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高达25%~90%,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肢体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大量的临床和试验研究显示,持久的高血糖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再论肺失宣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不应该用“肺失宣降”对所有肺系疾病的病理性质进行概括的观点,“肺失宣发”与“肺失肃降”其实在不同肺系疾病中所处的主次地位不同,进而阐述了这一观点在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思想、提高肺系疾病临床疗效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瘀血病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小敏  丁辉 《陕西中医》2003,24(10):959-96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视网膜病变是其最早、最常见和严重的合并症 ,是致盲的首要因素 ,属中医“视瞻昏渺”、“暴盲”、“云雾移睛”、“青盲”范畴。在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 ,“瘀血”这一因素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参考古今观点 ,结合自己的体会 ,从瘀血产生之机理、所致之病变以及从瘀血成因论治简述如下 :1 瘀血产生机理 瘀血乃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 ,又是某些疾病致病因素。本病之瘀血成因机理多为以下几点 :1 .1 消渴患者多因禀赋不足 ,尤以阴虚多见 而消渴日久 ,又累其阴精 ,如《秘传论治要决及禁方》中曰 :“三消…  相似文献   
4.
<湿热条辨>,又名<湿热病篇>,相传为清代著名医学家薛生白所撰,是我国中医典籍中比较系统和完整论述外感湿热病辨证治疗的一部名著,其中以湿温、暑湿等夏秋季节常见的湿热病证为主要内容,并包括痢疾和暑月寒湿等湿热类病证,而不限于一种单独的疾病.从临床实践来看,其内容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上的乙脑、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中暑、痢疾和急性胃肠炎等多种急性热病.这类疾病,从中医病因学上来说,均系感受湿热病邪所致,并且具有湿热蕴蒸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所以均称为湿热病,属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范畴.对于这类疾病的病因证治,虽然早在<内经>和<难经>中已有初步论述,从张仲景、王叔和、朱丹溪、李东垣以至吴又可、喻嘉言等历代医家的著述中,也有一定的论述,但是还不够完整和系统,也不能形成湿热证的专门论著.直到<湿热条辨>的问世,才改变了这种状况,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书对我国中医学关于湿热类外感热病的理论认识和临证治疗起到了奠基作用,成为湿热病辨证治疗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其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三仁汤对脾胃湿热型大鼠NLRP3、Caspase-1蛋白的调控及胃黏膜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根据前期的研究方法,利用高脂、高糖、湿热的条件,复制脾胃湿热证的模型,给予三仁汤干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6.4 g/kg,8.2 g/kg,4.1 g/kg。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细胞NLRP3、Caspase-1蛋白的表达。结果HE结果显示,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均对胃黏膜细胞焦亡有所改善。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NLRP3和Caspase-1高表达,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下调NLRP3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三仁汤可能通过降低脾胃湿热大鼠的NLRP3、Caspase-1蛋白的表达,减少胃粘膜细胞焦亡,抑制胃粘膜炎症的爆发,从而防治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为临床治疗脾胃湿热证的胃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脾胃湿热证湿偏重型、热偏重型之间血浆淋巴细胞HSP70表达的变化,揭示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治疗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研制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大鼠模型,并在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观察大鼠血浆淋巴细胞HSP70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浆内HSP70。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淋巴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且热偏重组比湿偏重组增高明显(P<0.05),同时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因素特别是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湿、热偏重型血浆中淋巴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组具有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实验方法,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筛选出相关性强的量化指标。方法;通过复制湿热证动物模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水通道蛋白2(AQP2)含量,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比色法检测中分子(MMS)和巯基(R-SH)物质等。结果;湿热证模型组AQP2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用清香散治疗后AQP2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接近。湿热模型组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GRP较正常组降低(P<0.01)。湿热证模型大鼠血中G-CSF、MMS升高,而R-SH水平降低,经清香散治疗1周后.大鼠血中G-CSF、MMS及R-SH基本恢复正常,模型对照组G-CSF阳性率升高。结论;AQP2与ET、CGRP、G-CSF、R-SH、MMS分别可作为“湿”偏重,“热”偏重,“湿热病因”的相关性量化指标。这些技术指标对湿热定性、量化,清热祛湿药物的研究以及湿热证“证”本质的深入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7在南方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膈下逐瘀汤(按《医林改错》方组成:五灵脂6g,当归9g,川芎6g,桃仁9g,丹皮6g,赤芍6g,乌药6g,延胡索3g,甘草9g,香附5g,红花9g,枳壳5g。均购自南方医院中药房)经研粉、煮沸、离心、过滤配成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mg/L的药液;顺铂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1.0,1.5,2.0mg/L的药液(作为阳性对照),均作用于Bel-7402细胞,并设空白对照(未加任何药物)。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 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膈下逐瘀汤各组对Bel-7402细胞生长的影响,用酶标仪测定培养细胞在600nm处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抑制率,抑制率(%)=(实验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100%。用蛋白印迹试验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药物作用48,72h时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中药复方膈下逐瘀汤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膈下逐瘀汤质量浓度在200mg/L时其48h细胞生长抑制率介于0.5mg/L顺铂组与1.0mg/L顺铂组之间(分别为41.27%,34.01%,47.49%);膈下逐瘀汤质量浓度在50,25mg/L时,其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顺铂组,72h细胞抑制率结果基本相同。②药物作用肝癌Bel-7402细胞48h后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蛋白的表达: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多,200mg/L膈下逐瘀汤组介于0.5mg/L顺铂组和1.0mg/L顺铂组之间。结论:中药复方膈下逐瘀汤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是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表达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