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医药卫生   1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流动人口医疗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 364名调查对象中,2 346名(69.7%)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其中有18人重复报销,报销总人次为2 364次。2 346名报销者中,66.5%在流入地报销住院费。从报销总人次来看,不同参保类型的流动人口住院费报销情况不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报销率最高,为82.2%;而报销地点上,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的选择在流入地报销分别占76.1%、79.9%和89.8%。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为35~44岁(OR = 1.474,95%CI:1.083~2.007)、45~54岁(OR = 2.223,95%CI:1.587~3.115)、55~64岁(OR = 2.320,95%CI:1.562~3.446)、65岁及以上(OR = 4.179,95%CI:2.576~6.778),受教育层次为高中(OR = 1.397,95%CI:1.077~1.811)、大专(OR = 1.887,95%CI:1.390~2.562)、本科及以上(OR = 2.427, 95%CI:1.660~3.548),流动时间6~10年(OR = 1.282,95%CI:1.058~1.554)、10年以上(OR = 1.264,95%CI:1.018~1.570),省内流动(OR = 1.483,95%CI:1.234~1.781)、市内流动(OR = 1.883,95%CI:1.502~2.360),异地养老(OR = 2.305,95%CI:1.052~5.052),流入西部(OR = 1.283,95%CI:1.061~1.551)是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的保护因素;从事商业及服务业 (OR = 0.429,95%CI:0.301~0.611)、生产及运输业(OR = 0.645,95%CI:0.431~0.966)、其他(OR = 0.421,95%CI:0.295~0.600)是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的危险因素。结论 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提高医保区域统筹层次,优化医保报销流程,加强对流动人口医保政策宣传,做好流动人口医保报销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情况,为合理规划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对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总量、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总量达到10年来的最高值,全省每万人口疾控人员数由1.24人上升到1.69人,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达到84.20%、81.60%、84.47%,55岁以上年龄段人数分别上升了237.50%、115.29%、38.88%,研究生学历人数分别上升了167.47%、105.88%、301.85%。结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明显改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稳步增长,但存在疾控人员总数相对不足、省级疾控中心年龄结构老化、县级疾控中心高学历人才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儿童中药制剂剂型选择、辅料优选、工艺设计、包装装置等成人化倾向比较普遍, 导致给药剂量不准、患儿用药顺应性差, 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因此, 研究开发符合儿童用药特点的制剂, 突破儿童制剂关键技术迫在眉睫。分析了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等常用剂型, 探讨其在儿童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情况, 并针对儿童中药制剂中存在的药物溶解度低、服用口感差、给药剂量不准确等问题, 探讨增溶、掩味和定量给药等共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以期为儿童中药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是指没有经过医生或他人的解释,直接来自患者的有关其健康状态的信息~([1])。PROs是来自患者本人的声音,与医护声音、家属声音共同构成了医疗决策不可或缺的3种声音~([2])。而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MIS)为PROs理念的临床落地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6.
陈建杰教授系上海市名中医,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工作,其论治慢性乙型肝炎临证经验是:1.顾护中州,扶正为主; 2.重视毒邪,清化为辅; 3.剿抚并举,各因制宜; 4.四诊合参,重视舌象; 5.中西结合,病证互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予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速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呼吸频率(RR)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47/47),优于对照组的95.74%(45/47)(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2周后WBC、ESR、hsCRP、PCT及RR明显下降,SpO_2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2周后ESR、hsCRP、PCT及SpO_2的改善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内部特征,并分析高症状特征患者的风险指标。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疲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相关自我报告症状,基于潜类别模型探讨该症状群的潜在类别,并探索不同类别间的区分指标。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疲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症状群表现为3种不同的类别,分别命名为“高症状组”“高心理症状组”和“低症状组”,占比依次为25.0%、19.7%、55.3%。相比于“低症状组”,前两组生活质量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99,P<0.001)。锻炼自我效能是区分和预测“高症状组”的独立指标(OR=0.949,P=0.019);“高心理症状组”预测指标分别是中间型性格特点(OR=6.189,P=0.007)、未接受过乳腺癌切除术(OR=4.718,P=0.020)及较低的锻炼自我效能(OR=0.926,P=0.002)。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高症状组”的生活质量较低,锻炼自我效能是其重要预测因子。后续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症状管理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Although many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PK)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chemical drugs, few have bee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 (CM). Each ingredient in CMs possesses different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methods of PPK studies on them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in CM drug safety and efficacy among the population subgroups and to conduct quantitative studie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CM drug concentrations. To develop an expert consensus on stud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PPK of CM, in August 2013, 6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PPK, CMs pharmacology, and statistics discussed problems on the PPK research protocol of CMs, and a consensus was reached. The medicines with toxicity and narrow therapeutic windows and with wide range of target population or with frequent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elected. The compositions with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selected as indices, and specific time points and sample siz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PPK design methods. Target components were tested through various chromatography methods. Total quantity statistical mom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estimate PPK parameters of each component and PPK models reflecting the trend of CMs (which assists in reasonable adjustments on clinical dosage). This consensus specifies the stud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PK. It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following: post-marketing clinical studies, in vivo investigations related to the metabolism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and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djustment of dosages of C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