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因子(rhVEGI-192)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原核表达rhVEGI-192, 获得目的蛋白。通过肿瘤倍增时间,计算药物的增敏系数。通过建立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Gy、rhVEGI-192、rhVEGI-192+10Gy。采用6MV-X线进行照射,照射剂量为10Gy。获得移植瘤标本,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移植瘤中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变化。结果: SDS电泳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位于22kD左右。10Gy照射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因子的EF(enhancement factor)值为1.5。和空白对照组相比,rhVEGI-192组和10Gy组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抑制(p=0.000),rhVEGI-192+10Gy组移植瘤生长显著抑制(p=0.000),rhVEGI-192+10Gy组移植瘤较10Gy组有明显生长抑制。和空白组相比,rhVEGI-192组VEGF表达减少,而10Gy组VEGF表达变化不明显,rhVEGI-192+10Gy组VEGF表达明显减少。rhVEGI-192+10Gy和rhVEGI-192组相比,VEGF表达减少。结论: rhVEGI-192联合照射能够减少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rhVEGI-192的增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图像引导放疗(IGRT)时锥形束CT扫描后的6个自由度(6DF)的配准标志和配准方法 .方法 选择IGRT前扫描的30组食管癌的锥形束CT图像和相应计划CT图像,并确定和勾画用于6DF图像配准的配准标志.以手动配准为基准,对比骨配准、灰度配准、手动配准和骨配准+手动配准的优劣.结果 IGRT治疗前运用勾画出的食管癌靶区旁骨性标志和椎管标志可进行快速而准确的6DF配准.骨配准+手动配准与手动配准在v旋转方向上不同-0.55°、-0.88°(t=2.55,P=0.020);骨配准与手动配准在x轴平移及v旋转方向上均不同,分别为0.12、-2.33mm及(t=5.75,P=0.000)-0.35°、-0.88°(t=3.00,P=0.007);灰度配准与手动配准在x轴平移及w旋转方向上均也不同,分别为7.20、-2.33mm(t=3.10,P=0.006)及-0.10°、-0.59°(t=2.81,P=0.011).骨配准+手动配准符合率最高(85.55%),骨配准和灰度配准相似(74.45%和74.45%).配准时间为手动配准(6.00~10.00 min)>骨配准+手动配准(1.00~5.00 min)>灰度配准(0.75~1.50 min)>骨配准(0.50~0.83 min).结论 食管癌患者在IGRT治疗前的配准需要配准标志,结合配准时间和配准准确性,骨配准+手动配准方法 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中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计划靶体积(PTV)及脑干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在线校正的必要性.方法 3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每周1次行治疗机下的锥形束CT扫描(共6次),其图像与计划CT图像融合配准获得x、y、z轴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和相应的旋转误差.将上述误差引入治疗计划系统中重新计算得到PTV、脑干等的剂量或体积参数并与原计划的行配对t检验.结果x、y、z轴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06、0.95、1.31 mm,旋转误差分别为1.04°、1.06°、0.81°.6次摆位误差再计划的PTV 95%体积剂量(D95)和最小剂量明显小于原计划的(6526.6 cGy:6630.3 cGy,t =3.98,P =0.000和5632.6 cGy:5792.5 cGy,t=-2.89,P=0.007).6次摆位误差再计划的脑干接受45 Gy剂量体积(V45)和1%脑干体积剂量(D01)明显大于原计划的(3.54%:2.75%,t =3.84,P=0.001和5129.7 cGy:4919.3 cGy,=4.36,P=0.000).结论 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导致PTV D95明显不足,脑干V45、脑干D01均明显增加,因此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在线误差纠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束流调强放射治疗(IMRT)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IMRT方法,治疗食管癌45例单次分割剂量2.0~2.5Cy/次,1次/天,5次/周,共25~33次,总剂量50~66Gy,中位处方剂量60Gy。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91.1%。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1%、77.8%和62.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68.9%、51.1%。中位生存期36.4个月。仅1例出现3级食管炎,余放射不良反应均为0~2级。结论IMRT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同时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测量食管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验证目前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范围的合理性。方法 36例食管癌患者用EPID测量其摆位误差,每位患者接受摆位验证4~6次(1次/周)。在医科达(CMS-XIO)治疗计划系统上模拟实际摆位误差,比较实际治疗过程中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体积(CTV)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结果 36例食管癌患者前后、左右、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43±1.80)、(2.56±1.87)和(3.53±2.82)mm。摆位误差使食管癌患者GTV的95%体积接受的剂量(D95)与原治疗计划相比降低了50 c Gy,CTV的D95降低了78.21 c Gy。原计划(P1)和摆位误差计划(P2)的全肺接受20 Gy照射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20)分别为24.34%和23.52%(P<0.05);心脏平均剂量分别为2 067.23 c Gy和2 021.33 c Gy(P<0.05);P1中无一例脊髓受量超过4 500 c Gy,而P2中12例脊髓最大剂量超过4 500 c Gy,其中1例最大剂量为5 602.70 c Gy。结论摆位误差使GTV、CTV的受照剂量降低,部分患者脊髓最大剂量超过耐受量,双肺、心脏受照剂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平静状态下吸气末与呼气末间胸段食管癌肿瘤靶区的位移,为临床提供胸段食管肿瘤靶区内扩边界的参考范围。[方法]以22例不能手术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6排螺旋CT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扫描,获取平静呼吸状态下吸气末及呼气末两个时相的CT图像,图像由计算机软件重建后,分别将图像传至核通OTP靶区勾画系统。根据人体在CT的坐标系统所形成的坐标获得食管肿瘤靶区位移、GTV的体积变化,并分析此变化与潮气量、肿瘤位置和肿瘤长度是否相关。根据肿瘤靶区位移的95%百分位数,作为食管胸中下段肿瘤靶区内扩边的参考范围。[结果]平均潮气量为463.6ml。GTV的平均体积:吸气末是33.3ml,呼气末是33.5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P>0.05)。食管中下段肿瘤靶区内扩边范围分别为:(X轴方向)左界2.79mm、右界2.00mm,(Y轴方向)上界即朝头方向8.70mm、下界即朝脚方向11.21mm,(Z轴方向)前界4.47mm、后界2.15mm。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食管肿瘤靶区运动与患者的潮气量呈正相关(r=0.6,P<0.05),与肿瘤位置、肿瘤长度无明显相关性(r=0.09和0.29,P=0.71和0.21)。但胸中下段食管肿瘤靶区位移在头、脚方向明显,尤其是朝脚的方向。[结论]因呼吸运动及周围器官运动可造成食管肿瘤靶区(GTV)在各个方向存在不同的位移。所以,建议临床上食管癌放疗计划靶区(PTV)的扩边应考虑每次放疗中呼吸运动及周围器官运动所致的位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计划中不同子野参数的选择对靶区适形度、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及照射时间的影响,以制定最优的临床放疗计划。方法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IMRT计划,对其盆腔淋巴引流区及亚临床区(CTV)给予处方剂量(46 Gy/23次),并根据RTOG危及器官限量表对其危及器官(OAR)给予限定剂量,调整射野角度分别为210o、260o、310o、0o、50o、100o、150o。在Elekta XIO放疗计划系统(TPS)上对同一患者的IMRT计划分别调整最小子野面积(2、4、8 cm2)和最小子野跳数(3、6、9 MU);用P1(2 cm2,3MU), P2(4 cm2,6 MU),P3(8 cm2,9 MU)表示同一患者的3种不同的计划。比较各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适形度指数、OAR受量以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各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和危及器官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适形度指数、治疗总跳数及总子野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平均治疗时间,P2与P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1与P2、P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中最小子野面积及最小子野跳数不宜过大或过小,最小子野面积为4 cm2、最小子野跳数为6 MU左右时的计划最优。  相似文献   
8.
王笑良  李建成 《中国肿瘤》2010,19(2):121-124
食管癌的三维适形放疗与束流调强放疗正日益受到肿瘤治疗临床与放射物理界的关注。文章综合国内外食管癌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并对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各自的优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计划中不同子野参数的选择对靶区适形度、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及照射时间的影响,以制定最优的临床放疗计划。方法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IMRT计划,对其盆腔淋巴引流区及亚临床区(CTV)给予处方剂量(46 Gy/23次),并根据RTOG危及器官限量表对其危及器官(OAR)给予限定剂量,调整射野角度分别为210°、260°、310°、0°、50°、100°、150°。在Elekta XIO放疗计划系统(TPS)上对同一患者的IMRT计划分别调整最小子野面积(2、4、8 cm~2)和最小子野跳数(3、6、9 MU);用P1(2 cm~2,3MU),P2(4 cm~2,6MU),P3(8 cm~2,9MU)表示同一患者的3种不同的计划。比较各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适形度指数、OAR受量以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各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和危及器官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适形度指数、治疗总跳数及总子野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平均治疗时间,P2与P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1与P2、P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中最小子野面积及最小子野跳数不宜过大或过小,最小子野面积为4 cm~2、最小子野跳数为6 MU左右时的计划最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吉西他滨/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7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为2组,其中吉西他滨组12例和长春瑞滨组15例。放疗前均先给予2个周期"紫杉醇+顺铂"方案诱导化疗,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天为1个周期。放疗同期予吉西他滨300 mg/m2,第1、8、15、22天,或长春瑞滨20 mg/m2,第1、8、15、22天。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方式。结果完全缓解率(CRR)、部分缓解率(PRR)及总有效率(ORR)分别为3.7%(1/27)、55.6%(15/27)和59.3%(16/27)。其中长春瑞滨组和吉西他滨组CRR、PRR及ORR分别为6.7%(1/15)和0、60.0%(9/15)和50.0%(6/12)、66.7%(10/15)和50.0%(6/12)。肺、食管及血液毒性均未出现严重损伤,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结论放疗联合吉西他滨/长春瑞滨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均能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