol/kg、色度黄值从7.90上升到14.93,这些指标的数值增长范围在花生油质量标准要求之内。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对植物油过氧化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植物油中存在着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性分子,在微波辐射环境中势必受到影响而发生性质变化。主要探讨植物油过氧化值在微波场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微波辐射时间或辐射强度增大时,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均随之增大,而且其变化的幅度与植物油的不饱和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微波对菜籽油及色拉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菜籽油及色拉油在微波加热下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丙二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菜籽油及色拉油的AV、POV、CV、MDA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而升高,其质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射下植物油脂酸值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微波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对植物油脂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微波参数变化时,植物油的酸值指标也随之而变,且其受影响程度与植物的不饱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