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摩擦弯曲悬垂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其  冯勋伟 《棉纺织技术》2001,29(9):530-532
为了了解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测试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摩擦、弯曲和悬垂性能,并与蚕丝、丝素蛋白-粘胶丝、棉纤维织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手感滑爽、柔软,其悬垂性能优于蚕丝织物和棉纤维织物,次于丝素蛋白-粘胶丝织物。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服用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对大豆蛋白纤维纯纺织物、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抗静电性及抗皱性进行了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比棉织物具有更好的透湿性能,抗静电性、抗皱性比棉织物较差,而两种纤维织物的透气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摘荟萃     
正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纯棉织物性能对比研究棉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50∶50)混纺织物基本服用性能。测试了棉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50∶50)混纺针织物的顶破强力、透气性、刚柔性、透湿性、悬垂性和耐磨性,并与纯棉针织物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织物悬垂性、柔软度、透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纤维的丝胶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丝胶和阳离子交联剂改性大豆蛋白纤维和织物,对丝胶改性大豆蛋白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丝胶改性大豆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同时对染色效果及其他性能如折皱回复角、毛细管效应、白度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未改性、阳离子单独改性的大豆蛋白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丝胶和阳离子交联剂对大豆蛋白纤维改性。织物的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羊毛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染整加工性能的差异而导致的染色同色性差的问题,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进行染色研究,着重探讨了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适合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同色性较好,但对工艺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湿热舒适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湿热舒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湿热舒适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试验仪器及使用标准,详细对比分析了织物的保暖性、冷暖感、透气性及湿热传递性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湿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性能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义有 《纺织学报》2004,25(6):131-132
简述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原理 ;论述大豆蛋白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染色性能 ;并讨论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导湿透气、消炎保健等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及其成纱质量和产品开发情况,测试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摩擦性、悬垂性和舒适性,并与真丝、棉、毛织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湿热舒适性和悬垂性,其风格总体上与天然纤维织物风格相似。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几种大豆蛋白纤维织物与真丝、粘胶纤维织物的抗皱性能和硬挺度,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湿弹回复性较低。采用四种整理液分别对四种大豆蛋白纤维及其交织物分别进行抗皱整理,测定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断裂强度、硬挺度等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厂试验。为今后大豆蛋白纤维及其交织、混纺织物的抗皱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酶对涤纶(PET)织物进行改性增强亲水性,然后用交联剂聚乙烯醇缩水甘油醚(PVAGE)将大豆蛋白接枝到织物表面,制备大豆蛋白接枝改性PET功能织物,并对织物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大豆蛋白接枝改性的优化工艺:大豆蛋白5%,PVAGE 1.5%,100℃,30 min。结构表征显示制备的大豆蛋白接枝改性PET功能织物纤维表面有一层均匀的大豆蛋白薄膜,改性PET纤维的N从0%增加到2.13%;织物纤维表面出现了氨基和酰胺基的吸收峰,进一步证明大豆蛋白已被成功接枝到PET纤维上。服用性能表明改性织物的亲水性和耐洗性较好,断裂强力显著增强,并很好地保持了原织物的柔软性,广泛应用于各类服装面料的制作。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染整工艺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董瑛  李传梅  孙建东  孟凡玮 《印染》2002,28(4):11-13
根据印染加工的要求,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若干性能进行研究,从实验和实际生产两方面探讨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染整工艺特点,如谨慎烧毛,不丝光,避免高温接触式烘干,并具体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染整加工要点。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起毛起球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能改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即采用不同比例的低熔点纤维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对不同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低熔点纤维混纺织物进行热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性能及手感测试。通过实验得出,低熔点纤维含量为10%,热处理温度为112℃,热压处理5 min时,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的效果最佳且对织物手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蚕丝纤维织物及蚕丝与天丝、大豆蛋白、棉、人丝纤维交织织物为研究样本,测试这五种纤维面料的一些服用性能,用模糊数学的理论模型对以上样本进行综合评判,在权重分配下,得出天丝交织产品、大豆蛋白纤维交织产品和全桑蚕丝产品这几种织物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豆蛋白纤维纱与棉/氨包芯纱织制的弹性织物和棉纱与棉/氨包芯纱织物在透气性、导湿性、抗皱性、柔软性、摩擦性能等的比较,说明了大豆蛋白纤维弹性织物亲肤舒适,服用性能优异,其产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翟亚丽  宋嘉朴 《纺织导报》2007,(7):80-81,78
Cooldry与大豆蛋白纤维双面针织面料用Cooldry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编织,坯布里面采用涤纶异形纤维,正面采用大豆蛋白纤维.在人体出汗时,利用芯吸作用将皮肤表面的汗水从Cooldry纤维的微细沟槽中吸收,再利用织物正面大豆蛋白纤维本身吸湿性强的特点,把水分从纤维扩散转移到织物正面的大豆蛋白纤维上,并通过大豆蛋白纤维快速扩散蒸发.这样可以保证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始终保持贴身面的干爽,不仅可以使两种原料的优良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且还能相互弥补自身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织物抗折皱性能的测试,分析研究纱线混纺比、捻度、线密度和纱线结构与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织物性能的关系,确定体现大豆蛋白纤维产品优良性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后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及类似风格的棉、毛、丝织物的导热性、保暖率及冷暖感的测试分析,建立了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热传递性能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20.
晁晋  冯焕然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2):55-56,64
通过对纯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及大豆蛋白纤维纱与PTT交织物性舵的对比测试,分析了对该交织物各种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