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Finnigan三重四级杆电喷雾质谱仪,运用准-MS/MS/MS方法 ,对氟喹诺酮类化合物裂解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比较9种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行为,发现它们在正离子软电离状态下均存在中性丢失CO2、H2O、HF和CO的裂解途径,除那氟沙星和巴洛沙星外(结构中不含哌嗪环),脱羧后均有哌嗪环结构重排反应,脱羧产物和哌嗪环结构重排产物是主要碎片离子.  相似文献   

2.
7-卤代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可先与硝基甲烷和NaH在DMSO中室温进行芳基亲核取代反应,得7-硝甲基氟喹诺酮,6例收率72%~93%,所得产物经Nef反应可转变得到相应的醛,4例收率64%~68%。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4,6-二苄基-3-氰基-2(1H)-吡啶酮的合成方法。合成了重要中间体3-氧代-4-苯基丁酸乙酯,为合成不同的6位取代的吡啶酮类化合物提供方法。对合环产物的脱羧条件进行了优化,经过甲氧基保护,以n-BuLi作为强碱,与溴苄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1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并对该化合物的抗HIV-1活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1 H-1,2,3-三唑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勇  沈怡  钟裕国 《华西药学杂志》2001,16(4):273-273,275
目的:研究适宜大量制备1H-1,2,3-三唑的合成方法。方法:以邻苯二胺为原料,经重氮化、环合、氧化、脱羧,制得1H-1,2,3-三唑。结果:所得产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MS-EI确证,并且产物熔点与文献报道一致,总收率42.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适宜工业规模制备1H-1,2,3-三唑。  相似文献   

5.
何平  殷恭宽 《药学学报》1986,21(9):686-691
研究了中性抗坏血酸注射液在无氧条件下的降解产物和降解反应。检测出的降解产物有;2-酮-L-古洛糖酸、二氧化碳和木糖,分离、鉴定了新的降解产物——丙酮醛,并研究了抗坏血酸的水解与2-酮-L-古洛糖酸脱羧的反应动力学,提出了中性抗坏血酸注射液在无氧条件下可能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性抗坏血酸注射液在无氧条件下的降解产物和降解反应。检测出的降解产物有;2-酮-L-古洛糖酸、二氧化碳和木糖,分离、鉴定了新的降解产物——丙酮醛,并研究了抗坏血酸的水解与2-酮-L-古洛糖酸脱羧的反应动力学,提出了中性抗坏血酸注射液在无氧条件下可能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和抗HIV活性的新型喹诺酮类化合物。方法邻苯二胺衍生物和苯甲酰乙酸乙酯衍生物经缩合关环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共合成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诺酮类化合物(7~11),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ESI-MS谱确证。并利用谱学方法解析了此类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现象。其中,化合物11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及抗HIV活性。  相似文献   

8.
2,6-二氯-5-氟烟酰乙酸乙酯(1)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吉米沙星(gemifloxacin)的重要中间体.文献[1-5]以2,6-二氯-5-氟烟酸为原料,依次与氯化亚砜和丙二酸酯反应后,再经水解、脱羧制得1,此法对环境污染的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4-喹诺酮结构由于其化学易合成性和生物体内潜在的多功能性,使其成为药物化学研究的热门优势结构之一。近年来,4-喹诺酮类成为抗肿瘤药物设计的新方向,已经报道了很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4-喹诺酮化合物,主要包括拓扑异构酶 II、拓扑异构酶 I、G-四链体、微管蛋白、CK2 蛋白激酶受体以及 JAK-STAT3 信号转导通路等,这些新型4-喹诺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靶点新颖多样。该文简述了4-喹诺酮骨架的构建方法,重点介绍近年来4-喹诺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柴芸  刘秉全  郭慧元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4):1068-1074
对喹诺酮类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结构修饰,以便获得活性更强,活性谱更广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仍是抗感染化疗领域近几年的热点领域之一。现按2-位的结构修饰及抗肿瘤活性,6-位的结构修饰及抗HIV活性,7-位的结构修饰及药理活性,8-位的结构修饰及药理活性,三环喹诺酮类化合物及其抗菌活性,喹诺酮与其他类抗菌剂的杂合物及药理活性,喹诺酮二聚体等7个部分,综述了近几年喹诺酮结构修饰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3-环丁基丙酸.方法以溴甲基环丁烷和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缩合、脱羧得到3-环丁基丙酸.结果合成了3-环丁基丙酸,总收率为83%.结论该合成路线简洁,反应步骤少,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进伊伐布雷定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溴代、缩合、还原、脱羧、环合、氢化、拆分、水解、氯甲酸乙酯保护、还原得到(1S)-4,5-二甲氧基-1-(甲基氨基甲基)-苯并环丁烷(11),将11与苯并氮杂卓部分(12)进行偶合,得到目标化合物伊伐布雷定。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谱和质谱确证。通过改进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反应试剂和后处理方法等,使反应操作简单,易于纯化,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总产率由7.8 %提高到12.9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并合成安立生坦降解杂质4,6-二甲基-2-(2,2-二苯基-乙烯氧基)嘧啶。方法以3,3-二苯基-2,3-环氧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水解、脱羧、开环、亲核取代反应定向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经IR、1H-NMR、HRMS确证其结构;HPLC归一化法测得样品质量分数为99.5%。结论该杂质作为对照品用于安立生坦的质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3-异丁基戊二酰亚胺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异戊醛为原料,经Knoevenagel缩合、Michael加成、水解脱羧、环合得到目标产物。结果 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利用IR、MS和1H-NMR确证了结构;收率为78.0%,质量分数为98.5%。结论 采用“一勺烩”合成了3-异丁基戊二酰亚胺,操作简便,设计合理,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依普利酮中间体坎利酮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去氢表雄酮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烯醇醚化、环氧化、环缩合、脱羧和脱氢等6步反应合成坎利酮.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坎利酮,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FAB-MS等方法确证.总收率为57.9%.结论与文献报道的工艺相比,改进后的工艺更为安全简便、步骤较少且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构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量子化学和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喹诺酮类化合物的的定量构动关系。方法计算了21个喹诺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建立了含两个隐含层的反传神经网络定量构动关系模型。输出层为试验获得的喹诺酮类化合物的3个药动学参数Cm ax、AUC和t1/2;输入层为筛选出的喹诺酮类化合物的6个结构参数。结果随机挑选20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并进行leave-one-out分析。剩下1个化合物作为预测集,预测结果能够很好地与试验数据相吻合。结论所建立的定量构动关系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构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4-溴-2,2-二甲氧羰基-丁酸甲酯为原料合成新型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方法采用2-氨基-6-氯嘌呤位置有择烷基化反应,缩合产物不经分离直接脱羧、还原、酰化、水解得到目标产物。结果总收率由文献的27%提高到33.1%。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到确证。结论该工艺简化了后处理操作,降低了原料成本,更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A program was undertaken to identify hit compounds against 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PfNDH2), a dehydrogenase of the 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of the malaria parasite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NDH2 has only one known inhibitor, hydroxy-2-dodecyl-4-(1H)-quinolone (HDQ), and this was used along with a range of chemoinformatics methods in the rational selection of 17?000 compounds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Twelve distinct chemotypes were identified and briefly examined leading to the selection of the quinolone core as the key target fo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 development. Extensive structural exploration led to the selection of 2-bisaryl 3-methyl quinolones as a series for further biological evaluation. The lead compound within this series 7-chloro-3-methyl-2-(4-(4-(trifluoromethoxy)benzyl)phenyl)quinolin-4(1H)-one (CK-2-68) has antimalarial activity against the 3D7 strain of P. falciparum of 36 nM, is selective for PfNDH2 over other respiratory enzymes (inhibitory IC(50) against PfNDH2 of 16 nM), and demonstrates low cytotoxicity and high metabolic stability in the presence of human liver microsomes. This lead compound and its phosphate pro-drug have potent in vivo antimalarial activity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target product profile of a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uncomplicated malaria. Other quinolones presented (e.g., 6d, 6f, 14e) have the capacity to inhibit both PfNDH2 and P. falciparum cytochrome bc(1), and studies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advantage of this dual-targeting effect are in progress.  相似文献   

19.
抗肿瘤药物苹果酸舒尼替尼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抗肿瘤药物苹果酸舒尼替尼。方法 以乙酰乙酸叔丁酯为起始原料,通过Knorr吡咯合成法、脱叔丁氧羰基、Vilsmeier甲酰化、酯水解反应得中间体5-甲酰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6),6与碳酰二咪唑反应生成酰基咪唑,不经分离直接用“一锅煮”方法与5-氟吲哚啉-2-酮和2-(二乙氨基)乙二胺缩合,最后成盐得到苹果酸舒尼替尼。 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苹果酸舒尼替尼经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结构,总收率达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