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 11)、roseoside( 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果蔷薇根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酰基-洋委陵菜酸(1)、2-氧代-坡模酸(2)、2α,3α,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构莓苷F_1(4)、野蔷薇亭(5)、23-羟基-委陵菜酸(6)、阿江榄仁亭(7)、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1β,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儿茶素(10)、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11)、3,4,5-三甲氧基苯酚-O-β-D-芹糖-(1→6)-O-β-D-葡萄糖苷(12)、4-羟基-3-甲氧基-1-苯基-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没食子酸乙酯(14)、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3,4,5-三甲氧基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9、11~13、15、16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11~16为首次从小果蔷薇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制备HPLC、NMR、HR-MS等方法分离、鉴定麻叶荨麻根中的木脂素成分,体外方法评价其抑制5α-还原酶作用。结果从麻叶荨麻中首次分离鉴定了10个木脂素:(2R,4S)-2,4-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3-丁氧基丙醇(1)、3,4-反-3-羟甲基-4-[二(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2)、3,4-反-3-羟甲基-4-[(3-甲氧基-4-羟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3,4-反-3-羟甲基-4-[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甲基]-丁内酯(反式荨麻醇,4)、3,4-反-3-羟甲基-4-[二(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5)、3,4-反-3-羟甲基-4-[(3-甲氧基-4-羟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6)、3,4-反-3-羟甲基-4-[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反式荨麻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7)、环橄榄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橄榄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以及1个多酚类成分α-viniferin(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7具有良好的抑制5α-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微花藤乙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花藤Iodes cirrh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学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微花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8S,7'E)-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烷-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1),(-)-(7S,8S,7'E)-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烷-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2),(+)-(7S,8S)-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3),(+)-(7S,8S)-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哺葡萄糖苷(4),(-)-(7S,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5),(-)-(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7),(-)-(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6-二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8),丁香脂素双葡萄糖苷(9),(-)-(7S,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7R,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1),(-)-(7R,8R)-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2),(-)-(7R,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11,13-二氢去酰基菜蓟苦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4),獐牙菜苷(15),(-)-2-羟基-5-(2-羟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1'R)-1'-(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烷-1',2'-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9),(-)-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20),(-)-2-甲氧基-4-(1-丙酰基)苯基-β-D-吡哺葡萄精苷(21),(-)-4-丙酰基-3,5-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2),丁香酸β-D-吡喃葡萄糖酯(23),东莨菪内酯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4).结论:化合物1~24均为首次从薇化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通过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山鸡椒乙醇提取物中的水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25个芳香苷和3个紫罗兰苷类成分,经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7S,8R)-去氢二松柏醇-4,9'-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7S,8R)-5-甲氧基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7S,8R)-urolignoside(3),(7R,8S)-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R)-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9-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saposide B)(5),lanicepside A(6),罗汉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4-O-甲基罗汉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tyraxjaponoside B)(8),(+)-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9),(-)-(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6-二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alaschanisoside A)(10),紫丁香苷(syringin)(11),psoralenoside(12),isopsoralenoside(13),东莨菪苷(scopolin)(1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5),3-羟基-4,5-二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6),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7),2-(4-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8),(+)-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9),3'-甲氧基表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山奈酚-3,7-α-L-二鼠李糖苷(kaempferitrin)(2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2),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24),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25),staphylionoside D(26),吐叶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7),二氢吐叶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28),其中化合物1~21,24~2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运用MS、NM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珠芽景天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丁香酸葡萄糖苷(2)、2-(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β-D-葡萄糖苷(3)、橄榄树脂素(4)、环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5)、(-)-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6)、(-)-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7)、bluemenol A(8)、euodionoside D(9)、脑苷酯B(10)、腺苷(11)、尿苷(12)、4-(β-D-glucopyranosyloxy)-3-hydroxy-2-(hydroxymethyl)-butanenitrile(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珠芽景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5,8~13为首次从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臭参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臭参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相、凝胶和高效液相等色谱法结合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分离和鉴定臭参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为7R,8R-苏式-4,7,9,9-四羟基-3-甲氧基-8-O-4'-新木脂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儿茶素-7-O-β-D-葡萄糖苷(2),紫丁香酚苷(3),松柏苷(4),党参苷II(5),(Z)-4-羟基肉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2-羟甲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7),苄基-6-O-β-D-吡喃木糖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8),(2E)-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3-苯基-2-丙烯酸(9),(2Z)-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3-苯基-2-丙烯酸(10),2-苯乙基-6-O-β-D-吡喃木糖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党参苷I(12),3-羟基-2-{4-[(1E)-3-羟基丙-1-烯-1-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2E)-4-羟基-2-己烯酸(14),(2E)-3-甲基-2-戊二酸(15),5-乙酰莽草酸(16),色氨酸(17),腺苷(18),烟酸(19),咖啡因(20),5-(甲氧羰基)-2-吡咯烷酮(21)。结论:21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8、9、11、13和21为首次从臭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水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伟虎  周光雄  叶文才 《中草药》2011,42(3):424-427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水茄Solanum torvum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水茄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水茄地上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酰胺类、4个甾体皂苷类、2个黄酮类、1个有机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1)、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2)、3-(4-羟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3)、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4)、山柰酚(5)、槲皮素(6)、反式咖啡酸(7)、(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β-D-吡喃鸡纳糖苷)(8)、(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9)、(25S)-螺甾烷-5-烯-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5S)-5α-螺甾烷-3β-醇-6α-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11)。结论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小蜡树的酚苷及苯乙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系统研究小蜡树Fraxinuxsieboldiana枝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凝胶、反相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蜡树枝的乙醇提取物水相部位分离得到4个酚苷和1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4),osmanthuside H(5),2-(4-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2-羟基-4-(2-羟基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4-(2-羟基乙基)-2-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calceolarioside B(10),calceolarioside A(11),ferruginoside A(12),isolugrandoside(13),类叶升麻苷(14),chiritotoside C(15)和plantasisoside(16)。结论:化合物1~4,9,12,13和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黄皮茎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皮茎枝的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1″,1′′′,1′′′′-三十碳内五酰胺(1)、4-羟基-2,6-二甲氧基苯酚-6′-O-紫丁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2,6-二甲氧基苯酚-6′-O-香草酰-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甲基-2-甲氧基苯酚-6′-O-紫丁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4)、4-羟基-2-甲氧基苯酚-6′-O-紫丁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5)、紫丁香苷(6)、松柏苷(7)、3,4,5-三甲氧基苯酚-O-β-D-吡喃葡萄糖苷(8)、tinotuberide(9)、(E)-异松柏苷(10)、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1)、araliopsine(12)、geibalansine(13)、全缘喹诺酮(14)、γ-花椒碱(15)。结论化合物1~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花椒干燥果皮粉碎后用95%乙醇冷浸提取浓缩得到总浸膏,将总浸膏吸附于硅藻土上,依次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洗脱,浓缩得到相应洗脱部位。对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花椒果皮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1),(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2),芹菜素-7,4’-二甲醚(3),芫花素(4),淫羊藿次苷F2(5),breyniaionoside A(6),3-甲氧基苯乙醇-4-O-β-D-葡萄糖苷(7),3-甲氧基-5-羟基苯-1-O-β-D-葡萄糖苷(8),苔黑酚葡萄糖苷(9),紫丁香苷(10),4-[(3S)-3-羟基丁基]-2-甲氧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11),(+)-南烛木树脂酚-3a-O-β-D-葡萄糖苷(12),2-甲基丙基-6-O-β-D-呋喃芹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和(E)-6-羟基-2,6-二甲基辛-2,7-二烯酸(14)。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花椒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12,14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桃儿七中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孙彦君  周巍  陈虹  李占林  华会明 《中草药》2012,43(2):226-229
目的研究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的酚类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桃儿七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原儿茶酸(2)、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3)、香草酸(4)、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5)、ilexpubside A(6)、对羟基苯乙醇(7)、苯乙醇-4-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8)、2-(4′-羟苯基)-硝基乙烷(9)、2-(4′-羟苯基)-硝基乙烷-4′-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6、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椿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椿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ODS及RP-HPLC对椿皮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椿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 ether(1)、threo-guaiacylglycerol-β-O-4′-sinapyl ether(2)、threo-guaiacylglycerol-β-O-4′-dihydroconiferyl ether(3)、咖啡酸甲酯(4)、松柏苷(5)、scopoletin(6)、7-methoxy-2H-chromene(7)、香草醛(8)、4-hydroxy-2(E)-nonenoic acid(9)、(9S,12S,13S)-(E)-9,12,13-trihydroxy-10-octadecaenoic acid(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5、7、9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毛裂蜂斗菜中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毛裂蜂斗菜中抗炎、抗氧化作用机制,对该植物中酚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 GEL CHP20P,ODS以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裂蜂斗菜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酚类化合物,包括磺酸化苯甲基葡萄糖苷(1),3-(4β-D-葡萄糖苷-3,5-甲氧基)-苯基-2E-丙烯醇(2),二氢丁香苷(3),党参苷Ⅱ(4),4-羟基-2,6-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5),4-羟甲基-2,6-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6),熊果苷(7),芦丁(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α-鼠李糖苷(12),petasiphenol(13),咖啡酸(14),绿原酸(15),2-羟基-5-乙酰基苯甲酸(16),对羟基苯甲酸(17),原儿茶醛(18),对羟基苯丙酸(19)。结论:上述研究表明,毛裂蜂斗菜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简单酚及其苷类化合物、咖啡酸类以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11~12,16,19均为首次从蜂斗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量化合物已经被证明具有消炎、抗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相半制备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3′,4′-二乙酰氧基)-β-D-吡喃木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环黄芪醇(1)、黄芪甲苷(2)、黄芪皂苷Ⅱ (3)、黄芪皂苷Ⅰ(4)、异黄芪皂苷Ⅰ(5)、乙酰黄芪皂苷Ⅰ(6)、人参皂苷Re (7)、人参皂苷Rf(8)、人参皂苷Rg1 (9)、人参皂苷Rb3 (10)、三七皂苷R4 (11)、人参皂苷Rb1 (12)、人参皂苷Rc (13)、人参皂苷Rb2 (14)、人参皂苷Rd (15)、丝瓜苷H(16)、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7)、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葡萄糖基-(1→4)]-(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8)、紫丁香苷(19)、刺五加皂苷E(20)、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21)、松柏苷(22).结论 经LC-MS分析检测,化合物1~6为黄芪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7~18为人参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19~22为刺五加中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黄芪皂苷Ⅰ.  相似文献   

16.
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北葶苈子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1)、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蔗糖(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十字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紫花地丁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雪  郑重飞  李莹  喻琨  王悦  姚庆强 《中草药》2021,52(4):917-924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结合NMR、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花地丁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乙素-6-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吲哚-3-甲酸乙酯(2)、脱氢地芰普内酯(3)、滨蒿内酯(4)、蒲公英苦素(5)、水杨苷(6)、丁香苷(7)、4-羟基-4-[3′-(β-D-葡萄糖基)亚丁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醇(8)、柑橘苷A(9)、(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山柰素-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16)、(+)-异地芰普内酯(17)、尿苷(18)、腺苷(19)、6-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20)、(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紫丁葡芹苷,2为新天然产物,5~11和18为首次从堇菜属中分离得到,12和21为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云木香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婷  马林  吴丰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232-1236
目的:为了研究菊科风毛菊属植物云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RP-18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ascleposide E(1),(+)-1-hydroxypi-noresinol-4″-O-methyl ester-4’-β-D-glucopyranoside(2),(+)-1-hydroxy-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3),(+)-1-hydroxypinoresinol-1-O-β-D-glucopyranoside(4),苯基-β-D-葡萄糖苷(phenyl-β-D-glucopyranoside,5),苄基-β-D-葡萄糖苷(benzyl-β-D-glucopyranoside,6),正丁基-β-D-葡萄糖苷(n-butyl-β-D-glucopyranoside,7),ilicic alcohol(8),β-cyclocostunolide(9),reynosin(10),11β,13-dihydroreynosin(11),arbusculin A(12),1β-hydroxy-arbusculin A(13),santamarin(14),脱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lactone,15),11β,13-dihydro-3-epizaluzanin C(16),木香烯内酯(costunolide,17)。结论:化合物1~2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9.
月季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倩  刘钫  李清娟  陈卫平 《中草药》2012,43(8):1484-1488
目的 研究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月季花95%乙醇提取物,浓缩后用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醋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分别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等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均为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琥珀酸(1)、琥珀酸甲酯(2)、没食子酸乙酯(3)、原儿茶酸(4)、香草酸(5)、莽草酸(6)、没食子酸甲酯-3-O-β-D-葡萄糖苷(7)、苯甲基6′-O-没食子酸基-β-D-葡萄糖苷(8)、苯乙基6′O-没食子酸基-β-D-葡萄糖苷(9)、邻苯二酚(10)、金丝桃苷(11)、山柰酚-3-O-β-L-阿拉伯糖苷(1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3)、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14).结论 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抑制5α-还原酶、前列腺增生(BPH)大鼠模型,确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部位为荨麻治疗BPH的活性部位.采用半制备HPLC、NMR等方法,从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28个成分:lobechine methyl ester(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亚油酸甘油酯(3)、表松脂酚(4)、羟基二氢博伏内脂(5)、E-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