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胃淋巴瘤的放射治疗靶区。方法总结26例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侵犯转移规律,探讨早期胃淋巴瘤的放射治疗靶区。结果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淋巴结转移多局限于胃区域淋巴结,第3站淋巴结转移均来源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MALT淋巴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2例胃切缘远近端残留。结论建议早期胃MALT淋巴瘤作根治性放疗时,放射野包括全胃及第1、2站淋巴结,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放射治疗还应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包括在内。内镜检查时应分别于食道胃连接部、十二指肠近端取活检,若病理检查阳性,应包括在放射野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ALT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6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经HE、免疫组化和PCR复查后,收集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较,MALT淋巴瘤发病的中位年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和细胞增殖活性均偏低;MALT淋巴瘤复发率低于结外DLBCL,而病人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结外DLBCL。两种淋巴瘤的IE期病人的存活情况较IE期以上的病人好;结外DLBCL中,有转移者存活状况较无转移者差,但MALT淋巴瘤的淋巴结转移与无转移组病例的生存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淋巴瘤在发病年龄、细胞增殖水平、临床分期、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上有明显差异;肿瘤分期与两种淋巴瘤的生存状况有关,但淋巴结转移仅与结外DLBCL的生存和预后有关,而与MALT淋巴瘤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3B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53BP1表达强度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MALT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例MALT淋巴瘤和10例肿瘤周围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切片做53 BP1的抗原标记,检测其各自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53B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高强度表达,表达强度与在MALT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的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P<0.01);在MALT淋巴瘤中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呈低强度表达,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53B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强度较高,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强度较低,53BP1的表达强度可能作为诊断淋巴瘤恶性程度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4.
二、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胃是较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受侵的部位。其中部分患者为胃MALT淋巴瘤恶性转化而来,大多数患者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二者差异不大。胃DLBCL预后较好,Ⅰ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Ⅱ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60%以上。文献报告合并MALT淋巴瘤成分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P感染率高于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65%和15%。因此,抗炎治疗通常认为对胃DLBCL无效。但也有部分文献报告抗炎治疗对早期胃DLBCL有效,有效率50%~60%。但无论如何抗炎治疗在胃DLBCL的地位不如在胃MALT淋巴瘤重要。  相似文献   

5.
毛建英  嵇学仙  徐信洪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68-1369,1441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3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临床表现、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为常见。2例为MALT淋巴瘤,1例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无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影像学改变,支气管镜活检阳性率低,诊断依赖术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或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9例MALT淋巴瘤中,多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镜下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α,部分病例表达CIM3和bcl-2。结论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眶黏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ALT淋巴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肿瘤由边缘区B细胞组成,对组织造成破坏性浸润,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弥漫阳性.结论:MALT淋巴瘤具有惰性的临床过程,缓慢扩散,复发后可累及到其他部位,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PI2-MALT1融合基因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状腺MALT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以了解融合基因表达与甲状腺MALT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降落PCR和巢式PCR结合检测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2例甲状腺MALT淋巴瘤和3例DLBCL中的API2-MALT1 mRNA,5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作为检测的阴性对照;通过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分析了解融合基因对两种甲状腺淋巴瘤预后的影响。结果 5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和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均未检出融合基因转录,15例甲状腺淋巴瘤检出2例有融合基因转录.1例为MALT淋巴瘤.1例为DLBCL,2例均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分期为IE期,无淋巴结累及。结论 甲状腺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融合基因mRNA的检出率虽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API2-MALT1表达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向甲状腺淋巴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融合基因转录的甲状腺淋巴瘤可能表现出更加惰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临床病理特点及PTEN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 对2000年2月~2009年10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2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胃MAIT淋巴瘤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临床症状以上腹疼痛最为常见,其次是贫血、恶心、呕吐、黑便、体质量减小等;肿瘤多位于胃窦和胃体,病变形态多样,表现为溃疡、弥漫浸润和结节型3型,以溃疡型占多数,内镜误诊率达90.5%(38/4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均为B细胞淋巴瘤,大多数属低度恶性.高度恶性者PTEN蛋白明显低于低度恶性者;PTEN表达在粘膜下层、浸及肌层和浸及浆膜层者中逐渐减弱,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 胃MALT淋巴瘤具有一定的病理和内镜特点.内镜下多块取检、深部取检,有助于其诊断;PTTEN蛋白参与胃MALT淋巴瘤的恶性转化,与其浸润、进展及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林军  杨幼萍  应香岚  文小凤  应亚君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24-1225,F0004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6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无特异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主要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MALT淋巴瘤。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临床诊断困难,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0):957-960
原发乳腺淋巴瘤(PBL)是一类相对罕见的结外器官受侵的恶性淋巴瘤,目前已发现多种病理亚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与乳房植入物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占56%~84%。本文对PBL各种病理亚型的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阐述PBL的治疗进展,包括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中枢神经系统鞘内预防性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丁莉利  翁阳  吴文川 《海南医学》2009,20(11):97-98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术中冰冻中误诊的原因,总结避免淋巴结病变在术中冰冻中误诊的经验。方法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淋巴结活检组织分别经术中冰冻、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1例术中冰冻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癌的病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淋巴结病变进行术中冰冻诊断时,一定要在充分取材的基础上,将临床情况、大体形态、镜下形态密切结合,才能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0年1月~2010年8月29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9例MALT淋巴瘤中,发生于胃肠道共25例,占86.21%,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其中13例胃MALT淋巴瘤中,HP感染10例,感染率为76.92%;发生于眼眶3例,甲状腺1例。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部分病例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a,CD5和CD10无表达。结论:胃肠道是MALT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具有共同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月~2006年12月共8例胃MALT淋巴瘤,采用胃镜、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方面进行分析。结果8例胃MALT淋巴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龄54.5岁(40~77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诊断有赖于病理和免疫组化,病理学上以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免疫组化标记证实全部为B细胞性淋巴瘤。经手术、化疗和根除Hp治疗,患者6例存活。结论提高对胃MALT淋巴瘤的认识,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化疗为主,配合放疗。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治疗可缓解胃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3-2000年6例胃MALT淋巴瘤,采用胃镜、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以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免疫组化标记证实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经手术和化疗,患者均存活。结论:提高对胃MALT淋巴瘤的认识,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或放疗。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MALT1和Bcl2表达对黏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影响及肿瘤中两种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MALT和DLBCL64例,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种淋巴瘤的组织形态学特点,检查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MALT1、Bcl2的表达,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ALT1和Bcl2两种蛋白表达在MALT和DLBCL差异无显著性,较晚临床分期病例的表达明显多于较早分期病例,有淋巴结累及病例的表达明显多于无累及病例,肿瘤中两种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生存状况MALT1阳性病例较阴性病例差、Bcl2阳性病例较阴性病例差,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在MALT和DLBCL的表达可能与MALT1引起的NFκB异常活化有关,两种蛋白的表达对MALT和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浪  肖海波  戴正萍 《海南医学》2013,24(16):2470-2472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MALT)淋巴瘤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提高其在内镜下的确诊率。方法回顾并总结2000-2012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6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59.3岁,男女比1.6:1。患者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上腹不适是其最常见表现。病变累及胃体13例,胃窦5例,多部位者8例。内镜下表现为糜烂溃疡型13例,弥漫浸润型9例,结节隆起型4例。26MALT淋巴瘤中18例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69.2%)。结论胃MALT淋巴瘤发病老年男性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内镜下形态差异很大,范围广、病灶多是其特点。常规内镜多点深凿活检结合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1993~2001年间诊断的淋巴瘤病例189例,应用WHO新分类进行分类. 结果189例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11例(5.8%),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8例(94.2%).免疫表型显示,B细胞淋巴瘤160例(89.9%),T细胞淋巴瘤18例(10.1%).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要病理类型117例(65.7%),但其组织细胞学呈明显异质性.胃部约有1/3的病例为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未见T细胞淋巴瘤;而肠道可见到25.0%的病例为T细胞淋巴瘤;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淋巴瘤为多数.结论本地区霍奇金淋巴瘤少见;结外NHL多于淋巴结,且B细胞淋巴瘤占绝大多数;DLBCL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它类型有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卓  郭玉琳  李千迅 《吉林医学》2009,30(13):1224-1225
MALT型淋巴瘤是淋巴结外最常见的一种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胃的MALT型淋巴瘤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50%,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高峰在70岁左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该病内镜下难与胃癌、巨大肥厚性胃炎及良性胃溃疡相鉴别,所以病理活检极为重要。但是经常活检经常回报是阴性的,这样给早期镜下诊断造成了困难^[1]。本文旨在分析超声内镜对38例经放射学和胃镜检查怀疑、而多次活检为阴性的胃MALT淋巴瘤的检查结果,以评估其在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淋巴结外淋巴瘤的重大进展是Isancson Wrieht描述的一组结外的低度恶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并提出了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特征。MALT淋巴瘤可发生在较多部位,但以胃最为常见,目前该病在REAL分类和WHO分类中分别被称为结外低度恶性B细胞性MALT淋巴瘤和MALT型边缘区淋巴瘤。 MALT是指直接位于胃肠粘膜或下呼吸道粘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