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idn’s lymphoma,NHL)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80年10月至2002年2月收治的睾丸NHL26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17例,ⅡE期6例,ⅣE期3例。全部手术治疗。首程术后化疗24例,以CHOP方案为主,3~6周期,化疗加放疗9例,其中对盆腔/腹主动脉旁/阴囊等区域进行预防性放疗7例,针对病灶区放疗2例。阴囊区用9~12M eV电子线,其余用6~8MV-X线照射。照射剂量范围在36~50Gy,预防照射的平均剂量为40Gy。单纯手术和手术加放疗各1例。结果:全组一、三、五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0%、78.1%、52.0%和70.2%、55.3%、49.2%。总失败率为53.8%,其中对侧睾丸、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率分别为15.4%、11.5%,腹膜后淋巴转移率19.2%。结论:睾丸NHL一般为中-高度恶性,结外器官和淋巴结受侵率高,睾丸和腹膜后区分别占结外器官和淋巴结受侵的首位。所有期别的睾丸NHL都应化疗。ⅠE、ⅡE期病例应常规行腹主动脉旁、同侧髂血管旁和阴囊区预防性照射。ⅢE、ⅣE期以化疗为主,残留病灶辅以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是临床少见的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1.5%,占全身各部位恶性淋巴瘤的0.7%-2%,但近年有明显增多趋势,尤其在免疫受抑制的患者,如器官移植者,艾滋病人及患有遗传性免疫缺陷者等。本病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肿瘤。现将我科收治的22例PCNSL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分析K-562细胞株中高表达的EDAG-1基因3'端。方法采用Marathon-Ready^TMcDNA方法扩增HLCMcENA(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Marathon-Ready^TM cDNA)的EDAG-1基因3'端,将扩增的特异带回收纯化,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中,提取质粒并且测序分析。结果第1次扩增、第1次巢式PCR扩增未见明显特异带,2次巢式PCR结果可见200bp特异带,回收后连接到pMD18-T中,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并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测序,结果未发现该段序列存在点突变、插入或缺失。结论EDAG-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高表达的机制可能与3’端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颈癌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中,铱源驻留步长选择对计划评估及剂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5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Fletcher型施源器植入的铱源高剂量率CT引导下近距离治疗。按照驻留步长大小分别为每位患者制定4组计划(Plan_1 mm、Plan_3 mm、Plan_5 mm和Plan_7 mm),对比治疗时长,靶区D100、D90和V100和危及器官D2 cc、SF系数等参数。模拟计算施源器发生脚向3 mm移位时剂量分布,分析施源器移位对不同驻留步长近距离治疗计划剂量学的参数影响。结果:不同驻留步长治疗计划的高危靶区(HRCTV)剂量学参数差异不明显(P>0.05),而Plan_1 mm、Plan_3 mm的中危靶区(IRCTV)的D100、D90、V100和治疗时长均大于Plan_5 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_5 mm计划中危及器官SF参数的平均值和中位值最小;Plan_5 mm在施源器移位后HRCTV和IRCTV的D90平均降幅最小,分别为2.88%和0.91%。结论:宫颈癌近距离治疗计划的制定应选择合适的铱源驻留步长,使得治疗计划不仅满足剂量评估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剂量传递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171例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171例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探讨其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科17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了放射治疗,全脑放疗DT30~40Gy/10~20f,肿瘤数目≤2个者局部加量至DT56~60Gy/25~30f。其中103例接受放化联合治疗。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8.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28.7%、9.4%。多因素分析表明:颅外有无转移性病灶、脑转移灶数目和是否合并化疗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肺癌发生脑转移后应用放射治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命。颅外有无转移性病灶、脑转移灶数目和是否合并化疗可作为患者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164例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64例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常规放射治疗(CRT)128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3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 全组死亡50例,5年总生存率为67.6%.CRT组和IMRT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和51.3%(x2=1.4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N、M分期和首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是独立预后因素.全组患者多数表现1~2级急性放射反应和0~2级后期放射损伤,未观察到3级或4级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CRT组和IMRT组患者发生2级口腔及咽部黏膜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70%、22%(P<0.05).放疗后1年发生轻中度口干CRT组和IMRT组发生率分别是96%、33%(P<0.05).结论 N、M分期和首程后完全缓解率可以作为判断鼻咽癌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鼻咽癌患者经IMRT和CRT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放疗反应明显减轻,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1976年1月至1990年12月间,我科用浅层X线治疗皮肤血管瘤2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娟  钱立庭  魏东华 《中国肿瘤》2021,30(11):806-812
摘 要:[目的] 分析结肠镜、粪便隐血试验(FIT)及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和筛查效果。[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招募50~74岁且符合研究要求的受试者,将其随机分配到3个筛查组(按1∶2∶2的比例):结肠镜组、FIT组、风险评估组。所有受试者进行风险调查和评估,结肠镜组进行结肠镜检查,FIT组进行FIT检测,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风险评估组评估为高危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低危者进行FIT检测。计算不同筛查方案的参与率、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共计招募3 821名受试者,结肠镜组、FIT组、风险评估组的参与率分别是45.3%(347/766)、96.0%(1 470/1 532)、86.0%(1 310/1 523);结肠镜检查参与率分析显示,FIT组阳性人群参与率最高为80.6%,结肠镜组最低为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筛查方法在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T组阳性对于进展期腺瘤阳性预测值最高(P<0.05)。在筛查中所需结肠镜检查负荷指标上,每检出1例进展期肿瘤所需要的结肠镜检查数,结肠镜组为20例,FIT组为10例,风险评估组为19例。[结论] FIT组及风险评估组显示出较高的参与率,在人群筛查中所需结肠镜检查的负荷数量方面,FIT法展示了较好的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CCRT并持续随访的111例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患者疗前原发灶的IVIM‐DWI定量参数(ADC、D、D*、f值)及疗前、疗后T2WI序列的3D纹理特征,并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ACC患者CCR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结果 外照射剂量、f值、疗前Rad‐score及疗后Rad‐score是宫颈癌CCRT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04、3.253、2.544、7.576)并共同组成列线图模型。模型预测1、3、5年无病生存(DFS)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888和0.916,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9、0.903和0.867。决策曲线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列线图具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临床影响曲线进一步直观地展现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论 基于IVIM‐DWI及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对预测LACC患者CCRT后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77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诊治12例男性乳腺癌,原发灶大小为05—8cm,确诊时8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11例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乳房根治术,2例单纯乳腺切除,1例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常规术后放疗8例,复发后放疗3例,放疗平均剂量为5500CGy,4例接受化疗,1例拒绝任何治疗。随访:4例已分别存活3.35、12、16.5年,7例分别死于疗后1、2、25、3、5、5、6年,1例失访。讨论了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