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我国现代建筑的美学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对现代城市建筑进行美学思考:一是分析现代城市建筑发展脉络及当下状况;二是探讨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前提与趋势;三是把现代建筑作为现代艺术来分析建筑艺术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羌式建筑符号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是实现羌式建筑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建筑符号学,试图从总体型态、建筑空间、建筑形体、建筑构件、建筑装饰五个方面,对传统羌式建筑符号进行现代转变的引导研究,总结出体现现代羌式建筑风格策略和方法等,为现代演绎型的羌式建筑的创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7,(11)
现代木结构建筑因引入钢材、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材质使得建筑节点构造发生巨大变化。节点作为建筑表现的核心,其构造表现风格对建筑整体氛围的营造意义重大。本文重点从木构建筑节点的美学表现方面探索现代木构建筑节点设计,总结概括现代木构建筑常见的节点表现。论文主要是通过列举分析不同节点表现方式归纳出现代木构建筑常见的表现风格,传统建筑形式的提炼与再现、符合现代审美的极简形式、新结构形式的高技表现。本文通过对现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力图为未来木构建筑风格表现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蕾  凌峰 《山西建筑》2009,35(8):36-37
对徽派建筑元素作了介绍,研究了现代建筑与徽派建筑在空间形式、建筑造型元素、建筑材质方面的交融点,并从结构形式与景观意境方面将二者进行了对比,指出将徽派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有深远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王贵祥 《建筑师》2018,(6):81-89
本文从吴焕加教授先后出版的两部理论专著《建筑学的属性》《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出发,对这两部建筑理论专著,特别是后者作简要概述,并从这部新著中提出的有关建筑学的本质、建筑艺术、建筑审美、中外近现代建筑几个方面,呈现笔者对这部书中所阐释观点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结合现代建筑在成都地域化的几个代表作,探讨了现代建筑成都地域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按照形式主义创作手法来实现现代建筑地域化是行不通的,对待现代建筑地域化要有新理念,应从建筑形态、内部空间、建筑材料、场所营造等方面实现现代建筑地域化。  相似文献   

7.
谢尔.  AS 《世界建筑》2000,(3):20-23
本文从建筑材料的地方性,建筑形式与地区生态气候环境适应性、传统建筑技术的生命力等方面对传统建筑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的角度简要回顾了白俄罗斯建筑的发展过程,文章阐述了运用地方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技术,适用生态气候条件等本质问题是使建筑传统充满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包豪斯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源头,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出正确方向,从两大方面分析了包豪斯对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9.
常钟隽 《新建筑》1995,(3):32-34
现代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许多用新的技术建造的建筑蕴藏着文化的内涵,体现出建筑文化的延续,而文化对建筑技术又具有促进与制约作用,一些新的技术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文化的水平。因此,建筑技术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正是这种关系为建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浅论我国现代建筑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猛 《山西建筑》2007,33(25):225-226
指出了新世纪建筑技术方面的发展正在呈综合化趋势,从适应技术与生态技术方面、仿生技术方面、智能化技术方面、高新科技方面深入探讨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以不断满足人们在新形势、新思维、新意识下对建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先觉 《新建筑》2004,(1):64-65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划分近现代建筑艺术年代分期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演进的过程,指出历史的经验对当今的建设仍具重要参考价值。要给近现代建筑艺术以公正的评价,应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12.
刘恋  曾忠忠 《南方建筑》2006,(5):114-116
本文详尽分析了路易斯?沙利文的有机建筑思想,并把它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观进行了一定的对比,从赖特的视角中更独特地审视了沙利文的有机建筑观点,并列举了沙利文的几个有名的建筑实例来加以佐证。文章最后对有机建筑赋予了现代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电气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点项目,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变化,电气设计在现代建筑中也呈现了其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现代建筑的发展,就现代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及发展做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蒯文彬 《安徽建筑》2008,15(2):17-18
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筑技巧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新时期如何传承徽派建筑文化,文章从九个方面探寻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论述了印度自民族独立(1947年)以来的建筑发展状况,介绍分析了这一阶段在印度建筑创作实践中影响较为深刻的四位建筑师的作品,及其体现出来的地域建筑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最后从文化、国情等角度对比了印度现代建筑与中国现代建筑(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不同发展过程,以此来阐述印度现代建筑对我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06,24(11):189-192
通过对近代骑楼源起不同观点的多角度剖析,从骑楼单体与骑楼街道两个层面.研究闽南传木椅楼与近代骑楼在建筑类型上的差异及其演变特征.论证骑楼是沿街建筑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在近代,骑楼主要是作为城镇街屋改造的一种方式.并探讨近代骑楼的规划建造方式与骑楼制度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古典主义的现代演绎与应用——以吴中家天下小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攀 《住宅科技》2011,31(12):14-17
介绍了新古典主义的概念及特点,并通过阐述新古典主义建筑思潮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历程、代表建筑,结合笔者设计的长春吴中家天下小区案例,探讨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现代涵义,思考其对当前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会学校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特殊的建筑类型,其发展与演变对中国近代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广州教会学校发展最早也最为典型。该文从近代广州教会学校的发展历程为入手,概括论述其各个阶段的建筑形态与风格特点,并评价分析了它在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重大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预言与寓言 贝聿铭的中国现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因为缺乏有效的切入点,关于中国现代建筑的讨论始终停止在风格、形式的手法层面。文章认为,从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象之一——不对称为起点,追问不对称的发生机制——对仗,将有可能对贝聿铭的两件探讨中国现代建筑可能性的作品——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该文研究发现,杨廷宝的建筑设计受到了欧洲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其设计本身具有对新的现代建筑探索的痕迹。由于中国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异常割裂的转型过程,杨廷宝在沈阳独具个人特色的新建筑探索带有强烈的沈阳地域和民族特色,对揭示建筑形式的现代过渡弥足珍贵。这一阶段的建筑实践,也是他从学校向社会转型、他所学的新古典风格向现代新建筑转换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杨廷宝设计作品的研究还弥补了对其早期建筑设计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