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高氧诱导幼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数减少,视网膜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CNV)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眼玻璃体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110只Wistar大鼠,随机选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00只大鼠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鱼精蛋白治疗组。模型组再分为观察1、2、3、4、5月亚组(M1、M2、M3、M4、M5组),治疗组分为治疗1次、2次和3次亚组(T1、T2和T3组)。T1组大鼠在造模3月后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鱼精蛋白1次,T2组在造模3、4月后分别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鱼精蛋白,共2次,T3组在造模3、4、5月后分别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鱼精蛋白,共3次,每次50μg,5μL。各治疗组大鼠均在注药结束1周后处死,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和左眼玻璃体中VEGF蛋白的含量,并摘取右眼石蜡包埋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结果观察期内糖尿病大鼠眼玻璃体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经鱼精蛋白注射2次后的大鼠,其玻璃体中VEGF的表达较未注药组降低(P<0.05),且治疗3次后降低更明显(P<0.01);而治疗组血清中VEGF的表达较相应时间模型组大鼠无明显变化。大鼠视网膜HE染色可见糖尿病模型组视网膜内层增厚,局部中断、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血管增殖,而治疗组视网膜病变明显好转。结论鱼精蛋白作为一种有效的VEGF抑制剂,经玻璃体腔注射,可能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眼部其他新生血管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分A组(造模实验组),B组(造模对照组),每组36只,取正常SD大鼠36只作为C组(正常对照组)。予以玻璃体腔内注射血管抑素后观察视网膜HE染色结果及大鼠的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 A、B组大鼠的血糖值明显高于同期C组;A组即注射血管抑素与B组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相比,视网膜的细胞排列有一定规则,组织水肿不明显;A组视网膜的VEGF水平明显低于B组,且都高于C组。结论血管抑素可明显降低糖尿病鼠视网膜组织的VEGF表达,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水肿及内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因此,血管抑素有潜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灯盏花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冈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灯盏花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链尿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糖尿病组(10只×2)和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组(10只×2),另取等量正常大鼠做对照组.治疗组在出现糖尿病表现后按每日20 mg/kg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溶液,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2、8周取左眼视网膜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右眼行免疫组化分别观察VEGF 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 2周糖尿病组VEGF 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灯盏花素治疗组VEGF较糖尿病组无明显变化.8周糖尿病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2周时明显增加(P<0.05),而治疗组两者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灯盏花素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提爪灯盏花素nf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而缓解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实时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以及VEGF、Ang-2和Tie-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Tie-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两组间Ang-1和Ang-2的mRNA和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ng表达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可下调其受体Tie-2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28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DR患者。首次和末次抗VEGF治疗的间隔为抗VEGF治疗总时长(若只有1次治疗,则记为0)。末次抗VEGF治疗与治疗后FFA之间的间隔定义为治疗空窗期。结果:共纳入患者20例,24眼,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53.9±12.8)岁。抗VEGF治疗平均次数为2.5(1,3)次,抗VEGF治疗总时长为62.0(0,76.8)d。治疗空窗期为48.5(30.0,64.8)d。15眼(占62.5%)单纯抗VEGF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其余9眼(占37.5%)部分消退且未见新的新生血管生成。治疗空窗期的延长是治疗后仍有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OR=1.089,95%CI=1.018~1.166,P=0.014)。4眼延长治疗空窗期为177.0(90.5,234.3)d,均可见消退的新生血管重新出现。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DR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效,但可能复发,需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对核因子-κB(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 d SD幼鼠40只,其中30只大鼠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模型,10只置于正常环境中。30只大鼠中20只大鼠出氧箱后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1μl(0.04 mg),对侧眼注射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solution,BSS)作为对照,分为高氧+药物治疗组和高氧+BSS液对照组,每组20只眼;另10只大鼠作为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及VEGF的表达。结果:高氧+药物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及高氧+BSS组相比,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1),高氧+药物治疗组的NF-κB及VEGF的表达均低于高氧对照组及高氧+BSS组(P0.05)。VEGF表达升高的同时,NF-κB的表达呈升高趋势。结论:曲安奈德明显抑制NF-κB及VEGF的表达,即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NF-κB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成模后经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随机分为糖尿病血糖严格控制组、糖尿病血糖非严格控制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Ang-2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VEGF、Ang-2免疫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增加了2.38倍和2.41倍(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血糖严格控制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分别下降了1.47倍和1.51倍(P〈0.05),而血糖非严格控制组VEGF、Ang-2的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α,PGC-1α)蛋白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7 d龄C57BL/6J小鼠80只,其中40只为正常组, 随机分为正常注药组和正常对照组;另40只建立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注药组和模型对照 组。向出生后12 d(postnatal day 12,P12)的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重组PGC-1α蛋白,对照组不作 注射。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取组织切片观察并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 核数;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PGC-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血管,而正常注药 组可见新生血管,模型注药组较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丛增多,荧光渗漏加重;组织切片可见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分别较对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增多(P<0.01);视网膜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中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中均较对照组明 显上调(P<0.01)。结论:PGC-1α能促进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当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引起的眼部典型病理改变为视网膜缺血刺激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生成,因此抗VEGF药物已逐渐成为治疗DR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病变,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的主流方式之一。近年来发现抗VEGF药物对DR患者的眼部血管及血流具有一定影响,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总结了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DR患者眼部血管及血流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