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了采用包络原理加工圆柱分度凸轮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找出产生凸廓面误差的原因;用矢量法分析了圆柱分度凸轮廓面的原始加工误差。从而有处于调整凸轮的加工工艺,提高圆柱分度凸轮廓面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2.
弧面凸轮廓面为空间不可展曲面,加工和误差检测难度较大,根据弧面凸轮数控加工专用铣床的加工实践,通过测量所加工弧面凸轮停歇期凸脊宽度误差的方法来调整弧面凸轮中心距,该方法在生产应用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等距曲面的弧面凸轮单侧面数控加工刀位优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弧面凸轮廓面的多轴数控加工,在分析现有各种加工工艺方法,尤其是分析单侧面加工方法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围绕减小加工得到的实际廓面与理论设计廓面的极差,提出一种以刀轴轨迹面与凸轮廓面等距曲面的极差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弧面凸轮单侧面数控加工刀位数据计算的优化算法。所建立的刀位优化算法综合了不可展直纹面侧铣加工的两点偏置算法和三点偏置算法的优点。通过实例对各种单侧面刀轨规划算法进行加工误差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刀位计算优化算法正确有效,可显著减小编程误差,为进一步提高弧面凸轮单侧面加工精度和完善加工工艺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弧面分度凸轮廓面检测难题,本文介绍了弧面分度凸轮廓面的计算机辅助间接测量方法和廓面误差评定方法,建立了间接测量凸轮廓面的数学模型,推导出该方法的测量数据处理公式。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对给定机构参数和运动规律的弧面分度凸轮廓面进行误差评定,对未知参数和运动规律的弧面分度凸轮进行测绘、仿制和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具体实例分析和计算了采用专用数控机床加工弧面凸轮时 ,中心距误差 Δ a对凸轮廓面法向误差的影响规律 ,对凸轮廓面修形以及机构预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弧面分度凸轮廓面的加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弧面分度凸轮的发明和在现代机械中的应用状况;并分别介绍目前已有的弧面分度凸轮廓面的加工方法,指出各种加工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机械手(ATC)弧面分度凸轮的加工,提出ATC弧面分度凸轮的加工方案和该加工方案所用设备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7.
基于五轴数控机床弧面凸轮廓面创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弧面凸轮廓面的成形运动分析,主轴摆动单转台和双转台两大类通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以用于等价创成弧面凸轮廓面.基于弧面凸轮廓面的数学模型,求解了两大类数控机床创成廓面时的运动坐标,并进行了弧面凸轮廓面的创成仿真.  相似文献   

8.
弧面分度凸轮的工作廓面为复杂的空间不可展曲面,很难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测量与评价。通过分析弧面凸轮廓面的特征,结合等距曲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线的弧面分度凸轮廓面快速测量方法。通过三坐标测量机搭配精密转台构成测量系统,对弧面凸轮工作廓面的特征线进行测量,提高了测量速度,直接对弧面凸轮等距模型轮廓度误差进行评定,避免了测头半径补偿;通过实验验证了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处理,达到了实际需求。研究内容为实现弧面凸轮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磨削加工作为高精度弧面凸轮的曲面加工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国内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笔者以解决这个问题为目的,分析了弧面凸轮的结构特点和现有弧面凸轮磨削加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弧面凸轮单侧面磨削方法,并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理论研究以设定坐标系的弧面凸轮轮廓面方程为基础,根据单侧面磨削加工原理推导出了单侧面磨削加工凸轮实际廓面方程和砂轮中心线轨迹方程;研究单侧面磨削加工砂轮刀位补偿及控制方法,解决了弧面凸轮轮廓面单侧面磨削的加工刀位控制问题;在弧面凸轮单侧面磨削机理的基础上得出两种凸轮轮廓面的法向误差模型和误差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空间凸轮刀位补偿加工方式中理论加工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开展空间凸轮廓面的非等价加工研究是实际生产的需要,刀位补偿加工方式因其加工效率高,成本低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运用等距曲面理论对“刀位补偿加工必然存在理论徊工误差”的命题进行了理论证明,探讨了刀位补偿加工的基本思想,推导出了刀位补偿加工中的凸轮廓面综合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机实现算法。  相似文献   

11.
弧面分度凸轮的三维CAD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UG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开发了弧面分度凸轮的三维CAD软件,通过该软件可以交互生成不同结构和参数的弧面分度凸轮实体模型。因为UG软件是一种集CAD/CAE/CAM于一体的图形软件,利用二次开发软件生成的实体模型,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加工模拟、有限元分析以及运动学仿真。  相似文献   

12.
改装Y54机床加工变齿厚内齿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变齿厚内齿轮成形原理,提出了重新设计进给凸轮廓线,改装Y54插齿机加工变齿厚内齿轮的方案,此加工方案不存在加工原理误差.论文分析了机床的刀具运动规律,给出了用相对类速度概念设计等宽凸轮的详细过程.此方法对等宽凸轮的设计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连续分度空间弧面凸轮的多轴数控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自化  张平  漆瑞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24):2184-2187
利用空间啮合原理推导了连续分度弧面凸轮的廓面方程,分别基于范成法和仿自由曲面法加工原理建立了连续分度弧面凸轮的通用四轴和五轴数控加工工艺。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连续分度弧面凸轮的多轴数控铣削加工,为连续分度空间弧面凸轮CAD/CAM/CNC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弧面分度凸轮的截面齿形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并用MATLAB编程计算了ATC用弧面分度凸轮的轴截面齿形和法截面齿形,绘制出了齿形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连续分度弧面凸轮的形成机理,基于范成法和曲面方程法原理建立了连续分度弧面凸轮的三维实体造型方法.基于UG平台实现了三维实体造型系统二次开发,同时对这两种造型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该方法的研究为连续分度弧面凸轮机构虚拟设计制造的几何精确建模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弧面凸轮机构在高速、可靠性及传动精度方面突出的优越性,其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转位机构中。为推动智能制造基础件的研究与开发,满足现代定制化生产的需要,提出了机电控制弧面凸轮系统数学模型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弧面凸轮机械手转位提升装置,进行了机械手动态特性分析和运动特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机电控制弧面凸轮系统稳定,通过调整控制参数,动态响应快,运动特性有明显改善,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为弧面凸轮机构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智能化弧面凸轮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xtension of a model which determines an optimum set of dimensions and tolerances for machining processes at minimum manufacturing cost. This optimisation minimizes the cost of scrap, which is a function of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Requirements of design sizes, geometrical tolerances (including both form and position) and machining allowances are expressed mathematically as constraints for the optimisation. A computerised trace method has been extend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metrical tolerances and associated relevant manufacturing dimensions and tolerances. In addition to the manufacturing cost,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manufacturing sequence, distribution of manufacturing dimensions, process capabilities, tolerances, design sizes, geometrical tolerances, machining allowances and optimum scrap level. The resulting computerized interactive system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process planning, but also in quality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业已成熟的蜗轮蜗杆传动技术引入到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平面包络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并推导了该机构的凸轮廓面方程,啮合方程和两类界限曲线方程,最后给出了这种机构良好的啮合特性和加工工艺性,为该机构的分析,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凸轮升程误差的设计要求与测量要求,提出了在三坐标测量机上用搜索点法实现的凸轮升程误差的测量方法,介绍了方法的原理、实现步骤,并对测量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理论分析与测量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凸轮升程误差测量方法的测量极限误差为±1.8 μm,比传统的凸轮升程误差测量方法如桃尖点法、敏感点法的测量极限误差小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