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 IM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和县人民医院 2008年 9月至 2015年 9月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 70例,分为联合组 36例与单纯组 34例,联合组采用 IMRT联合 TACE治疗,单纯组采用 TAC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近期有效率, 6个月、 1年、 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 CR+PR)为 66.7%,显著优于单纯组总有效率( CR+PR)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67,P=  相似文献   
72.
韩-薛-柯氏病10例放化疗的疗效观察钱立庭,程广源,常则灵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合肥市230001)韩-薛-柯氏病(Hand-Schller-Christiandisease)较少见,文献大多为个案报道。关于本病的治疗方法尚无定论。本文总结我院1974...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观察重组人p53(rAd—p53)腺病毒配合化疗治疗颈部转移性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今又生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2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颈部转移性癌。近期疗效评价参照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用B超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患者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标准。结果:本组病例在接受治疗后4周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2例,病情稳定(SD)2例,病情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80.8%(21/26),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8.5%(23/26);2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得到改善,2例QOL稳定,3例QOL下降。rAd~p5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多为自限性低热(37.3~38-3℃),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使用rAd—p53局部注射与DF(氟尿嘧啶、顺铂)化疗联合应用方法治疗颈部转移性癌显示较好的疗效,临床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75.
76.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较常见,传统全肝放疗只能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姑息治疗作用\[1\]。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技术快速发展,使肝癌的靶区剂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较低,有效保护了周围正常肝组织\[2\]。现将本院应用3DCRT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细胞对6MV-X线放射敏感性与细胞周期进程间的联系。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Gy 6MV-X线照射后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剂量HepG2和PLC/PRF/5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状况。 结果 4Gy 6MV-X线照射后24 h,HepG2细胞凋亡率高于PLC/PRF/5细胞,分别为(7.61±0.77)%和(5.63±0.87)%(P<0.05),且随时间和剂量增加,差异越显著;HepG2细胞受4 Gy照射后12 h,G0/G1比例下降,后逐渐上升,G2/M期比例增高,随后逐渐下降,0~6 Gy照射24 h后,G0/G1期比例逐渐上升,G2/M期比例逐渐下降;PLC/PRF/5 细胞G2/M期比例随照射后时间延长及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G2 期阻滞更为明显。 结论 HepG2细胞对放射更为敏感,0~6 Gy 6MV-X线照射可以改变HepG2与PLC/PRF/5细胞周期进程,HepG2细胞发生G1和G2期阻滞,PLC/PRF/5发生G2期阻滞。   相似文献   
78.
DWI作为MR功能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信息以帮助肿瘤评估,更好的区分食管病灶及纵隔淋巴结转移。DWI-CT融合图像更有利于靶区勾画。在食管癌的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中,监测ADC值变化有助于早期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DWI检查能弥补单纯依据造影评价食管癌近期疗效的不足。本文综述了DWI在食管癌诊断、靶区勾画、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等在放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9.
常娜  钱立庭  赵于飞 《中国肿瘤》2019,28(11):861-868
摘 要: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术前放疗联合化疗有利于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的保肛率。近年来,多项研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放疗疗效和放疗技术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索。该文除了讨论直肠癌术前放疗的基本作用,同时对术前放疗的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其优劣。此外,还对直肠癌术前放疗技术的新理念进行探讨,为临床上对术前放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直肠癌的预后因素和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直肠癌治疗失败的模式、预后因素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对327例直肠癌手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61.5%,Ⅰ期的5年生存率达87.5%,Ⅲ期降为45.3%。327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中,无复发转移190例,复发和/或转移共137例,其中局部区域复发57例,远处转移107例,既有复发又有转移的病人为27例,复发的主要部位是骶前和髂内.转移的主要部位是肺和肝。根治术后放疗和未放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2%和24.6%.[结论]分期、病理等因素是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