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以新疆薄皮核桃温185为原料,分别研究酶种类(中性蛋白酶、果胶酶、α-中温淀粉酶、纤维素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 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后残渣的细胞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为:采用中性蛋白酶,酶添加量8 000 U/100 g底物、p H7.7,酶解温度61℃,酶解时间2.2 h,液料比值5 m L/g,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81.12%。扫描电镜图片显示,酶处理破坏了原料的细胞壁及细胞膜,促进油脂迅速溶出。水酶法提取的核桃油具有色浅,皂化值、酸值和过氧化值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单独使用和复合使用对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m:v)、酶解pH 7.5、酶添加量1.55%、酶解温度45.41 ℃、酶解时间2.17 h;复合酶采用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1:1:1),对核桃提油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核桃提油率可达54.2%.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提取巴塘核桃油的最佳工艺及不同储藏条件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L9(34)正交试验研究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加酶量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并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为指标研究该核桃油在不同温度、光照、容器材料以及抗氧化剂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巴塘核桃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pH7、酶解温度45 ℃、酶解时间3.5 h、加酶量1.4%,在此条件下巴塘核桃油提取率为78.91%±0.03%;将此条件下提取的核桃油用铁罐灌装,置于冷藏、避光的条件下,并添加0.02% BHT+VC(质量比1:1)作为抗氧化剂,其表现出的氧化稳定性较佳,具有较长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南极磷虾为原料,对水酶法提取南极磷虾油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南极磷虾油复合酶最优配比为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5%、木瓜蛋白酶添加量0.3%、风味蛋白酶添加量0.2%。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水酶法提取南极磷虾油的最佳工艺,即复合酶添加量为0.42%,液料比值为6.8 m L/g,酶解时间为3.1 h,酶解温度为50.8℃,此时南极磷虾油油得率达到3.89%。  相似文献   

5.
小麦麸皮蛋白的酶法提取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进行小麦麸皮蛋白的提取.研究了温度、pH值、固液比、酶解时间和酶用量对小麦麸皮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测定了小麦麸皮蛋白的性能.结果表明,小麦麸皮酶法水解提取麸皮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 6.8,酶用量[E]/[S]=O.8%,固液比1:10.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蛋白平均提取率为37.01%.利用中性蛋白酶酶法水解得到的小麦麸皮蛋白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绿豆为原料,对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蛋白酶添加量、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最佳参数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4.5 h、蛋白酶添加量700 U/g、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绿豆淀粉提取率为96.97%。  相似文献   

7.
以文冠果仁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及酶解温度对文冠果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选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5,酶添加量0.75%,酶解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文冠果油提取率达81.6%。  相似文献   

8.
对水酶法提取海洋微藻藻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确定复合蛋白酶为水解酶,并考察了酶添加量、料液比、酶解时间以及提取温度对海洋微藻藻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酶添加量2.0%,料液比1∶25,酶解时间2.0 h,提取温度为45℃。在此最佳条件下,藻油提取率可达17.1%。  相似文献   

9.
以丝瓜籽为原料,研究水酶法提取丝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组成、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经单因素试验与混料试验,确定了水酶法提取丝瓜籽油的分步酶解条件为:首先添加2.0%的复合酶(其中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的配比为0.663∶0.237∶0.100),在pH 4.8、温度45℃、液料比7∶1条件下,酶解2.5 h;再加入1.0%的中性蛋白酶,在pH 6.8、温度45℃条件下,酶解1.5 h,最终丝瓜籽油提取率达到93.85%。该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水酶法提取丝瓜籽油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高效获得胶原蛋白,以鮟鱇鱼鱼皮为原料,以风味蛋白酶添加量、碱性蛋白酶添加量、超声时间、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为试验因素,采用超声-双酶法和双酶法提取胶原蛋白,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较好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双酶法提取胶原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风味蛋白酶添加量3 000 U/g,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 000 U/g,超声时间70 min,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得到胶原蛋白提取率为(8.86±0.64)%;双酶法提取胶原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风味蛋白酶添加量5 000 U/g,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 000 U/g,酶解温度55℃,p H8.0,在此条件下得到胶原蛋白提取率为(4.55±0.20)%,其中风味蛋白酶添加量比超声-双酶法多2 000 U/g,且胶原蛋白提取率比超声-双酶法低4.31%。综上可知,选取超声-双酶法提取鮟鱇鱼皮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11.
由脱脂核桃粉制作风味酸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鲜乳和脱脂核桃粉为原料生产风味型酸奶的最适配方及生产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将脱脂核桃乳与鲜乳以14的比例混合,再加7%的白砂糖,菌种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的比例,4%的接种量接种,在42℃条件下发酵4~6h,可制得优质核桃风味酸奶.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辅助核桃饼脱脂,并以脱脂核桃粉为原料制备核桃蛋白,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核桃蛋白制备多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超声辅助核桃饼脱脂和核桃多肽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核桃多肽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核桃饼脱脂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20、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140 min,在最优条件下脱脂率为91.23%,蛋白损失率为11.32%;酶解制备核桃多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9、加酶量3.0%、酶解时间5.0 h,在最优条件下水解度达到22.63%,多肽得率为88.24%。核桃多肽粗蛋白质含量约为95%,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 Da的多肽占比达91.61%。  相似文献   

13.
高盼 《中国油脂》2021,46(1):52-56
以提高核桃蛋白产品的附加值为目的,探索核桃蛋白制备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水酶法结合超声法制备核桃蛋白工艺和糖化酶处理纯化核桃蛋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核桃蛋白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酶解时间2.0 h、加酶量2.0%、温度50℃、p H9.0,在此条件下核桃蛋白得率为78.16%,蛋白质含量为82.53%;核桃蛋白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H 4.5、酶解时间140 min、加酶量0.4%,在此条件下,核桃蛋白纯度为94.16%。  相似文献   

14.
核桃综合深加工的思路与技术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充分发挥核桃资源的价值,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深加工.核桃综合深加工的基本思路是:将核桃壳加工成核桃壳超细粉,将核桃仁加工成核桃油、核桃粉和核桃乳等产品.核桃壳超细粉的用途比较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核桃油的制取方法比较多,通过快速液压法制取的核桃油既保留了核桃油的天然品质,又避免了核桃蛋白的变性.采用含有部分油脂的核桃蛋白既可以加工成半脱脂核桃粉,也可以加工成品质稳定的半脱脂核桃乳,还可以添加在肉类食品或焙烤食品中.核桃综合深加工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核桃多肽具有良好的性质,溶解性高,受pH的影响很小;同时具备高浓度,低黏度,还原能力强的特点;与核桃蛋白相比,核桃多肽在乳化性、起泡性、吸油性等方面都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核桃蛋白得率,分别探索了以碱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为辅助酶,碱溶酸沉法制备核桃蛋白的工艺,采用超滤工艺回收酸沉废液中核桃蛋白,比较醋酸纤维素(CA)膜、聚醚砜树脂(PES)膜和聚偏氟乙烯(PVDF)膜3种不同超滤膜的回收效率。结果表明,酶法辅助碱溶酸沉法制备核桃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纤维素酶为辅助酶、酶解时间60 min、酶解pH 3.6、酶添加量0.5%、酶解温度37℃,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核桃蛋白得率为84.11%。CA膜能显著提高核桃蛋白得率,在原料液质量浓度0.363 mg/mL、原料液温度30℃的条件下,CA膜的截留率可达92.33%,核桃蛋白得率可达87.64%。  相似文献   

17.
不同贮藏条件下核桃及其油脂品质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核桃及其油脂品质的影响。将新鲜核桃分别贮藏于常温、低温、蜡封与保鲜袋包装中,通过测定核桃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酶活力以及核桃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贮藏条件对核桃及其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油中饱和脂肪酸约占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约91%;蜡封贮藏条件下的核桃在贮藏90 d后,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下降速率最慢,分别减少8.09、0.7、2.16个百分点,核桃油酸值(KOH)与过氧化值增长速率较慢,分别为0.44 mg/g、2.19 meq/kg;蜡封贮藏条件下核桃脂肪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且整体活性较低;蜡封贮藏条件下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幅度最低,为1.03个百分点。在降低温度的基础上采用蜡封的密封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隔绝氧气,对核桃及其油脂的保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对核桃废弃物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以核桃壳与核桃青皮为主要原料,利用氢氧化钠为提取溶剂提取黑色素,测定了核桃壳黑色素和核桃青皮黑色素的还原能力,清除·OH、O-2·、DPPH·的能力,同时分析比较了两种不同来源黑色素的红外图谱。结果表明,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T相比,黑色素的还原能力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浓度≥0.06mg/mL时,还原能力BHT核桃青皮黑色素核桃壳黑色素;核桃壳黑色素和核桃青皮黑色素清除·OH的IC50值分别为0.46mg/mL和0.12mg/mL;清除O-2·的IC50值分别为0.54mg/mL和0.30mg/mL,当浓度达到0.8mg/mL时,青皮黑色素清除O-2·的能力高达94.6%,浓度为0.2mg/mL时对DPPH·的清除能力达到84.14%。红外图谱显示来自核桃壳和核桃青皮的黑色素结构相似,均可能含有酚类、胺类、醇类、芳香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徐闯  秦卫国 《中国油脂》2006,31(6):46-47
介绍了核桃油物理精炼的工艺过程,实际生产设备和操作参数。对核桃油采用物理精炼的优点和对其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经生产实践证明,生产的核桃油各项质量指标达到甚至优于一级油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