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科术后病人氯诺昔康自控静脉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以芬太尼为对照药物对骨科术后病人应用氯诺昔康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骨科术后中等以上疼痛病人 6 0例 ,随机分成三组 ,F组 (芬太尼 1mg/ 10 0ml/ 5 0hr)、L组 (氯诺昔康 80mg/ 10 0ml/ 5 0hr)、M组 ([芬太尼 0 .5mg +氯诺昔康4 0mg]/ 10 0ml/ 5 0hr)行静脉镇痛。记录各组镇痛过程中不同时点 (术后 4、16、2 4、36、5 0小时 )的疼痛强度值、疼痛强度值总和、镇痛结束后患者口述总的疼痛水平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L组、F组和M组的疼痛值总和分别为 3.2 5± 3.78、2 .35± 3.4 8和 3.3± 4 .16 (P >0 .0 5 )。镇痛结束后患者口述总的疼痛水平 ,三组的基本无痛及轻度疼痛占 5 5 %~ 70 % ,中度疼痛占 5 %~2 5 % ,重度疼痛及剧痛占 2 0 %~ 2 5 %。不良反应 ,L组 1人头晕恶心、1人恶心呕吐 ,M组 1人头晕、2人头晕恶心 ,F组无。结论 :氯诺昔康具明显的镇痛效应 ,可作为术后镇痛 (PCIA)所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辅酶Q10单药或联合维生素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葡萄糖稳态参数和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248例PCO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辅酶Q10组、维生素E组、辅酶Q10联合维生素E治疗组(联合组)与安慰剂组(对照组),每组各62例。辅酶Q10组患者口服辅酶Q10片,剂量200 mg/d,3次/d。维生素E组患者服用维生素E片,联合组患者同时服用辅酶Q10片和维生素E片,对照组患者只服用安慰剂治疗。评价4组患者治疗后代谢和激素指标较治疗前的变化值及治疗前、治疗后各组患者代谢和激素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各变量与游离雄激素指数(FAI)的相关性。结果辅酶Q10组与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变化值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辅酶Q10组与联合组患者稳态模式评估法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值较对照组与维生素E组显著提高(均P0.05);联合组与维生素E组治疗后总睾酮(TT)变化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变化值均较其他组显著提高(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FPG、胰岛素和HOMA-IR与FAI显著相关(P=0.032, P=0.028, P0.001)。结论 PCOS患者应用辅酶Q10或与维生素E联合应用能改善血清FPG、胰岛素、HOMA-IR和TT水平,只有两种药物联用才会影响SHBG浓度。PCOS患者持续8周补充辅酶Q10可改善血清FPG,降低胰岛素和TT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封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儿童眼保健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5所幼儿园7 862例3~6岁儿童进行屈光度筛查,屈光异常者进一步检查诊治;同时以问卷形式进行屈光异常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结果 (1)屈光异常者中共散瞳验光1 733例,确诊弱视81.3%.弱视屈光类型远视、近视、混合散光分别为75.9%、5.2%、18.9%.3年变化趋势为,远视成分逐年降低,近视有所增加,尤其混合散光所占比例明显增加.(2)影响屈光异常有母亲孕期的烟酒接触史、胎龄、窒息史及出生体重、家族史、父母眼保健知识及收入状况、视电子视频产品及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开夜灯睡眠. 结论 加强婚前遗传咨询,重视围产期保健,减少出生缺陷,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和屈光筛查,早期采取防治措施,对指导儿童眼保健,降低儿童眼病的发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减重治疗失败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率及累计妊娠率的影响,同时评价联合用药对卵母细胞和胚胎质量、减重以及代谢和内分泌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86例减重失败的PCOS肥胖患者。186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联合组)与二甲双胍组,每组93例。二甲双胍组服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联合组在二甲双胍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初始剂量为0.6 mg,1次/d,3 d后增加至1.2 mg。所有患者均治疗12周。治疗的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积极生活方式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控制食物热量及每天进行至少30 min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在药物治疗1个月后给予患者体外受精(IVF)手术,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记录患者的自然妊娠情况。比较基线期与治疗后患者的人体测量参数、内分泌参数、体脂分布参数及IVF结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与二甲双胍组患者体重均较基线期显著降低(t=2.65,P<0.01;t=4.05,P<0.01)。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组患者体重分别下降(5.98±5.03)kg和(7.52±3.90)kg。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联合组患者体重较基线降低值显著提高(t=2.33,P=0.02)。2组患者内脏脂肪含量、体积和面积均较基线期显著降低(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联合组的临床妊娠率(84.0%vs.28.3%,χ^2=30.42,P<0.01)和累计妊娠率(68.8%vs.37.6%,χ^2=18.16,P<0.01)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恶心与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21;χ^2=0.58,P=0.45)。结论低剂量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超重不孕的PCOS患者进行短期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累计妊娠率,并显著降低PCOS患者的体重、内脏脂肪组织,没有显著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早产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76例hsPDA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组(n=38)与布洛芬组(n=38)。布洛芬组患儿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20 mg/mL稀释为10 mg/mL,初始剂量为10 mg/kg,24 h与48 h后再给予患儿5 mg/kg,3 d为1个疗程。对乙酰氨基组患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口服治疗,32 mg/mL稀释为15 mg/mL,剂量为15 mg/kg,每6 h服用1次,3 d为1个疗程。如患儿导管关闭失败,则对患儿进行第2疗程用药治疗。治疗前、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未闭动脉导管(PDA)直径、左肺动脉(LP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右心室收缩压(RVSP)等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预后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组患儿PDA直径治疗1个疗程后[(1.7±0.7)mm vs.(2.2±0.6)mm,t=3.551,P<0.001]及治疗2个疗程后[(1.5±0.4)mm vs.(2.2±0.6)mm,t=4.527,P<0.00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在第2疗程后,对乙酰氨基酚组PDA直径显著低于布洛芬组[(1.5±0.4)mm vs.(1.7±0.5)mm,t=2.430,P=0.018]。对乙酰氨基酚组与布洛芬组患儿总动脉导管非手术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8%vs.63.2%,χ^(2)=0.831,P=0.362)。没有患儿发生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可以作为早产儿hsPDA的一线药物,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流术中镇痛及扩张宫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58例人工流产术的受术者随机分成三组。各组均在术前30min用药。Ⅰ组152例,口服凯扶兰50mg;Ⅱ组154例,肛门置入宫术安全栓0.4g,Ⅲ组152组,口服凯扶兰50mg,肛门置入宫术安栓0.4g。比较三组病人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情况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凯扶兰与宫术安栓联合用药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单用药组。结论:凯扶兰与宫术安栓联合用于人流术中镇痛效果明显,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人流术中镇痛及扩张宫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58例人工流产术的受术者随机分成三组。各组均在术前30 min用药。I组 152例,口服凯扶兰50 mg;Ⅱ组 154例,肛门置入宫术安栓 0.4 g,Ⅲ组 152例,口服凯扶兰 50 mg,肛门置入宫术安栓0.4 g。比较三组病人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情况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凯扶兰与宫术安栓联合用药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单用药组。结论:凯扶兰与宫术安栓联合用于人流术中镇痛效果明显,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诊断治疗异常子宫出血3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建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82-4283
目的:观察宫腔镜诊断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探讨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符合诊断,使用宫腔镜检查诊断同时在宫腔镜下摘取小病灶或对大的病灶作宫腔镜电切术。结果:318例患者手术时间12~32 min,平均(18.5±7.6)min;术中出血15~40 ml,平均(12.0±8.5)ml;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7天内阴道有血性分泌物,无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失;术后常规服用抗生素,无严重并发症(子宫穿孔、水电解质紊乱、大出血等);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306例(96.2%)完全相符,宫腔镜检查12例出现误诊。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而且宫腔镜检查的同时可进行直视下手术治疗;故一般采用B超初步评估异常子宫出血,对于B超检查图像异常者,宫腔镜检查手段可明确病因,可提高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成功率,宫腔镜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