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根黄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根为豆科植物,常具块根,世界上有3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我国有10余种,其中以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和粉葛P.Thomosonii Benth分布最广,产量最高。葛根中所含的主要成分为异黄酮类,如葛根素(Puerarin)、大豆黄酮(Daidzein)、大豆黄酮甙(Daidzin)、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O-xyloside)、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puerarin)等,具有促进心脑血管及视网膜的血流  相似文献   
2.
红大戟中的蒽醌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茜草科红芽大戟属植物红大戟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了活性筛选.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在细胞水平模型上,筛选化合物在抗氧化、抗HIV、神经细胞保护及肿瘤细胞毒等方面的活性.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1个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去甲虎刺醛(1)、1,3-二羟基-2-乙氧甲基-9,10-蒽醌(2)、甲基异茜草素(3)、虎刺醇(4)、1,3,5-三羟基-2-乙氧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5)、3-羟基巴戟醌(6)、红大戟素(7)、1,3,5-三羟基-2-甲酰基-6-甲氧基-9,10-蒽醌(8)、芦西丁(9)、异茜草素(10)、1,3-二羟基-2-甲氧基-9,10-蒽醌(11)、1,3-二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12)、1-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13)、3-羟基-2-甲基-9,10-蒽醌(14)、3-羟基-1-甲氧基-2-甲基-9,10-蒽醌(15)、1,3-二羟基-2-乙氧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16)、1,3,6-三羟基-2-甲基-9,10-蒽醌(17)、1,3-二羟基-2-羟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18)、1,3,6-三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19)、3,6-二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20)和1,6-二羟基-2-甲基-9,10-蒽醌(21).在1.0×10-5 mol·L-1浓度下,在肿瘤细胞(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神经细胞、Fe2 -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模型,以及抗HIV( VSVG/HIV-luc)和抗糖尿病(PTPB酶抑制)模型上,以上化合物均未显示出显著活性.结论:化合物9~2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新喜树碱酯衍生物。方法通过酰化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用1HNMR,IR,MS,和 HRMS确证了它们的结构;MTT法评价了目标产物的细胞毒活性;并用小鼠肝癌H22肿瘤模型对这些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合成了12个新喜树碱衍生物。结论体内外抗肿瘤试验表明,对小鼠肝癌细胞H22模型,新合成的喜树碱衍生物4的抗肿瘤活性与拓扑替康相近,但毒性低于拓扑替康。  相似文献   
4.
火木层孔菌液体培养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针层孔属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液体培养物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随机活性筛选.方法:分别对发酵液及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在细胞水平模型上,筛选化合物在肿瘤细胞毒、神经保护、肝保护、抗炎和抗HIV等方面的活性.结果:从发酵液和菌丝体2部分共分离鉴定了29个化合物,分别为3个倍半萜:3S,9R,10S-3-羟基-11,12-O-异丙基血苋烷烯(1),3S,9R,10S-3,11,12-三羟基血苋烷烯(2)和3S,4S,9R,10-11,12,14-三羟基血苋烷烯(3);3个甾体: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5)和麦角甾5α,8α-过氧-6,22-二烯-3β-醇(6);14个环二肽:环(L-脯氨酸-L-缬氨酸)(7),环(L-亮氨酸-D-脯氨酸)(8),环(L-亮氨酸-L-脯氨酸)(9),环(异亮氨酸-脯氨酸)(10),环(甘氨酸-亮氨酸)(11),环(苯丙氨酸-丝氨酸)(12),环(丙氨酸-脯氨酸)(13),环(丙氨酸-苯丙氨酸)(14),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5),环(L-苯丙氨酸-D-脯氨酸)(16),环(D-苯丙氨酸-D-脯氨酸)(17),环(6-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8),环(谷氨酸氨-脯氨酸)(19)和环(天冬氨酸-亮氨酸)(20);9个其他类化合物:乙酰氨基苯丙氨酸(21)、腺苷(22)、苯乙二醇(23)、邻-羟基苯乙醇(24)、苯甲酸(25)、对-甲氧基苯甲酸(26)、间-甲氧基苯甲酸(27)、十六烷酸(28)和3-吡啶羧酸(29).化合物5和8在1×10-5mol·L-1时能够有效地抑制MPP+诱导的PC12-syn细胞损伤,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0.3%和87.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12和18可较好地保护DL-半乳糖胺诱导的WB-F344细胞损伤,细胞成活率分别为25%和24%(双环醇作为对照,细胞成活率为24%).结论:化合物1-29均为首次从针层孔属火木层孔菌液体培养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5和S有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化合物12和18具有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其他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在以上筛选模型中未显示明确活性.  相似文献   
5.
小花异裂菊中的芳香类化学成分及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异裂菊属Heteroplexis植物小花异裂菊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Pharmadex LH-20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闪式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分离;运用波谱数据测定和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人肿瘤细胞、HIV-1复制、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和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药理模型筛选其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31个化合物,包括12个苯丙素及其衍生物,(+)-(7S,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1),阿魏酸(2),肉桂酸甲酯(3),1-二十醇-3,4-二羟基肉桂酸酯(4),morinin B(5),sinapyl diangelate(6),绿原酸(7),4-O-咖啡酰奎尼酸(8),5-O-咖啡酰奎尼酸(9),5-O-咖啡酰奎尼酸甲酯(10),1,5-O-二咖啡酰奎尼酸(11)和4,5-O-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12);3个木脂素类,(+)-松脂素(13),青刺尖木脂醇(14)和(+)-松脂素-O-β-D-吡哺葡萄糖苷(15);4个苯乙酮类,2,4-二乙酰基茴香醚(16),espeleton(17),viscidone(18),12-羟基佩兰毒素-12-O-β-D-吡喃葡萄糖苷(19);9个黄酮类,异樱花素(20),橙皮素(21),3-甲氧基-5,7,3',4'-四羟基黄酮(22),金合欢素(23),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4),7-甲氧基-4',5,6-三羟基黄酮(25),3,3'-二甲基槲皮素(26),山柰酚3-O-芦丁糖苷(27),芦丁(28);3个香豆素类,东莨菪内酯(29),7-羟基香豆素(30)和泽兰内酯(31).化合物6,22分别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3.74×10-5,7.17×10-5mol·L-1;化合物6有抑制HIV-1病毒复制的活性,IC50值为4.04×10-6 mol·L-1;在1.0×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22对MPP+致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合物26和31能抑制PAF刺激的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抑制率分别为75.6%(P<0.001)和53.9%(P<0.01).结论:化合物1-31均为首次从异裂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22分别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化合物6有抑制HIV-1病毒复制的活性,化合物22具有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化合物26和31有潜在抗炎活性,其他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在以上筛选模型中未显示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6.
粗壮润楠中的木脂素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萃取、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相结合,从粗壮润楠树皮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结构为:异落叶松脂素9'-0-β-D-吡喃木糖苷(1),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 '-O-β-D-吡喃木糖苷(2),南烛木树脂酚9 '-O-β-吡喃木糖苷(3),(+)-(8S,8'S)-4,4 '-二羟基-3,3 ',5,5'-四甲氧基木脂烷-9,9'-二醇9-O-β-D-吡喃木糖苷(4),南烛木树脂酚(5),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6),(+)-(8S,8 'R)-3',4,4'-三羟基-3'-甲氧基木脂烷(7),(8S,8'R)-4'-羟基-3,3',4-三甲氧基木脂烷(8),(+)-愈创木素(9),异愈创木素(10),(-)-(7'R,8R,8 'R)-4,4'-二羟基-3,3',5-三甲氧基-2,7'-环木脂烷(11),翼梗五味子木脂素B(12),(-)-(7S,7'S,8R,8'R)-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9,9'-二醇(13),(+)-(7R,8R,7'E)-4-羟基-3,5'-二甲氧基-7,4'-环氧-8,3'-氧新木脂素-7'-烯(14),甘密树皮素B(15),桢楠素Ⅰ(16),(-)-松脂素(17)和(-)-丁香树脂酚(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体外活性筛选,在10 μmol·L-1时,化合物17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2.2%.  相似文献   
7.
红大戟中的非蒽醌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茜草科红芽大戟属植物红大戟根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21个非蒽醌类成分;通过NMR和MS等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包括10个三萜:乌苏酸(1),齐墩果酸(2),3β,19α-二羟基-2-氧-乌苏-12-烯-28-酸(3),坡模酸(4),马斯里酸(5),3β,19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6),委陵菜酸(7),救必应酸-3,23-缩丙酮(8),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9),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0);4个豆甾酮:(24R)-24-豆甾-4,22-二烯-3-酮(11),(24R)-24-豆甾-4-烯-3-酮(12),(24R)-24-豆甾-3β-羟基-5,22-二烯-7-酮(13),(24R)-24-豆甾-3β-羟基-5-烯-7-酮(14);2个木脂素:桉脂素(15),刺五加酮(16);1个香豆素:8-甲氧基异欧前胡素(17);4个简单芳香类化合物:5-羟甲基呋喃醛(1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9),苯甲酸(20),2-羟基-5-甲氧基-苯丙烯醛(21)。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和A2780),神经细胞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抗氧化(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模型),抗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模型),抗HIV(VS-VG/HIV-luc模型)和抗糖尿病(PTP1B酶抑制模型)药理模型上筛选结果显示,在1.0×10-5mol.L-1浓度下,这些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活性。  相似文献   
8.
瑶山润楠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樟科润楠属植物瑶山润楠Machilus yaoshansis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瑶山润楠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为12个木脂素类(+)-愈创木素(1),kadsuralignan C(2),(+)-异落叶松脂素(3),(+)-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4),南烛木树脂酚(5),内消旋-裂环异落叶松树脂酚(6),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7),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8),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9),(2R,3R)-2,3-二氢-2-(4-羟基-3-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3-甲基-5-(E)-丙烯基苯并呋喃(10),3,5’-二甲氧基-4’,7-环氧-8,3’-新木脂素-4,9,9’-三醇(11),甘密树皮素B(12),和3个黄烷类(+)-儿茶素(13),(-)-表儿茶素(14),bis-8,8’-catechinylmethane(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天麻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天麻水提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借助多种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他们的结构为:4-羟基-3-(4-羟基苄基)苄基甲醚(1),4-(甲氧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3-(4-羟基苄基)苯甲醛(3),4-(4-羟基苄基)-2-甲氧基苯酚(4),4,4’-亚甲基双(2-甲氧基苯酚)(5),L-苯基乳酸(6),3-甲氧基-4-羟基苄基乙醚(7),对羟基苯甲醇(8),对羟基苄基甲醚(9),对羟基苄基乙醚(10),对羟基苯甲醛(11),对羟基苯甲酸(12),对甲氧基苯甲酸(13),天麻素(14),4-(乙氧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5),对醛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6),对甲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7),甲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8),5-羟甲基糠醛(19),派立辛(20),派立辛B(21),派立辛C(22)和薯蓣皂苷元(23)。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18和2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化合物4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10.
大叶水团花茎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大叶水团花茎枝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随机活性筛选。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成分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在细胞水平的多种药理模型上,筛选化合物的体外肿瘤细胞毒、抗炎、抗氧化、抗HIV和神经细胞保护等活性。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28个化合物,分别为5个芳香苷类化合物,clemochinenoside B(1),3,4,5-三甲氧基苯酚-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2-(4-羟基苯)乙基-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葡萄糖苷(3),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和β-D-吡喃葡萄糖氧基丁香酸酯(5);10个环烯醚萜苷,京尼平苷酸(6),京尼平苷(7),6β-羟基京尼平苷(8),6α-羟基京尼平苷(9),ixoside(10),ixoside 11-methyl ester(11),11-methyl forsythide(12),7β-hydroxysplendoside(13),栀子苷(14)和玉叶金花苷酸(15);5个木脂素,(+)-松脂醇(16),(+)-5′-甲氧基-松脂素(17),(+)-丁香树脂酚(18),(-)-落叶脂素(19)和evofolin-B(20);5个简单芳香类化合物,α-羟基乙酰香草酮(21),丁香酸(22),香草醛(23),3,4,5-三甲氧基苯酚(24)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25),以及3个常见的植物代谢产物β-谷甾醇(26)、甘露醇(27)和胡萝卜苷(28)。在1.0×10-5mol.L-1浓度下,它们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和A2780细胞株)、抗炎(PAF,TNF-α和PGE2模型)、抗氧化(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抗HIV(VSVG/HIV模型)、神经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和抗糖尿病(PTPIB酶抑制模型)体外模型上均未显示出显著药理活性。结论:化合物1~20均为首次从水团花属植物中分得,它们的药理活性尚待在其他模型上进一步筛选评价。此外,通过2D NMR数据分析,对文献中报道的化合物10和11碳谱数据的错误归属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