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制备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比较不同方法所得微球的形态、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点。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显微镜下测定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微球含药量,计算包封率,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两种方法所得微球球形较好,相分离法制得的卡铂-PLGA微球,平均粒径为22~31μm,含药量为42~61μg·mg-1、包封率21%~31%;体外释放试验中药物于24h完全溶出。溶剂挥发法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38~54μm,含药量为7.2μg·mg-1、包封率约为20%;体外药物突释率约为39%,缓释期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PLGA75/25、η=0.19和PLGA50/50、η=0.18的微球药物释放速度常数分别为2.40h-1/2和0.85h-1/2;体外14d累计释药分别达到71%和54%。结论相分离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含药量高,但体外释药快,没有缓释作用;溶剂挥发法所得微球药物突释率较低,体外能控制药物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2.
牛血清白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蛋白,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粒径小于10μm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蛋白质微球,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及蛋白从微球的释放。考察BSA浓度,内外相体积比,PLGA浓度,超声功率,匀浆转速,PVA浓度,PVA体积,PLGA分子量等因素对微球包封率、粒径、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较高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粒径在5μm左右的微球。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得到粒径5μm左右不同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微球。  相似文献   

3.
GM-1 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化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GM-1PLGA微球的工艺。方法以载药量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均匀设计法筛选影响微球制备工艺的10种因素,优化GM-1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形态规则,粒径为(18.9±8.1)μm,载药量为4.91%,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Q=0.153t1/2 0.03705,r=0.995。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为制备GM-1PLGA微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常用的蛋白质保护剂对NGF-PLGA微球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常用的蛋白质保护剂对微球性质的影响特点。方法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NGF-PLGA微球,分别添加葡萄糖,聚乙二醇,卵清蛋白作保护剂,观察微球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点,研究保护剂的作用特点。结果保护剂对微球的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不明显,粒径集中分布在10-40μm,载药量0.0007%-0.0011%,包封率7%~11%。保护剂主要影响微球的形态和体外释放。添加不同的保护剂,微球表面的光滑度和孔隙差别较大;体外释放的突释较小,存在明显的缓慢释放期,进入快速释放期的起始时间和释药速度受保护剂影响显著,一个月内的累积释放药量达到80%以上。结论保护剂的分子量可能是微球形态和释放不同的原因,添加分子量大的保护剂形成的微球的表面比添加分子量小的保护剂时致密光滑,体外的缓慢释放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载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GMA)凝胶微球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溶胀、降解、载药与释药特征。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载rhBMP-2的凝胶微球(BMP-HMs)并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其制备工艺;观察BMP-HMs形态和粒径,测定其包封率与载药量;用微球的吸水能力表示微球的溶胀率(Rs),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体外降解,动态观察体外释药特征及其与微球溶胀、降解的关系。结果所制备的BMP-HMs形态规整,粒径40~50μm,分布均匀;rhBMP-2载药量(10.6±4.8)%,包封率(88.9±1.0)%,BMP-HMs冻干剂4℃以下存放6个月性能稳定,但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20~40d内可以完全降解。微球Rs随反应促进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用量的增大而减小,0.3mlTEMED制备的BMP-HMs体外释药实验表明80%的rhBMP-2在前20d左右释放。结论BMP-HMs对rhBMP-2具有确定的缓释作用,并可以通过制备工艺的改变控制其释药。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海藻酸钠微囊/微球的缓释及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海藻酸钠为主要材料制备紫杉醇的缓释微囊/微球,对其形态、粒径、体外释放以及抑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和大小。HPLC法测定紫杉醇在释放介质中的浓度。MTT法测定体外抑瘤活性。结果:制备的紫杉醇/海藻酸钠微囊/微球的形态呈规则圆形,粒径相近,平均粒径256μm。冷冻干燥后呈不规则球形。颗粒长径约100μm,表面形成皱襞。微囊载药量为25%左右,而微球不足10%。微囊与微球均具有缓释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保持了抑瘤活性。结论:海藻酸钠-紫杉醇微囊/微球具有缓释作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达到更好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海藻酸钙微球缓/控释系统并观察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为VEGF缓/控释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锐孔挤出-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检测其理化及体外释药性质;培养HUVEC,依据培养基添加物不同,设空白对照组、空白微球组、单用VEGF组及VEGF-海藻酸钙微球组,通过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考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微球球形圆整,粒径(560±50)μm,载药量0.72ng/mg,包封率54%,体外释药平稳,达10d以上。细胞培养初期,VEGF组的促分裂增殖作用最强,中后期,VEGF微球组的促分裂增殖作用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微球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在细胞计数、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的各时相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藻酸钙微球可以保存VEGF活性并持续释放VEGF 10d以上,在较长时期内促进HUVEC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微球,获得理想的释药行为。方法以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行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确立了最佳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壳聚糖分子量为150kD,海藻酸钠:壳聚糖=3:1,药物:空白微球=1:4,吸附时间为12h,吸附温度为37℃,得到药物浓度为5.0mg·ml-1结论以该最佳处方制备的微球,具有均匀的粒径和理想的释药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以明胶粉形式固化的干扰素α-2b(IFNα-2b)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EG/PBT)-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微球制备方法,基质材料,IFNα-2b存在形式[包括液态含人血清白蛋白(HSA),固态含HSA及液态不含HSA]及胶粉粒径对微球性质的影响.方法:将IFNα-2b溶于明胶溶液后,冷冻干燥,研磨制备胶粉,然后用S/O/O法、W/O/W法或S/O/W法制备微球;以粒径、包封率及释放为指标,考察微球的制备方法、基质材料、IFNα-2b形式及胶粉粒径对微球性质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IFNα-2b.结果:以液态不含HSA形式的IFNα-2b为原料药,胶粉粒径为14.5 μm,以PEG/PBT及PLGA( 9∶ 1)为混合基质材料,S/O/W法制备的微球最为理想,该微球突释约为20%,体外可持续释放19 d以上,累积释放量可达80%以上.结论:微球制备方法、基质材料、IFNα-2b形式及胶粉粒径对微球性质影响很大;将IFNα-2b以胶粉形式固化后制备微球可增加其稳定性,利于其连续释放.本研究为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氟尿嘧啶大粒径明胶微球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大粒径明胶微球 ,研究其体外和颈动脉栓塞化疗的药物释放特性。方法 用改良的双相乳化冷凝法制备大粒径氟尿嘧啶明胶微球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药物包裹率、载药量和体内外药物释放特性。用显微照像仪测定了大粒径微球的平均粒径。在X射线监控下 ,将大粒径氟尿嘧啶明胶微球栓塞在兔颈外动脉 ,以氟尿嘧啶溶液为对照 ,不同时间点取血样测试血药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粒径氟尿嘧啶明胶微球粒径均匀 ,平均粒径 (2 32± 32 ) μm ,药物包裹率85 % ,载药量 12 .2 % ,体外 4 8h缓释 95 %。颈动脉栓塞后 ,可使较小用药剂量在局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结论 大粒径氟尿嘧啶明胶微球颈动脉栓塞可以显著提高肿瘤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包含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的紫杉醇长效缓释微球,并对制备工艺及体内外缓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使用改良的单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紫杉醇长效缓释微球。通过分析粒径分布、突释、体外释放及体内的抑瘤效果等指标,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所得微球平均粒径小于10μm,外观圆整,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曲线。含有30%IPM的微球体内抑瘤效果明显。结论:使用改良的单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微球,可以达到缓释效果,体外释放4周的微球对小鼠体内的固体肿瘤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治疗糖尿病大鼠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缓释微球,并对其形貌、释药行为和在体外促进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比较rhEGF缓释微球与rhEGF原液对糖尿病大鼠溃疡促愈作用的差异. 方法 (1)用改进的复乳法制备rhEGF缓释微球.透射电镜检测rhEGF微粒形貌表征,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仪分析微球粒径分布,ELISA法测定rhEGF微球释药行为.(2)以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系为对象,采用MTT法鉴定rhEGF缓释微球的生物学活性.(3)制备糖尿病大鼠溃疡模型,成模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rhEGF缓释微球组(A组)、rhEGF原液组(B组)、空白微球组(C组)、PBS溶媒对照组(D组),每天给药1次.分别于给药后3,7,14,21 d对溃疡创面照相计算创面愈合率.创缘皮肤取材,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并测量其阳性染色面积比. 结果 (1)rhEGF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193.5nm,粒径分布均匀,微球之间元粘连,分散性好.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释放动力学模型,释放时间长达24 h.(2)不同浓度rhEGF缓释微球均有促进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以10μg/L浓度促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3)从治疗第7天开始,愈合率以A组最快,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含量、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阳性染色面积比A组均高于B组. 结论 用改进的复乳法制备的rhEGF缓释微球,粒径大小分布均一,释放时间长达24 h.rhEGF缓释微球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速度较rhEGF原液更快,溃疡创面愈合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盐酸多西环素牙周用微球温敏性凝胶缓释系统。方法通过乳化一交联固化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DXY-CMCTS-MS)。采用壳聚糖和卢.甘油磷酸钠(β-GP)制备凝胶。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释药性能。结果制备的DXY—CMCTS—MS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约25μm,载药量18.9%,包封率64.6%。DXY微球凝胶在室温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37℃的平均凝胶时间为(1.1±0.3)min,明显低于凝胶剂的凝胶时间。微球凝胶复合载体的释药速度明显低于微球剂,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拟合方程。结论盐酸多西环素微球温敏凝胶复合载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可行,作为牙周用缓释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人血清白蛋白(HsA)可注射用植入剂,为多肽、蛋白类药物提供了一种制剂技术平台。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N-甲基-2-吡咯烷酮为共溶剂制备载HSA长效可注射用植入剂;用微量BCA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加入泊洛沙姆188后制备的长效可注射用植入剂在一个月内的累积释放显著提高。结论 载HSA长效可注射用植入剂可在体外缓释一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不同制备工艺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缓释微球的影响及微球所包裹的GDNF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包裹材料,采用复乳法(W1/O/W2)制备GDNF-PLGA微球,通过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研究PLGA中乳酸(LA)与羟基乙酸(GA)单体组成比例和复乳搅拌速度对GDNF微球的粒径、包封率、突释率和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并用PC-12细胞检测微球所释放的GDNF生物学活性,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PLGA的单体组成比例可影响微球的突释率(P<0.05),对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随着GA比例的增加,微球中GDNF释放速度加快.复乳搅拌速度由1 000 r/min增加到3 000 r/min后,微球的粒径显著减小(P<0.01),突释率显著增加(P<0.01),体外释放更为快速.微球中的GDNF在37℃下活性有效期可达20 d左右,较单独存放的GDNF活性有效期延长10 d以上.结论 复乳法可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和适宜体外释放时间的GDNF缓释微球,且活性有效期延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eparation processes on preparation of the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loaded microspheres and observ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GDNF.Methods With 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as the coating material,the GDNF-loaded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double emulsion(W1/O/W2).Two-factor factorial design variance analysis was don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lactic acid(LA)and glycolic acid(GA)in PLGA and the stirring speed of multiple emulsion on particle size,entrapment efficiency,burst release and in vitro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DNF-loaded microspheres.PC-12 bioassa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GDNF so 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process.Results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PLGA could affect the microspheres'burst release(P < 0.05),with no effect on particle size and entrapment efficiency.with the higher.With higher proportion of GA,the release speed of GDNF in the microspheres was increased.When the stirring speed of multiple emulsion was increased from 1 000 r/min to 3 000 r/min,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microspheres was decrease significantly(P < 0.01),the burst release was increased markedly(P < 0.01)and the in vitro release rate was accelerated.The activity of GDNF in the microspheres could last for about 20 days at 37℃,which was 10 days longer than that of single GDNF.Conclusions Double emulsioncan prepare the GDNF-loaded microspheres with high entrapment efficiency and suitable in vitro release time.In the meantime,the microspheres can extend the validity of GDN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阿替洛尔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利用溶液层积法对载药丸芯进行缓释包衣.以圆整度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主要工艺参数:滚圆速度、滚圆时间和愈合时间;以及处方因素:微晶纤维素与主药的比例,丸芯粘合剂用量,以及缓释包衣增重进行考察.结果 所制得的缓释微丸在1、6、12、24 h的释放率分别为标示量的10%~15%,20%~45%,50%~75%,85%以上.释药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结论 本研究处方工艺简便,重现性良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F1,V,F1-V3种鼠疫耶尔森菌亚单位疫苗鼻腔免疫微球,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抗原活性等性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鼠疫疫苗微球,以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微球的平均粒径,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疫苗含量及疫苗从微球的释放,以ELISA法考察从微球中释放出的鼠疫疫苗的活性。结果:鼠疫耶尔森菌亚单位疫苗微球粒径均匀,F1,V,F1-V疫苗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4.2,4.6和5.9μm,包裹率分别为68.2%,61.3%和51.0%,载药量分别为9.7%,8.7%和6.2%,微球中包裹的疫苗与原溶液相比活性降低不明显。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通过控制一定的因素,可以得到具有较高包封率的鼠疫耶尔森菌亚单位疫苗微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口服降钙素微粒给药系统.方法:选用氨基酸环合脱水、环二聚化的方法合成二酮哌嗪,以二酮哌嗪作为包裹材料采用固化凝聚法制备降钙素微粒,通过正交设计筛选降钙素微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物理形态、体外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微粒的物理性质稳定,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好,平均粒径1~3μm,药物回收率74%,微球主药含量1.36%,体外释放符合零级方程.结论:此微粒系统在低pH条件下稳定,在生理环境中可溶解,可作为在胃液中不稳定药物特别是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19.
小粒径盐酸阿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研制及其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制出适宜于静脉注射的小粒径盐酸阿霉素白蛋白微球。方法 采用常温乳化 -化学交联法 ,用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工艺 ,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建立HPLC -UV法测定其含量及包封率 ,用动态透析法研究其释放度。结果 用该工艺制备出的盐酸阿霉素微球粒径小 ,方法简便 ,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制备的微球均匀圆整 ,平均粒径约为 2 μm ,包封率为 82 .87% ,载药量为 9.2 5 %。体外释放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功能。HPLC -UV法检测盐酸阿霉素含量方法简便、准确 ,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 0 .5~ 5 .0 μg·ml-1(r =0 .9992 ) ,平均回收率为 99.16 %± 0 .97%。结论 采用常温乳化 -化学交联法可制备出适宜于静脉注射的小粒径微球 ,从而解决了一般方法制备的微球粒径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载万古霉素硅溶胶(VCM-SOL)涂层,探讨其体外缓释、降解和抑菌性能.方法 采用正硅酸乙酯酸化水解法制备硅溶胶(SOL),以其作为药物载体负载万古霉素(VCM),制备VCM浓度分别为10、20、30mg/ml的VCM-SOL涂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VCM体外释放浓度,洗脱法观察涂层的体外降解行为,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试验菌,分别观察载有不同浓度药物的VCM-SOL钛钢片和载SOL钛钢片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 载药浓度为20mg/ml的VCM-SOL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和降解效果,第14天时洗提液中VCM浓度为5.5±1.4μg/ml,仍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1.56~3.12μg/ml),其失重率为84.72%,而第14天时载药浓度为10mg/ml及30mg/ml的VCM-SOL洗提液中VCM浓度分别为1.5±0.5和1.0±0.2μg/ml,失重率分别为77.39%和96.08%.抑菌试验显示,所有VCM-SOL钛钢片周围均有明显的抑菌圈,而载SOL钛钢片周围未见抑菌圈.结论 载VCM-SOL涂层的制备效果满意,具有明显的缓释和抑菌作用,其释放速度和降解率可通过改变载药浓度进行控制,有望为临床上预防及治疗开放性骨折和假体置换术后细菌感染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