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CD7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CD7在AML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安阳地区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6例初发AM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免疫表型分析,观察CD7在骨髓原始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对于完全缓解的CD7+AML患者,将其他多种髓系抗体与CD7构成组合,进行MRD检测;对于CD7-AML完全缓解患者,根据初发免疫表型进行多种髓系抗体组合,进行MRD检测。以MRD≥1.0×10~(-4)者计为阳性,MRD<1.0×10~(-4)计为阴性,跟踪随访3~24个月,记录MRD值、是否复发及骨髓确诊复发时间。结果 186例AML患者中检测出51例CD7+患者,对达完全缓解的33例患者,应用FCM进行MRD追踪检测,检测到26例MRD阳性患者中的21例骨髓复发,7例阴性患者中的3例骨髓复发。CD7+组MRD阳性复发率为63.6%。CD7-组135例,对达完全缓解的90例患者应用FCM进行MRD追踪,检测到35例MRD阳性患者中的20例复发,55例阴性患者中的17例骨髓复发,CD7-组MRD阳性复发率为22.2%。CD7+组MRD阳性患者复发率比CD7-组MRD阳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D7+AML患者MRD检测中,CD7抗原与其他髓系抗原组合能够很好区分正常细胞和白血病细胞。CD7抗原可以作为AML-MRD检测的重要指标,为调整AML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对疾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规治疗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1~3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分为阴性(MRD〈10-4)、阳性(MRD〉10-4),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阳性2组3 a的复发率分别为0、80%,2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患者的MRD,MRD〉10-4患者复发率高于MRD〈10-4患者,MRD阳性比传统骨髓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对完全缓解AL患者进行MRD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早期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 (MRD) ,为临床MRD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3 3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均接受 4~ 6周诱导化疗 ,获得完全缓解后 ,进行巩固化疗。在诱导化疗结束时 ,巩固化疗第 12、2 4、3 6周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以AL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MRD。结果 初诊时FCM检测 3 3例患者骨髓均有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 ,在诱导化疗结束时 ,巩固化疗第 12、2 4、3 6周 ,FCM检测MRD检出率分别为 42 4%、3 1 3 %、13 8%、12 5 %。在按年龄 (以 18岁为界 )、性别、初发病时白细胞计数 (5 0×10 9/L为界 )、Ph染色体、My表达、CNSL等因素分别分组中 ,各个时间段MRD的检出率均无差别。MRD阳性及白细胞计数大于 5 0× 10 9/L(P <0 10 )为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①白细胞分化抗原可作为免疫学标志用FCM方法检测ALL患者的MRD。②MRD与临床复发高度相关。③MRD可能为ALL患者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探讨MR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统计2013—2016年我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达完全缓解(CR)的MM患者3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MRD水平。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230U/L(P=0.002)、β_2微球蛋白≥3.5mg/L(P=0.002)、血肌酐≥177mmol/L(P=0.047)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M患者达到CR后首次监测MRD水平,14例MRD阳性患者(MRD≥0.01%)与25例MRD阴性患者(MRD<0.01%)间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8)。对MRD阳性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发现,较高的MRD水平(MRD≥0.1%)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P=0.036)。动态监测MRD水平结果显示,持续MRD阳性患者与持续MRD阴性患者间的无复发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P=0.035)。结论:FCM监测MRD水平对判断MM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583-1585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方法在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MRD)中的作用及地位,判断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发患者56例,将其按照成人ALL危险分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三组,在所有患者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每3个月运用FCM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下复发率。结果:56例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后都获得了完全缓解,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的不同疾病危险度的MRD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R组的MRD阳性率要明显高于LR和MR组;巩固、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结果的MRD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评价疗效、提早预防复发、重新确定疾病危险度和调整治疗策略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监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治疗期间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MRD)水平,分析MRD水平及动态变化与成人AL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八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期间MRD水平,收集和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诊断和治疗的182例成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MRD水平的关系。结果动态监测182例ALL患者的MRD,中位监测次数6.0次(1-17次),MRD阳性患者134例(73.6%),与MRD阴性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RD阳性较阴性患者临床复发提早中位时间2月(2周-7月)。MRD阴性组患者的DFS率(75.5%)显著高于MRD阳性组(56.4%)(P=0.035),但OS率(均为71.4%)无显著性差异(P=0.779)。16例死亡患者MRD监测均为阳性(P=0.028)。高危组患者中,MRD阴性患者的DFS率(76.0%)显著高于阳性患者(51.5%)(P=0.039),但OS率无显著差异。而在标危组中,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八色多参数FCM技术能较好的监测成人ALL患者MRD水平。MRD水平高者复发率高、预后差,且MRD水平阳性较临床复发早,有助于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早期监测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第1次诱导治疗后和第1次完全缓解时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MRD)对预测疾病复发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探讨MRD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46例成人AML患者治疗及MRD的监测数据,分析MRD水平与疾病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第1次标准方案诱导化疗后,ROC分析确定MRD阈值为1.5×10-2,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相对于MRD阴性组,MRD阳性组的相对危险度(RR)为2.41。在缓解后采用联合方案化疗的患者中,MRD阳性组和MRD阴性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分别为(19.45±3.74)个月和(56.46±4.2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9.37±4.47)个月和(77.97±4.30)个月,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第1次达完全缓解时,ROC分析所确定的MRD阈值为3.0×10-3,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相对于MRD阴性组,MRD阳性组的RR值为1.75。缓解后采取联合化疗,MRD阳性组和MRD阴性组患者的中位RFS分别为(28.36±3.40)个月和(55.70±4.32)个月,中位OS分别为(39.30±3.73)个月和(70.19±4.34)个月,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FC检测MRD在AML诱导治疗过程中具有预测复发、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维持治疗第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骨髓MRD检测,统计MRD阳性及阴性患者不同危险度及不同治疗时期的复发情况,同时比较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不同骨髓缓解状况下MRD水平。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以及维持治疗第3个月,高危组的MRD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期MRD阳性复发率显著高于MRD阴性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达M1的患者MRD≥10-2比例显著低于M2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达M1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M2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D水平与ALL的预后有关,MRD阳性可作为ALL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在化疗中期和中后期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判断预后的价值差异。方
法DLBCL初诊患者142例,于标准化疗第3~4个疗程结束进行首次18F-FDG PET/CT评价为化疗中期组,于标准化疗5~8个疗
程结束进行首次PET/CT评价者为化疗中后期组,两组各有71 例,首次PET/CT显像结果记录为阴性和阳性。所有患者随访
18~114个月(平均28.7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比较化疗中期组与中后期组
患者首次18F-FDG PET/CT 显像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中期组18F-FDG PET/CT 显像阴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3.4%、
36.6%,化疗中后期组PET/CT 显像阴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6.2%、33.8%,两组PET/CT 显像阴性率及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
12.423,P>0.05)。PFS比较,化疗中期组首次18F-FDG 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分别为63.56和19.23个月(P=0.000),化
疗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的PFS分别为65.78和24.32个月(P=0.000)。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
显像阴性者PFS时间无显著性差异(63.56 vs 65.78个月,P=0.613);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阳性者PFS时间也
无显著性差异(19.23 vs 24.32个月,P=0.274)。PFS率比较,化疗中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率分别为73.3%、
15.4%(χ2=12.423,P=0.000);化疗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率分别为74.5%、16.7%(χ2=12.423,P=0.000)。
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者的PFS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3.3% vs74.5%,P=0.613);化疗中期和中后期组
首次PET/CT显像阳性者的PFS率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5.4% vs 16.7%,P=0.274)。结论DLBCL在化疗中期和化疗中后期进
行18F-FDG PET/CT显像均可较好地判断预后,在化疗中后期行PET/CT显像判断预后并不优于化疗中期,因此在化疗中期行
18F-FDG PET/CT进行预测预后是合适的,不必延后到化疗中后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流分析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MRD)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自诱导缓解后每次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标本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初次免疫分型结果行MRD测定,MRD≥0.1%为MRD阳性标准。结果 MRD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MRD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至疾病复发的时间为1~12个月,多数病例在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4个月左右出现细胞形态学复发。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MRD能够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