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提高睾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睾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5例患者中精索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鞘膜横纹肌肉瘤1例,临床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1例,Ⅳ期2例。5例患者最终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及肿块完整切除术。1例Ⅰb期和1例Ⅱ期患者术后采用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足叶乙甙、丝裂霉素、顺铂化疗并配合局部放疗,余3例未行进一步治疗。2例Ⅰ期、1例Ⅱ期患者随访28、18、12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1例Ⅳ期患者随访6个月后死于多发转移,1例Ⅳ期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后失访。结论: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并辅助化疗、放疗是治疗睾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方法总结1例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资料并复习文献.患者16岁,发现右阴囊肿物4个月入院.体检:右侧阴囊内4.5 cm×3.5 cm×3.0 cm卵圆形实性肿物,光滑、质硬、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右附睾炎性结节. 结果 骶管麻醉下行右附睾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小而深染.免疫组化染色:肌红蛋白(++++),肌动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一).电镜下见瘤细胞胞质内较多平行排列的细肌丝,未见肌节样结构.病理诊断:右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术后2个月右阴囊内再次发现肿块,生长迅速并疼痛,考虑附睾肿瘤复发.行右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冰冻切片示切缘无肿瘤细胞,病理诊断:右阴囊横纹肌肉瘤(复发).给予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联合化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结论 附睾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罕见,进展快,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辅助化疗和放疗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2010年1月收治的8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诊治及预后进行研讨。结果:8例患者中,横纹肌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及粒细胞肉瘤、恶性间叶瘤、叶状囊肉瘤各1例,1例穿刺为问叶源性恶性肿瘤,未进一步分类。4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3例术后未行辅助治疗,分别于术后16、10、8个月死于远处转移,另1例失访;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辅以规律化疗,无瘤存活至今16个月;3例未行手术治疗,依靠穿刺确诊,1例行辅助化疗后存活4个月,死于远处转移,其余2例未行辅助治疗,分别于确诊后4、5个月死于全身转移。结论:前列腺肉瘤首发症状大多为进行性排尿困难,PSA及DRE检查不能确诊前列腺肉瘤,术前需依靠磁共振成像、经直肠超声及前列腺穿刺活检共同确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其分类。该病预后差,治疗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为主,术后联合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前列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 结果12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前列腺肉瘤,其中横纹肌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3例,未分化肉瘤2例,癌肉瘤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5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3例行放化疗;1例仅行化疗,1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12例患者除1例仍在随访外均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5个月(8~25个月)。 结论前列腺肉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成人前列腺肉瘤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 7例成人前列腺肉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病理类型及预后。 结果 :平滑肌肉瘤 3例 ,横纹肌肉瘤 3例 ,恶性神经鞘瘤 1例。前列腺肉瘤有膀胱颈梗阻为主的复合表现 ,确诊依靠病理诊断 ,病理分型与疾病的进展相关联。 2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者于术后 13个月和 2 1个月死亡 ;2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辅以放疗和 (或 )化疗者 ,随访 15个月仍存活 ;3例仅行放疗和 (或 )化疗 ,平均于初诊后 7个月死亡。 结论 :前列腺肉瘤预后较差 ,早期诊断和完整的外科切除有重要意义 ,密切随访可以早期发现复发。  相似文献   

6.
成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诊治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成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RM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5年收治5例成人睾丸旁RM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5例患者均行经腹股沟睾丸根治性切除术,病灶直径4~15 cm。病理检查证实为睾丸旁RMS,其中胚胎型3例,腺泡状和胚胎型伴腺泡状各1例。4例Ⅰ、Ⅱ期患者接受了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手术,其中3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术后采用以异环磷酰胺和阿霉素为主的辅助化疗4个周期。1例存在肺转移的Ⅳ期患者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5例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例患者因疾病复发而死亡,2例带瘤生存,2例无瘤生存。结论睾丸旁RMS是少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病理类型为胚胎型和腺泡状。Ⅰ、Ⅱ期患者首要进行完整的原发灶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并辅助化疗,Ⅳ期患者化疗短期内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19例。年龄2~64岁,平均32岁。病程5d~10年。临床症状以尿道刺激症、排尿困难及会阴部胀痛为主。直肠指诊提示前列腺部位肿瘤。12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5例酸性磷酸酶检查正常。B超、CT、MRI检查初步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19例术前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12例仅行姑息性尿流改道术,7例行根治术,其中6例术后予以放疗和(或)化疗。结果病理报告侵袭性血管纤维瘤病1例、鳞癌2例、平滑肌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间叶肉瘤3例、恶性间质瘤1例。12例行姑息性尿流改道术者术后15个月内因肿瘤全身转移死亡,5例行根治术的患者生存15~26个月后死于肿瘤全身转移,1例恶性间质瘤患者根治术后辅以化疗已生存13个月,1例间叶肉瘤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术后予以放疗及化疗,已生存3个月。结论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直肠指诊、B超及CT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有效治疗是早期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肉瘤(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3例前列腺肉瘤的病例,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病案,分别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男性,病理分别为前列腺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和纤维肉瘤。PSA介于0.4ng/ml到1.5ng/ml之间。术前CT均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确诊则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本文3例前列腺肉瘤中,1例采用规律VAC化疗;1例术前给予VAC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术后继续辅助VAC化疗。结果1例前列腺恶性纤维组织肉瘤的患者放弃治疗,半年后死亡。1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后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于确诊10个月后发现肝转移、肺转移而死亡。1例前列腺平滑肌肉瘤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术后均给予VAC方案化疗,术后5个月发现肿瘤复发,术后1年死亡。结论前列腺肉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而新型放疗和化疗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肉瘤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前列腺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1992~2000年收治前列腺肉瘤6例,平均年龄34.4岁。占同时期前列腺恶性肿瘤的5.04%。其中平滑肌肉瘤4例,横纹肌肉瘤2例。1例行前列腺膀胱根治性全切和尿流改道术,3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或术中辅以放疗和术后化疗3例,其中1例仅单纯前列腺全切手术治疗。另2例明确诊断未治。结果 手术患者4例中,2例分别随访48及26月元瘤存活至今,1例随访15月后失访,1例术后10月死于转移性肺癌,另2例均在4月内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完整彻底的肿瘤病灶切除手术和针对性辅助治疗的选择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例前列腺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就其诊治及预后进行研讨。结果:4例患者中,1例为横纹肌肉瘤,3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行根治性前列腺膀胱切除术及回肠膀胱术,术后1年未见复发转移;2例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及放疗,分别于确诊后6、11个月死于远处转移;1例误诊为尿道狭窄,行尿道会师术,转入上级医院,3个月后死于脑转移。结论:前列腺肉瘤发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长期存活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膀胱小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 该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术后接受了4个疗程的化疗,死于癌复发和肺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13个月.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罕见,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术前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经尿道手术在直径超过3cm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较大体积(直径3cm)的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T2N0M0~T4aN0M0)采用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观察动脉化疗效果,分析肿瘤降期率、保留膀胱率、肿瘤复发率,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6例(92.9%)患者动脉化疗有效,肿瘤可见明显缩小,经3~5次动脉介入治疗后行经尿道切除术+膀胱灌注完成保留膀胱治疗;动脉化疗无效2例,立即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6例完成保留膀胱治疗的患者,术后肿瘤病理分期降低19例(73.1%),无变化为7例。肿瘤复发8例(复发率为30.8%),其中,浅表性复发5例,局部浸润性复发2例,远处转移1例。28例患者总体生存率:3年69%,5年62.1%。无肿瘤复发生存率:5年44.07%。最终25例患者得到保留膀胱(保留膀胱率89.3%)。结论直径3cm的较大体积浸润性膀胱肿瘤采用术前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可使肿瘤降期降级及体积缩小,有利于经尿道完全切除,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保留了膀胱,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不愿或不宜行膀胱全切的患者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1个月”入院。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大.质硬,表面不光滑。血PSA为175.08ng/ml。B超及MRI检查均提示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腺癌.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9个月后症状加重,复查血PSA为7.4mg/ml。MRI提示前列腺腺癌,行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为前列腺小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示CD56(+),NSE(+),CgA(-).LCA(-)。遂以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800mg,DDP150mg,采用4周方案,一共行4个疗程。从第2个疗程开始同步局部放疗(3D-CRT。每次3Gy,总量60Gy)。结果:复查CT前列腺局部肿瘤消失,排尿通畅,但在随访的过程中。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前列腺腺癌可能转化为小细胞癌,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恶性程度高,确诊需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治疗以化疗为主,可辅以放疗,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加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泌尿系小细胞癌的诊治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t1例泌尿系小细胞癌的病理、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资料,并对患者治疗效果、生存期等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66.9(57~83)岁,肿瘤位于膀胱5例(1例为女性),右肾3例(1例为女性),左肾1例,前列腺2例。按TNM分期,膀胱肿瘤:T2bNnM01例,T2bN1M0 1例,2例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肠代膀胱术,分别于术后24个月及13个月死亡;T2bN2M1 1例,T3bN2M1 1例,此2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放疗+化疗,分别于术后9个月、12个月死亡;T4N2M1 1例,行放疗+化疗,3个月后死亡。肾脏肿瘤:T1aN0M01例,T1nN0M0 1例,T2bN1M0 1例,T3bN2M1 1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放疗+化疗,3例于术后6个月、13个月、24个月死亡,1例至今4年尚存活。前列腺肿瘤:T1cN0M1b 1例,行前列腺电切+放疗+化疗;T3bN1M1c 1例,行放疗+化疗,随访时分别死于术后25个月及15个月。11例患者生存期最短3个月,目前最长48个月,平均17.5个月;1年生存率63.6%(7/11),5年生存率目前为0。结论:泌尿系小细胞癌恶性度高,预后差,手术联合放化疗可能会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primary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PSRCC)伴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例膀胱PSRCC伴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检索Pubmed、CBM数据库相关文献并复习。结果:膀胱镜检病理示膀胱印戒细胞癌。血PS A:12.73 ng/ml,FPSA:0.737 ng/ml,FPSA/PSA:0.06。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3+3。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术后1 6个月膀胱癌复发。结论:膀胱PSRCC临床少见,浸润性强,进展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于膀胱PSRCC伴发前列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尤其膀胱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我院于2010年6月1日~7月2日收治的1例膀胱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行膀胱全切术.病理结果:光镜下见黏膜上皮增生.Brunn巢形成;免疫组化染色:CD117阳性,诊断为膀胱间质瘤.术后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间质瘤临床上罕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转移和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采用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洽水平。方法:介绍1例94岁高龄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诊治情况及病理特点,并复习有关文献,分析该肿瘤的组织来源、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本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NSE和CgA,肿瘤标志物Ki-67、C-erB-2、P53表达阳性,PSA、Syn表达阴性。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结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早期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浸润性、多发性和复发性膀胱肿瘤的多元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采用骼内动脉化疗栓塞、经尿道切除及术后膀胱灌注的多元化方法治疗浸润性、多发性和复发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平均年龄56.3岁、有全膀胱切除指征而患者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多发性和复发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膀胱的治疗,采用骼内动脉化疗及栓塞、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结合术后膀胱灌注等多元化治疗方法。结果21例患者膀胱均得以保留。8例(38.1%)经多元化治疗1次后无复发;8例(38.1%)复发者追加多元化治疗1—3次后近期随访无复发;2例分别在11个月和23个月后因远处转移死亡;1例因非肿瘤因素死亡;2例失访。结论保留膀胱的多元化治疗是浸润性、多发性和复发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初步疗效满意,患者易接受并获得了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原发性前列腺滑膜肉瘤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行超声、CT、MRI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免疫组化)。结果:该患者行前列腺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病理:镜下所见异型性细胞片状分布,免疫组化:CK34(+),CD99(+),Ki67(+),MYOD1(+/-),Actin(+),CD117(+),dog-1(+/-),Vimentin(+)。诊断原发性前列腺滑膜肉瘤随访6个月,患者存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滑模肉瘤临床罕见,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应与梭形细胞肿瘤、恶性神经鞘瘤、横纹肌肉瘤、间质肉瘤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需根据肿瘤分级分期决定手术方案及术后是否需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