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数理化   2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以石墨烯为基底,CoCl2·2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结合热处理方法合成了Co3V2O8/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采用XRD、Raman、XPS、SEM、(HR-)TEM和恒电流充放电等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o3V2O8/rGO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放电比容量、优秀的倍率性能和稳定的循环性能(当电流密度为200 mA·g^-1,经过100次循环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为1208 mAh·g^-1);Co3V2O8/rGO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可以归因于:独特的石墨烯包覆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缓解Co3V2O8粒子在循环过程中的聚结和膨胀现象;此外,Co3V2O8纳米颗粒均匀地嵌在石墨烯层间防止了石墨烯片层间的堆叠。  相似文献   
82.
区间灰数的确定与其核和测度有关,通过计算灰数的核和测度,将区间灰数转变成实数.分别对区间灰数核序列和测度序列建立预测模型,再推导还原得到区间灰数的预测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黄河内蒙段巴彦高勒站冰期日均流量预测,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3.
超支化聚酰胺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苯加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超支化聚酰胺及其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对苯液相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铂纳米簇以及负载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铂纳米颗粒分散均匀,粒径为3~5 nm;催化剂中的Pt与超支化聚酰胺上的N和O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84.
为了寻求快速、经济地测定蛇莓果实总花色苷含量的方法,采用单-pH法和pH示差法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pH法测定的吸光度与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pH法均能用于蛇莓果实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且需要在相同溶剂中进行,其中单一pH法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8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杆菌肽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杆菌肽A含量的方法。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经离心得到杆菌肽A的粗提液。所得粗提液再经三氯乙酸提取,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用Beckman C18色谱柱分离,用乙腈和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以不同体积比混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220 nm波长处进行测定。杆菌肽A的质量浓度在1.0~15.0 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8 g·L-1。在7.37 g·L-1和11.01 g·L-1两个添加水平做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和97.4%。  相似文献   
86.
弱光上转换是将低能量光子转换为高能量光子的过程,在三维荧光显微成像、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因而成为有机荧光材料领域的热点课题。目前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机制有机弱光上转换材料(TTA-UC)的研究已较为深入,有关发光机理及应用研究均有较多报道;然而针对另一种有机弱光上转换机理——基于单光子热带吸收的弱光上转换(OPA-UC)的研究目前还较为少见。氮杂蒽衍生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结构刚性和平面性,高的荧光量子产率,是研究TTA-UC和OPA-UC两种有机上转换发光的理想模型分子结构。通过研究比较三种氮杂蒽衍生物:酚藏花红(PSF)、藏红T(SFT)、亚甲基紫(MTV)各自TTA-UC和OPA-UC的发光性能差异,分析探讨了分子结构对OPA-UC发光性能及TTA-UC敏化效率的构效关系。实验发现酚藏花红和藏红T由于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同时辐射衰减常数较大,其主要衰减过程为辐射衰减;而亚甲基紫具有较高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ICT),因而非辐射衰减部分更多。研究三种分子的TTA-UC性能,发现亚甲基紫的三线态能级过低无法进行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过程,而藏红T由于拥有更高的三线态寿命而具有更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9.69%),是酚藏花红体系(3.16%)的3倍。进一步研究酚藏花红和亚甲基紫的OPA-UC性能差异,发现相同浓度条件(10-3 mol·L-1)下亚甲基紫(0.12%)的OPA-UC发光效率相较于酚藏花红(0.059%)更高,且随着浓度的升高,亚甲基紫的OPA-UC发光增强效应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在TTA-UC发光过程中,敏化剂的敏化效率主要受分子三线态寿命以及系间窜跃能力影响,寿命越长,系间窜跃能力越强,敏化效率越高;而在OPA-UC发光过程中,湮灭剂分子的发光学率主要受ICT影响,ICT能力越大,分子发光效率越高。使用氮杂蒽分子廉价易得,对未来高性能TTA-UC和OPA-UC发光分子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7.
基于Kogelnik理论模型,以平面波为入射光,分析了双体布拉格光栅(VBG)的反馈特性。理论分析表明,采用双VBG结构,通过控制两个VBG的中心波长差,可以使光栅反馈的效率提高,带宽加宽。对于由两块带宽100 pm、衍射效率20%的VBG组成的双VBG反馈系统,中心波长相同时,衍射效率最大(33.3%);中心波长相差84 pm时,其带宽为单VBG带宽的1.8倍(180 pm)。由于VBG的中心波长存在温度漂移特性,因此通过改变双VBG结构中VBG的温度可以实现衍射效率和带宽的改变,为泵浦源的优化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粘度法测定水溶液中裂褶多糖分子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Takashi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完善了粘度法测定裂褶多糖(SPG)分子量的Mark-Hou-wink公式,即在25℃的SPG水溶液中,当[η]≤445 cm-3/g时,[η]=5.19×10-7M1w.59。根据Ah-Hyun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获得SPG结构的最新数据,结合Yamakawa推导的[η]-M模型对公式进行分析。通过模型计算、粘度公式计算和凝胶过滤色谱(GPC)获得的SPG的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3.7×105、5.8×105、2.5×107,其中采用理论模型和粘度公式计算的结果较一致,而GPC测试的结果相差较大的原因可能与样品和标准分子量范围不同有关。IR和13C-NMR的数据表明该多糖具有-β(1-6)葡萄糖苷分支的-β(1-3)-D葡聚糖结构。  相似文献   
89.
高精度基准平面建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殿泓  李琳  卢秉恒 《光子学报》2005,34(6):912-915
基准平面的确立,是进行表面参数评定的基础;建立理想的基准平面,在几何量形位公差检测及相关工程测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建立高精度的激光扫描基准平面,对扫描平面形成过程中光束的传播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光学矢量反射定律,推导出了扫描误差的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误差补偿的基本原理,导出了用于补偿扫描机构产生的扫描误差的理论公式;提出了据此准则进行设计的扫描机构的模型.分析表明,用激光及其扫描装置建立光学基准面时,扫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误差不加补偿,则最终将引入基准光学平面影响基准精度,进而降低参数的评定精度;借助于所推导的误差补偿公式,是可以补偿这种误差的,这对于建立高精度的扫描基准平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毛细管电色谱(CE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微柱分离方法,主要分为填充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毛细管电色谱和整体式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无柱塞和填料,不易产生气泡,且无涡流扩散,能获得较高柱效,其电渗流流速比填充柱大60%,适用于快速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