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载于Gottfried Semper,The Four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and Other Writings,Translated by Harry Francis Mallgrave & Wolfgang Herrmann,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New Rochell- Melbourne-Sydney,1989,ppvii-xviii.作者约瑟夫·里克沃特(Joseph Rykwert)在北京参加”首届《建筑师》国际论坛”(北京,2005.06.01-03)之际,译者征得里克沃特先生中文翻译版权,求教并廓清文中诸多艺术历史的疑难。文中所有注释均为译者注。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1803-1879)的德文原著《建筑艺术四元素》(Die vier Elemente der Baukunst.1851).1989年的英文版采取全译:另一德文著作《风格在技术与建构艺术中》(Der Stil in den technischen und tektonischen Künsten,两卷本,1859)的晦涩与庞大令人望而却步;但为了不绕开其理论的哲学基石,1989年的英文版摘译了森佩尔的序言和他提出的著名概念“服饰”(Bekleidung)的章节。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中自然观比较(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4.西方自然观在城市园林中的体现 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取了全然相反的态度。首先,在中国人看来,自然、社会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现象,与社会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息息相关。古代中国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为了预测现实社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传统建筑:一种符号学视角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祥 《建筑师》2005,(4):32-39
本文从西方20世纪流行的符号学概念,特别是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概念出发,在对符号学一般性定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中西方建筑思想中一些基本观点纳入其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中西传统建筑在基本出发点上的一些差异。西方古典建筑将“美观”作为基本目标,并将着眼点落在建筑之形式及形式美的艺术性探索上,而中国传统建筑将具有实用性质的“空间”及具有“意义”内涵的礼制规则作为基本目标,从而将建筑的着眼点落在建筑之空间、体量与装饰的等级差别(度)上。这一基本分析,标识了中西传统建筑的一个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贵祥 《古建园林技术》1987,(15):39-42转43
唐宋时期,斗栱昂在建筑中的各种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一时期木构建筑的特征都以其雄奇硕大的斗栱昂部分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故此,研究这一时期木构建筑中的铺作,尤其是外檐铺作;重点研究铺作中各部件;铺作的基本作用;足材高与铺作高的相关关系;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栱昂体系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建筑向高层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由土累筑,土上架木;二、在土石基上,纯然用木架构;三、以砖石砌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为主要潮流,则前面的两个阶段,恰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向高层发展的尝试性阶段,研究这一发展过程的大致情况及其衰落的原因,探讨这一过程对于古代木构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对于认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贵祥 《建筑师》2018,(6):81-89
本文从吴焕加教授先后出版的两部理论专著《建筑学的属性》《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出发,对这两部建筑理论专著,特别是后者作简要概述,并从这部新著中提出的有关建筑学的本质、建筑艺术、建筑审美、中外近现代建筑几个方面,呈现笔者对这部书中所阐释观点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王贵祥 《玻璃》2011,38(6):16-19
通过对大型浮法玻璃熔窑L型吊墙使用寿命的研究,研发并推广了一种新型的可更换式L型吊墙,系统地解决了L型吊墙鼻区的更换和热修问题,提高了吊墙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解决了实现浮法玻璃熔窑高窑龄的瓶颈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浮法玻璃熔窑的节能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8.
关于唐宋建筑外檐铺作的几点初步探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斗——垫托构件在所有的铺作构件中,斗的作用似乎最无足轻重,其实却是最至关紧要的。斗者,栭也;栭者,起垫托作用之方木也。斗即经过艺术加工,起垫托作用的方木,而这种垫托作用,在铺作中的意义却非同一般。①结构找平交圈任何建筑物的施工过程,都需要解决建筑结构的找平交圈,砖石墙体的找平交圈,主要靠灰缝的大小调节,无论怎样标准的砖,尺寸  相似文献   
9.
王贵祥 《玻璃》2000,27(3):14-16
通过对国内浮法玻璃熔窑前脸结构的回顾与展望,着重对目前应用较成熟的L型吊墙以及将来可能会在国内推广使用的投料口全密封结构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作者提出,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可以从艺术与技术、历史与社会、文化与思想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