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数理化   2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得到了求解系数矩阵为分块周期三对角矩阵线性方程组的一种新算法.  相似文献   
32.
李琳  孙宇璇  孙伟峰 《计算物理》2020,37(4):488-496
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硫钒铜矿化合物Cu3VS4、Cu3NbS4和Cu3TaS4的电子输运及电致变色特性,探讨作为透明半导体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电致变色器件的可能性.电子结构的计算表明这类化合物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其电子能带的导带底和价带顶分别位于布里渊区的X点和R点.价带顶的电子本征态主要来自于Cu原子的d电子轨道,而导带底电子态主要来源于VB族元素原子的d电子轨道.能带结构、电荷布居分析、电子局域化函数和光吸收及反射谱的计算表明这些硫钒铜矿化合物属于极性共价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电荷迁移率和优良的电致变色特性,可应用于高效电致变色器件.  相似文献   
3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B16N16及M@B16N16(M=K,Na, Cl, F)纳米笼催化剂的稳定性及H2S在催化剂上的分解机理.结果表明,Na和F掺杂有利于提高B16N16稳定性,而K和Cl掺杂则降低了B16N16的稳定性.H2S在催化剂上的降解按H2S→HS+H→S+H2方式进行,第二步为反应的速率控制步.动力学研究表明H2S在B16N16笼上第一步分解的活化能为0.60eV,第二步分解的活化能为2.01eV. Na和K的掺入对H2S降解有利,而F和Cl的掺入则对H2S降解不利.特别是Na@B16N16纳米笼不但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且能将速控步能垒从2.01降低至1....  相似文献   
34.
苯丙乳液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乙烯一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简称苯丙乳液)是一种苯乙烯改性的丙烯酸酯系的共聚物乳液涂料.它用苯乙烯全部或部分代替纯丙乳液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引入了苯乙烯链段,从而可提高涂膜的耐水性、耐候、耐碱性等,而且以水为介质,避免了传统油性涂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高成本,已广泛用于建筑涂料、地面涂料、粘合剂和胶粘剂等[1-2].  相似文献   
35.
绝缘体表面结构和微观形貌对提高器件真空闪络特性有重要影响。首次提出了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纳米级空穴聚合物绝缘子的化学制备方法。通过本体聚合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均匀分布的交联聚苯乙烯复合材料,机械加工成聚合物绝缘子后,采用氢氟酸化学腐蚀的方法将绝缘子表面氧化物颗粒去除。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面电阻率和短脉冲高压测试平台分别对处理前后绝缘子的表面形貌和绝缘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的交联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绝缘子的表面形成了20~50 nm直径的空穴,空穴的大小和数量分布分别由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和加入量控制。这种具有特殊表面结构的新型绝缘子的沿面闪络电压较纯交联聚苯乙烯绝缘子提高了15%~20%,并保持了较好的力学及加工性能。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对聚合物绝缘子的表面结构设计及高性能绝缘子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
Excess frequency noise induced by mechanical vibration is the dominant noise source at low Fourier frequencies in fiber-delay-line stabilized laser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a double-winding fiber spool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at has ultralow acceleration sensitivity in all spatial directions. By carefully choosing the optimal geometry parameters of the fiber spool, we achieve acceleration sensitivity of 8 × 10~(-11)/g and 3 × 10~(-11)/g(g denotes the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硅酸镁锂(Laponite), 然后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其进行有机改性, 研究了改性后的有机硅酸镁锂(CTMABL)对Cr(Ⅵ)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 改性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变小而平均孔径增大. CTMABL样品的d(001)值从改性前的1.23 nm增加到1.79 nm, 表明CTMAB进入Laponite层间. 随着溶液pH值的提高, CTMABL对Cr(Ⅵ)的吸附效率明显下降; pH<8.5时, CTMABL颗粒表面电势为正, 能够与Cr(Ⅵ)阴离子发生静电吸引从而提高吸附效率. 随着固液比增加, 对Cr(Ⅵ)的去除效率迅速上升, 当固液比达到4 g/L后去除效率趋于稳定. 离子强度对Cr(Ⅵ)吸附过程的影响不明显. CTMABL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吸附传质速率受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过程共同影响. 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 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反应. 综合分析认为表面配合作用是主要的吸附机制, 同时静电引力在吸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8.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polyimide films implanted with 80 keV Co ions at two different fluences (series I: 1.25 × 10^17 ions/cm^2, series Ⅱ: 1.75 × 10^17 ions/cm^2) are studied in detail. For series I,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urface resistivity fits Mott's equation very well. It is on the insulating side of the insulator-metal transition (IMT). However, for series Ⅱ,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urface resistivity is not in agreement with Mott's equation. It is on the metallic side of lMT. The magneto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se two series are also studied. No significant magnetoresistive effect is observed for series I at both 5 K and 300 K. For series Ⅱ, an obvious magnetoresistive effect is observed at 5 K, while there is no magnetoresistive effect at 300 K.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 (RBS) is applied to confirm the actual fluence for these two series.  相似文献   
39.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and channeling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a ZnO/Mg0.1Zn0.90/ZnO heterostructare grown on a sapphire (0001) substrate by rf plasma-assisted molecular beam epitax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g0.1Zn0.90 layer has the same hexagonal wurtzite structure as the underlying ZnO layer, and the heterostructure has a good crystalline quality with xmin = 5%, which is the ratio of the backscattering yields of aligned and random spectra in the near-surface region. Using the channeling angular scan around an off-normal (1213) axis in the {1010} plane of both ZnO and MgZnO layer, the tetragonal distortion εT, which is caused by the elastic strain in the epilayer, is determined. The depth dependence of εT is obtained by using this technique. It can clearly be seen that the elastic strain rapid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ickness of the ZnO film in the early growth stage and becomes slightly larger in the region of the Mg0.1Zn0.9O layer.  相似文献   
40.
利用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DE/GC-MS)方法对酱油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在4种不同工艺生产的酱油中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其中醇类12种、酚类5种、醛酮8种、酸类6种、酯类7种、杂环化合物类13种,同时发现,3种酿造酱油中的共有成分为35种.不同工艺生产的酿造酱油中醇、酚、醛酮、酯类物质的种类均比配制酱油多1倍以上,酸类物质的总含量也远大于配制酱油,但配制酱油的杂环类风味物质比较丰富,主要为体现烤香风味的吡嗪类化合物.乙醇、2-甲基丙醇、3-己醇、3-甲硫基丙醇、苯乙醇、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4-乙基-苯酚、α-亚乙基-苯乙醛、香草醛、2-羟基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苯甲酯、亚油酸乙酯、5-甲基糠醇、3-苯基呋喃为酿造酱油的特有成分.构成酱油特征香气成分的4-乙基愈创木酚、糠醇、糠醛等物质的含量在配制酱油中也相对较少.这正是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该文研究结果验证了生产酿造酱油时不同原料不同工艺会对风味物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