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黄芪化学成分,并分析其抗疲劳价值。【方法】所有纳入仿野生组材料均来源于山西浑源产仿野生黄芪药材,鉴定为蒙古黄芪;人工培育组材料均来源于甘肃陇西,鉴定为人工培育黄芪。仿野生组受试对象规律服用仿野生黄芪,人工培育组受试对象规律服用甘肃产人工培育黄芪,2组均每日使用15 g,代茶饮,连服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黄芪头部最大直径、终端长度以及绝对生长年份,比较2组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比较2组运动干预前后机体疲劳的生化与生理指标变化,分析不同氨基酸类、总黄酮及皂苷类水平与机体疲劳的生化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仿野生组黄芪头部最大直径显著大于人工培育组(P<0.05),终端长度显著长于人工培育组(P<0.05),绝对生长年份显著长于人工培育组(P<0.05)。仿野生组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中氨基酸类、总黄酮及皂苷类水平均显著高于人工培育组(P<0.05)。干预后仿野生组血清尿素氮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仿野生组反应时明显大于干预后人工培育组(P<0.05)。氨基酸类、总黄酮及皂苷类水平与机体疲劳的生化指标血清尿素氮水平和生理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小檗碱(BBR)处理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处理组,每组15只。在模型组和小檗碱处理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诱导NAFLD模型。实验结束时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采集粪便,采用16SrRNA序列分析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在高脂喂养16 w末,取2只动物肝组织检查,提示造模成功。在实验结束时,小檗碱处理组动物肝组织学病变明显改善;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血清ALT、AST和LDL水平分别为(78.0±6.0)IU/L、(119.6±8.8)IU/L和(61.3±5.0)mg/d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211.5±9.0)IU/L、(312.6±9.7)IU/L和(97.6±8.9)mg/dL,P<0.05】,而血清HDL水平为(70.0±5.4)mg/dL,显著高于模型组【(14.6±5.7)mg/dL,P<0.05】;小檗碱处理组FPG、FINS和IRI分别为(4.1±0.5)mmol/L、(12.7±0.9) mU/L和(2.8±0.4),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5.9±0.9)mmol/L、(19.3±1.1)mU/L和(4.6±1.0),P<0.05】;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肠道毛螺旋菌属和梭菌属水平分别为(5.6±0.5)和(2.0±0.4),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3.4±1.3)和(7.2±0.6),P<0.05】,而瘤胃球菌和乳酸菌属水平分别为(2.4±0.5)和(2.9±0.5),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1.0±0.2)和(1.1±0.2),P<0.05】;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52.1±9.8)pg/mL和(70.0±17.3)pg/m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80.3±21.6)pg/mL和(120.8±22.6)p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6.1±2.7)pg/mL,显著高于模型组[(3.4±1.8)pg/mL,P<0.05]。结论 小檗碱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炎症反应,有效抑制细胞因子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通过调控miR-20a/TGFBR2 分子轴对结直肠癌(CRC)顺铂耐药细胞HT-29/DDP增殖、侵袭、凋亡和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人CRC HT-29 细胞、HT-29/DDP细胞为亲本和耐药细胞模型,将HT-29/DDP细胞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APS 处理组、过表达miR-20a + APS 组、沉默TGFBR2 + APS 组。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PS(0、0.5、1.0、1.5 和2.0 mg/ml)处理HT-29/DDP细胞后,以qPCR和Wb实验检测细胞中miR-20a 和TGFBR2 的表达水平;用CCK-8、Transwell 和Annexin V-FITC/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对HT-29/DDP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0a 与TGFBR2的靶向作用关系。构建裸鼠皮下CRC HT-29/DDP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APS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APS显著抑制HT-29/DDP 细胞的增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miR-20a 在经APS 处理后的HT-29/DDP 细胞中低表达(P<0.01)、TGFBR2 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20a 靶向作用TGFBR2 并下调其表达水平。体内外实验证实APS通过靶向下调miR-20a 对TGFBR2 的抑制作用,提高HT-29/DDP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进而抑制该细胞增殖、侵袭和促进凋亡(均P<0.01);同时发现,该作用与抑制PCNA、Bcl-2 蛋白而促进Bax、Caspase-3 蛋白表达有关联。结论:APS通过下调miR-20a对TGFBR2 表达的抑制作用,从而逆转HT-2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管理规范要求,总结我院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经验,探索医院中药制剂走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医院中药制剂质量的目的,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只小鼠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每组15只.取4组进行大黄炮制实验,另4组进行大黄煎煮实验.其中炮制实验组中每组均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案,煎煮实验组中每组也采取不同的煎煮时间,对比小鼠灌胃水煎液的具体情况.结果 HT6K 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可知,生大黄组、经醋或者酒炮制的大黄组,胃残留率相比生理盐水组明显较低,P<0.05;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对比不同煎煮方法可知,短大黄组的胃残留率相比生理盐水组明显较低,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中大黄组与长大黄组的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大黄进行炮制与煎煮的过程中,适当将药物的煎煮时间延长有利于将药物沉降药性趋于温和,采取醋制与酒制可将药性适当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大鼠体内葛根素浓度及药代动力学,为临床葛根素用药方案制定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葛根素在大鼠体内浓度测定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葛根素药代动力学实验室研究,分析文献报道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检测葛根素含量方法制定色谱条件:色谱柱:AcclaimC_(18)色谱柱(5μm,4.6 mm×150 mm),流动相:甲醇:水,检测器:Modle 500UV检测器;检测波长:250 nm色谱工作站:N2000双通道工作站。配制葛根素标准液、外标物溶液、待测血浆样品液、空白对照液等。分别进样行梯度洗脱,验证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选择12只洁净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将采用药典葛根素推荐剂量下限给予腹腔灌胃设为低剂量组,给予药典推荐剂量上线腹腔灌胃设为高剂量组。2组大鼠分别于灌胃后不同时间采集眼眶静脉血采用已验证的HPLC分离检测方法检测血浆葛根素药物浓度采用DAS2.0统计软件处理葛根素浓度-时间数据绘制药时曲线图,计算药代动力学指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拟定色谱条件下,大鼠血浆空白溶液、葛根素对照溶液、葛根素血浆样品溶液中主要成分保留时间差异明显,未发生重叠,说明该方法专属性较好。2)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对照品于大鼠血浆中,所得浓度-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957×10~6X-697.329,r=0.998 3,检测限:0.055~0.660μg/mL。不同浓度葛根素对照品回收率为(103.110±0.521)%高浓度和低浓度2组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内精密度为:3.14%,日间精密度5.26%;12 h内,放置不同时间的样品间葛根素含量检测相对偏差(RSD)为3.95%;不同灌胃剂量大鼠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大鼠灌胃葛根素后不同剂量大鼠的AUC_(0-t)、C_(max)、MRT_(0-t)、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HPLC检测大鼠体内葛根素方法可行,采用低剂量用药方案即可获得较好的药物吸收代谢效果,高剂量则影响葛根素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该院2021年脑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性。方法 对该院2021年脑病科收治的1 98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适应症用药、超疗程用药、溶媒选择和用量分析。结果使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共4种,其中联用共276例(13.94%),使用频次总计为2 621次,由高至低分别为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和心脉隆注射液;患者超疗程用药使用频次占总使用频次的2.14%,由高至低分别为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和心脉隆注射液;2 621频次中,与说明书规定的稀释溶媒不符合的共34频次(1.30%),由高至低分别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和心脉隆注射液;患者联合用药频次共3 806次,由高至低分别为丁苯酞软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和银杏叶胶囊。结论 该院2021年脑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疏血通注射液选择性高,但中药注射剂使用尚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规范使用,以促进药物合理选择、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