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时调强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结合失败模式,为颈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至2014年间在本院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的132例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7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61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LC)、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并行Log-rank法检验、COX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至2017年12月底,中位随访时间59.5(14.2~95.8)个月,随访率为99.2%。ENI组与IFI组1、3、5年LC分别为77.5%、58.8%、48.8%和64.3%、29.1%、26.2%(χ2=9.68,P=0.002),PFS分别为68.6%、37.7%、25.9%和47.5%、17.2%、3.6%(χ2=11.39,P=0.001),OS分别为81.7%、53.9%、31.3%和70.5%、31.9%、16.3%(χ2=7.70,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和照射范围是局部控制、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5)。ENI组总失败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IFI组(χ2=13.23、5.24,P<0.05)。ENI组和IFI组≥ 3级的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和骨髓抑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时,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可明显降低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进而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食管癌术后调强放疗剂量学与胸腔胃放射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通过入组10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放疗计划中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可能相关的物理学指标,logistic法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04例患者出现≥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者29例(27.88%)。与≥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相关的剂量-体积指标包括:胸腔胃DmaxDmeanL5~L45V5~V50。单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胸腔胃DmaxDmean、胸腔胃L5~L45V5~V50均与≥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L5V35与≥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均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所得L5V35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4.00 cm和44.00%,胸腔胃L5 ≥ 14.00 cm和L5<14.00 cm发生≥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38.64%和20.00%(χ2=4.473,P<0.05);V35 ≥ 44.00%和V35<44.00%发生≥ 2级急性放射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57.58%和14.08%(χ2=7.263,P<0.05)。后纵隔胃患者≥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12.881,P<0.05)。结论 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对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建议对术后需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慎重选择后纵隔胸腔胃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LODDS对接受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患者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 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 54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回顾性分析LODD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LODDS对术后患者选择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意义。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61.7%和52.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1.354 1为LODDS最佳截点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0.05)。不同治疗模式的3组患者进行1:1:1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PSM)后,每组205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独立性预后因素(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LODDS数值较小组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的OS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χ2=81.470、5.182,P<0.05),但术后化疗(POCT)与术后放化疗(POCRT)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LODDS数值较大组显示POCRT组患者的OS优于其他两组(χ2=4.151、24.020,P<0.05),且POCT与POCRT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5)。结论 LODDS为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31I治疗并严重白细胞减少的Graves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严重白细胞减少的Graves病50例,在服用一般升白细胞药物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外周血白细胞升至3.00×10^9/L以上后,口服^131I,分别于口服^131I时及后3 d、1周、2周、3周、4周、3月、6月测血常规,于口服^131I前及后3月、6月测甲状腺功能,以后每6月随访1次,测血常规及甲状腺功能,共2年。结果重组人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使并严重白细胞减少的Graves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至3.00×10^9/L以上,^131I治疗后3 d、4周、3月、6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131I治疗后1周、2周、3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稍有升高(P〉0.05);Graves病治疗效果,36例治愈,12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未愈,1例复发。结论治疗剂的量^131I对外周血白细胞无明显影响,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辅助治疗下,伴严重白细胞减少的Graves病患者采用^131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采用川芎嗪与神经生长因子 (NGF)联合治疗DPN3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30例均为 1995- 1996年间我科住院病人 ,据WHO糖尿病标准 ,诊断为 1型糖尿病 4例 ,2型糖尿病 2 6例 ,男 1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4岁 ,糖尿病病程 0 .5- 14年 ,8例应用胰岛素治疗 ,2 2例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 :①四肢末端麻木 ,烧灼感、束缚感、自发性疼痛、感觉迟钝及痛觉过敏。②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示胫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选择对照组 2 0例 ,平均年龄 5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dCRT)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  方法  共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202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放疗前1周内患者GNR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将患者分为高GNRI组(GNRI≥98)和低GNRI组(GNRI<98)。回顾性分析GNRI对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利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准确度,进一步探索GNRI和N分期、GNRI和PNI联合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  结果  202例患者中,高GNRI组145例(71.8%),低GNRI组57例(28.2%)。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放疗剂量和GNRI是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预后因素分别建立PFS和OS的列线图模型,C-index分别是0.663,0.656,1,3,5年PFS和OS的校准图显示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GNRI和N分期联合、GNRI和PNI联合分析时,发现两项指标较单纯GNRI相比,其预测预后生存的精确度显著增加(GNRI、coGNRI-N、coGNRI-PNI的AUROCs=0.628、0.657、0.694)。  结论  GNRI可作为根治性放化疗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一个简便高效的预测指标。GNRI联合N分期与GNRI联合PNI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放疗剂量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疗的331例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复发部位、不同放疗剂量对患者预后影响及其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等。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3%、23.2%、16.6%,中位生存时间13.4个月(95%CI为11.7~15.0个月)。放疗剂量<60Gy和≥60Gy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8个月和13.9个月(P=0.01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家族史、胸上段、左侧开胸、N0分期、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0.030、复发时间≥13.1个月和复发部位≥2个组患者在接受≥60Gy的放疗剂量时预后较好(P值分别为0.038、0.033、0.001、0.003、0.018、0.010、0.041、0.039、0.043、0.007)。且≥60Gy剂量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60Gy剂量组患者(P<0.001),且不增加其≥2级放射性胃炎(P=0.977)和放射性肺炎(P=0.444)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变LODDS大小、处方剂量及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6、0.008、<0.001)。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放疗处方剂量≥60Gy可使患者明显受益,但还需要进行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放疗过程中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变化趋势,分析LMR变化与预后及放射性损伤间关系,为准确评估放疗反应和疗效提供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5年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48例,收集放疗前、放疗期间和结束时每周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详细记录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并计算LMR,按照每项观察指标的中位数进行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Cox、Logistic模型对病变长度、病变部位、临床分期以及LMR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MR在放疗期间呈指数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LMR平均值为总生存(P=0.011)及无进展生存(P=0.017)的影响因素,LMR平均值对局部控制率的影响也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但对食管癌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未见明显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的分层分析仍发现LMR平均值较高者预后较好,Logistic分析发现食管病变长度和照射方式是LMR平均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LMR在放疗期间呈指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越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照射范围越大,LMR下降幅度越大,对预后影响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达临床完全缓解(cCR)的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情况及其失败模式。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183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因素,并分析cCR患者的失败模式及其失败后的预后等情况。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截至随访日期,全组患者1、3、5、10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3.1%、53.4%、36.2%、12.8%和68.9%、45.9%、30.5%、12.0%;中位OS期和DFS期分别为41.3、33.4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分期、cN分期和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而声音嘶哑、病变长度、cT分期、cN分期和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2、0.033、0.009、<0.001、0.003)。全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72例(39.3%),远处转移58例(31.7%),其中局部区域复发伴远处转移26例(14.2%)。治疗失败后的104例患者中接受挽救性治疗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χ^(2)=39.153,P<0.001)。结论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达cCR的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临床有必要加强其临床观察和随访。cCR患者的主要治疗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进行积极挽救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接受放(化)疗再治疗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50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放疗同步接受化疗的患者274例,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术后复发模式、再治疗的预后情况和影响再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等,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组50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为0.3~87.4个月,中位11.6个月,术后复发放(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其中,344例患者仅局部区域复发,157例患者合并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pN分期、淋巴结阳性对数比(LODDS)大小、化疗周期数、复发时间和合并远处转移为影响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因素(P<0.05)。患者术后复发时间、化疗周期数、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术后仅局部区域复发的344例预后的影响因素(χ2=22.605、13.957、10.446,P<0.05)。本组患者中有157例患者合并远处转移,与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相比,放疗后1、3、5年生存率为43.3%、9.1%、5.5%vs.53.6、22.6%、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6,P<0.05)。结论 放(化)疗再次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安全有效,但男性、pN分期较晚、LODDS较大、化疗周期数≤2个、复发时间≤24个月和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