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患者男性,47岁,因“无明显诱因咯血4天”入院。咳鲜红色血,约150 ml,当时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止血,外院胸部CT示:左下肺门影增大,左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闭塞,局部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7.5 cm ×6.1 cm,可见分叶,密度不均,其内散在片状、结节样钙化影,肿块部分突入舌叶,包绕邻近支气管(图1),考虑肺癌可能性大。骨扫描正常,头颅正常,腹部CT正常,逐行手术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淋巴结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梭形细胞肌上皮癌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颌下腺梭形细胞肌上皮癌及颈清扫淋巴结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异型性明显,分裂相易见伴大片坏死及玻璃样变.经广泛取材,见到少许小管样结构及小灶状鳞状细胞癌成分.颈清扫淋巴结可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梭形肿瘤细胞:SMA、Desmin灶状阳性,p53强阳性,CK(AE1/AE3)、S-100、CD34、GFAP、CD10、HMB45均为阴性;淋巴结转移癌成分CK(AE1/AE3)阳性、SMA阴性.结论 肌上皮癌属于罕见的恶性肿瘤,梭形细胞为主的肌上皮癌,其淋巴结转移癌的形态可以与肿瘤主体细胞的形态截然不同.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5岁,因胸闷、咳嗽、发热、盗汗入院。CT检查示:左侧胸廓较对侧变小,肋间隙变窄,纵隔左移,左肺局部见斑片状致密影。X光片示:左肺不张,支气管镜发现左主支气管新生物,堵塞管腔,取活检做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肌上皮癌又称为恶性肌上皮瘤,为一种几乎所有瘤细胞都向肌上皮细胞分化的涎腺肿瘤,特征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并有转移的潜能[1]。本文对涎腺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涎腺肌上皮癌是一种临床极少见的恶性肿瘤,本文总结7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认为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建议尽可能保留面神经及其功能,待明确诊断后可以再次手术或者通过放化疗来降低肿瘤复发。同时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可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提高存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肌上皮癌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咽旁间隙肌上皮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头颈部肌上皮癌的临床特征。结果:影像学显示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病理学确诊为肌上皮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为S-100蛋白、平滑肌动蛋白、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临床表现为耳痛、流脓血伴头痛及脑神经损害。结论:肌上皮癌是罕见的预后极差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颌面部涎腺;发生于咽旁间隙并侵犯颞骨则表现为耳深部疼痛及头痛。影像学表现恶性肿瘤行为,破坏性强。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对1例咽旁间隙肌上皮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光镜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肿瘤主要由具有肌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等组成,Calponin,p63,GFAP,S-100,α肌动蛋白,波形蛋白等表达阳性。结论:咽旁间隙肌上皮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有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和复发的潜能,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皮肌上皮癌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例胸腺原发上皮肌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患者为中年男性,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首例被诊断为胸腺原发上皮肌上皮癌的患者。该患者经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后仍出现疾病进展,从手术确诊至死亡时间为22个月。  结论  胸腺原发上皮肌上皮癌极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目前首选手术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涎腺肌上皮癌是一种少见肿瘤 ,发生在小涎腺者更为罕见。我科曾于 1998年 3月收治 1例颊部小涎腺肌上皮癌患者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 ,40岁 ,因右颊部无痛性肿物 2年余 ,于 1998年3月来我科就诊。患者诉 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颊部长一“黄豆”大小肿物 ,无疼痛不适 ,自觉肿物距口内侧较近 ,无破溃史 ,未曾治疗 ,肿物逐渐长大。无特殊不良嗜好。检查 :面部双侧基本对称 ,于右颊部距口角约 1.5cm处可见局部隆起 ,触之有一大小约 1.5cm× 1.0cm× 1.0cm之肿物 ,无压痛 ,质硬 ,表面呈结节状 ,与颊粘膜粘连 ,基底部可活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